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中國遠征軍(下)

於是,丘吉爾給韋維爾發去密電,讓他試探中國方面的反應,如果是幾個月之前,英國就必須要考慮日本帝國方面的感受,爲了保證香港與印度的安全,讓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利益能夠獨善其身,必要時犧牲緬甸玉中國的利益根本算不了什麼,但是現在國際形勢整體發生了變化,日本帝國在亞洲緊跟德國在歐洲的腳步,德國人在歐洲擊敗了法國日本就緊跟其後進攻法屬印度□□,現在德國人在法國魔兵立馬準備登陸英國本土,那麼日本帝國出兵進攻東南亞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香港彈丸之地不具備戰略意義,但是印度卻不同,那是女英皇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絕對不容有失。

國際戰略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國與英國一樣都將接受美國租借法案的援助,美國人不想火中取栗,那麼已經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中國人顯然就不同了,自己不妨站出來替中國人招呼幾聲,道義上的同情和聲援又不用花錢,還可以扭轉英國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中國軍隊能夠在緬甸拖住日軍的話,那麼印度相對就會非常的安全,爲此將儲存在印度的陸軍軍備給予中國軍隊也並不是不可能的,於是丘吉爾在這種國際形勢驅動之下給韋維爾發去了密電,叮囑韋維爾要加強與中國國民政府之間的合作。

一向自大狂妄的韋維爾可以說如同一隻偷掉入油缸又被火星點燃的老鼠一般,剛剛給了蔣介石那個心胸狹窄的傢伙一記響亮的耳光,現在又上門取哀求?這算哪門子的事情啊?

韋維爾眼中蔣介石是個典型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的小人,而在蔣介石眼中韋維爾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混蛋加無恥狂妄之徒,韋維爾皺着眉頭寧死苦想此事的完美解決方式,顯然他的顏面是無法徹底放下來,他相信不久之前剛剛受了屈辱的蔣介石是不會放棄這麼一個報復的大好機會。

如果不履行丘吉爾首相的命令會有什麼後果?韋維爾有些緊張的嚥了一口吐沫,自己要不要編造藉口和理由糊弄一下?不過畢竟美國人與英國政府和國民政府的高層都互通有無,欺騙只能一時,一旦被揭穿自己的仕途、名譽一切的一切就全部完蛋了,況且丘吉爾顯然不是一個與人爲善之人,其的尖酸刻薄是出了名的,丘吉爾出生於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丘吉爾的祖上約翰.丘吉爾因在光榮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且又在對西班牙和法國的戰爭中做爲軍隊總司令取得勝利而被安妮女王封爲馬爾巴羅公爵。

丘吉爾本人曾參加英國在印度、蘇丹和南非的殖民戰爭之後得以進入下院,其主張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關稅政策,後歷任殖民部次官、商務大臣、內政大臣、海軍大臣和軍需大臣、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殖民大臣等要職。

在任海軍大臣期間,大力加強海軍實力,以回擊德國對英國海上霸權的挑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5年,英軍在黑海海峽的蓋利博盧戰役中失利,同年丘吉爾引咎辭職。

但是,丘吉爾是一個非常閒不住的傢伙,其顯赫的背景也註定其不可能默默無爲,1925年在英國恢復金本位制,企圖恢復倫敦作爲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不過倒黴的丘吉爾卻因對保守黨領袖的政策不滿退出鮑德溫的影子內閣,此後他被排斥在政府公職之外,於是專心從事寫作。

不過在此期間,丘吉爾同保守黨右翼一起,反對向印度獨立的要求作任何讓步,而且丘吉爾對來自德國的威脅不斷髮出警告,主張重整軍備,大張旗鼓的反對張伯倫姑息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主張聯合法國和蘇聯、美國,依靠國際聯盟來阻止德國的侵略。

德國閃電入侵波蘭之後,丘吉爾任張伯倫政府的海軍大臣,積極組織援助挪威的戰役。法國戰役全面爆發後,丘吉爾繼張伯倫任首相,併兼國防大臣,立即把大英帝國連同英屬國和殖民地全部經濟納入戰時軌道,而且丘吉爾政府拒絕德國的誘和,堅持對德作戰,同時爭取美、蘇作爲同盟者參戰,爲了保衛不列顛羣島,親自視察海防、空防設施,丘吉爾支持淪陷國家開展抵抗運動,支持淪陷國家的流亡政府。

在韋維爾眼中,他可以不尊重張伯倫,卻不敢不尊重這位當記者比當軍人更在行,當政客如魚得水的英國現任首相。

韋維爾可謂是焦頭爛額之際,蔣介石也同陳誠、何應欽、白崇禧等人商議決定,以青年軍新一軍爲基幹,抽調第七十四軍所部三個師各一個團,抽調第五軍所部二個團,抽調第十八軍二個團部隊作爲基幹部隊,組建青年軍第二軍、第三軍,正式秘密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部,高飛任司令官兼新一軍中將軍長,下屬新一軍、新二軍、新三軍三個軍和遠征軍直屬部隊,總兵力十個師又六個旅以及特種部隊,兵力共計十八萬餘衆。

蔣介石欽定的遠征軍的編制,又從第七十四軍、第五軍、第十八軍等國軍精銳部隊抽調兵員進行補充,並且規定以庫存之全部蘇械用於補充作戰需求,高飛昇任中將司令官也大大的出乎了陳誠的意料之外。

