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該到了收穫時刻

最終在楊震的堅決反對之下,中央接受了他的建議。同意將石景山鋼鐵廠整體搬遷到宣化,並以石景山鋼鐵廠爲基礎,加上眼下已經接收的陽泉鍊鐵廠,日本人在唐山正在建設的鋼廠已經運到的設備。

連同日本人運到宣化剛建設完畢,還未來得及使用的十五座小高爐。加上日本人在北平建設的淺香鐵工廠、久保田鐵工廠、鍛造株式會社,其實際控制的中華鐵工廠。以及天津三十多家日資和華資小型鋼鐵廠的所有設備、技術人員,並所有的工人集中到宣化。

由東北局出管理和技術人員,採取大規模會戰的辦法,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對宣化鋼鐵廠的設備安裝。力爭到四五年底這個宣化鋼鐵廠全面投產,以保證華北根據地建設所需鋼鐵。

畢竟楊震有句話說的很對,北平距離眼下還在日軍手中控制的濟南、徐州還是太近了。不要說日軍新式的百式轟炸機、一式轟炸機,就是老式的九六、九七式雙發轟炸機航程,都可以輕鬆的從徐州抵達北平。

同時北平距離天津所在的渤海灣,直線距離也一樣過近。在眼下日軍依舊保持着渤海制海權的情況之下,按照近代中國所有遭受的外敵入侵,幾乎百分之九十都來自海上的經驗。將這麼大的一個鋼鐵基地,放在北平的確從軍事角度上考慮,並不是一件很恰當的事情。

最終幾經考慮,中央還是決定將石景山鋼鐵廠,連同天津被日軍佔領後,建立的十餘家小型鍊鋼廠。以及日本人運到唐山,還未來及修建鋼廠所有的設備,全部整體搬遷到宣化。至於天津的華資鋼鐵廠,以漢奸的名義強行沒收,會在經濟上引起一些動盪。

所以中央決定對這些華資鋼鐵廠,採取贖買的辦法。由晉察冀擠出一筆資金,以及山東軍區從招遠搞到一筆黃金,對這些產量不大,規模也不大的小型鋼廠進行收購,並一併全部搬遷的宣化。

天津的鋼廠雖說規模都不大,普遍年產量都不超過一萬噸,但是卻有着完備的軋鋼體系。將天津的三十多家小型鋼廠,也合併到宣化鋼廠去,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也可以爲整個宣鋼的未來發展和壯大,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中央下決心將天津的鋼廠,也全部合併進去,這決心不可謂不大。

同時爲了保證這個鋼鐵廠的用水,中央決定由東北局出資金和技術,在宣化修建一個集發電、灌溉以及供水的中型水庫。水利發電設備和技術人員,由東北局負責解決。沒辦法,中央現在是真的一窮二白。即沒有那麼多的資金,也沒有那麼的技術人員。

既然楊震堅持將這個鋼廠放到宣化,那麼在輔助工程方面,只能由他們來出了。當年東北拉開工業建設序幕的時候,中央可是將能調動的人員都撥給了他們,現在這些技術人員他們不出誰出?

對於中央的這個決定,楊震與總指揮,還有東北政府主席,三個人對視一眼之後,只能是搖頭苦笑。水利發電的設備倒是現成的,東北局手中還是有幾部中型水利發電機組的。可這輸變電設備,他們上哪兒去找去?要有足夠的輸變電設備,這些機組東北局早就用上了,還能閒置到現在?

但現在中央已經下達決定了,也只能盡全力了。不過在楊震看來只要有心,辦法總是會比困難多。這些東西也並不是太難弄,只要下定決心的話,辦法還是應該有的。實在不行,勸說中央可以將水電改爲火電。

只是楊震並不清楚,怎麼中央會想起搞水電來了?在水利資源並不豐富的宣化地區,搞水電的成本並不是很划算。宣化不僅本地就有煤礦,而且距離大同的直線距離,也不過百餘公里。按照資源分佈來看,搞火電更恰當一些。

水庫是要修的,修建鋼鐵廠必然要保證充足的水力供應。可在修建水庫的同時,想要一併解決鋼廠耗能的問題,單從宣化本地的水利資源來看,並不是很恰當的。看來在這個問題上,自己應該找主席或是副主席好好的談談。

