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有一點盧漢是冤枉了岡村寧次,岡村寧次確實看三國,而且看得很細,他認爲中國的人和事都能在三國演義中找到一些端倪的表現。
岡村寧次實際上在此次作戰中並未想如此急躁的擴大戰果,因爲此番作戰原本就有太多的不可預計的因素在其中,雖然自己手中的籌碼不少,但是中國人手中的籌碼亦同樣不少,在這種情況下,尤其在南昌戰役失敗的陰影籠罩之下,中國派遣軍整體士氣並不高漲,雖然軍部與派遣軍方面一再宣稱在諾門坎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但是大家都不是白癡,只能說帝國皇軍與蘇軍同樣損失慘重而已
。
日軍在贛北的攻勢完全的出乎了薛嶽的意料之外,高飛特種作戰旅擊落的日軍運輸機內繳獲的日軍文件已經表明日軍由撤退似乎轉爲了進攻,掌握着鐵路與公路的日軍的攻防轉換是非常快捷的,甚至快到了讓人感到震驚的地步,中國軍隊的總體戰略、戰術、後勤供給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水平,而日軍則完成了現代化作戰的體制轉軌,尤其是日本帝國海軍更是世界上一支絕對讓人無法忽視的戰略力量。
當薛嶽得到日軍在贛北準備實施大規模進攻的時候,盧漢的第一集團軍就已經遭到了日軍的猛烈打擊,南昌城已經岌岌可危了,雖然薛嶽一再向盧漢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南昌待援,負責將軍法從事,盧漢也不是被嚇唬大的,薛嶽的話還嚇不住他,但是所謂不惜一切代價在盧漢看來着實顯得十分的可笑,現在的第一集團軍還有什麼可拼的了?不惜一切代價不過是句自嘲之言,一羣殘兵敗將還能守得住南昌?
高飛的新一軍可謂是馬不停蹄的日夜兼程趕往長沙,日軍在贛北突然發動反擊的已經大大的出乎了高飛的預料之外,利劍小組截獲日軍密件信筒的時候,實際上日軍在贛北的軍事部署就已經到位了,除非盧漢的第一集團軍能夠立即放棄南昌守備,讓日軍重拳空落,但是那可是江西一省之省會南昌啊!豈容輕易放棄? 抗日之血祭山河534
高飛知道盧漢的新一軍恐怕是完了,如果日軍奇襲南昌之後主力再度迴轉又該如何?高飛此刻也有點感覺莫名其妙了?岡村寧次似乎對國軍第九戰區的部署幾乎是瞭如指掌啊?如此絕密的戰略部署和作戰部隊的戰役調動豈能被日軍掌握得如此徹底?難不成是第九戰區高層或者是最高軍事委員會內部出了問題?汪精衛叛逃之後確實有一大批的追隨者,尤其是日本政府連續三次宣佈不已國民政府爲對手之後,叛逃的人數達到了一個高峰,即便在軍統的截殺之下依然是有增無減,對此高飛深惡痛覺,至此民族國家危亡之際,竟然還有如此之多的叛徒敗類,難道這個國家和民族就真的沒希望了嗎?
由於滿清的沒落腐敗自閉,導致了中華民族千百年從未有過的積弱和恥辱,外界世界發展日新月異,而閉關死守的中國落後世界實在太多了,中國人的民族信仰和血腥已經被消磨一空,而重建民族信仰和血性就要經歷一場民族自身的大換血,過程的痛苦的,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中國人要想重新以利於世界民族之林,那麼就需要付出之前從來沒有付出過的代價,現如今的中國只有鮮血可以流淌
!
高飛在局裡長沙還有七十公里的屏南接到了最高軍事委員會的電報,第一集團軍所部安恩溥的第六十軍、孫渡爲的第五十八軍,暫五師、暫八師、預一五零師、預一五二師等部隊於昨夜被日軍擊潰,南昌失陷。
這他孃的就是宜將剩勇追窮寇?高飛狠狠地踢了吉普車輪子一腳,更讓高飛萬分驚訝的是薛嶽竟然調集主力增援南昌方向了,向趁日軍立足未穩實施反擊收復南昌?高飛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倪端問題所在,薛嶽是已經紅燒眉毛亂了陣腳了,所謂的名將要在最艱難的時候有力挽狂瀾的決心和勇氣,最後還要有千軍赴死的凜然和爲國成仁的壯志,顯然這些薛嶽似乎都沒有,名將的外衣是什麼?並不是百敗不悔,那是無數官兵的血肉祭奠的舞臺。
薛嶽的剛愎自用讓高飛非常的頭疼,高飛承認自己也有這樣的毛病,自從自己接管新一師之後,高飛也發現自己有了這樣那樣的毛病,聽不進勸告,明明知道對方是好意,但是面子上感覺下不來,明知道是錯的還要堅持?高飛唯一慶幸的是自己經常提醒自己要注意,纔沒有如同薛嶽一般的剛愎自用。
不過顯然現在說什麼都爲時晚矣,南昌的陷落讓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陷入了極大地被動之中,薛嶽想不收復南昌也不太可能,畢竟他上面還有一位不太懂戰略和戰術的委員長在,但是薛嶽不動用預備隊而抽調湘北方面部隊在高飛看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實際上高飛哪裡知道薛嶽的苦衷,薛嶽的預備隊大多是暫五師那樣的部隊,拉上去充當炮灰而已。
如果說是防禦也許還勉爲其難,若是反擊進攻只能自求多福了,而且薛嶽也沒有什麼預備隊了,爲了湘北戰場的大反擊,薛嶽已經投入了幾乎全部的精銳部隊,要反擊奪回南昌勢必將動用這些精銳,而且不單單是薛嶽,就連身在桂林行營的白崇禧也非常不看好此番的反擊戰。
不過,值此關鍵時刻,高飛的新一軍開赴南昌也微微讓薛嶽吃了一顆定心丸,平心而論薛嶽也意識到了自己之前剛愎自用的問題,現在南昌丟失自然是下不了臺。
高飛與薛嶽擔憂的實際上都是一回事,中國軍隊的徒步機動能力與日軍還是有一些差距的,除了新一軍、第五軍、第八軍、第十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這樣的部隊之外,很少有部隊能夠接近日軍的徒步機動能力,這與中日兩國軍人的身體素質有很大關係,吃糠皮的能打過吃肉吃大米的?這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