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第二更,求訂閱)
事實證明,對於男人來說身體夠強,壓根就不需要吃韭菜補身體。
不過,對於國家來說,韭菜還是能割就割。
當然,韭菜割多了,對國家也有好處啊!
美國爲什麼強大,全世界割韭菜啊!
事實證明,強國之道……割菲菜纔是王道。
而在自身技術不行的時候,就更需要割韭菜,當然有些韭菜比較頑固,尤其是西洋的韭菜,還不一定甘心被割。可即使是如此,也要想辦法割。
比如像史道姆那樣的“韭菜”,那怕就是明知道那傢伙不個好韭菜,而且骨子裡看不起華夏人,也不能一腳把他踢滾蛋了,畢竟,南華的張屠夫實在太少,踢走了張屠夫,雖然不至於吃到帶毛的豬,但肯定會影響到南華的技術發展。
遲早,要把那些混蛋玩意全都攆滾蛋!
但是在此之前,得把他的價值榨乾用盡了!這樣才能對得起他不是。
不過,倒也不是所有的西洋人都是混蛋玩意,總還是有幾個好人的,彈藥廠的總師,史密斯就是一個不錯的傢伙。他是在巴菲特從美國定購彈藥生產設備時,生產方派出的工程師,負責指導設備安裝和生產以及培訓工人,這個時代,所有的工廠都在接到定單時,都會有類似的上門培訓業務。
在那些彈藥生產設備中,有兩套生產邊緣發火彈的設備,這套設備包括有碾壓機、擠壓機、縮口機等近六十臺機器,但這些設備並不適合生產新式中心發火子彈。
在瞭解了朱先海的設計後,史密斯立即率領同行的工程師、技師對其中的一套設備進行改造,並添制包括打底機在內的多種臺設備,前後將近半年的時間,在史密斯他們的努力下,南華兵工廠終於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中心發火子彈。
“就是它了!”
看着手中拇指粗細的瓶徑縮口的子彈,朱先海顯得有點兒興奮。
“有了它,咱們肯定能征服這片草原。”
不過,還不等他過了那個興奮勁,新式子彈還在試生產時,就停產了。
之所以停產,不是因爲子彈的性能不好,
其實上這種.56.45口徑的新式子彈,剛一試驗,就以卓越的性能亮瞎了所有人的眼,14.22毫米粗32毫米長的瓶頸彈殼足以容納2克發射藥,儘管比不上步槍,但卻可以讓重達15克的11.43毫米口徑的子彈達到320米初速,對人型靶的有效射程接近500米,幾乎不遜於P1853步槍。
有了這種子彈,配合斯賓塞步槍,它們絕對是橫掃時代的武器!
唯一的問題就是——黃銅太硬。
拿出幾發紫銅彈殼的新式子彈,史密斯這位兵工廠的工程師,又一次提出了的建議。
“爲了確保能夠順利生產,我的建議還和之前一樣,我們目前應該使用紫銅彈殼,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作爲工程師的史密斯無疑是很負責的,直接指出了影響生產的根本原因。
“紫銅太軟,而且容易過熱,容易卡殼,彈殼非得用黃銅不可。”
無論是在對付高喬騎兵還是遠征阿勞卡尼亞,就曾多次發生過步槍因爲紫銅彈殼過熱造成卡殼,所以朱先海纔會堅持用黃銅彈殼。
“但是先生,擠壓機在擠壓引伸黃銅彈殼時,鋼製的模具很容易受損,精度變差,眼下一套模具只能用200到300次,而紫銅卻可以用上千次,按照一天生產一萬發的速度,每天要換幾十次模具。”
史密斯的解釋,讓朱先海想了一會,然後說道。
“既然是模具的問題,那就想辦法解決它。”
話到嘴邊,朱先海才反應過來,這個年代的刀具鋼好像就是普通的碳素鋼,擠壓機的模具也是它,它的性能也就是比蓋房子的鋼筋稍好一點。
得,還是先想辦法解決工具鋼的問題吧!
工業是個系統工程。
跳躍式發展,根本就不現實。
不但工人需要培訓,甚至就連最不起眼的工具鋼,不僅限制了機器的性能,而且也限制了某些新發明。
所幸鍊鋼的坩鍋是現成——這年月的機器廠,往往都是自己用石墨坩鍋製造高硬度的碳素鋼,用來生產刀具,這倒方便了朱先海試製新式工具鋼。
他選擇試製的是最“原始”的高速鋼,這種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熱性的工具鋼,直到1898年才被美國人發明的,又稱爲鋒鋼,俗稱白鋼。它的配方和製造工藝都非常簡單。
也就是在試煉高速鋼時,朱先海才意識到,這個時代的鋼材之所以昂貴——每噸高達167美元,而每噸鋼運到南華的成本還要再增加幾美元。就是因爲所採用的“坩鍋鍊鋼法”,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而且也會耗費大量的原料。
“要是建個鋼鐵廠,用平爐鍊鋼,那豈不是就賺大發了!”
朱先海的眼前不由一亮。
“眼下轉爐鍊鋼法應該已經發明瞭吧!不過,它好像有點技術問題……”
儘管貝塞麥發明的轉爐鍊鋼法早在1855年就已經投入使用,但是因爲不能進行脫磷和脫硫,使得它只能使用優質的低磷鐵作原料,而且空氣中的氮對鋼水的性能影響很大,限制了轉爐鍊鋼種類及其應用。這也是爲什麼後來平爐鍊鋼法會成爲鍊鋼主流工藝的原因。
“西門子平爐……這會好像還只是用來熔爐玻璃,嗯,南華好像是還有個玻璃廠了……就是不知道,玻璃廠用的是不是西門子平爐。”
工業的初步,有時候比想象的更難,有時候也很簡單,就像西門子平爐——也就是有蓄熱室的高溫火焰爐一樣,差不多熔鍊了近十年的玻璃,纔有人用西門子平爐鍊鋼。
其實,很多時候,技術發展總是如此,一些新技術剛剛發明的時候,要過很長時間纔會在另一個方面得到發揚光大,而在這之前,只是在某些方面得到局部的應用,甚至還有可能被歷史所淹沒,直到多年後纔會被人從舊技術中重新“打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