不過按照楊震的判斷,以石景山鋼鐵廠,不眼下應該說石景山鍊鐵廠爲基礎。再加上天津大大小小二十五家鋼廠的設備,以及日本人運到唐山的那幾部平爐。即便不增加新的設備,等到這個宣化鋼鐵廠建成之後,產量也可以達到三十至四十萬噸。

當然這其中恐怕鋼的產量,短時間並不會太多,應該主要還是以鐵爲主。首先石景山鋼鐵廠,雖說名義上是鋼鐵廠,但眼下所有的設備,都還是鍊鐵設備。即便是日本人在接手,讓這座從開始建設,到七七事變北平淪陷已經幾十年過去,一爐鐵水都沒有出的鋼鐵廠恢復生產,並從國內訂購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產能。

但主要的產品還是以鍊鐵爲主,暫時還無法產鋼。即便依靠平津唐三地,目前可以鍊鋼的小高爐,這鋼的產量至少在短時間之內還是很有限的。平津地區的小高爐數量不少,但總體的產能卻相當有限的。所以在暫時無法增添大型設備的情況之下,鋼產量還是有限的。

考慮到北滿的富鐵礦有限,滿足北滿目前的鋼鐵產量已經很勉強,所需鐵礦石還有一部分需要從抗聯搶佔的朝鮮茂山鐵礦提供。楊震認爲可以將目前已經拆卸完畢的,朝鮮清津鍊鋼廠部分設備也運到宣化。

只是楊震這麼一參合,後世曾經輝煌了幾十年的首鋼,直接被他搬遷到了宣化,成了十幾年後龐大的宣鋼集團。倒也不用爲了減輕北京環境壓力,又是壓縮產能、又是整體搬遷的。也有效的減輕了幾十年後北京出現的水荒,減輕了河北對北京的供水壓力。

而且楊震在鋼鐵生產上,提出鋼鐵生產不僅僅滿足於粗鋼生產。而是提出了兼容幷蓄,高低有致的產業發展模式。在建設鋼鐵工業的時候,不能只是簡單的滿足提高粗鋼的產量。工業建設可以以鋼爲綱,但是要採取高低產業齊頭並進的辦法。

楊震認爲在下一步工業建設之中,以華北根據地現有的工業基礎來看,步子應該還可以邁的再大一些。在宣鋼建設的同時,以唐山現有的工業基礎爲依託,建立新的鋼材生產基地。眼下主要是以軍工用鋼以及汽車用鋼爲主,未來要將高等船舶用鋼也要列入規劃。

原本楊震也是以爲,鋼廠直接就可以生產出鋼材來。但是直到北滿的鋼鐵廠,建設並投入運行之後,他才知道鍊鋼與扎材完全是兩碼回事。鍊鋼廠出來的是粗鋼,也就是鋼坯。要想扎製成各種可以使用的鋼材,還需要各種設備和工藝。

所以楊震提出以華北原有的工業基礎,發展設備製造業。相對當年真正是一窮二白,只有一些輕工業的北滿來說。華北的工業基礎雖說不如南滿,但是卻比當年的北滿要好的多。太原、天津,這兩大工業城市,還是有相當不錯的工業基礎的。

以天津眼下的輕紡、建材、軍工、化學、修造船,唐山的機械製造、建材與輕紡工業爲基礎。在天津和唐山分別建設機械工業製造,建材以及輕紡工業基地。至於所需設備不足的部分,可以由東北提供。

當列席會議的各個根據地黨政軍負責人,提出開展如此大規模工業建設需要,眼下奇缺的技術人員從那裡來的時候。最關鍵的是在眼下戰爭時期,搞這麼大規模的工業建設,所需的資金從那裡來。

楊震直接提出,所有的技術人員可以由東北局提供。今明兩年是留蘇學生回國高峰期,完全可以滿足眼下華北建設所需。資金的問題可以在想辦法,緊一緊褲腰帶,應該還是可以擠出一部分啓動資金的。

