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南華大學有點難 (第三更,求訂閱)
“國家的未來決定於講臺!”
在過去的多年間,南華給人們留下的是什麼印象?
重視教育!
極其重視教育!
對教育的重視,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教育經費支出——其佔到全部支出的15%!
充足的經費,讓南華可以十年如一日的建立起一個覆蓋所有人的教育體系,早在1864年,就通過《義務教育案》,推行強制義務教育,儘管義務教育只有四年的初小,但每年仍然有50%的優秀學生,可以升入高小,以助學金的方式接受高小教育。高小畢業生中50%的優秀學生可以獲得獎學金就讀初中,初中畢業生中的一半進入專門技術學校,接受專業技術培訓,另一半則進入公辦高中就讀,進而通過考試進入高等學堂就讀。
這一套教育體系是朱先海借鑑後世經驗創辦的,儘管淘汰率很高,但是卻可以保證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至少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小學教育。讓優秀的學生可以不至於因爲財力的問題輟學。只要他們足夠優秀,無論是助學金還是獎學金,都可以覆蓋他們的學費以及在學校期間的生活費。
也正是這一套看似殘酷的教育制度,讓南華在短短十年內,就在教育上趕超了歐美許多國家。培養出來了一大批可堪使用的人才。
而最能代表南華教育成就的,恐怕就是南華大學了,它不僅僅是整個南美第一所工科大學,也是南華第一所大學。當然,這所大明的最高學府,也是李經方等人的求學目標。
這天上午,一百多名十三四歲的少年在幾名成年人的陪同下,走進這所大學時,少年人就用充滿憧憬的目光看着這所大學。畢竟,在這一路上,他們聽學過太多與其有關的傳聞。
什麼南美第一所工科大學之類的。
別覺得新鮮,這年月南美各國有醫學院,有大學,可教藝術、教文學、教音樂、教畜牧,就是不教科學,不教工程。
爲何?因爲沒有需求,對於那些莊園主和地主們來說,學工程學?有用嗎?還不如學學音樂、文學、藝術在舞會上吸引幾個女人來的快活。
可南華不同,南華是實業立國,不開工科,不培養人才,怎麼實業立國啊!甚至南華的第一所高等學校,就是高等專科學校,沒錯,就是專門培養工程師的。南華建的第一所學校,也是職工技術學校。是爲了培養技術工人的。
這個也是南華講究實利的體現。
至於南華大學在創辦時,也是以工科爲主,從英國、法國以及德意志地區聘請了上百位知名學者任教。
這樣的高等學府,自然吸引了這些少年人的注意,他們好奇的打量着這座環境優美的大學。在這裡看不到國內書院裡那些悠哉悠哉的讀書人,有的只是行色匆匆捧着書本往教室趕的學生。
看着那些匆忙趕路的學生,容閎有些好奇的問道。
“劉先生,現在南華大學一共有多少學生?”
“目前,南華大學的在校學校大概是2500人!”
畢業於高等商業學校的劉奕哲,是李總督留明幼童團的接待人,他並不是官方代表,而是以亞美利加公司職員的身份接待他們,畢竟,李總督一直都是公司的大客戶。
這個數字讓容閎不禁倒吸口涼氣,驚愕道。
“2500人!這一所大學!”
這也難怪,這個時代的大學,一所學校往往只有三四百名學生,可南華大學這……真的挺大的。
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一所大學了。但是他並不知道,在朱大皇帝的計劃之中,這樣的大學至少在擴充一倍,人也不嫌多。
畢竟現在大明最缺的就是技術人才,而大明想要崛起有離不開這些人才,畢竟只有工業才能讓大明邁進強國之列。
而工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尤其離不開那些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
“是的,南華目前有37所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總數只有18600名,這是年初的數字,陛下在視察文部時,還曾叮囑要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什麼!
18600名……
驚愕的看着周圍,尤其是在看到遠處於操場上正在踢球,跑步的學生時,容閎簡直不敢相信他的耳朵。
18600名在校大學生!
這是怎麼概念?
當年容閎在美國留學時,全美國有多少大學生?區區幾千人,即便是德國,也不過只有兩萬多人而已!
