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反明覆清,康熙的熱血就開始沸騰了!
那個朱三太子能反清復明成功,他康麻子憑什麼不能反明覆清成功?
而且仔細想想,這反明覆清好像真的有戲啊!
大明本土自玄宗朝開始,就一直處於“君相之爭”的內耗狀態。天地會和尊皇黨之間天天在議政會裡面幹架,丞相也很難連任,往往幹完一個四年的任期就沒有第二回了。而每一回相位易人,都會造成大明對內對外政策的重大改變!
而大明國內的這種內耗,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李中山爲大明天朝打造的龐大的世界體系。因爲大明的皇室和勳貴都是跨國權貴,分支遍佈大明的世界體系。這種跨國分佈的權貴體系,雖然能讓大明和各“兒子國”和藩屬國之間的聯繫變得非常緊密。但也容易將大明內部的政治給國際化了。
所以皇室和勳貴的對立,也造成了大明世界體系的分裂和動盪!
大明的衆多藩屬國的王室、公室,往往也會跟着他們在大明本土的宗家進行站隊,形成了“共和派”藩屬國和“君主派”藩屬國兩大陣營。需要指出的是,大明藩國體系中的“共和派”並不一定是“共和”的,而“君主派”也不一定是君主大權在握的。
另外,在華夏的世界體系當中,還存在着三個非藩屬國,一個實力超過朱明皇室的楊氏王朝,以及大明平西王府這個怪胎一樣的存在!
這些存在又讓華夏世界體系內部的鬥爭變得更加複雜,簡直複雜成了一團亂麻!
而根據康熙從朱玄業的記憶中找到的相關內容顯示,華夏世界體系中的三個非藩屬國(不算大明本身),分別是中亞的周帝國,同大明隔海相望的日本國,還有大洋彼岸新大陸上的阿茲特克共和國。
其中周帝國和日本國的情況都不大好,周帝國在太宗朝(吳世璠是周太宗)晚期一度征服了波斯,國力達到了鼎盛。
但隨着吳世璠、吳世琮這對“明君賢相”的相繼離世,周帝國內部也出現了“君相之爭”。不過和大明的君相之爭不一樣,周帝國的君相之爭其實是吳周皇室內部兩大分支之間的鬥爭!
和吳周君相之爭同時展開的,還有更加激烈的教派鬥爭!教派鬥爭的一方是來自中原的儒家仲由派——這是由一個什麼孔府仲由堂發展出來的“原儒學派”,主張武裝傳儒,以儒學學堂爲中心,團結儒門宗族。而另一方,則是中亞、西亞地區的傳統教派
不過真正造成吳周國力由盛轉衰的並不是吳周內部的這些鬥爭,而是明玄宗發動的金帳汗國戰爭。
原本的金帳汗國和吳周互爲依託,吳周依靠金帳汗國提供的大量騎兵完成了對波斯的壓制,同時又不斷入侵印度,向衰弱的印度帖木兒朝勒索歲幣,日子過得非常滋潤。
而金帳汗國則依靠從吳周那裡獲得的武器裝備和羅剎作戰,勢力一度擴張到了伏爾加河流域!
但是在大明摧毀了金帳汗國之後,吳周就失去了最可靠的盟友!
雖然吳周後來通過種種手段,在大明撤出欽察草原後,將其中大部分的地盤都收入囊中,也收攏了金帳汗國的汗室,並且將之變成了自己的藩屬。可是殘破的金帳汗國一系的蒙古部落已經無力爲吳周提供大量的騎兵去壓制波斯、入侵印度,同時吳周又必須爲了保衛自己在欽察草原上的新領地和強大的羅剎帝國對抗!
於是,吳周的由盛轉衰也就不可避免了,甚至連一度被吳周征服的波斯也因爲一場大起義而喪失.
不過,衰弱下來的周帝國依舊有不容小覷的實力,特別是長期處於教派鬥爭最前線的儒家仲由派(又稱原儒派)在帝國開始衰弱後,就得到了帝國的大力扶植,迅速壯大起來,最後成長爲了帝國的支柱,並且開始在整個華夏世界體系中傳播。就連君士坦丁堡也有仲由派的分支和學堂!
