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四大核心技術

王漢章現在有了一個新的願望就是至少把波斯(伊朗)、裡海、烏拉爾河、烏拉爾山納入華夏民族的的勢力範圍,印度王漢章打算直接佔了,當然還要看具體情況,但是恆河以北王漢章是佔定了。

拿下恆河以北之後,從中東的石油就可以直接從這裡修管道運輸過來,而不需要繞過青藏高原或者不安全的海運。

當然佔了印度是最理想的,要不然留着始終是一個禍害。

圍繞印度大瘟疫的口水戰還在繼續,但是太平洋和歐洲的戰火併沒有因此平息下來,日本人看印度的瘟疫如此的洶涌,找了個藉口,把軍隊撤到了幾塊沿海的單獨地區,並且接管了當地的軍政,美其名曰“防止瘟疫擴散到這邊,當地人早就被瘟疫嚇破了膽,看着日本人如同看見救星一般,歡迎還來不及呢,哪裡會反對日本人接管當地的軍政。

尼赫魯此時焦頭爛額,雖然對日本人的行爲十分不滿,但是現在他已經沒有能力抗衡日本人了,甚至還需要日本人的大力支持。

印度的瘟疫讓731石井部隊的大大的興奮,他們沒想到自己研究的成果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威力,印度北部現在到處都是瘟疫,而且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

他們並不知道這次瘟疫還有英國人的參與,當然英國人也不知道有日本人在參與,他們都一直認爲是自己的細菌武器在印度的某個環境下發生了特殊的事情,所以變得如此的厲害。不過不管怎麼說,他們的目的都達到了。

王漢章此時回到秦國,着手安排相關,事宜,秦國本土目前擁有兵力60萬,部署在新加坡、雅魯藏布江流域等廣大地區

同時還有一支50萬人的建設大軍,雖然不是正規軍編制,但是全部是由當初修築鐵路的工人而來,他們將會繼續在秦國參與基礎性建設,修築公路和鐵路還有修築軍事基地。

王漢章把他們集中起來就是爲了需要的時候可以立即組織起一直大軍。秦國的海軍雖說是亞洲第二(第一是日本),但是力量比起日本相差的十萬八千里,而且現在在印度洋上也就只有日本有能力進攻秦國,恰恰也就是他可能會隨時進攻秦國,所以王漢章不得不在海軍力量弱小的時候加強陸軍和空軍。

隨着衆多的兵工廠投入實用,目前秦國已經有一般軍隊換裝了了突擊步槍,當然這主要是要給中國的軍隊換裝,要不然秦國已經換裝完畢了。

現在擁有一支30萬人的全自動化的軍隊,王漢章相信就小日本那點火力想要打過來也沒有那麼容易,何況秦國的空軍現在擁有戰鬥機450架,轟炸機也有200架,還有魚雷攻擊機也有一百多架,空中力量也不容小視。

原本應該有限裝備中國國防軍和駐紮在北方的軍隊,但是王漢章認爲如果和蘇聯開戰,日本指不定會過來咬傷華夏一口,所以必須有一個穩定的東南方,只有秦國和大理國穩定,那麼中國的西南腹地纔會安定,中國才能集中力量對付蘇聯。

眼下在中國的投入的兵工廠陸陸續續的開工,雖然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但是民生卻沒有下降,將輕工業交給民間之後,又沒有外國資本的擦和,民族資本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動力,大量的產品火熱暢銷,總體上還是供不應求。

而大量的無土農民則被安置到了中南半島,感謝法國人當年修築的鐵路,火車從中國一火車一火車的拉人過去,就像當年張作霖從關內往東北拉人一樣,現在往大理已經遷移了2000萬人,有了這些人,龍雲終於可以安心了,現在在大理從中國遷移過來的人已經超過了一半。

