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中國駐印軍

日本人真的賴在了孟加拉灣,高飛在拼命修建工事,山下奉文也是在拼命挖溝,寺內壽一不願意如此簡單的將第一方面軍撤走,孟加拉灣的部隊就如同一個橋頭堡一般,牢牢的楔入了印度,如果失去這個點的話,未來再次登陸作戰唯恐付出的代價更大,而且現在緬甸的幾乎全部親日勢力都被中國遠征軍一掃而光,對於將親日勢力連根拔起中國人非常有心德,最爲主要的是山下奉文在印度可以拖住印度英軍主力和中國遠征軍主力,否則中國遠征軍在英帕爾和仁羌安組織防禦的話,其主力可以從容回國參戰,這對於中國正面戰場節節抵抗的阿南惟幾指揮的第十一軍來說無疑於是雪上加霜。

於是,山下奉文指揮其的第一方面軍在孟加拉灣開始整編,日本人的一廂情願是拖不住中國遠征軍的,在歷史上日軍給全世界的印象都是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硬磕死碰到底,實際上日軍沒那麼頑強和英勇,日本人也是血肉之軀,精銳也就僅僅那麼一批,彈丸之地無論戰略物資的儲備和人力都是非常有限的,相比人力資源,日本人戰略資源更加困難,所以日軍很多時候寧願多犧牲官兵的生命,也儘量維持最低的作戰保障消耗。

這種情況之下,遇到作戰對象如同中國軍隊之初步槍彈藥尚且不濟,官兵食不果腹,士兵缺乏訓練,軍官缺乏軍事素養,自然能夠連戰連勝,但是遇到了物質極大豐富的美國人,日本人的低保障作戰方式無疑早就了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悲劇。

能活着誰也不願意死拼,能夠保持實力,日軍的將領也不會傻到組織玉碎攻擊,只有在毫無希望之際,日軍才迫於無奈祭出的最後法寶,投降與戰死和被俘之間,無疑是戰死要好一些,否則在國內的家人都會被取消口糧保證,即便被放回也會被自己人逼着處死。

緬甸戰役以日軍的戰略轉進而告終,印度作戰山下奉文也算是與高飛兩次交手,無奈的是第一次他的目標是英國人,看似旁觀其成的高飛突然重兵猛進,壞了自己的好事,於是山下奉文集中兵力詐敗希望誘使高飛冒進追擊,利用多變的丘陵地形殲滅中國遠征軍一部,以求得戰役平衡,報自己在英帕爾的一箭之仇,結果高飛沒上當,英國人又一次自己跳了全套,高飛又在背後給了自己一下子。

給山下奉文的感覺就是英國人是高飛養的一條瘋狗,總在不適時機的場合跳出來亂咬,等他下決心集中力量打狗的時候,高飛則掄起悶棍專打他的軟肋,英國人與中國人的配合實在太完美了,雖然在戰術上山下奉文承認高飛時機把握非常不錯,但是他卻一點也不輕視中國遠征軍的戰鬥力,阿部規秀一個山地軍吃不掉人家一個山地旅,這一切就足以說明問題了,自己起碼敗得不冤,對手是非常強悍的。

戰略上大本營與參謀本部希望南方總軍第一方面軍抽調出四個師團回援運抵上海支援武漢方向作戰,以剩餘之兵力拖住中國遠征軍所部,但是山下奉文非常清楚,即便現有的兵力也不一定能夠拖住中國遠征軍,因爲通過英帕爾等一系列的作戰得出的結論,在同盟國體系中,英軍無力只配華軍作戰,華軍在高飛的指揮下亦不會替英國人火中取栗,現有兵力亦不可能,更別說抽調兵力之後不能保證強而有力的攻勢,所以根本不可能拖住中國遠征軍主力與印度,顯然反觀英國人也不能同意中國遠征軍主力常駐印度。

中國遠征軍主力擬定撤回國內,在緬甸留下大約二個師的部隊,在印度則擬定組建中國遠征軍駐印軍,高飛爲司令官,沈英雄爲副司令官所轄一個裝甲師、一個炮兵師、二個摩托化步兵師、三個傘兵師、一個特種作戰集團在內的共計十五萬大軍的常駐軍部隊,用以協防印度,主力駐紮英帕爾以及緬甸,併成立工兵三旅,擴寬修建印緬、滇緬公路與鐵路。

以傘兵新編第一百師,新編第一百一十師,新編第一百二十師組成傘兵軍,劃歸中國駐印軍部隊,這個皆大歡喜的局面是史迪威預想之中的,唯一偏差是沈英雄這個副司令長官,因爲沈英雄曾經不買他的帳,羅卓英給自己出了一個主意,結果羅卓英自己黯然離職,這算是自己與沈英雄之間的芥蒂,能不能趕走這個沈英雄也關係到自己能不能掌握中國遠征軍駐印軍的關鍵,中國遠征軍這支部隊是史迪威一直以來試圖確實掌握的部隊,但是有高飛在,史迪威的計劃終歸只能是個計劃而已。

日本人在緬甸和印度將英國人打了個頭破血流,而自己卻讓中國遠征軍同樣打了個雞飛狗跳,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開始圍繞着武漢與日軍展開了連場血戰,日軍南方軍在印度的失利讓日本海軍將目光再次投向太平洋,佔領太平洋諸島爲帝國部署一個大大的絕對防禦圈,以保衛帝國在東南亞的勢力不受到威脅。

