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峰迴路轉

英國人突然殺回緬甸讓重慶政府也是大吃一驚,英國人之前在緬甸的所作所爲,所有人心裡一清二楚,英國人絕對是禍害,來這麼多英國人,遠征軍恐怕要派四五個時去保護他們了。

7月4日王漢章也得到了消息,其實王漢章最擔心的就是英國人回來插一腳了,沒想到還真的來了。

英國人什麼貨色瞎子都知道,擁有逼日軍更爲精良的武器,7、8萬人居然在馬來西亞被一個師團的日本鬼子給逼降了,無法想象,無法想像啊!

衛立煌來電詢問王漢章的意見之時,王漢章覺得英國人肯定是來攪局的,中日在緬甸的惡仗還不知道有多少,到時候要是還要照顧英國人的話,情況就不容樂觀了,本來中國軍隊的訓練水平就低,雖然武器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彈藥一直依靠進口,被英國人死死的攥在手裡,沒有彈藥的槍炮連燒火棍都不如。有什麼辦法,可是也不能爲了那點人放棄

鑑於英國人之前屢屢出賣隊友,還有屢屢被少於己方几倍的鬼子給圍住的沒有絲毫戰鬥力,王漢章覺得應該現在撇清干係,萬一到時候有遇到這樣的事情,那麼中國軍隊不救就很麻煩了,武器彈藥被英國人控制,受制於人啊,也不知道老將有沒有把自己的話放在心上。

王漢章思索之後給衛立煌發報,一個是讓在仁安羌一線防禦的第66軍不要把戰略位置交給英國人,就當英國人是來打醬油的,就當他們是空氣,其他一切岸既定的戰略行動,不要被英國人拖累。

第二個就是想英美等同盟國發報,先撇清干係,萬一日本人幾十萬大軍前來進攻,中國軍隊的戰略部署不會爲了英國人而改變,到時候英國人能逃命就逃,逃不了就自生自滅了。當然這些需要遠征軍去做,而不是交給重慶,總要誘人唱黑臉不是。

衛立煌雖然覺得這樣直接發報不好,但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都是聰明人,王漢章這話已經很含蓄了,沒有把之前的英國人的種種劣跡說出來,衛立煌也只能給英美幾國發報了。

英國人收到這樣的電報,每個人的臉都氣綠了,雖然已經夠含蓄的了,但是他們心虛啊!丘吉爾的看着印度總督發來的電報,臉色很難看,什麼時候大英帝國輪到黃皮膚猴子來指手畫腳的。

不過他好像搞錯了,中國不是要對他指手劃腳,而是不想因爲他們而導致緬甸局勢的崩盤,誰叫英國人實在弱爆了。

而羅斯福收到遠征軍發的電報,心裡有種不詳的預感,其實他對於英國的所作所爲也很不屑,當初屢次出賣別人,現在人家起死回生,你又跑回來,人家反感是正常的,英國人派那麼點人,明顯不是真心要幫助中國人的,誰都知道是想幹什麼。

不過羅斯福雖然知道,但是他還是得維護英國人,英國怎麼說也比中國重要的多,羅斯福讓人給重慶政府發報,希望雙方通力合作並暗示要是中國不管英國,那到時候會有很大的麻煩,雖然沒有說是來自英國的還是美國的,不過對於蔣介石來說,都不是好兆頭。

蔣介石這纔不得不把王漢章的建議提上日程,自己沒有工業就是受制於人,之前蔣介石派了兩支探礦隊去,但是目前還沒有消息,蔣介石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要找到鐵礦。同時他讓夫人跟美國磋商支援生產設備,另外就是儘量讓英國人離開緬甸,因爲英國人留下來除了壞事之外,不會有任何幫助。

宋美齡很快就跟英美磋商,不過他並沒有明確的說讓英國人離開,他也知道英國人擔心什麼,宋美齡向英美兩國建議讓英國派遣更多的部隊,最好有20萬,越多越好,早點反攻,打敗日本人,不過英國找各種理由推掉了。