而大規模的移民也被終止了,這大半年來,爲了移民,爲了徹底佔據這片領土,爲了不讓人輕易奪走這片領土,華夏三國可是耗費了無數的人力、財力、物力。

秦國爲此終止了大規模的移民,因爲要將大部分糧食供應給移民到大理的人,同時還要生產大齡的藥品,以便很多人水土不服得不到救治,索性一切都挺過來了。

秦國和大理國大規模的移民將中國大約4500萬的農民遷移到了中南半島,這給中國減少了無數的麻煩,這些人在之前基本上都是靠租種地主的一些田地過活,甚至很多人家中都餓死過人,沒有餓死的在來之前都瘦的皮包骨頭。大移民後這些人一走,不但減少了生存的壓力,同時還爲沒走的人騰出了生存的空間,他們也有更多的土地中,國家現在又提倡限租限息,同時全國各地都在進行大建設,需要大量的壯勞力,打工可以賺到很不錯的收入,他們不用被限制在土地上,因此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中國政府自然也就沒有了那麼巨大的壓力.

大理現在有陸軍40萬人,空軍也有200架戰鬥機和100多架空炸機,他們北靠中國,西靠秦國,只要防守東邊和南邊這樣的軍力也足夠用了,而且秦國和中國也可以隨時支援他們。

現在華夏三國都安心的進行經濟建設,準備幾個月後的大戰。

王漢章好久沒有呆在秦國了,基本上都是在中國到處跑,處理了這個事情,就要處理那個事情。

現在回到秦國,仔細看看,依舊發生了非常重大的變化,工廠,鐵路都非常的繁忙,不過這些東西王漢章只要瞭解一下大概的情況,其他的交給政府的官員就可以。

這次呆在秦國主要是視察飛機包括戰鬥機和直升機連個系列,另外就是海軍,還有就是火箭等太空技術,第四個就是漢語編程。

шшш●Tтká n●¢ O

飛機方面,其實技術創新方面基本上是沒有的,連德國人給的技術都還沒有消化,想要在德國人的技術上面創新是很難的,不過在德國人送來的猶太人的協助下,秦國到是培養了很多人才,雖然他們還不是很專業,但是王漢章相信這只是暫時的,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一定會成爲國家的棟樑。

而直升機則一直是自己的科學家在研究,頂多很難解決的技術,可以打着螺旋槳飛機的名義讓這些猶太人幫忙研究。

另外就是噴氣式飛機技術了,王漢章並不懂什麼,只是提出了要研究這個東西,而且很多理念上的東西,這時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來了,所以不需要王漢章去做什麼,這個王漢章沒有排斥猶太人,因爲靠華夏的科學家去研究是不現實的,華夏沒有那個科學底蘊,沒有那麼多人才,根本辦不到,直升機都是出於保密,雖然這年頭已經有了直升機,理論上也比較成熟,但是目前的直升機還在研發階段,要是給猶太人知道秦國的直升機已經可以用於作戰,還有了一套先進的作戰理念,傳出去,那就完蛋了,王漢章辛辛苦苦的努力就白費了。

而造船技術上還是有一些創新的,在王漢章的忽悠下,德國人願意提供他們先進的技術,當然王漢章相信不是最先進的技術,但是對於秦國來說是最先進的就行,王漢章可是答應了要共享研發的成果,德國人才同意的。

事實上王漢章自然不會輕易共享,其實德國人也沒那個指望,所以給的使他們認爲對秦國來說很先進的技術,秦國的科學家們其實一看就知道那不是了。

而王漢章交給船鞋廠的技術人員們研究的方向自然就是後世的那種,至少以後可以裝上導彈等武器,所以他們也是預留了一些改進的空間,另外關於王漢章在艦首裝上一門類似於火箭炮的武器也讓造船廠的技術人員感覺不可思議。

