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後來提起萬曆十二年,人們臉上都會露出茫然。

就好像萬曆十二年真的沒發生什麼。

當人們從三百年後的歷史課本回首這個時代的這一年,幾乎沒找出什麼值得一談的事情。

開拓亞洲的傳奇東洋大臣陳沐回國遇上臺風,艦隊斷了三根桅杆死了頭牛,從他的私人信件中表示似乎有落水的嫌疑,因爲在他寫給友人的書信裡提到整整打了個一個月的噴嚏。

隱居的帝國首輔張居正因爲接風洗塵喝酒食發物又在牀上撅着屁股趴了仨月,這一病痛後來還折磨了十六年才罷手。

熱愛運動的萬曆皇帝染上了腳氣似乎因爲迷戀蹴鞠卻總忘記換襪子,潞王不在身邊他連瘋都瘋不起來,才過了一年半就把亞洲就藩的潞王召回來。

當然還有亞洲三十一歲的民族英雄林曉過了六十八歲生日,只是後來沒人知道當年的林曉只有三十一歲,只會驚訝如此高齡居然還有閒情雅緻乘船渡海去了福建,說這個地方好,等他百年之後要葬在這。

後來這願望也沒能達成,因爲他活了一百四十六歲,其實就算把僞造的假歲數減掉也是非凡長壽之人了。

以及,好像有個曾經被稱作以西搬尼亞的歐洲國家從這一年開始打了一場長達四十五年的戰爭。

儘管後來有些喜歡研究小衆史料的人說,這個以西搬尼亞曾十分強大,而且從野史的蛛絲馬跡中似乎能找到大明帝國在那場戰爭中推波助瀾的關係,不過並沒有人在乎。

這世上曾經有那麼多國家,哪裡有哪個滅亡且斷掉傳承的國家會令人銘記呢?

真要說能稱得上影響後世的事,也許就只有兩件。

第一數得上大明帝國的潞王了,根據記載潞王年少時鋪張奢侈很不懂事,還曾因想看海而在宮裡大吵大鬧,誰又能想到這個聰慧的年輕人後來成爲了科學家,發現了新物質並以自己的封號命名呢?

高潞鋼後來真正影響了世界,在萬曆十四年就投入應用,最早是用來做滾珠軸承,後來在戰車履帶、頭盔以及農用挖掘土德星君的鏟頭上都有應用。

還得了萬曆科技獎。

第二個則發生在海外的夷格蘭省普利府普利縣衙,普利知縣道長曹長青在做法事的過程中發現了雷酸銀,那會被他稱作三精,還賠上了半個屁股。

後來這樣東西也影響了世界,只不過它不像潞鋼一樣很快就投入使用,甚至被髮明出來的三十幾年裡始終默默無聞。

直至天啓四年,身居京城的錦衣衛百戶魏謝恩,收到朝廷訃告,其父魏進忠率軍介入西國統一戰爭身中流彈陣亡疆場,整理遺物時才發現這份配方。

魏謝恩爲了供養拉扯其父留在世界各地一百三十五個私生子女,用這份配方做出的藥物作爲底火,改進了鳥銃的構造,封賞養活兄弟姐妹的同時也當上了北洋軍府的三品技術高官火藥督事、同時兼任宣府講武堂的火器科教授。

魏教授的兄弟姐妹都活的很好,只不過教授自己最後沒落得善終。

僅十四年後,正值壯年的魏教授趕上了垂拱之變。

那時候已經改元崇禎了,新皇帝所做決策與內閣、四洋軍府、六部堂官相左,先天啓皇帝又是個一心鑽研工學不理軍事的主兒。

宮內萬曆時代編練御林軍的習慣所剩無幾,清華園業已禁衛老兵凋零,以至於傳出作亂軍兵要逼宮迫使帝王垂拱。

魏教授在清華園實驗新研發的後裝擊發銃,聞聽此事大驚失色,爲報先帝之知遇,領十六禁衛老兵進宮護駕,堵截試圖入宮的北洋旗軍。

其以壯年之身,頭戴潞鋼盔、身披覆合甲,持新銃一杆據金水橋爲掩體,令北洋一百四十二期指揮使袁崇煥投鼠忌器。

原本北洋旗軍只爲逼宮沒想殺人,卻無奈魏謝恩銃毒子利,潞鋼彈頭打在旗軍身上幾乎一銃一個,不過據守片刻便斃倒密集軍陣三十餘人,最終只得下令開火。

數十年前亞洲宗室大學教授李贄便在推動限制帝王權柄的思潮,只是當年趕上威望最盛的萬曆,纔到過世都沒達成所願,但事到如今帝王垂拱已是大勢所趨,非一人可能擋。

魏謝恩死後三個時辰,崇禎帝通電全國,准以內閣首輔爲首,四洋軍府、文武百官爲輔,治理朝政,自此帝王仍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只是對世事不再有決定權,成爲國家精神領袖,是爲垂拱而治。