而美國政府也在跟英國磋商多派人去緬甸,或者乾脆把人撤回印度防守,要是英國人同意派更多的部隊參與緬甸反攻,那麼美國在太平洋的壓力就會小很多,同時能儘快的反攻日本本土。

要是英國人把部隊撤回印度,那麼也不會拖累中國軍隊,從而導致全盤失利,上次差一點就失去緬甸了,跟英國人有很大的關係,針對英國人擔心緬甸被中國佔據,羅斯福提出讓中國簽署一分保證協議以保障英國人在緬甸利益,美國做擔保人。要不然日本進攻是遲早的事情,要是英印軍隊真的在出現被包圍的情況,中國軍隊很可能不會救援。

至於丘吉爾說英國控制了中國的物資,羅斯福則認爲,中國要是惱羞成怒投降了日本,到時候別說緬甸,就連印度也未必守得住,日本很可能跟德國在中東會師,到時候英國有打算怎麼辦呢!

雖說日本遭受重大的打擊,但是戰爭並沒有出現一邊倒的情況,變數很大,美國不願意肚子在太平洋獨自面對日本,那樣就算能打贏,美國損失肯定不小。英雌羅斯福不希望在這種時候內部發生矛盾,不過中國顯然沒有退路了,難道要中國真的在英國軍隊發生意外的時候去保護英國人,顯然不可能的,英國人此事在緬甸的駐軍就像眼裡的沙子,對於中國人來說除了傷害還是傷害。

羅斯福只能儘量說服英國人退讓,至於英國人擔心的中國會趁機佔據緬甸,這種事情或許有可能,不過羅斯福並不覺得蔣介石有那個膽魄,中國的國力擺在那裡,人口或許有優勢,但是工業力量兩步槍都造不好的國家,敢跟世界工業強國鬥嘛,不可能的,只要美國稍微嚇唬一下,蔣介石就算有那個心思,也的吞進肚子裡。

在羅斯福的耐心威逼利誘之下,丘吉爾終於妥協了,再不給羅斯福面子,那麼英國人就得獨自面對德國了。

最終英國人但應只要中國簽署不會吞併緬甸的協議,英軍先退進印度,蔣緬甸的防務暫時交給中國,帶趕走日本人之後,再將緬甸交還給英國。

蔣介石看到這份電報,心裡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不知道當初沒有答應王漢章是不是對的,要是當初就答應了王漢章,那麼在這段時間的努力就白忙活了,看英國人的態度可是很強硬啊!要是英國鐵了心要奪回緬甸,中國的力量恐怕對付不了,沒實力,沒工業就是這樣。於是蔣介石對於鐵礦更加的上心了。

7月12日,中美英三國簽署了一份關於緬甸的秘密協議,英國人軍隊終於在14日高興的撤離了,這給中國遠征軍很大的刺激,英國人那種廢物、軟蛋,有時資格囂張。

不過英國人好歹走了,山下奉文高興了沒幾天,又被打回原型了,沒了英國人,自己的部下又把緬甸搞的烏煙瘴氣的,事情恐怕是很難壓制的住的的,到時候要進攻恐怕就很麻煩了,他不得不再次修改作戰計劃。

7月13日中國探礦隊終於在鹽邊縣境內發現了鐵礦,規模還不小,蔣介石十分的高興,這裡發現了鐵礦,那麼周圍恐怕有很多鐵礦,想煤、鐵等礦藏一般都不會是單獨存在的,也就是說這裡有大量的鐵礦存在。

7月18日他們終於發現了後世攀枝花鋼鐵廠鐵礦石最大的來源攀枝花鐵礦,後來他們在攀枝花市和西昌地區的米易、德昌、會理、會東、鹽邊、鹽源、冕寧和喜德等縣相繼發現了大量的鐵礦。

不過很快大家又苦惱了,應爲他們取得樣品分析之後發現這裡的鐵礦實在是非常的複雜,其他國家似乎都沒聽說過,估計非常的難提煉,他們一時居然想不出什麼辦法去提煉。

很快他們就把報告交到了蔣介石那裡去了,將及時正高興呢,一下子發現了儲藏量幾十億噸的鐵礦,只要把鋼鐵廠建立起來,那麼中國就再也不缺鋼鐵了,現在突然來個報告,他們居然沒辦法提煉,而且是有再好的設備、再多的錢也沒辦法,技術上很難突破。

