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被嚇住的一木清直

一戰前的中國錯過了最佳的建設機會,等到一戰後陷入幾十年軍閥混戰的中國,又已經沒有那個財力和精力,去建設現代化的工業。等到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中國後,同樣被大大小小的內亂折騰的沒有實力去搞建設。而且國家積弱,你想買人家還不一定肯賣。

中國是捷克ZB二六式輕機槍,最大的海外用戶。但人家就是不賣你圖紙,也不像你轉讓生產技術。別看人家出口的機槍,你中國人購買的數量佔據了總數的四分之一,但是就不賣你圖紙和技術。最後還是隻能在派人監製的時候,偷着測繪才真正搞到圖紙。

但偷師學來的東西,總歸還是成熟的慢。很長一段時間之內,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都參差不齊,甚至相當一部分的產品質量很差。機槍都如此,更加複雜的火炮,特別是先進型號就更對你封鎖了。

想要購買一些新式武器的技術,不是漫天要價,就是出多少錢也壓根不轉讓給你技術。人家要賣的是產品,不是技術。再加上有些方面一向認爲自造不如外購,也不想去買技術。買不到新式的火炮生產技術,尤其是原始圖紙,便只能繼續仿製那些性能落後,早就該淘汰的舊貨。

一款一戰前德國設計的七十五毫米山炮,無論是射程和威力都已經大幅度的下降,卻一直生產到抗戰爆發。日軍之中早已經從師團屬火炮改爲聯隊屬炮兵的四一式山炮,還是抗戰前中國主要生產的山炮。甚至這兩款早就已經落後的火炮,在一些雜牌部隊裡面還是主力火炮。

多年的積弱下來大多數的部隊,即便有炮兵的使用的也是舊式火炮。即便是除了九一八事變之前的東北軍之外,擁有炮兵數量最多,自產能力最強,可以自己生產山野炮的晉綏軍。其仿造的日式火炮性能,也無法與日軍原廠貨相提並論。

國內薄弱的冶金工業,無法提供製造現代化火炮所需的鋼鐵。大部分軍工生產物資的來源,只能依靠花費高價從國外進口。一旦被切斷了進口通道,或是本身進口通道有限,那麼有限的火炮生產不是隻能停產,那麼就是隻能生產出性能低劣的產品。

更何況這些本就數量不多的火炮,有些口徑根本一共就沒有幾發炮彈。與國軍所有的部隊一樣,炮兵也分屬各個派系。除了日式山野炮和法國造的野炮這種大路貨之外,其餘的派系是能買到什麼火炮就買什麼火炮。新的買不起,就買二手的,甚至是三手的。只要能夠壓制內戰的對手,就是垃圾也一樣收。

一戰法國和意大利戰時生產的,經過一戰高強度使用,膛線幾乎都快要磨沒有了的山野炮,最大的銷路就是軍閥混戰時的中國。這其中甚至包括他們在戰場上繳獲的戰利品,經過簡單修補後都賣到了中國。

有的地方雜牌武裝之中,像原北洋軍系統購買的意大利或是奧匈帝國造的六十九毫米山炮,奧匈造七七毫米野炮,西北軍系統使用的蘇制野炮。一些地方小軍閥購買的,就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哪國生產的火炮。

這些火炮多的幾十門,少的只有一兩門。甚至有的口徑火炮,只有一門,而全國都找不出一發可以供他們使用的炮彈。因爲長期戰亂使用頻繁,自己又沒有自產能力,早就只剩下幾發炮彈,打光了這些火炮就基本報廢。

甚至有的火炮因爲過於老舊,使用的時間過長,一發炮彈出去整個火炮也散了架。而且火炮口徑過於繁複,本就有限的炮彈生產能力根本就無法滿足不同口徑炮彈的需要。而除了這些破爛貨之外,剩下的火炮數量就更加稀少了。

就算有炮彈的,自己能生產部分炮彈的,但是無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無法與有自我研發能力,財政也相對充足,可以不斷更新換代,以及補充損失的日軍火炮相比。尤其是嚴重缺乏現代化的大口徑火炮,特別是榴彈炮。

中央軍進口的那四十八門德制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幾十門德制一零五榴彈炮和九十六門這加一起不到二百門中國最先進的火炮。面對幾百萬大軍,只能分散使用。而且損失一門,就少一門。