和一度強大的吳周不同,日本國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一直處在混亂的動盪當中——誰讓他們離大明太近,又不願意和朝鮮一樣完全大明化?不過隨着李中山的去世,大明對於干涉和操縱日本內亂的興趣也極具減弱,所以日本內戰的烈度也極具上升!而高烈度的內戰,往往無法持續太久。
所以,日本從18世紀末開始,就出現了再度統一的苗頭。出現了統治除薩摩、大隅外整個九州的楊家;控制統治薩摩、大隅和整個四國的島津家;領有本州西部十餘國的毛利家;共同控制近畿和部分東海道地區,並且掌握日本朝廷的天皇家、堀田家、山內家;統治關八州的德川家;統治甲信駿遠四州的前田家;統治北陸的上杉家;統治日本東北地區的伊達家等八大勢力!
另外,長期的內戰和較多的人口,又讓日本國成爲了華夏世界體系中僱傭兵的主要來源。甚至遠在君士坦丁堡這邊,都有日本僱傭兵團的存在!
大致上,只要有錢,誰都能從日本國內的八大勢力那裡僱到軍隊!
而日本僱傭兵的主要僱主,則是華夏體系中最桀驁不馴的阿茲特克共和國了!
這個共和國和君士坦丁堡的平西王府有點類似,是一個“跨體系”的存在,既是華夏世界體系的一部分,也是西方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正教)世界體系的一部分。
領導阿茲特克共和國的則是激進的共和派——這個國家沒有世襲的君主,甚至沒有世襲的執政官,每個國人都有資格參選大總統,是“徹底”的選賢與能當然了,被稱爲“阿卡普里科王朝”的傳統的政治家族團體還是存在的!
因爲阿茲特克共和國從根本上反對世襲君主,所以該國和大明天朝的關係,自從李中山去世後就開始逐漸惡化,等待明玄宗聯合尊皇黨掌權後,大明和阿茲特克共和國之間甚至爆發了一場漫長的戰爭這場戰爭最後雖然打了個平局,但是卻極大增長了阿茲特克共和國的威望,使之成爲了世界上的一等列強。
在大明-阿茲特克戰爭後不久,放棄向了北擴張(在戰後,大明的屬國西美國和阿茲特克沿着比美墨邊境更靠北一些的一條軍事分界線缺定了兩國邊境)的阿茲特克共和國又轉向了南美洲,在吞併了西班牙王國的新格蘭納達總督區,又扶植了秘魯總督區的共和派,支持成立了一個佔有整個秘魯總督區的印加共和國。
除了這三個華夏體系中的“非大明屬國”之外,盛產太后的楊氏王朝也對朱明王朝的統治和大明天朝的穩定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這個楊氏王朝就是那個楊起隆所創立的王朝,這個王朝不僅統治着朝鮮王國,還擁有衆多的分支,這些分支分別又統治了日本九州大部、蝦夷王國(蝦夷島和庫頁島)、北美王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和北海王國(東西伯利亞沿海包括勘察加半島),還在包括大明、阿特克共和國、平西王府在內的所有華夏世界體系中的“國家和非國家軍政實體”內,擁有相當強大的影響力。
連康熙在這一世的生母也來自“金帳楊氏”,也就是楊氏家族在原金帳汗國內的分支,在金帳汗國滅亡後,金帳楊氏就和金帳汗國的綽羅斯王朝一起投靠了羅剎國。後來這兩家和他們的部下,又被伊麗莎白女皇一起安排到了君士坦丁堡,成爲了帝國攝政王和君堡守護者的左膀右臂。另外,楊氏王朝還有經營銀行的傳統,是華夏世界中數一數二的金融家族。金帳楊氏在遷入君士坦丁堡後,就在君士坦丁堡開設了君堡銀行,並且將君堡打造成了一個爲羅剎、奧斯曼帝國和巴爾幹半島各國權貴服務的金融中心.
至於朱玄業所在勢力,也就是東羅馬帝國攝政、君堡守護、大明平西王府,雖然比不了吳周、阿茲特克、日本國和楊氏王朝,但是本錢也不小!