蔣介石猶如被燒紅的鐵棒一下子被放進的冰冷的水裡,滋溜一下,拔涼拔涼的。不管蔣介石怎麼發火都沒有用,可是又不能等,蔣介石只好求助美國人了。

美國的科學家比比皆是,工業不知道逼中國強多少,將及時相信只要羅斯福點頭,很快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宋美齡就此又多了一份責任,找羅斯福幫忙提煉鐵礦,協助建造鋼鐵廠,雖然很沒面子,不過事關國家,只能低頭了,這個事後的學者、專家可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可不是磚家、叫獸,不懂裝懂,貽害國家,他們是真的盡力了,他們也知道國家的困難,提煉真是因爲一點頭緒都沒有,所以只能如實上報了。大凡有一點頭緒,他們肯定不會求助外國人,讓外國人看自己國家的笑話的。

而羅斯福沒想到中國的大西南居然發現儲藏量這麼大的鐵礦,這還是沒有完全探測出來,肯定還會更多,不過他要考慮的是幫不幫忙,再買個幫法。

中國大後方發現儲量巨大的鐵礦,而且還可能是鐵礦羣,這事很快就傳遍了世界,最興奮的就屬日本人了。

第3章 被坑的總是我們第49章 日本換人第25章 計劃泄漏第53章 高爾察克投降(中)第7章 中德結盟第60章 海戰第13章 奪取尼豪島第66章 太平洋局勢第67章 斯普魯恩斯的發現第12章 海上大戰(下)第42章 毛子清理完了第10章 全殲56師團第15章 曼德勒空戰第65章 撕破臉皮第38章 陽謀成第59章 橡樹行動(三)第26章 鄧尼茨的信條第17章 轟炸珍珠港第5章 斯大林的想法第39章 盟國的再一次勝利第51章 對日條約第48章 準備第45章 戴高樂的夢想第1章 三巨頭會議(上)第36章 東德和西德第5章 交好德國第49章 日本換人第65章 中日結盟第30章 英、日的滅印計劃第38章 英吉利風雲第2章 ,三巨頭會議(中)第26章 果敢土司第5章 交好德國第2章 局勢惡化第53章 日軍攻印第22章 石油工業第6章 領土談判第8章 圍殲113聯隊第62章 籠絡人心第28章 追擊阿拉斯加艦隊第43章 後果第3章 尼赫魯也不傻第22章 隱患第41章 中東動亂前第57章 龍雲稱帝第33章 控制緬北第56章 密約泄漏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57章 日本人的對策第55章 受降第19章 蘇軍潰敗第5章 失落的過去第6章 領土談判第43章 後果第67章 斯普魯恩斯的發現第20章 怒江空戰(上)第11章 英、日的對策第30章 印尼人的惡夢第18章 奪島第7章 中德結盟第3章 ,三巨頭會議(下)第3章 戰爭終結者第16章 我要讓世界記住我一千年第2章 以錢換時間第4章 局勢危急第16章 一潑冷水灌頂第60章 再次逃出第34章 看不起蔣介石第21章 海軍殲滅之戰第41章 民主抉擇第61章 籠絡軍心第34章 看不起蔣介石第62章 驚詫小日本第55章 意大利投降第15章 對美宣戰第55章 受降第40章 亞熱帶會戰前第33章 斯普魯恩斯的陰謀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44章 山本五十六的陰謀第18章 進攻溫哥華島第58章 橡樹行動(二)第32章 歐洲爛局第10章 沒事找事第32章 仰光大屠殺(下)第41章 日本又焦慮了第53章 黃種人應該和解第20章 怒江空戰(上)第52章 日軍慘敗第45章 阿拉斯加陰霾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30章 仰光大屠殺(上)第43章 後果第56章 守溪待鹿第4章 德國人第23章 刺殺希特勒第41章 中蘇戰爭第40章 重重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