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萬國來朝?

皇城,乾清宮。

剛滿十八歲的朱慈烺坐在正位,右手首位依次是安國郡王劉鴻漸、內閣首輔李邦華、次輔韓鬱、中極殿大學士孟兆祥。

左邊則是東閣大學士張天祿、文淵閣大學士方岳貢、建極殿大學士倪元璐。

這是自崇禎大叔駕崩後劉鴻漸第一次參與閣議,物是人非而又睹物思人,劉鴻漸儘量不去想那些彷彿發生在昨日的往事。

那些年他與崇禎大叔一起開過的會,那些年他與內閣成員一起吵過的架,崇禎大叔總是坐在那兒表情嚴肅的沉默不語。

等一圈人意見發表完了、也吵完了,崇禎大叔就會起來蓋棺定論,而且大部分時候崇禎接受的總是他劉鴻漸的意見。

“皇上,鹽政斷然不可廢,否則天下必亂呀!”內閣首輔李邦華起身拱手道。

雖然大部分情況下內閣首輔李邦華都與劉鴻漸站在一起,但這並不能說明李邦華是劉鴻漸的人,恰恰相反,李邦華這人處事向來是對事兒不對人。

只要他認爲不利於朝廷的政策,不管是誰哪怕是皇上他也敢懟,但反之即便是看他不順眼的同僚,他也會去附議。

一直以來劉鴻漸提出來的大部分提議基本上都是有助於朝廷的,是以給其他官員的假象便是李邦華唯劉鴻漸馬首是瞻。

但鹽政不一樣,鹽政乃是傳承兩千年的古老制度,已經超脫於大明祖制的存在,之所以能實行這麼久那就必然有其道理。

貿然的取消鹽引制度,勢必導致市面上的混亂,影響百姓的日常所需。

而且取消了鹽政,朝廷少了大筆收入暫且不說,倘若官府不管了,那私鹽販子豈不是更猖獗了?

更重要的是,百姓並未因吃不起鹽而致民怨沸騰,這樣不挺好的嗎?幹嘛要改?

首輔都發了話表示反對自然就省了其他幾位閣臣的事兒,朱慈烺聽完了大致的意見,眼睛重又看向了劉鴻漸。

“皇上,臣並未說是要廢除鹽政,然大明之鹽政與舊朝卻已有非常大的改變,鹽雖然明面上依舊是官營,但實際上跟私營無異。

李大人可知,自太祖皇帝建朝以來,盟古人、通古斯人一直滋擾北方,致使朝廷不得不再北方屯重兵以防備。

然九邊兵多,糧草需求也大,但官運糧草路上消耗極大,朝廷爲了省去這份兒消耗,便着南方的商人代爲販運糧草,作爲回報朝廷以實際運抵邊關的糧草數額來分配給這些商人鹽引,是也不是?”

劉鴻漸並未生氣,而是將大明鹽政的由來講了一遍,說是說給李邦華聽,但其實是說給朱慈烺聽。

“沒錯。”李邦華身爲兵部尚書自然知道這些陳年舊事,回答的也很乾脆。

“然這些鹽商爲了彌補損失,拿到鹽引到各地鹽坊換取食鹽之後,就將鹽的價格提高兩倍甚至三倍不止,而後賣給百姓,有沒有這回事?”劉鴻漸又問,聲調卻變得有些嚴厲起來。

“卻有其事,但若鹽商們賣得太過離譜,官府也會介入……”東閣大學士張天祿接過劉鴻漸拋出來的質問道。

“哦?是嗎?”劉鴻漸眼睛微眯盯着張天祿以疑問的語氣道。

介入個毛線,老子南南北北跑了幾個來回了,只見各地百姓視食鹽如寶,明明買不起卻還要勒緊褲腰帶去買,而官府呢?

呵呵,都特麼是既得利益者,有幾人會管百姓死活呢?

即便有官員想出來伸張正義,朝廷上上下下包括內閣都這個態度,誰又能改變什麼呢?

估計奏疏剛呈交上去,接下來接到的便是貶謫的通知吧,外加上全天下朝臣送過來的一堆小鞋子和白眼兒。

除了他這個蝨子多了不怕癢的混不吝敢來提,還有誰能去跟祖制對抗呢?

“朝廷固然爲了節省人力物力消耗,而使商人運輸糧草,但百姓又有何罪?憑什麼將這部分消耗都轉嫁到百姓頭上?

朝廷處事難道不是應該首先考慮的是天下萬民嗎?”劉鴻漸聲音高亢的道。

內閣其餘官員沒一個敢回答劉鴻漸的質問,是呀,問題就是這麼簡單,這世上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你朝廷倒是省卻了糧草運輸中的消耗,可這部分消耗缺一倍、兩倍的轉嫁道了全國各地的百姓頭上,商人們不止不賠錢,還賺取到了更多的錢。

“張大人,聽聞你家有個外甥在江西販鹽,生意做的不賴,可有此事?”劉鴻漸若無其事的隨口道。

之所以所有人都反對,排除如李邦華這等事事爲朝廷考慮的老頑固外,其他人家族裡或者私下裡或多或少都會有見不得人的PY交易。

這種事,古往今來都屢見不鮮、屢禁不止。

“這……下官已好幾年不曾回江西老宅,家裡人也愈加生疏了,還真不知家中人竟也參與此事,待下官回去便細細查明,倘若真有此事,下官必定依法從事。”

張天祿整理好了說辭,回答的倒是密不透風,只是劉鴻漸心想我信你個鬼,若是真無此事恐怕張天祿也不會這般說辭,肯定是大義凜然的懟回去。

朱慈烺聞言也並沒太在意,畢竟這些事並不算什麼新鮮事,朝臣家裡或多或少都有,而且也很難查。

畢竟人家做人家的生意,你做你的官兒,人家是親戚不假,但是你證據呢

“只是王爺,倘若鹽政真的改制,正如下官先前所說,會出現很多難以預料的問題呀!

