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9)

在川越和張羣談着的時候,和知鷹二又秘密地從天津跑到南京,向川越傳達駐屯軍以及關東軍對中日談判的看法。隨後川越提出的要求開始增多:取締排日政策、華北自治、共同防共、減低入口關稅、上海至福岡間通航、聘用日籍顧問……顯然,這是中國不能接受的。

見陷入僵局,東京告訴川越,其他可以先不談,但必須使中國原則上先接受兩條:一是共同防共,二是華北自治。之所以先拿出這兩條,是因爲東京也看出來了,叫南京承認滿洲國絕對沒戲,而取消反日排日政策,也看不到希望;而且,近一段時間,滿洲邊境那邊跟蘇聯小摩擦不斷。所以想叫南京先把共同防共這條答應下來。

南京把這兩條都拒絕了,並提出中國的要求:廢止《鬆滬停戰協定》《塘沽協定》,取消冀東僞政權,日方停止包庇走私,日本飛機不得在華北任意飛行,解散冀東和綏遠僞軍!

從秋到冬,川越與張羣一共進行了八次談判,談到南京的法國梧桐葉子長出來,又落下去,殘陽照在中華門上,越來越冷。

1936年11月,綏遠戰事爆發。

在綏遠,傅作義(保定陸軍軍官學校5期,山西臨猗人)率軍在百靈廟等地取得大捷,痛擊關東軍特務機關長田中隆吉(日本陸軍士官學校26期,島根縣人)指揮下的僞蒙軍(侵佔我國的內蒙古,是日本侵略者“滿蒙計劃”的一部分。日本自1933年侵佔熱河和冀東之後就計劃建立一個類似僞滿洲國的“蒙古國”。)。田中想學石原搞個類似於“滿洲事變”的綏遠事變,但沒想到演砸了。

綏遠抗戰期間,南京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親赴前線,這位昔日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宣言》就是他寫的)的主將,寫下那篇在抗戰八年中廣爲流傳的《告綏遠將士書》:

經我們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爲我們所有。民族的生存和榮譽,只有靠自己民族的頭顱和鮮血纔可保持。這次我看見各位將士塞上的生活,已認識了我們民族復興的奇葩,正孕育在枯草黃沙的堡壘中等候怒放。我深信各位不久更可以使世界認識我們中華男兒還是獅子,並非綿羊。我們全國同胞的熱血,都願意奔放到塞外的戰壕裡,助各位消滅寒威,激盪忠憤。我現在籌俸國幣一千元,本欲供各位殺敵前一醉,但是想起這是長期鬥爭,並非一次的慷慨赴難,所以願將這些小的款項,改爲醫藥衛生設備之用,備各位壯士裹傷再戰。現在整個民族的命運,抓在我們手裡,我們大家都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只有我們血染過的山河,更值得我們和後世謳歌和愛護。我誠懇熱烈地向各位致敬,更願代表國立中央大學三千教職員和學生,向各位致敬。

中日政府間的一切談判止於百靈廟。

1936年的歷史,好像就要結束了。百靈廟烽火驟起時,蔣介石曾親飛太原,跟閻錫山(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6期,山西五臺人)籌劃綏遠戰事,回到南京後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如果真是這樣,中國的歷史也許大不同。但蔣腦袋又一陣疼:他接到在西北剿共的張學良來電。

歷史的改變往往出現在瞬間。

蔣介石休息了幾天,立馬飛往西安,在臨潼華清池設置行轅(舊時高級官吏的行館,亦指在暫駐之地所設的辦事處所)。在那裡,張學良和楊虎城正指揮東北軍和第17路軍圍剿從南方轉移到陝北的紅軍。

按蔣介石的想法,用不了一年的時間,到1937年夏,必定能把紅軍消滅。但張、楊不想再打了,所以在圍剿行動上比較消極,蔣介石就打算把張、楊二人調到別的地兒,再派30萬中央軍過來進行最後的合圍。

張學良呢,見到蔣介石後,說:別再打內戰了,還是一起對付日本吧(這時候他明白了)。但受到蔣的怒斥。蔣覺得張學良太幼稚了,在他看來,對紅軍的勝利已指日可待,這時撤兵和談,怎麼可能?

面對這個在東北易幟和中原大戰中給足他面子的小兄弟,蔣介石最終出了一個選擇題:A.東北軍和第17路軍別再心不在焉了,必須傾力出動圍剿紅軍;B.不想圍剿也可以,東北軍調到福建,第17路軍調到安徽,陝北的圍剿換人!

張學良又一次面臨人生的選擇。第一次是張作霖被刺,第二次是東北易幟,第三次是九一八事變。

被蔣介石怒斥“無知”後(12月11日下午),張學良紅着臉出了華清池二道門內的五間廳三號房,張一邊走一邊左右看。走到頭道門,看到他想找的人:東北軍衛隊第1營營長王玉瓚。衛隊本來是負責張學良的安全,蔣介石來陝後,張學良把衛隊第1營派到臨潼,護衛蔣介石。張學良走近,對王玉瓚說:你跟我回西安!