日軍損失一個山炮聯隊,國內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補充一個。中國軍隊被打掉一個炮兵連,再想補充就相當的困難。而國民政府嚴重落後的軍事工業,也無法爲這些火炮提供充足的炮彈。

要知道仿造日式四一式山炮,與博福斯七十五毫米山炮,雖說都是七十五毫米口徑。但你要是將四一式山炮的炮彈如果給博福斯山炮使用,那除了引起火炮炸膛自己找死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效果。

德國進口的一五零榴彈炮彈,一樣也無法給中國軍隊目前使用的東北兵工廠仿製日本大正四年一五零榴彈炮使用。同樣中國進口的法七十五毫米野炮的炮彈,也無法給仿造的七十五毫米日式三八野炮使用。

七十五毫米與七十五毫米,並不是完全就是相同的。大致的口徑相同,並不意味着這兩種火炮的炮彈沒有區別可以通用。就像漢陽造與中正式兩種口徑都是七九,甚至都是德國人設計的步槍。

但是這兩種步槍的彈藥,是絕對不能通用的。你拿中正式步槍的子彈,塞到漢陽造步槍裡面,非炸膛不可。一個國家設計的口徑相同的步槍尚且如此,更何況炮兵使用的炮彈?雖然都是七十五毫米口徑的,但是中間因爲設計和製造的國家不同還是有差別的。

即便這樣,全軍幾百萬人、幾百個師,擁有師屬火炮的除了少數中央軍精銳之外,大部分的師除了幾門迫擊炮之外,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師屬炮兵,甚至是軍屬炮兵。甚至很多雜牌軍,即便是中央化的雜牌軍一個軍,也沒有幾門火炮。

比如固守臺兒莊的第二集團軍,自身則只有幾個野炮連。連同配屬的炮兵全部加一起,也沒有日軍一個師團多。而像川軍那樣的雜牌部隊,更是連一個集團軍都沒有一門火炮。參加徐州會戰的川軍二十二集團軍,全集團軍兩個軍四個師八個旅上下加在一起只有十幾門迫擊炮。

除了以中央軍爲主的戰區還好一點之外,其餘的戰區炮兵幾乎都少的可憐,作戰還是以迫擊炮爲主。面對着日軍的坦克優勢,大部分的軍隊缺乏反坦克火炮,甚至就連必要時可以用作反坦克的二十毫米小炮都不多。

中央軍的情況還勉強對付,至少那位國軍第一人對自己一手栽培出來的部隊還大方些。隊屬炮兵的數量雖說不多,但是直屬炮兵的力量還是有點。而且中央軍中有反坦克炮、高平兩用炮。雖說數量不多,但是比雜牌軍要好的多了。

那些主要由雜牌軍組成戰區就更差了。一個戰區的火炮全部加起來,還沒有日軍的一個師團多。即便有那麼幾門老掉牙的火炮,也當寶貝一樣供着。而且炮彈奇缺,打光了就沒有地方去補充去。

眼下關內戰場的整體形勢有限的炮兵只能集中使用,在戰時加強給重點戰區。在加上很多將領沒有步炮協同的經驗,大部分的軍隊沒有受過步炮協同訓練,有限的火炮發揮的作用也更加有限。

儘管抗戰爆發之後,不惜血本從其他國家進口了一批,再加上從蘇聯購買的火炮。但也無法彌補,戰場上的損失,更無法形成對日軍的火力優勢。而且在沒有空中火力優勢和部隊根據戰爭需要,擴編的規模越來越大。

以及國軍在戰場失利,尤其潰退的時候有丟棄一切武器裝備習慣的情況之下,這批火炮的消耗速度快,起到的作用也遠非想象的那麼大。四年戰爭打下來,只能依靠外購補充。眼下即便是一向被認爲財大氣粗的中央軍,眼下炮兵的數量也相當有限。

這麼一點有限的炮兵,再加上空軍本就數量不多的飛機,自七七事變全國抗戰爆發打到現在,幾乎在任何一場戰鬥之中,除了迫擊炮之外,中國軍隊從來都沒有佔據過火力上的優勢。日軍在戰場上,從來就沒有遇到過火力的壓制,更沒有見過什麼叫做炮彈如雨。

