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來換

陳沐沒想到張居正會給自己寫信。

在他抵達宣府之後,看着千瘡百孔的萬全都司,迎沿線長城特有的塞北寒風,細細體會北邊的蒼涼與遼闊,心中倍感欣慰。

衛所依然很爛,衛軍照樣缺額缺得厲害,但宣府衛軍的缺額與南方衛軍缺額的方式不同。

儘管只有五成人馬,甚至有些衛僅有三成人馬,但這的衛官知道旗軍和家丁就是他們的命,不缺兵甲且戰力要強。鎧甲好壞不論,全往身上套;兵器精糙與否,全往手裡拿。

改不了的是他們貪渡比南方衛官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貪的更兇狠,但至少不像南方衛官那樣一點兒不給管旗軍,雖然也沒到陳將軍這種家財與衛財有些時候可以劃等號,而且還都有盈餘,卻也遠超陳沐的期待。

當然了,這是廢話。

九邊的情況就是如此,如果哪年長城沿線遊擊、參將、指揮使、總兵戰死少於三十,那麼朝臣就可以去說,今年九邊風平浪靜。

能打的不能打的都會死,九邊將官的生存才能被曠日持久的戰爭強行拉高。

比方說幾乎每個衛所都有少則三百、多則七八百的騎兵,與更多的車營軍士,或者說除了騎兵都是車營。說來有趣,陳沐沒找到任何一個衛不存在蒙古人,都有七八個甚至更多,他們充當衛所軍的騎術教頭或是將領家兵頭子。

這是如今大同總兵,過去的宣府總兵馬芳留下的痕跡。

馬芳沒有用旗軍打仗,但他同樣認識到旗軍是有潛力的,只是宣府的馬芳時代太短暫,又都是用兵之時,操持着營兵募兵就透不過氣了,哪兒有勁管旗軍?

攤子隨手一支,就忙着出關踹俺答的大營了。

現在倒便宜了大明的種田專業戶——陳沐陳總兵。

張居正的書信送到宣府時,陳沐正拉着董一奎、董一元兄弟倆副總兵沿長城視察各地駐軍,說的宣府十三萬駐軍好聽,其實也就三萬多衛軍和四萬出頭的營兵,就是把餵馬的養驢的算上,也就才足額的一半。

哥倆對陳沐不太服氣,陳沐私底下聽人說,董一元誇陳沐的旗軍練得好,董一奎跟弟弟講:那兵是不是他練的還不知道呢。

他倆也是衛軍出身,起點比陳沐高得多,宣府前衛軍戶,先祖是漢朝董仲舒,老爹做到大同參將,哥倆現在是萬全防線的左右手,一個左邊副總兵、一個右邊副總兵。

要不是陳沐,鎮朔將軍八成就要從他倆裡頭選,而且八成是稍稍年長的董一奎。

董一元是挺佩服陳沐的,但哥哥董一奎看得清楚,陳沐以前的萬全都指揮僉事他是心服口服,但這宣府總兵啊,那就是媚上媚出來的。

沒點真本事是不行的。

然後張居正的信就來了,恰到好處。

“將軍先給次輔回信,改日待咱把剩下衛所營兵看完,再議軍事也不遲。”董一奎起身抱拳道:“那我們兄弟就先退下。”

陳沐放下書信,擡手道:“不急,看軍兵有些日子,情況陳某大致也瞭解,後面三個衛及營兵差別估計也不大,大麼?”

董一元笑笑說道:“相差無幾。”

“那就是了,比陳某想象中要好,好得多,這樣一來後續事情也好辦些。”陳沐點點頭,讓董氏兄弟且坐,接着問道:“除了一眼就能看出的。宣府軍兵的問題,二位將軍又什麼能告訴陳某呢?”

陳沐太樂觀了,因爲升任宣府總兵時他非常悲觀,延慶三衛就已經很難,更別說現在要他一下管十幾個衛與一大堆營兵,那問題湊一起太多了。

但現在看來還好,至少這邊的軍隊本身就有一定戰鬥力,剩下的事比這個好解決的多。

“一眼看不出的?”