張學良既沒選A,也沒選B,而是給了自己一個新答案。

回西安後,張學良開始佈置行動。在此之前,他和楊虎城已經商量過了,“捉蔣”已是一個預案!他把任務交給王玉瓚第1營和孫銘九第2營。兩個人接到任務後,都倒吸一口冷氣。

12月12日凌晨2點30分,王玉瓚趕到西安郊外的灞橋,帶着駐守在這裡的該營手槍排迅速摸向臨潼華清池。在灞橋,他與第2營營長孫銘九約定,臨潼槍響後,第2營就出動,一起圍攻華清池。

到華清池後,王玉瓚先帶人下了住在附近的憲兵的槍,然後帶人進入頭道門,由於衛兵都是王的部下,很快就摸進二道門。這裡有蔣介石自己帶來的貼身衛士。王玉瓚看錶,時針快指向凌晨5點。由於是冬天,周圍還是一片漆黑。

一個衛士在那裡晃悠。王玉瓚舉槍便打。

蔣介石帶來的貼身衛士都驚呆了。

他們夜宿在二道門內,聽見槍響後,每人腦袋大了三號,外頭的人顯然是衝蔣介石來的。可他們又不知道動手的是張學良,更不知道他們只想捉活的。

蔣介石的貼身衛士拼死還擊。但他們只有二十來個人,雖然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角色,但無奈人太少了。王玉瓚一邊叫人壓住對面的火力,一邊帶人撲向五間廳蔣介石住所。進去後,發現3號房的門開着,蔣的臥室空無一人。搜查完了,還是沒人。蔣的黑斗篷掛在衣架上,假牙泡在杯子裡。

王玉瓚也急了。

如果抓不到蔣介石,或者蔣介石出了意外,死掉了,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外面的戰鬥此時結束。張學良打來電話,問行動如何。王玉瓚說:人找不到了。

張學良告訴王玉瓚,如果沒把活的蔣介石帶到眼前,就以叛逆罪斃了他!但話又說回來了,如果蔣介石真出意外死了,槍斃了王玉瓚又於事何補?

孫銘九帶着第2營來了。

但蔣委員長到底去哪了?

凌晨5點,尤其是冬天,人們大多還都沒起牀,但蔣介石不同。他一直保持着軍人習慣,每天5點準時起牀,當外面槍響時,他正要起牀。兩個衛士猛地衝了進來,說:委員長快走!

蔣介石的心也提到嗓子眼,沒人會想到出現這樣的事。

蔣打開窗戶跳了出去。在衛士的幫助下,他翻越圍牆。雖然是50歲的人了,但蔣畢竟有軍人的底子,三爬兩爬竟翻了過去,但一隻鞋落在地上。

衛士們保護着蔣介石跑到外面的驪山上藏了起來。

院子裡的人發現了那隻鞋。王玉瓚和孫銘九立即帶人搜山。此時天才矇矇亮,有人發現一塊大石頭後有異動。喊話後,沒動靜。一個戰士很冒失地往那邊打了兩槍。

草叢裡站起三個人,兩個貼身衛士站在蔣介石的前面。

按分工,東北軍負責臨潼這邊,第17路軍負責西安。西安那邊沒這樣驚險,蔣介石帶來的幾個將領都被抓了。

當天,張學良、楊虎城向全國通電,提出停止內戰、建立抗戰政體、保證言論自由、釋放*等多項主張。

南京亂作一團。

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齡等力主和解,而以軍政部長何應欽爲代表的衆多人傾向於討伐。

很多人說:何應欽是爲了逼張殺蔣,自己取而代之,所以在當時力主討伐。甚至給人以這樣的印象:在南京,主張討伐的只有何一人。其實恰恰相反,在當時,主張討伐的人比主張和平解決的人多得多。

經過一番商量,最後在會上通過了起兵威懾西安的決議。什麼事都需要搞兩手準備,所以南京這邊又決定以黨內元老於右任爲宣撫大使,衝西安做招手狀。

緊急中,還把在國外的汪精衛召了回來。自從1935年遇刺後,汪就自動下來了。此時他正待在意大利。

事變爆發後,各國反應不一:蘇聯那邊,斯大林認爲,西安發生的事,很可能是日本的陰謀!莫斯科反對殺蔣,那樣只會使日本人受益。斯大林認爲,中日戰爭一旦爆發,中國需要蔣介石領導抗戰。態度關鍵的,經反覆討論,最終決定和平解決事變。

東京那邊也蒙了。

事變轉天一大早,首相廣田弘毅得到消息,說中國出事了,蔣介石在西安被張學良逮捕了。廣田一下子沒反應過來,問秘書:誰逮捕了誰?隨後立即召開內閣會議。而早上6點,外務省那邊已經開了個緊急會,在有田八郎主持下,這個會開了4個小時,到上午10點多才達成一致意見,說起來有點可笑,這個意見就是:先確定消息是不是可靠。

無論廣田,還是有田,都認爲:蔣介石很難順利返回南京,他幾乎死定了。他們判斷:事件爆發後,中國各地的新軍閥必定趁機倒蔣,中國將陷入大內亂!