比如放開朝廷專營的政策,勢必民間會效仿,各地製鹽水平參差不齊,百姓很可能花了同等的銀錢,卻買來攙滿沙子等雜質的劣等鹽。”

李邦華仍舊不同意劉鴻漸的提議,即使他自己也無法回答劉鴻漸的質問,但這就是李邦華,頑固而執拗的李邦華。

“這個好辦,食鹽官府依舊要根據民需繼續生產,各地的鹽坊、鹽礦也依舊歸原鹽政思運作,但諸如海鹽以及新鹽坊的開闢朝廷卻是可以放開。

而朝廷只需用一個招式來應對所有的問題。”劉鴻漸意味深長的道。

“哦?王爺說的是什麼方法?”李邦華急忙追問道。

“價格,將食鹽的價格定得低點!低到朝廷不整這份兒銀子,其他商賈也失去興趣的地步!”

第216章 斯人已去(爲所有曾打賞過本書的書友加更!)第836章 一個不留第70章 內閣之爭(求推薦票,求打賞)第177章 古代版航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 芭芭拉Y加更3/5)第468章 天地不仁,逆天改命第409章 朕爲爾等壓陣第69章 凌遲吳三桂第177章 古代版航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 芭芭拉Y加更3/5)第120章 飛翔的米田共第714章 不宣而戰第452章 爾等想造反嗎第851章 異性兄弟第195章 定裝紙殼子彈(第五更,爲盟主 楓林晚簫 加更4/5)第128章 星星之火第552章 不爲野人之奴第721章 只彎腰是不夠的第949章 中歐凡爾賽條約第157章 功高震主(求推薦票)第801章 狂徒第394章 兩隻小白鼠第286章 不服來幹我啊第690章 發飆的劉老太爺第636章 她是長輩,當得此禮第808章 木工頭莫走,我們去島根第512章 生源問題第398章 膨脹了,膨脹了第731章 正面交鋒第446章 崇禎的煩惱第482章 不要浪費糧食第393章 孿生兄弟第851章 異性兄弟第366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123章 土改宣言(一)第651章 面子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掙的第294章 要你們何用第178章 剎那!永恆!(爲本書第一位盟主 芭芭拉Y 加更4/5)第701章 先錘了他再說第722章 高山族人第816章 劉鴻漸的未雨綢繆(第五更,爲白銀盟加更12/20)第420章 甲子贖罪第245章 託付(第三更,月票加更)第453章 寧殺錯,不放過第321章 大明軍工帝國(第五更,300月票加更)第337章 什麼仇,什麼怨第63章 遼東變故第539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326章 穿越者三大件第856章 切爾諾格的陷落(一)第160章 又來這套(求推薦票)第409章 朕爲爾等壓陣第587章 東宮舊臣第5章 AKM的首秀第44章 吾皇萬歲(求推薦票,求打賞!)第561章 上窮碧落,下追黃泉第559章 你有什麼資格自稱奴才第582章 哈答山銀礦(第一更)第308章 我當爹了(第一更)第243章 徵虜大將軍(第一更)第721章 只彎腰是不夠的第813章 但求來世還能加入北洋水師(第二更)第154章 罄竹難書(求推薦票)第13章 連救三門(一)第298章 宋應星的大禮第453章 寧殺錯,不放過第112章 你是老王吧(求推薦票)第182章 天工不開物第579章 大清的寶藏第275章 令行禁止第652章 天朝上國第24章 殺雞儆猴第636章 她是長輩,當得此禮第464章 這鍋,朕背了(第四更,900均訂加更)第340章 魔術師第502章 橫眉冷對千夫指(二合一)第740章 劫後餘生第509章 不跟你玩兒了行不行(二合一)第585章 崇禎的安排(第四更,上週推薦票加更)第706章 友誼?屁都不是第626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第300章 九邊獻俘第442章 來吧,顫抖吧第635章 世界這麼大,咱家想去看看第475章 特別的恩賞第751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728章 本王會去搶第368章 野心勃勃第731章 正面交鋒第775章 盟誓第74章 血戰山海關(四)第580章 尷尬的察哈爾汗國第813章 但求來世還能加入北洋水師(第二更)第33章 棒槌!揍他(求推薦票)第302章 是騾是馬,拉出來遛遛第221章 別開生面的演講第842章 不死不休第649章 萬國來朝?第440章 手中有槍,背後有人第121章 震精!老朱發財了第457章 裁撤鍵盤俠第754章 沒有耕壞的田,只有累死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