可以說這是日軍海軍大規模的壯大所致的結果,海軍看不到陸軍的失敗,只能看到自己所爲的強大,美國太平洋艦隊一直保持守勢,也滋長了日本人的冒險精神,日本人的戰爭觀點實際上是非常奇特的,正常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日軍在緬甸印度遭到失敗,應該收縮兵力整補再戰,而不是在另外一個方向在開闢戰場。

日本人的理論近似於中國人常說的東方不亮西方亮,到處的放火惹是非,中國戰場、遠東戰場、東南亞戰場,現在向整個太平洋諸島前進,可以說從明治維新開始整個日本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日本在一次次的以所謂的國運相賭,因爲日本人明白,他們輸不起,只要輸一次就是萬劫不復,燃起戰火者最後將被戰火燒成灰燼。

第670章 決戰緬甸之誰的舞臺(一)第5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四)第5節 第二章 黃昏血戰(1)第782章 第四百五十章 七減二的關係(1)第115節 第五十章 二十四小時(2)第669章 大對決(十)第48章 有機可乘(1)第413節 第一百九十二章 民國版我有後臺(2)第713節 第四百零一章 英雄赴死(下)第774章 援助背後第210節 第八十八章 內部矛盾(3)第55節 第二十五章 點兵準備(2)第508節 第二百五十五章 決戰武漢之最強對手(下)第592章 遠征軍開拔(上)第705節 第三百九十三章 城垣血戰(四)第717章 第四百零四章 高飛的遠望(1)第780章 其心可誅(下)第219節 第九十二章 報紙的秘密(1)第793章 第四百五十六章 雞飛狗跳(2)第501節 第二百五十章 決戰武漢(一)第863章 高歌猛進第594節 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怕豬一樣的隊友(中)第733章 第四百一十四章 奮進勇戰詔書(1)第583節 第三百零九章 留個黑鍋給日(1)第29節 第十三章 敵後遇伏(1)第279節 第一百二十章 吃不上飯的皇軍(2)第547章 中國遠征軍(中)第694章 決戰緬甸圍殲第六師團二十五第814章 躍馬滄州(下)第588節 第三百一十二章 疾風驟雨(下)第130節 第五十五章 戰車絕唱(3)第747章 第四百二十三章 與城共生死(二)第641節 第三百四十八章 被忽略的存在(2)第476節 第二百三十一章 煮酒論戰(上)第816章 押運武器第713章 血戰!血戰!(上)第533節 第二百七十五章 武漢會戰之千里制敵(1)第204節 第八十六章 畑俊六的傷疼(3)第268節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客訪戰地(2)第149節 第六十四章 停戰談判(2)第569章 復克失地(上)第364節 第一百六十一章 生死十二小時(五)第747章 第四百二十三章 與城共生死(二)第20節 第八章 密電風波(3)第208節 第八十八章 內部矛盾(1)第49節 第二十二章 第五縱隊(2)第440節 第二百零八章 日本第一兵家(上)第371節 第一百六十六章 生死十二小時(九)第785章 第四百五十一章 路險坡又陡(2)第383節 第一百七十三章 千古最難一死(三)第228節 第九十六章 珞珈山營地(1)第298節 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乎意料之外(2)第848章 光復瀋陽(上)第106節 第四十六章 燕子磯炮臺(1)第407節 第一百八十八章 打人必打臉(1)第689章 決戰緬甸之流血之地(二十)第529節 第二百七十二章 武漢會戰(下)第254節 第一百零八章 兵鋒徐州(1)第228節 第九十六章 珞珈山營地(1)第657節 第三百五十八章 公路遭遇戰(2)第400節 第一百八十四章 囂張跋扈(1)第673節 第三百六十九章 血戰三晝夜(五)第901章 空投增援第206節 第八十七章 參加自己的葬禮(2)第561章 廣西危機(三)第883章 血流成河(下)第139節 第六十章 血肉防線(上)第503節 第二百五十一章 決戰武漢(二)第321節 第一百四十章 空投泄密(下)第772章 定遠楊威(上)第578章 煎熬的六月第61節 第二十七章 下關索船(3)第591章 外強中乾(下)第30節 第十三章 敵後遇伏(2)第733章 第四百一十四章 奮進勇戰詔書(1)第703章 激戰英帕爾(中)第262節 第一百一十一章 窮酸的籃球隊(2)第277節 第一百一十八章 腹黑之爭(下)第666節 第三百六十四章 日軍的猶豫(1)第132節 第五十六章 最後的海軍(2)第686章 決戰緬甸之鍋滿盆滿(十七)第564章 血染崑崙關(下)第28節 第十二章 死地求生(2)第744章 塵埃落定(上)第355節 第一百五十六章 歷史驚變(七)第822章 血漂瓜島(中)第704節 第三百九十二章 城垣血戰(三)第92節 第四十章 宋希濂的權衡(1)第957章 風捲 殘雲(八)第565章 東峰西嶺(上)第690章 決戰緬甸之流血之地(二十一)第900章 潛艇基地第420節 第一百九十八章 壓根不要臉(1)第542節 第二百八十章 武漢會戰之神風現身(1)第271節 第一百一十六章 德鄰求兵(1)第502章 科姆少將的苦惱第794章 復土故都(十一)第633章 血戰鐘樓街(下)第537章 狡猾的岡村第921章 鋒芒所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