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
在1882年的世界肯定不會有的。
實際上現在的諾貝爾,最多也就是瑞典的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僅此而已。
爲什麼會這樣?
沒辦法,他的路被朱大皇帝給走死了啊!
在他開始研究硝化甘油炸藥時,南華就把硅藻土炸藥投入了實戰,幾年後以硝化甘油爲主的“炸膠”又取代了硅土炸藥。
沒有了這兩個大殺器,諾貝爾炸藥公司……直接涼菜了。
沒過幾年,南華化學公司又推出了“硝酸銨炸藥”,再到後來的“苦味酸炸藥”以及“TNT炸藥”,可以說南華化工在高能炸藥的道路一路絕塵而去。
再後來呢?
帝國石油公司又在俄羅斯投資了巴庫油田——世界上很少有人知道,相比於炸藥,巴庫油田纔是諾貝爾最大的財富來源。正是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讓他成爲鉅富,也是他能夠創立諾貝爾獎的原因。
什麼是炸藥獎啊!
這些記者們早就習慣了像這樣的等待,只不過過去他們所等待的是那些電影明星。
這篇論文不僅總結了“電磁波”這個重要發現。而且與赫茲的證明論文不同的時,他還通過實驗確認了電磁波是橫波,具有與光類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並且實驗了兩列電磁波的干涉,同時證實了在直線傳播時,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從而全面驗證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的正確性。並且進一步完善了麥克斯韋方程組,使它更加優美、對稱,得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現代形式。
科學!
科學技術,可以說人類文明的基礎!
甚至在許多物理學家看來,1882年,成了近代科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沈宏宇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證實了麥克斯韋發現的真理,更重要的是開創了無線電電子技術的新紀元。
“來了,來了……”
就在這篇文章在全世界引起轟動的時候,沈宏宇的生活仍然和過去一樣,似乎沒有多少改變。
看着手中的這篇論文,朱大皇帝頗爲欣喜的點了點頭。
面對這樣一份重量級有論文,朱大皇帝的知道,成立“炸藥獎”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沈先生,我是《南華日報》的記者,請問您是怎麼發現的“電磁波”……”
從發現在X光,再到過去的十幾年裡,大明的學者們的無數研究成果,再到眼前的這篇論文!
所有的一切都在證明着——大明的科學技術已經開始走向了良性自我發展的高速公路了。
皇家的這種重視自然也讓民間對學者們極爲重視。重視的不僅僅是學者本身,而是學者們的學識。
那諾貝爾獎呢?
老師被稱爲“先生”很正常,但是被一羣人圍堵就很不正常,還不等沈宏宇弄清楚是怎麼回事,甚至他還沒下自行車,在校門前就被數十名記者團團圍住,幾乎所有人都在那裡你一言我一語的喊道。
“沈先生來了,沈先生來了……”
“是時候了!”
正像朱大皇帝想的一樣,這篇論文一經發表,就轟動了全世界的科學界。由法拉第開創,麥克斯韋總結的電磁理論,至此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幾乎是在沈宏宇的身影出現在街口的時候,就有人指着他喊道。
未來會不會有,朱大皇帝不知道,但是現在……
儘管如此,在大明最受歡迎的明星仍然是那些學者,因爲從官方層面上對於學者是推崇備至的。每年的新年之前,皇帝都會邀請優秀的學者到皇宮做客,參加宴會,在皇宮短住。
分明是石油獎嘛!
但是在這個時空,大明帝國卻1871年,就與俄羅斯皇室合作,在巴庫買進了大片的租借地,然後從墨西哥調去了大明最好的鑽井隊,使用當時全世界最好的蒸汽鑽機,打出了一批高產油井——“在一個月裡噴出約350萬桶原油”。這是東半球和世界第一口“萬噸井”,真是石油滾滾流。由此大明在俄羅斯開創的高度一體化的大型石油聯合企業,主宰了俄國的石油貿易。
……不對,不應該是“炸藥獎”,應該是……成立“皇家獎”。
即便是有的歐洲學者來了走,走了來,朱大皇帝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只要他們能撒下科學的種子,對於大明來說,就是贏!
經過二十年如一日的發展,現在!當年撒下的種子,終於結出了它果實,甚至已經在不經意間成長爲一株蒼天大樹了!
他仍然是徽州第十三國民中學的一名物理老師,每天仍然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授課,他的學生中,既有華裔,也有歐裔,當然也有混血兒。
況且在華夏的傳統之中,對於知識就是極其敬重的。而這種對於知識的敬重在大明變成了對科學的敬重。這一優良傳統在大明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這一天,和往常一樣,在騎着來到學校的時候,沈宏宇壓根就沒有注意到,學校的大門前來了很多人,他們大都是帶着照相機的記者,他們無不是充滿期待的看着遠處。
科學的重要性,無需用文字去描述,它是世界文明前進的根本,是國家強大的保證,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礎。
不過,儘管幾年前諾貝爾兄弟也進軍的了巴庫,但是他們顯然無法與帝國石油相比。
“真的很想知道,這篇論文會在科學界引起什麼樣的轟動啊!”
正因爲深知科學的重要性,朱大皇帝纔會不惜代價的派遣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建立大學,在世界範圍內引進學者,知名的,不知名的……大明爲他們提供最好的學術環境,最充足的研發資金。
至於剛剛接受過採訪市長,校長和學校的其它老師,也不時的把目光投向遠處,甚至就連同平時進校後就會迅速進入教室的學生們,也在那裡看着等待着什麼人。
至於所謂的電影明星,或許他們會吸引很多人的關注,但是在傳統的觀念之中他們也就是“戲子”而已,至於所謂的藝術家?他們配嗎?不是年齡老,就能稱得上老師的,頂多也就是……老戲子。
在過去的這些年裡,隨着大明電影業的發展,早就涌現了一批電影明星,他們有的人憑藉着演技,有的人憑藉着相貌而深受市場的歡迎,關於他們的話題總能夠吸引世人的眼球。
“沈先生,沈先生,我是《大明日報》的記者,請問你知道你的發現對世界科學界來說意味着什麼嗎?”
諾貝爾的路被走死了。
將雜誌放下之後,朱大皇帝走到了窗外,站在陽臺上,他眺望着滿是繁星的星空,此時,他的神情中顯得有些得意。
在徽州這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
“沈先生……”
這是一個崇高科學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科學家纔是最耀眼的明星,他們的身上閃爍着人類智慧的光環,他們的成就推動着人類文明的進步,改變着人類的生活。
這些科學家們就像是二十一世紀最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一樣,他們的一言一行總是會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追捧,他們會被崇拜,被追捧,完全是因爲他們的發現,總是會深深的改變世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