冬兒左一眼、右一眼的翻二黑,卻看到妮子歉然的表情,倒好像是她做了對不起冬兒的事情。
二黑這個買賣和家裡怎麼交代,冬兒在來的路上就想好了。本來冬兒和張謙說好的,土豆生意算是張謙和二黑合作,怎奈二黑人家忠義雙全,硬是不肯答應。
張謙又不想把這個買賣記在他的名下,這不是讓二黑爲難嗎?依着鄭氏的意思,家裡的買賣,當然要由家裡統一管理。二黑麪對孃親的詰難,一定很犯愁。
所以,二黑做買賣的銀子是借來的,就是最好的接口。冬兒還想着,什麼時候找個機會,把這個事情不着痕跡的說出來。誰承想,鄭氏和巧鳳這麼給力,一個要留妮子伺候公婆,另一個一聽有風險,立即攛掇着鄭氏分家。這麼好的機會送上門,若是不用,她對得起誰?
等楊秀庭回來,鄭氏和大春、二黑已經把事情商量妥當,饒是楊秀庭不願意,可老婆和兩個兒子都同意,鄭氏又是異乎尋常的堅定,除非他豁出去大鬧一場,否則事情根本就沒有改變的可能。
說是分家,其實也就是把二黑單個分出去,不帶走家裡一文錢財產。大春還大度的說,按說沒分家,家人所有的進項都是家裡的。但是他不計較二黑的產業巨大,由着二黑把府州北部的買賣帶走。
冬兒已經習慣了大春的恬不知恥,也慶幸二黑能分出去。要不然,土豆深加工的買賣運作到最後,生意頂着二黑的名頭,只怕連鄭氏和大春兩口子都交代不過去。
把分家的事情敲定,楊秀庭冷着臉找到二黑和冬兒,問道:“你們兩個是什麼意思?這又是鬧得哪出。”
冬兒也不多掩飾,淡淡說道:“分開也好。您現在還是壯年,還能做活兒,咱家的買賣肯定不成問題。等您漸漸上了年紀,那天做不動了,誰知道我大哥會把買賣糟踐成什麼樣子。若是往後大哥指不上了,二哥也可以給您二位養老,二哥還能管大哥兩口子一碗飯吃。”
冬兒遺憾的是,這個話她沒當着巧鳳和鄭氏的面說,把這個話還給巧鳳。
楊秀庭沒想到,冬兒離開家好幾年,回來後,和鄭氏的關係依然不融洽。二黑的生意明擺着賺錢,他聽康二說過,二黑賺到的銀子還在不斷地投入,根本就沒有還利息的說法。可是鄭氏就能讓冬兒忽悠着,相信二黑借了鉅額錢財開買賣,更是不替孩子考慮,急着撇清關係,不但讓冬兒鑽了空子,還再一次冷了冬兒的心。
冬兒可不管那些事情,二黑的婚事一結束,趁着人湊得齊整,她在賓至酒樓後院,整理出來一個大房間,把她的小姐們找到一起聚個餐,順便嘮家常。
過了這些年,當年小姐們的日子過的都不錯。除了冬兒,其他人都有了孩子,就像桂枝,都是兩個孩子的娘了。
酒樓掌櫃知道東家請客,並且東家言明,上酒店最好的菜品,招待自家姐妹。於是挖空心思把酒樓的好飯好菜流水般的端上來。
酒樓的飯菜好,她們又都是從小就熟識的發小,一邊吃,一邊敞開來說,場面極爲熱鬧。
衆人先是打趣了妮子,紛紛說她找了個好夫婿,今後就是享不盡的福了。把剛剛過門的妮子羞得,紅着臉說不出話來。
一番說笑之後,蘭芝夾起一塊水晶蝦,送到嘴裡細細的品味。再看看桌上交錯疊起的盤子,滿心感慨的說道:“我記得我和冬兒一起打柴,那時我們家的日子艱難,幾個小弟連件蔽體的衣服都沒有,糠面野菜糊都吃不飽。冬兒卻說過,日後去最好的酒樓,吃最好的飯菜。我當時只以爲那是幾輩子以後的事情了,沒想到就是這輩子,真的有這麼一天呢。”
翠英連連點頭:“是呢,是呢,跟着冬兒就是有福氣,反正我每次有口福都是沾冬兒光。那年我還小,拉着桂枝和冬兒在街上逛,路過你家的餛飩攤。你娘硬是給我們盛出來三碗餛飩,還配了三個胡餅。”一邊說着,一邊還回味般的半眯着眼睛,“那還是我有生以來吃過的最香甜、最滿足的一頓飯。”
桂枝接着說道:“嗯,那個我也記得。就是那次,翠英沒出息的說等她有了錢……,話還沒說完整,被冬兒接過來,說翠英有了錢。就買兩碗餛飩,喝一碗、倒一碗。可笑我當時都沒聽出是什麼意思,只可惜爲什麼要倒一碗餛飩。”說着,咯咯的笑起來。
桂枝笑了一陣子,對着蘭芝感嘆:“沒想到當時隨口的一句話,竟然做了你家的招牌,居然大家還都能接受。”
蘭芝笑道:“你們記不記得我曾說過,我家剛做餛飩攤不久,就是那年正月十五的夜裡,一個富貴的大爺,領着他家女眷光顧我家的小攤,一下子把我家的買賣叫起來了。”
翠英連忙點頭,“我記得,當時好多人都感嘆你家的運氣好,那位富貴大爺在那麼多人的場合裡光顧你家,簡直就是幫你家招攬客人呢。”
蘭芝瞟了一眼冬兒,才說道:“你們知道那是誰?”翠英幾個連忙追問。
連妮子也好奇的看着蘭芝,等她的下文。
蘭芝笑道:“我們原本也不知道那是誰,只是牢牢記得那天的場面。這次冬兒回來,她家六爺陪着她去吃餛飩,我爹孃一下子就認出,六爺就是當年去我家小攤上吃餛飩的爺。”
二妹也說道:“這下子讓我們吃驚不小,原來人家六爺的小廝就是聽冬兒姐和二黑哥說起我家的餛飩好吃纔去的。冬兒姐和二黑哥一直都知道,吃我家小攤的是六爺,卻從給我們沒說起過。”
桂枝說道:“她沒和你說的事情多了。就像我和春雨當年在霓霞染坊做工,我們和冬兒搭伴兒,冬兒指點着,我們一起做,硬是比好多老手都做的好、做的快呢。”
當年和冬兒一起在染坊漂洗的春雨也被桂枝拉來了,附和道:“是呢,當時有幾個臨近村落的女工,原本很抱團、很趾高氣揚的,最後還不是想着法子的和我們拉關係,學我們做活兒。”
一羣姐妹,又絮絮叨叨的說起小時候的窮困,全都是唏噓感概,倒讓冬兒沒了插話的地方,只笑眯眯的一邊吃,一邊看她們聊得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