“你們,你們需要那麼多大學生嗎?”
容閎的語氣中充滿了驚訝。
“這些人裡的絕大多數都是高等專科學校畢業的,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進入工廠企業作爲技術人員,工程師以及工廠的中高層管理人員。”
需要那麼多?
多麼?
真的不多,至少值到現在,大明這邊對於人才的需求也從來沒有滿足。畢竟大明的工廠在不斷地擴大,企業在不斷的增多。對於人才的需求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
“直到2年前,大明的工業發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這種發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纔是最適當的。目前大明正是在這期間從一個以農業爲主的國家轉變爲以工業爲主的國家——一些作爲“未來”工業時代標誌的新興工業,像機械製造業、電氣工業、化學工業、光學工業等都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我們想要在的綜合國力上趕上和超過英國,就必須堅持科技強國的道路……人才,再多也不嫌多!”
看着瞠目結舌的容閎,劉奕哲直接引了陛下在年初於文部裡的講話,爲什麼是從兩年前呢?
是因爲直到兩年前大明培養的第一批留學生,第一批本土高端人才纔開始大量進入企業,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大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促成變化的正是那些人才。
到最後,他甚至還語重心長的說道。
“如果你們來這裡是想要找尋強國之道,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就是教育!”
環視着着南華大學的校園,劉奕澤用頗爲感嘆的語氣說道。
“國家的未來決定於講臺!容先生,希望伱們都能通過高中會考測試,並且取得優異的成績,然後考進這所大學,畢竟這裡可是大明的最高學府啊。”
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一羣留學生中,年歲最大的李學賢特意看了一眼李經方,心下暗自尋思道。
“像大公子必定是直接進南華大學吧,不行,咱得多努力一把,一定要抱緊大公子的大腿!”
就在李學賢打定主意要抱緊大公子的大腿時,劉奕哲又解釋道。
“容先生,你們的學生是什麼水平,我並不太清楚,但是,南華大學的入學考試非常難,而且沒有任何人情可尋,陛下曾經說過——即便是皇太子,如果無法通過考試,也不得特別錄取!”
劉奕哲的話間衆人無不是面面相覷,皇太子也不能隨意就讀!這也太讓人匪夷所思了吧!
“如果你們想要上南華大學,我的建議是,你們先到南華大學的預科學校就讀,學習一到兩年後,再去試一試,不過即便是考不上,也沒有任何關係,畢竟,南華大學是世界第一流的大學,想進入這所大學的必須是最優秀的人!”
劉奕哲的勸說讓衆人無不是爲之一愣,包括李經方在內的所有留學生的目光中都充滿了渴望,在這一瞬間,南華大學就成了爲他們的渴望與目標。
在他們於心底立下誓願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在隨後數十年的時間裡,對於華夏的青年而言,進入南華大學就是他們人生目標。即便是到了“華夏六大”的時代,作爲華夏最早、最知名的大學,南華大學仍然享有頂尖的聲譽。
數以千萬計的年輕學子,都以這所大學爲他們求學路上的人生目標。而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數以十萬計的青年學子從這所學校畢業之後涌入到各個行業,不僅成爲各個行業的頂尖骨幹,在華夏民族的全面崛起之路上發揮着極重要的作用。在後來這所大學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和華夏的復興畫上了等號。
但這一切不過只是後話,畢竟眼下他們只是所學校即將接收的第一批留學生而已。
默默的盯着這所大學,李經方瞬間就給自己定下了來到南華的目標。
“就是這裡了……”
就是南華大學了!
只不過李經方並不知道的是,在未來的兩年之中,他爲了考進這所大學,付出了多少努力,遭受了多少折磨!不知多少次他甚至一次又一次的想要放棄。但最終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最終當他考進這所大學的時候,已經是兩年之後的事情了。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那句“在這所學校的大門之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才廣爲人們所熟知。
畢竟,即便是李大總督的兒子也考了兩年四次。才進去這所大學最普通的法律系。
但是現在,包括李經方在內的所有人,他們在盯着這所大學的時候,無不是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