雄踞君堡一百多年,在羅剎國、奧斯曼帝國、巴爾幹諸國當中都有極大的影響力!
而且還擁有強大的君士坦丁軍團!
這個君堡軍團不僅在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同奧斯曼帝國對抗了一百多年,而且還參加了羅剎國所有的大規模對外戰爭,是威震歐羅巴的精兵,被稱爲女皇之劍——這是因爲君士坦丁軍團在伊麗莎白女皇和葉卡捷琳娜大帝執政期間,立下了赫赫戰功,號稱女皇手指向哪裡,軍團就打向哪裡!
щщщ¸TTκan¸C 〇
而朱玄業的曾祖父和祖父,還先後成爲伊麗莎白女皇和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情人
另外,平西王府還和阿茲特克共和國的“阿卡普爾科王朝”關係密切,和吳周王朝之間也存在聯盟關係,甚至在日本國內也有許多朋友!
如果康熙可以成爲下一代帝國攝政和君堡守護者,那一切就都有可能
正胡思亂想着,花園的門口突然探進來一個瓷娃娃般美麗的臉龐,左右瞅了瞅,似乎在找什麼人。
一看到她,康熙的心情就好了不少。
康熙還沒撐起身,這張臉盤的主人,一個十七八歲,穿着一身灰色軍服的高個子毛妹就大步走了來,到了康熙的躺椅跟前,然後優雅地行了個單膝下跪禮,開口就是流利的漢語:“我的王子,孔校長請您過去一趟。”
“孔校長找我?”康熙想了想,說:“我不是在養傷嗎?我上次在意大利被法國佬用刺刀給捅了,腦袋還給砸了一下,必須得好好休養!娜塔莎,你去和孔校長說說,再讓我養幾天行不?”
“我的王子,”娜塔莎笑着說,“上次.是1799年8月的事情,這都過了幾個月了,您的那點傷早就養好了!這一點我最清楚了.”
康熙翻了個白眼,但又不好訓斥這個對他忠心耿耿的女副官——君堡軍團自常寧時代起就有使用女兵的傳統。雖然在常寧去世後,君堡女兵就不再參加前線作戰,但是她們依舊以醫護人員、情報人員、女副官和女衛士的身份活躍於君堡軍團當中。
“那好吧”康熙只好勉爲其難地從躺椅上起來,一邊跟着娜塔莎往門外走去,一邊沒好氣地問:“孔校長找我幹什麼?還是爲了補考的事兒?”
孔校長是儒家仲由派在君堡的頭頭,也是君士坦丁堡大學的校長,同時又是帝國攝政和君堡守護者的高級顧問。而這個孔校長所屬的君堡孔氏,則和平西王朱氏、金帳楊氏和君堡綽羅斯氏一起,並稱君堡四大家族。
朱玄業(康熙)在跟隨蘇沃洛夫元帥前往意大利和法國人作戰前,他就在君堡大學唸書。因爲不太用功,總是和自己的貼身女副官玩耍,所以掛了好幾門課,到現在都沒拿到畢業證書。而那個孔校長也不肯給他開後門,非要朱玄業去補考.考“儒學”、“滿洲國語”、“大清國史”這三門課!
這讓康熙怎麼考?
一不小心考出個滿分,他平西王家傻兒子的人設不就垮了?
到時候他的兩個哥哥就該猜忌他了!
所以他得維持自己有勇無謀,不愛讀書的學渣形象,然後在暗中找機會幹掉哥哥,繼承老爹的位子.等當上了帝國攝政和君堡守護,那他就能開始推進自己反明覆清的計劃了。
“不是爲了補考,”娜塔莎說,“好像是爲了安排你出國留學。”
“留學?”朱玄業一愣,“去哪裡留學?”
“去法國!”娜塔莎笑着說,“攝政大人想安排一位王子去法國留學,順便接近一個名叫波拿巴.拿破崙的人.攝政大人認爲這個男人將會是一個巨大的麻煩!”
“拿破崙.波拿巴?”康熙想了想,“就是那個年輕的法蘭西名將?他現在在幹什麼?”
娜塔莎說:“他現在是法蘭西共和國執政府第一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