那點有限的炮兵,在經歷過初期的浪費和戰損之後,到了後期都成了寶貝。在需要的時候拉出來打上幾炮之後,便馬上收縮回去,生怕被日軍的轟炸機和重炮給端了。在這種情況了之下,本就有限的火力更加無法給日軍帶來什麼嚴重的威脅。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可謂是橫衝直撞。只要小心點,別中了埋伏就可以了,根本就不必擔心中國軍隊的炮兵。

在去年之前,都是日軍的火力壓制着中國軍隊打。在戰場上,日軍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做防炮。這種經歷,讓日軍各級軍官養成了狂妄的習慣。經常出現一個大隊在沒有加強火力的情況之下,僅僅依靠自身大隊炮小隊的那兩門九二步兵炮,和兩三門三七步兵速射炮,配合重機槍、擲彈筒,就敢在一個軍,甚至一個集團軍的中國軍隊腹心橫衝直撞。

火力上的過度懸殊,別說一個師,就是一個軍即便合圍日軍一個大隊,也很難將其殲滅。甚至多次出現十幾萬大軍,無法圍殲日軍一個旅團級支隊的情況。國軍都尚且如此,裝備更差的十八集團軍就更加束手無策了。極少在中國戰場上遭受火力打擊的經驗,讓這些日軍除了更加驕狂之外,還養成了自以爲是的毛病。

當真的遭遇到真正的地空優勢火力夾擊的時候,這些大部分還是第一次領教過什麼叫火海。根本沒有在這種情況下作戰經驗的日軍指揮官很多當時就被打蒙了。還是第一次經歷這種情況的這些日軍軍官,做出一些過度的反應,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這個一木清直,眼下就是處於這種情況。作爲在盧溝橋打響第一槍,徹底點燃中日之間戰爭,在中國戰場之上已經橫衝直撞數年他,今天的這種態勢還是第一次經歷過,更是第一次見過。

第二百六十八章 夜幕下的血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們只是半瓶水第一百六十章 平靜的背後第五十二章 英國人的想法第三十三章 我們不能連鍋都端走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們的敵人不僅僅是倭寇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合適的秘書人選第二百八十六章 順勢而爲第一百七十四章 日本人的天分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線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們都會打到底第九十八章 站在門檻處的日軍第二百六十四章 我們也會有的第四百三十四章 趕他們跳湖第四百三十七章 打草驚蛇也有區別第四百零二章 也許這就是命運第六十五章振奮人心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一百二十一章 重任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必須要習慣第三百七十三章 女飛行員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二百九十章 太平我不來第二百三十章 破記錄第二百四十三章 困境只是一個開始第一百零三章 探討第四百二十三章 腦袋越要清醒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五十二章 急紅了眼的美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楊震的算計失誤第八十二章 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想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決斷第八十七章 楊震的新對手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一百八十五章 歸綏之戰(五)第五十三章 一拳打在腰眼上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軍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第二百一十三章 上月良夫的堅持第七十四章 這纔是真正的你第二百一十三章 最關鍵的問題第三百六十一章 家人與親情第五百四十一章 機槍還是火炮?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六十七章 瞬息萬變的戰局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一百九十一章 關鍵在一個快字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堅守八個小時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親自掛這個帥第一百七十八章 別樣的負擔第四百六十一章 終生的信念第五百章 交換的後續影響第二百七十四章 郭炳勳的建議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覆第三百一十八章 修羅外道第一百零五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要將對手看的太簡單第二十七章 是該調整部署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影子部隊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時候發起總攻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影響之過度反應第三百三十五章 勝利者是不受懲罰的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二百九十章 必須要打出去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二百零五章 丟卒保車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襲與斬首第一百九十三章 亡羊補牢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裡第一百五十五章 鏖戰湯原(2)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後餘波之衝突第一百五十二章 風雲突變(三)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這個決心很難下第240章 不甘心的楊震第四十八章 楊震曖昧的態度第五百七十三章 咱們抗聯的女兵第三百七十五章 必然的結果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九十七章 到此爲止第二百四十五章 先機以失第八十章 急轉直下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第二百零五章 杜開山的思路第四百一十八章 杜開山的壓力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六十六章 首戰(2)第一百零四章 只想做你身後的小女人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