對於魏謝恩,推進變法的輔臣經過商議決定予以厚葬,追榮祿大夫,諡忠介,仍據魏進忠之功勳,蔭其長子爲錦衣百戶。

魏謝恩雖然死了,但他的新型後裝擊發銃與新子彈並未因此銷聲匿跡,反而因北洋軍府見識到其精準、兇猛而多加研究。

最終定型爲崇禎十七年式馬步銃,麾下最早列裝這一型號兵器的部隊,是即將率部開赴西北就職羅剎國相的北洋旗軍千戶李錦。

李錦是陝西人,崇禎二年陝西大旱,被殺了鄉里紳士的叔叔李鴻基帶着在甘肅買了兩張票,坐上去往西北的大青龍。

那年月但凡在家鄉犯了事、或天災活不下去的百姓都往西北跑,要麼去開墾土地、當伐木工,要麼就投身伏爾加河畔的邊軍。

其實本來李自成也就是試試運氣,想着投身邊軍實在不行就混身甲冑到邊境落草,沒想到青龍鐵路修過去剛開通,過去仨月光當搬運工了,吃得好用的也好。

趕上頓河的哥薩克臨近冬季日常性反撲,上陣還砍了幾個人頭當上了把總,到第二年羅剎地方又出現反叛,遂率軍鎮暴戡亂,立下功勳做了參將,侄子還考上了北洋在邊軍的內部招生。

日子突然就不一樣起來了呢。

還有高迎祥,外號闖王,最早是販馬的,崇禎元年孤身進了蒙古草原的大漠,三個月後活捉了口外最出名的馬賊,因此被人稱作闖王,後來就拉起馬隊在口外幹起了賞金獵人的買賣,廣泛活動於貝加爾湖以北,致力於將所有馬賊驅趕到不能活人的地方。

他這個外號是陳海龍起的。

陳大帥的兒子最終沒有接班繼續做大帥,作爲萬曆朝張居正、張翰之後的內閣首輔之子,正趕上他逆反心理強的時候,說什麼都不願意帶兵,最後進了大明國立博物館,當了二十七年的博物館管理員。

在他當管理員那二十七年,國立博物館通過撿和買這兩種手段,增添藏品一千四百六十九萬七千餘件。

後者是出錢非常簡單,前者就比較危險,主要是派出人手去歐洲戰場撿。

被後世譽爲考古學開宗立派的大師,他其中一名學生的第十代弟子,在大明建國太祖歷第五百四十三年,於亞洲麻省水湖峰破解了隆萬之交著名總督麻貴的五座詩迷碑。

從冰封三百年的山洞中,取出麻貴因畏懼極光放炮轟天引發雪崩後以爲不詳而藏起的火炮。

上百門鎮朔將軍炮的重見天日並不引人矚目,反倒是其中有幾門年頭久遠的碗口炮更有研究價值。

在四洋軍府設立後,國家本土雖小型戰爭不可避免,但三百年來大型戰亂的威脅從未有過,尤其作爲天下第一臭美皇帝萬曆在世的時間裡,那些珍藏三百年的兵器、火炮依舊在博物館中被保養的像新的一樣。

但後來的年輕人,已經不屑去了解當年的事情了。

甚至人們連知道都不想知道,博物館中珍貴的藏品有千千萬萬件,爲何那杆嘉靖四十六年的鳥銃和刃口磨沒的破腰刀,會擺在大廳最顯眼的位置。

他們只是盡情享受富足、幸福而無憂無慮的生活。

只有博物館代代相傳的老人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三百零四章 隨便挑第一百三十七章 恨意第十六章 眼鏡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四百八十五章 威脅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二百四十章 願景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洲宮第七十八章 標準第二百五十章 磕頭第八十九章 鼓腹第五章 朝議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六十一章 重現第二十四章 熱土第二百一十九章 假幣第二百二十八章 銀子第七十四章 膽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義務第二百一十六章 鐵廠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化第九十九章 交椅第三十一章 志願第七十一章 憤世第八十二章 接舷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二十章 無恥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三百八十一章 課程第一百六十五章 壓力第二百五十章 磕頭第二百三十七章 改造第九章 江海第七十五章 借刀第四百二十三章 終生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一百三十三章 黑洞第二百三十五章 手藝第一百二十三章 航線第六十一章 醫典第一百六十章 陰謀第五十章 野戰第三百四十八章 叫花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二十三章 匠人第二百二十四章 莫敵第五十四章 庫存第三百六十七章 犬馬第九十一章 雪酒第四十一章 喜報第九十六章 買賣第十六章 主教第三百七十四章 東北第三十四章 數目第十章 遺產第四十七章 伍端第三百二十五章 開葷第九十章 商量第一百一十六章 新生第二章 亂象第九十二章 殘兵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一百零七章 五街第四十九章 座次第一百四十三章 吐蕃第七十章 寒毛第七十八章 大收第八十三章 分崩第一百三十三章 士氣第二十三章 獨大第三百四十二章 就藩第一百二十二章 鹽第四百一十四章 清華園第二百六十四章 教諭第四百三十八章 繞過第四十五章 騰衝第三百二十六章 皇室第一百零七章 入侵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海第三百一十七章 山倒第三十二章 禮物第六十二章 琉球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會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三百一十章 赤足隊第二百六十一章 要害第三十六章 監工第一百四十二章 求援第九十七章 碰撞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朝上國第三十九章 大港第一百一十七章 老薑第三十章 留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好運第三百一十一章 神仙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三十五章 消失第一百零一章 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