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一場完全不對稱的戰鬥,但日軍卻並非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中**隊的特點是裝備好火力猛,在這種特點下,中**隊就很容易忽略一點,那就是射擊時的精度……這其實是在美式裝備、美式戰術及後勤下的一個後遺症,有大量的子彈和炮彈隨便中**隊怎麼打,那麼打仗似乎就不需要講究精度的問題,一上來先打一片炮彈再說。
這種習慣同時也會影響到步兵,跟在坦克後的他們往往就是一探出身子也不管有沒有看到目標,只管扣動扳機“砰砰砰……”一口氣把彈匣裡的八發子彈打完了再說。
這倒不是說張弛捨不得這些彈藥,事實上美國佬有的是彈藥,而且美國佬還提倡這種打法,但張弛卻知道一點……戰場上不管是什麼戰術什麼打法,只要是形成了規律就不是件好事。
規律這東西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有時形成了自己還不知道,但敵人卻是分析你、研究你,在抓住規律之後馬上就會針對這個規律做出反擊。
因此有句話叫:“最瞭解你的,永遠是你的敵人”。
遠征軍戰士的這個規律很快就被日軍掌握了,於是日軍就分成幾組舉着步槍分別盯着坦克中間的空隙處,等遠征軍戰士探出身子扣動扳機時就射出一發發子彈。
由於戰士們習慣打完兩、三發甚至有的還打完八發子彈才縮回去,所以日軍有充足的時間瞄準,再加上日軍槍法又奇準,於是探出身子的戰士一個接着一個的倒在了血泊中,甚至他們大多還是頭部中彈犧牲的。
日軍這種戰術十分有效,戰士們後來甚至有一段時間都不敢冒出頭去射擊。這麼一來坦克在步兵掩護上就出現了真空,鬼子就乘着這時候抱着手榴彈和炸藥包衝了上來……
但鬼子最終還是沒有得逞,因爲這時張弛手裡的狙擊槍發揮了作用。
“砰”的一聲。一名抱着炸藥包的日軍被打倒在坦克前。
張弛沒有像其它戰士一樣從坦克後探出身子去射擊,他知道日軍已經鎖定那些位置。以日軍的素質,就算自己探出身去只打一發子彈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縮回頭也一樣會有危險。
所以張弛是趴在地上,透過坦克底盤與地面的空隙瞄準前方的日軍。
當然,因爲這空隙的只有幾十公分,所以張弛第一發子彈只能打目標的腳,但這並不影響張弛將其擊斃,他要做的只是等日軍腳部被命中倒下時再朝其腦袋上補一槍。
“砰!”一名抱着磁性反坦克雷的日軍被張弛打倒在地。
這名日軍幾乎就要成功了,他靠近坦克的角度正好是坦克履帶的位置……這應該是個巧合。因爲日軍也想不到張弛會利用坦克底盤下的空隙狙擊。
這個巧合使張弛無法瞄準他,但張弛又分明在履帶的空隙間發現了那雙朝坦克靠近的腿,而且已經十分接近。
情急之下,張弛從地上一躍而起,單手抓着坦克後部的抓手手腳並用的一撐就躍上了坦克的後部,接着猛地舉槍站起身來射出一發子彈後又用最快的速度縮了回去。
就是這發子彈將日軍擊斃,而所有擔任掩護任務的日軍都沒有想到……竟然會有人突然站在坦克頂上射擊。
“砰!”第三發子彈射出時就再次將一名抱着反坦克雷的日軍擊斃。
這一回,張弛冒了一個險……他像其它戰士一樣探出身射擊。
但張弛探出身又與其它戰士不一樣,其它戰士是探出身打完幾發子彈再縮回來,如果張弛也是這樣做的話。只怕此時的他就是地上的一具屍體了。
張弛是飛快的從一輛坦克跑往另一輛坦克,因爲他在不住的跑動沒有在坦克邊緣停留,這使得所有將準星對準坦克邊的日軍都失去了狙殺張弛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那些日軍都比張弛慢了一步,因爲張弛只聽到耳邊一聲聲子彈飛過的“嗖嗖”聲,而這些子彈顯然都都是以他爲目標。
就在張弛跑動的期間,他舉起步槍朝前方射出一發子彈,這發子彈再次爲前方的坦克解了圍。
接着日軍就沒有機會再發動這樣類似的攻擊了,因爲此時坦克已經越過了日軍所藏身廢墟,隨着一片“噠噠噠”的機槍聲,日軍就在一片慘叫聲中倒在了血泊裡。
這僅僅只是在戰鬥中突如其來或者也可以說是微不足道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一次危機而已。
這種危機並不是說敵我雙方兵力對比或是火力對比懸殊就不存在或是不會發生,就比如現在。新一師及英印第三十六師要拿下這昔卜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但戰場的危險往往就會出人意料的發生。
張弛不知道的是。此時在昔卜的戰場還有另一個更大的危機……
日軍大佐山崎信和知道昔卜守不住,於是就決定孤注一擲。他準備用昔卜僅有的十輛九七式坦克掩護步兵對敵人發起反衝鋒。
這個選擇是正確的,首先坦克這東西在絕大多數都應該把它放在進攻的位置上。其次就是昔卜無險可守,與其坐等被敵人給衝散擊潰,還不如發揚日軍肉搏戰的優勢反戈一擊。
也不知道日軍是有意還是無意,他們選擇的突破口是英軍三十六師。
而此時的英軍三十六師,卻是趴在單兵工事裡等着……他們接到的命令是,等中**人將日本人打得差不多的時候,再一擁而上取得最後的勝利。
他們當然知道這“最後的勝利”指的是什麼,那說難聽點就是去接收戰果的。當然,英印師中無論是英**官還是印度士兵都很樂意服從這個命令。
但是,他們並沒有想到此時一支日軍正計劃朝他們方向發起反衝鋒,而且這支日軍還是帶着必死的決心的……以兩個中隊三百多人的兵力去衝擊敵人一個師,就連山崎信和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衝得出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