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那個古老的國度,正爆發着那樣一場戰爭。
原來,國仇家恨,可以讓柔弱的女人選擇拿起槍走上戰場。
一張記錄着七個中國女子的照片,記錄的不僅僅是那七個人,透過她們哀傷的眼眸和筆挺的身形以及手中緊握的鋼槍,展現在大洋彼岸崇尚自由民主美國人眼裡的是一種精神,絕不屈服的精神。
這其實很對美國人的胃口。美國人很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哪怕他們是如此的熱愛生命,但爲了祖國和他們想要守護的人和事,他們一樣不吝嗇獻出他們的生命。正如美國獨立戰爭中他們的那位英雄臨刑前所說過的那句傳世名言:我唯一的遺憾,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獻給我的祖國。
作爲間諜,黑爾失敗了。但是爲了紀念他的愛國精神,一座刻有他那句名言的、真人大小的黑爾雕像就佇立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總部。
美國人,崇尚英雄。而那七個毅然拿起槍和侵略者做鬥爭的中國女兵,就是英雄。
於是,小洋妞兒的這張參賽攝影照片,從萬餘張照片中脫穎而出,被評審們評爲金獎。
很快,照片和照片背後的故事被逐漸傳播開來。而美國人鍥而不捨的精神也着實令人佩服,有人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從8個月前的廢舊報紙裡找到了關於中國和日本在中國熱河省的戰爭信息,那個時間段,中日雙方的確發生過一場總計投入兵力達30萬的大戰,日方七萬人中方二十三萬人。這完全可以證明,小洋妞兒的照片和背景並沒有胡編亂造。
不過,一個即將被裁員的小記者纔是真正將這張照片推到全美人民視野中的始作俑者。
那名名叫理查德的小記者恐怕也沒想到他的稿件會被時代週刊所選用,他只是在接到裁員通知時還在採訪攝影展,對這張來自於中國的照片很感興趣覺得很有新聞點而已。
也不知道是出於新聞記者天生的敏感性,還是知道自己半月後即將失去工作,理查德做出了最後奮力一搏,花費了足足十美元向遠在中國上海的堂兄發出了一封電報,希望能找到那七個中國女兵的具體情況。
理查德發完這封電報幾乎就把這事兒給忘了,他得努力尋找新的工作,否則兩個月後他就得流落街頭。
但奇蹟般的,他那位堂兄在一週後給他回了封電報。因爲,日本人屠米家峪村事件在中國被柳記者戰地日記一報道,實在是太熱了,隨便問一箇中國人,幾乎都知道這個事實,而且,那篇中國報紙的報道上還有勞拉小姐的親言證詞,因爲她也目睹了屠村後的慘狀。
只是,要找到將近一年以前的報紙卻不太容易,愛較真的美國人一直花費了一週才從一家舊書店刨出了那份舊報紙確認了那張照片上七名女兵的真實身份,爲首的那名女兵的名字叫做米芝。
順便,同樣被柳記者戰地日記感動的理查德堂兄還將連續大半個月共十幾篇的柳記者戰地日記進行了濃縮,花費了十倍於理查德電報費用的錢將這些文字傳給了焦頭爛額中的小記者理查德。
身心俱疲的小記者在那個晚上讀完了來自於萬里之遙中國的通篇電文,也不由深深的爲中國曾經有一支那樣的軍隊而感動。果然,照片背後的故事比照片本身更令人動容。
記者之所以被稱之爲無冕之皇,那不是沒有原因的,他們手上一支筆,能將黑白顛倒,同樣,也能將平淡變成璀璨。更何況,柳記者的文筆已經足夠好,理查德只需要在催淚彈式的文字基礎上再加上美國人習慣性的點綴而已。
一篇關於七名女兵背後的故事就這樣新鮮出爐。在理查德的筆下,不僅七名女兵成了中國的英雄,還多了一個英勇無畏的中國上校團長,是他率領着他麾下的數千士兵和數倍於己的敵人捨生忘死的搏殺,最終,上校團長擊敗了窮兇極惡的島國人,而他的數千麾下卻長眠在中國的長城那片土地上。
一場殘酷的戰鬥過後,悲傷的上校率領着最後的戰士迴歸故土,而因爲傷亡的慘重,七名新加入上校軍隊的女兵擔任了男人們的守護神,也因此而映入了勞拉.羅斯拆爾德小姐的相機鏡頭。
洋洋灑灑數千文,將中國和日本長城之戰寫得慘烈至極,日軍敗退中國長城羅文峪,誓要努力守衛家園的中國軍隊獲得了最後的勝利。這些寫得其實都沒有太大問題,基本符合事實。
但在這名自身已經熱血沸騰骨子裡又充滿着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記者筆下,勇猛而多智的中國上校幾乎成了孤膽英雄,不僅和士兵們一起衝殺在前線,最後差不多也成了孤家寡人,麾下就大貓小貓兩三隻,連新加入軍隊的女兵都不得不擔任了警戒任務。無比神奇的將照片內容給圓回來了,而且,天衣無縫。
如果不是劉浪親身參與了並指揮了這一仗,差點兒都特孃的信了。
看着刊印在美國最暢銷的雜誌----時代週刊首頁上的大照片和足足寫了一整頁的七名女兵背後的中國故事,以及那個亮瞎人眼的標題:一箇中國上校和七名女兵不得不說的故事。劉團座也不得不在差點兒笑掉牙的小洋妞兒面前捂起了頭。
標題黨,純粹的標題黨啊!美國記者,真特孃的也是人才。
不得不說,雖然此時沒有互聯網,但在報紙媒體已經很發達的美國,標題黨,也很受歡迎。
本身,一張來自中國女兵獲得全美攝影金獎的照片已經很吸引人眼球,再加上這個不管男人女人都忍不住想往下看的標題,內容又足夠精彩。
這篇新聞報道,毫無懸念的,火了。
已經失業的小記者憑藉這篇新聞稿,一步登天,成了美國發行量最大的雜誌時代週刊的正式記者,從此和中國接下了不解之緣,他也終於在中國見到了他筆下的中國上校。當然,這是後話。
火的不僅是小記者,火的也不僅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長城之戰,火的也不僅僅是七名女兵,火的還有那個並沒有絲毫影像資料但卻已經深入人心的中國上校以及他那句名言:前進,我的士兵們,軍人的使命,就是戰死沙場。
媽蛋,老子啥時候說過這話?劉團座有些暈,他的上千部下被美國牛仔活生生給寫死不說,還硬生生地給他加了句名言。
他倒是忘記了,他曾經對柳雪原說過:軍人的使命,不過就是馬革裹屍而已。而美國人想翻譯這個,很顯然,只能靠連猜帶蒙,小記者能從他堂兄翻譯的模模糊糊的語句裡提純出這個意思,都算是文字水平相當高的了。
多麼令人感動的愛國主義精神啊!因爲祖國,他們連最值得珍惜的生命都寧願放棄,在美國人眼裡,中國上校和七名中國女兵都成了英雄的代名詞。
尤其是在美國衆多的華裔們眼中,那更是大英雄。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們終於知道了中國正在經歷的衛國戰爭。很多華人社團開始行動起來,雖然他們已經可能永遠回不去中國,但是,那是他們爺爺或者父親的誕生之地。
他們,總得爲那個國家做點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