在楊震說出今明兩年留蘇理工科學生歸國數量,以及東北根據地自己培養人才數量的時候,各大根據地的領導被驚的目瞪口呆。他們看着眼前這個最年輕的大區領導,都搞不明白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東北的環境直到四一年,纔開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可培養一個大學生至少要四年。也就是說他們這之前,就已經有計劃、有目標的選派留學生了。在那麼戰局那麼緊張,未來還存在着大量可變化因素的情況之下,他們居然就敢派出那麼多的留學生,這手筆不可謂不大。

看着在座的各大區領導人目瞪口呆的表情,楊震笑笑沒有多說什麼。搬遷一個鋼鐵廠需要的技術力量,眼下北滿根據地還是能拿的出來的。要是這麼一點技術力量都拿不出來,也枉費了自己當初下的那麼大苦心。

要知道支撐那麼多的留學生出去學習,可並不是一件小的負擔。蘇聯人向來都是一碼歸一碼,什麼都要算錢的。當年自己種下的因,現在也應該結出果來了。當年勒緊了褲腰帶,從牙縫裡面擠出資金,選派大批的留學生赴蘇留學,現在也該到了收穫的時候了。

其實對於此次中央召開的華北工業建設,楊震很清楚真正所需的人才並沒有那麼多。原因很簡單,眼下能建設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地區只有兩個。一個是平津並河北石門以北的平漢路沿線,一個太原以北地區以及察哈爾。

至於山東以及新四軍控制的兩淮、蘇北地區,眼下還不可能進行任何的工業建設。這也就決定了此次工業建設會議,能做的並不多。與其說開展大規模的工業建設,還不如說制定一個比較切實可行的藍圖更爲恰當。

但在眼下雖說搬遷石景山鋼鐵廠,建設新的宣化鋼鐵廠。需要的人才看起來很多,但是那是以各大根據地,原有的工業和工程技術人才奇缺的前提之下。但要是放在全國範圍之內,整體上的需求就並不多。

而工業基礎較好的平津地區,尤其是天津與唐山兩個華北最重要的工業城市,原來就有一部分人才儲備。只要充分的利用好,至少在眼下這個規劃之中,所需要額外的人才還是有限的。

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3)第二百章 惱羞成怒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三十四章 這場戰鬥來的晚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走極端的轉變第一百三十八章 輝煌的開端(6)第十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三百四十三章 這個女人不簡單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一百八十七章 野心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鎖網第二百二十三章 巖淵三次的想法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一百四十章 輝煌的開端(8)第四百五十七章 這是抗聯的報復第一百九十一章 接受與調整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許跑掉一個人第二百零一章 風雲驟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在一起打第二百六十章 別有用心的楊震第三百一十二章 記住你是最棒的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二百一十六章 還是判斷失誤第二百四十一章 我需要他們做的第三百三十九章 磨刀石第十六章 計劃(1)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一百八十九章 值不值得第三百四十七章 固執與堅持第四百七十九章我沒有那麼大胃口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五章史上最黴的穿越(5)第十九章 計劃 (4)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力伏擊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態勢很不好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一百二十三章 東進(2)第三百一十八章 狗急跳牆的梅津美治郎第一百五十四章 察覺第六十七章 尷尬的楊震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一百七十九章 意見與馬屁第三百二十七章 要學習的東西太多第三百八十八章 全國人民在關注着我們第一百九十四章 顛倒的資源優勢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四十章 時間不多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楊震的思路第四百五十章 一寸都不能讓第八十三章 定策(1)第三百五十章 酒醉迷情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適合的部隊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四十三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八十二章 血肉雙城(三)第一百九十六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二百三十九章 越長越危險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夠第一百四十五章 也許是一個辦法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斷第三十八章 軍中無戲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二百一十五章 恐懼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一百二十章 必須丟掉第一百七十四章 日本人的天分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三百一十九章 日軍的嘗試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靜第四百二十一章 繼續你沒做完的事第九十四章 巧妙的戰術第一章 一切儘可能的手段第六十五章振奮人心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謙吉的結局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一百五十四章 圍魏救趙的日軍第一百七十一章 烽火羣策山(3)第三百三十四章 李梅的心思第二百二十章 老鐵山水道第三百八十三章 必須遵循科學規律第一百八十九章 值不值得第四百四十四章 向西疾進第二百六十章 沒有過夠癮的杜開山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三百三十三章 百合會第四十四章 殺紅了眼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你放在這裡的原因第四百九十六章 下定了決心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宮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