陳沐點頭,算是迴應董一元的問題,在他看來這對兄弟是宣府地頭蛇,有什麼問題他們應當都明白。

董一元半天嘣不出個屁,但董一奎思襯片刻成竹在胸,道:“將軍別高看他們,他們看起來能打,也確實能上戰場。但與北虜交兵,城外野戰只有死路一條;萬全防線之所以難以被攻破,是因爲各部將領的家丁。”

“他們能擋住北虜,野戰,能擋住甚至勝過北虜。但沒人願意打,一支精銳家丁,三五百人,撕開敵陣缺口,後續三五千軍兵一擁而上,就能打出一場大勝,家丁太貴了。”

“除此之外,就是田和錢。”董一奎面容嚴肅,但看向陳沐的眼神有些戲謔,“軍田不足五成,而且收不回來。因爲佔田的不是延慶那種衛官,最多的是延慶官府。”

陳沐的眉頭皺起,官府佔軍田是什麼狗屁道理?這比軍田在海里還過分。

“養廉田,朝廷要給邊將養家丁,家丁很有效,但養廉田從哪出?宣府百姓外逃,寧可去塞外種地也不在塞內,因爲宣府沒地,百姓僅餘的田不足三成,許多地都被劃做邊將養廉田,地方不夠給朝廷交田稅,就與諸衛交換,部分軍田出賦稅,將領則有養廉田養家丁,能守邊,朝廷也高興。”

陳沐繃不住笑出聲來,因爲董一奎說對了,這田他還真收不回來。

他笑是因爲想到不久前和譚綸說的話,維持,又是維持,宣府上上下下也和朝堂諸公一樣,也在維持。

看起來這不是個好事,但實際上他們已經盡力了,盡力維持戰力,維持穩定。

“錢呢,錢的問題在哪?”

“將軍還看不出來?”董一奎也笑了,攤手道:“一半旗軍,耕一半軍田,還要保持戰力,不然北虜就騎着馬衝進長城砍頭;將官只能撈油水武裝家丁,可這事是無底洞,永遠沒夠兒。不論將軍想做什麼,都沒有新的錢。”

沒有新的錢?

陳爺幹嘛的?

破地方要錢沒錢,要地沒地,看不到一點兒希望。

這不就逼着人往大工廠方向走麼?這事太好辦了!

“銀子?我就說一個事,宣府鎮要開軍器局,不在諸衛開,就在宣府一家,諸衛留下基本修理甲械的匠人,其他匠人全部要派到宣府來。陳某奉陛下旨意,要造炮。”

陳沐手指重重在桌上頓了一下,“但除了火炮,鳥銃、鎧甲、手雷、地雷、火箭,宣府都造;爲防止邊軍將這些軍械賣到塞外,全部以物易物,宣府諸軍一視同仁,想要銃炮?羊毛、煤、金銀銅鐵鉛礦、棉布棉花、獸皮馬匹,來換。”

“不知道怎麼弄這些東西,我寫書教他們。”

“一年半載,誰軍械不足,也換,換人!”

跟誰提錢兒呢?

第二十九章 送船第二百零三章 捲鋼第九十章 雞肉第五十八章 轟擊第二十四章 灑銀第五十七章 述職第三百一十九章 霹靂第六十四章 通緝第一百一十五章 起航第五十四章 快來第五十六章 發熕第四十四章 首飾第一百一十五章 旨意第三百六十章 模擬第八章 鞠躬第四百四十四章 有毒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九十三章 多得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室第二百九十三章 幕賓第一百四十一章 莊園第二十一章 胡安第一百零九章 鐵律第八十九章 春寒第七十七章 年貢第八十八章 頭疼第二十六章 節制第四十六章 小小第一百零七章 承惠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八十四章 家匠第一百零九章 長城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三十二章 督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登記第三百零四章 佈陣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七十五章 信任第一百零六章 開張第四十章 炮擊第一百零九章 鐵律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一百八十章 廢立第一章 不閱第三百三十六章 獅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六章 酒館第三百六十五章 鐵馬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九十八章 鯊船第四十五章 爺們第三百九十二章 牧河第三十章 最強第三十四章 乾淨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三百三十八章 改名第九十一章 取捨第三百四十六章 繳械第二百五十章 磕頭第三百一十三章 睡衣第四十章 聯軍第四百章 正義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十章 遇戰第三章 番教第一百五十一章 復國第六十四章 自縛第一百一十二章 本分第六十七章 愈烈第三百五十八章 拜年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下第一第八十四章 軍匠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九十八章 狹路第一百零一章 浩蕩第十三章 乾親第八十九章 鼓腹第四百六十四章 庶民有聲第三十二章 緣由第二百一十四章 占卜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四十三章 劉綎第二十四章 望京第一百二十一章 困獸第四百二十九章 查賬第一百二十一章 劃地第一百四十七章 量具第一百零六章 星辰第一百五十七章 燒酒第一百三十章 佔地第三十八章 撞角第八十三章 黑船第一百二十三章 茶館第六十九章 旅途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五十四章 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