在陳誠看來要擔任中國遠征軍司令官,起碼要擁有羅卓英或者杜聿明一樣資歷的將領,無疑高飛的資歷就是一個大難題,不過既然蔣介石獨斷乾坤,陳誠等人也就不好太過言明,畢竟高飛這位芝麻開花節節高,爲了一言半語去得罪高飛這位蔣介石面前的新貴似乎有些很不值當,但是高飛晉升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剛剛而立之年的高飛就掛上了中將軍銜,也着實讓人妒忌萬分。

青年軍竟然整整擴編爲十個師,這也是高飛之前沒能預想得到的,甚至想都不敢公然取笑取笑,高飛也萬萬沒料想到蔣介石竟然如此的大方?慷慨的讓自己組建數個多達十個師的部隊。

第658節 第三百五十九章 日本人的三把利刃(1)第181節 第七十八章 不要臉的境界(上)第546章 中國遠征軍(上)第866章 東北戰略第459節 第二百二十章 雷霆掃穴(四)第91節 第三十九章 藍色派司(2)第780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木秀於林(下)第600節 第三百二十章 上海大追殺(上)第15節 第六章 狗咬狗一嘴毛(上)第922章 鋒芒所向(三)第89節 第三十八章 血染下關(2)第647章 激戰密支那(四)第684章 決戰緬甸之鍋滿盆滿(十五)第170節 第七十三章 最後的抵抗(中)第625節 第三百三十七章 戴笠的厚禮(1)第64節 第二十八章 憲兵二團(3)第875章 藏金爭奪戰(九)第873章 藏金爭奪戰(七)第221節 第九十三章 危機四伏(1)第964章 風捲 殘雲(十五)第61節 第二十七章 下關索船(3)第672節 第三百六十八章 血戰三晝夜(四)第626節 第三百三十八章 鷹派集散地(上)第780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 木秀於林(下)第668節 第三百六十五章 血戰三晝夜(一)第140節 第六十章 血肉防線(上)第315節 第一百三十七章 歷史驚變(2)第441節 第二百零九章 日本第一兵家(下)第469節 第二百二十七章 撤退之路(一)第483節 第二百三十五章 護送佳人(2)第296節 第一百二十八章 女人的戰爭(2)第626節 第三百三十八章 鷹派集散地(上)第614章 有圖有真相第49節 第二十二章 第五縱隊(2)第343節 第一百五十章 歷史驚變(一)第235節 第九十九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1)第472節 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退之路(三)第68節 第三十章 唐生智的計較(1)第86節 第三十七章 禽獸部隊(1)第257節 第一百零九章 徐州遇故(2)第767章 另一個戰場(上)第950章 風捲 殘雲(一)第895章 裕仁的憤怒(下)第520章 缺德冒煙第212節 第八十九章 戴笠的計較(2)第486章 世界大戰序幕(上)第213節 第九十章 國際政治的真諦(1)第676章 決戰緬甸之新訓基地(七)第808章 第四百六十五章 亂闖失多命(1)第149節 第六十四章 停戰談判(2)第638章 意志的較量(三)第254節 第一百零八章 兵鋒徐州(1)第493節 第二百四十三章 蘭封危局(1)第914章 東北大發展(一)第593節 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怕豬一樣的隊友(中)第185節 第七十九章 不要臉的境界(下)第250節 第一百零六章 討要撫卹金(中)第684節 第三百七十七章 國際風向(1)第596章 美國宣戰(上)第626章 同古保衛戰(八)第865章 東北基地計劃第857章 奇襲七三一(中)第761章 第四百三十三章 最後的抵抗(2)第362節 第一百六十章 生死十二小時(四)第277節 第一百一十八章 腹黑之爭(下)第809章 血染戰旗(五)第862章 十二勇士第160節 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炮聲(下)第953章 風捲 殘雲(四)第215節 第九十章 國際政治的真諦(3)第23節 第十章 戰線危機(1)第707章 英國式不要臉(下)第617節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上海脫險(2)第806章 血染戰旗(二)第85節 第三十六章 兵臨城下(2)第435節 第二百零六章 漢奸思維(1)第199節 第八十五章 驚天大爆炸(1)第743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死較量(下)第462節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寺內壽一的震怒(1)第446節 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的逆襲(1)第657節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公路遭遇戰(2)第166節 第七十一章 日本第一攪屎棍(下)第267節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客訪戰地(1)第502節 第二百五十一章 決戰武漢(二)第798章 烽火連天(三)第675章 決戰緬甸之新訓基地(六)第870章 藏金爭奪戰(四)第976章 登陸日本(七)第926章 鋒芒所向(七)第822章 血漂瓜島(中)第126節 第五十四章 富士井末吉的擔憂(2)第569節 第二百九十八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1)第496章 驚天大案(中)第392節 第一百七十九章 尊嚴不是沒有代價的(一)第831章 戰略大轉折(五)第812章 躍馬滄州(上)第759章 中國人的節日(三)第103節 第四十五章 衆志成城(1)第670節 第三百六十七章 血戰三晝夜(三)第538節 第二百七十七章 武漢會戰之敵後空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