但是對於火箭炮這種玩意,王漢章並沒有可以的隱瞞,他們看過火箭炮的威力之後也是身爲震驚,如果真在軍艦的艦首上裝上一門,那麼就算不能擊沉敵艦也至少可以給敵艦的表面建築以毀滅性的打擊,自然在目前的軍艦的武器脣齶裂魚雷其餘的全部是安裝在軍艦的表面,確實可以取到那種效果。

另外這樣的火力覆蓋也可以增加擊中的概率,既然我們不能增加敵人的軍艦的受攻擊面積,那就增加我們攻擊火力的範圍。

第三件就是火箭技術了,火箭技術的重要性在後世是人盡皆知,在農村的老太太,老爺爺不知道劉德華,不知道張學友,但是他們知道兩件事,一件事國家主席是誰,另一件就是火箭是用來幹什麼的。

其實王漢章剛剛說道的火箭炮就是一種火箭技術,如果要把它裝在軍艦上,那麼還要把他縮小很多,當然沒有了地盤,一般的火箭炮的發射管也比軍艦上的那種武器的發射管要長,軍艦自然不能爲此增加面積,軍艦越大,就意味着當了一份死亡的威脅。

如果是那個樣子,王漢章寧可不裝上這玩意,何況軍艦上的的火炮越大,準頭就越低。

第38章 英吉利風雲第41章 下廣西第13章 日本人的擔憂第31章 全力進攻第38章 援助德國第21章 猶太人的盤算(二)第52章 日軍慘敗第68章 蘇聯敗退第37章 檢閱88軍第44章 各國的小心思第34章 猶太真的要建國了第2章 轟炸勘察加第33章 四大核心技術第36章 彭德貝攻防戰第57章 終極武器第33章 美、德聯盟第46章 叛國賊的演講第21章 怒江空戰(中)第20章 怒江空戰(上)第55章 受降第25章 計劃泄漏第8章 進去外蒙第59章 印度人的救星第45章 戴高樂的夢想第56章 守溪待鹿第15章 日蘇勾結第32章 仰光大屠殺(下)第4章 收復領土第59章 山下奉文遁逃第40章 重重一擊第3章 ,三巨頭會議(下)第44章 美國人受刺激了第24章 海戰第21章 猶太人的盤算(二)第15章 內政(二)第27章 憤怒、抉擇第35章 賺錢第44章 各國的小心思第52章 高爾察克投降(上)第65章 杜魯門的盤算第67章 斯普魯恩斯的發現第26章 轟炸勘察加第6章 大戰前夕第12章 導彈攻擊第26章 借一萬億美元第25章 沒有希特勒的德國第3章 尼赫魯也不傻第51章 對日條約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63章 冬季攻勢(三)第37章 說客第12章 大秦立國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1章 怒江空戰(中)第23章 質問第4章 局勢危急第26章 果敢土司第8章 蘇聯太平洋艦隊第28章 峰迴路轉第10章 關心中國人,閒的蛋疼第48章 奪取塔納諾河北第21章 猶太人的盤算(二)第65章 中日結盟第47章 佔領咽喉第18章 美國人的決定第32章 歐洲爛局第63章 失落的裕仁第39章 滅印度第30章 會見戴維·本-古裡安第22章 羅斯柴爾德家族有多少錢第8章 裕仁的最終目的第46章 見龍雲(一)第51章 進攻第52章 民族未來(上)第6章 優柔寡斷的裕仁第65章 撕破臉皮第38章 援助德國第9章 秘密會議第27章 憤怒、抉擇第43章 納粹會議第14章 日蘇談判第19章 蘇軍跑了第55章 受降第28章 發動機第38章 英吉利風雲第49章 御前討論第4章 德國人第72章 攻佔中途島第23章 石油大發現第50章 空戰第58章 和社會黨談判第30章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35章 蔣介石哪裡跑第7章 中德結盟第39章 中東戰爭(三)第24章 ,希特勒死了第70章 轟炸美軍艦隊(下)第27章 對德國人要強硬第15章 進軍唐努烏梁海第14章 日蘇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