他們失算了。

中國這邊,各地通電,希望事變和平解決,然後一致對日,包括蔣介石的那些對手。

在東京伸着脖子的觀望中,西安迎來了宋美齡、宋子文等人。蔣介石和宋美齡的恩愛,很多人都知道,那不是一個傳說中的愛情買賣,而是一個實在的愛情傳奇。

見到宋美齡後,蔣潸然淚下:你怎麼來了?入虎穴矣!

宋美齡許久沒有回答,最後說:寧抗日,勿死敵手。

蔣介石望了望天。

平安夜,作爲基督徒的蔣介石,接受了張學良和楊虎城的條件:

改組國民黨與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保證人民的自由權利;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召集各黨派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亡方針;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

聖誕節那天,張學良親自陪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飛向另一個古都,從此張學良開始了令人嘆息的監禁歲月。人生之傳奇,命運之跌宕,莫過於此吧?蔣介石覺得張學良犯了時代性的錯誤,其次是對蔣個人的冒犯。這讓蔣終身都無法原諒這個小兄弟。

歷史就這樣,在1936年年底猛地轉了一個彎!

七七事變

1937年是***26年,日本帝國昭和十二年。

先看一下這一年日本的預計軍費開支,有多少呢?接近內閣財政預算的50%!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的每一分錢,有一半是用於軍隊的。不講什麼大道理,什麼叫軍國主義?這就是了。而且,日本軍工產值,已經佔到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當時日本的工業總產值約60億美元)。

再說南京這邊,年初的時候,國民黨開會(五屆三中全會)討論西安事變後的時局,蔣介石發表了份聲明,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值得做個截圖:“(對日本)如果讓步超出了限度,只有出於抗戰之一途!”在會前,蔣介石叫華北五省領導人都必須出席會議,山西的閻錫山、綏遠的傅作義、山東的韓復榘都沒意見,但主政平津冀察的宋哲元不來。

有人說,宋之所以不來,是因爲日本人阻撓。

問題是:如果他真想去,日本人阻撓得住嗎?去抱大腿?或學河本大作?即使是學河本,一向標榜自己不做漢奸的宋哲元敢不敢坐上南下的火車?

但南京態度強硬,宋哲元只好派副手去。就這樣,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長秦德純(保定陸軍軍官學校2期,山東沂水人)到南京出席了。

第8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7)第25章 滬上的秋天(6)第9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8)第31章 南京!南京!(2)第19章 烽火連三月(9)第2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1)第36章 南京!南京!(7)第4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3)第5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4)第31章 南京!南京!(2)第43章 南京夢魘(6)第14章 烽火連三月(4)第20章 滬上的秋天(1)第32章 南京!南京!(3)第34章 南京!南京!(5)第11章 烽火連三月(1)第20章 滬上的秋天(1)第12章 烽火連三月(2)第40章 南京夢魘(3)第19章 烽火連三月(9)第14章 烽火連三月(4)第40章 南京夢魘(3)第21章 滬上的秋天(2)第18章 烽火連三月(8)第40章 南京夢魘(3)第21章 滬上的秋天(2)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29章 滬上的秋天(10)第4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3)第7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6)第11章 烽火連三月(1)第38章 南京夢魘(1)第17章 烽火連三月(7)第42章 南京夢魘(5)第41章 南京夢魘(4)第18章 烽火連三月(8)第40章 南京夢魘(3)第9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8)第43章 南京夢魘(6)第26章 滬上的秋天(7)第36章 南京!南京!(7)第32章 南京!南京!(3)第1章 自序 真實的歷史藏於細節第11章 烽火連三月(1)第28章 滬上的秋天(9)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13章 烽火連三月(3)第37章 南京!南京!(8)第3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2)第11章 烽火連三月(1)第31章 南京!南京!(2)第13章 烽火連三月(3)第1章 自序 真實的歷史藏於細節第8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7)第3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2)第10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9)第3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2)第37章 南京!南京!(8)第9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8)第26章 滬上的秋天(7)第13章 烽火連三月(3)第29章 滬上的秋天(10)第13章 烽火連三月(3)第44章 南京夢魘(7)第37章 南京!南京!(8)第15章 烽火連三月(5)第5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4)第13章 烽火連三月(3)第29章 滬上的秋天(10)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29章 滬上的秋天(10)第24章 滬上的秋天(5)第32章 南京!南京!(3)第36章 南京!南京!(7)第40章 南京夢魘(3)第2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1)第34章 南京!南京!(5)第30章 南京!南京!(1)第42章 南京夢魘(5)第18章 烽火連三月(8)第35章 南京!南京!(6)第35章 南京!南京!(6)第1章 自序 真實的歷史藏於細節第38章 南京夢魘(1)第31章 南京!南京!(2)第37章 南京!南京!(8)第43章 南京夢魘(6)第15章 烽火連三月(5)第31章 南京!南京!(2)第33章 南京!南京!(4)第2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1)第11章 烽火連三月(1)第19章 烽火連三月(9)第20章 滬上的秋天(1)第7章 日本人的滿洲夢(6)第1章 自序 真實的歷史藏於細節第39章 南京夢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