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畫師

哱承恩這些小輩在打仗上跟廝殺場混了一輩子的哱拜差得遠。

但對時局發展、信息變化,他們比哱拜懂得多,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

諸如收到索裡卡姆已被攻落消息的哱承寵,領軍帶着戚繼光中軍派來的使者自卡馬河右岸渡來,當即以幼子的身份給哱拜上了一課。

戚繼光派來的使者不是監軍,是來自萬曆宮廷的小說家餘邵魚與內廷供奉畫師吳彬、張復等人,奉皇命至前線隨軍,爲主將、軍兵繪畫像、撰英雄志及皇帝電報。

雖說做武官,哪個不想着自家武名揚天下,聽到皇帝有這打算就沒有心底裡不高興的,但哱拜到底是老人家,心裡還有幾分故作矜持。

尤其是知道皇帝的命令不是讓畫師與小說家聽他們的畫、寫,而是憑其在軍營中與士兵同吃同睡,想到什麼寫什麼、看到什麼畫什麼。

最重要的是不照着宮廷畫那些慣例去畫,讓人渾身不自在。

起初哱拜是挺不好意思,擺着手道:“拉倒吧,哱某都副總兵了,主事給小輩兒們畫些畫像也就是了。”

後來聽吳彬說這不行,是必須得畫,皇帝命令要給所有帶兵諸將一視同仁,不論官職高低、不論年齡長幼、不論出身何處,只要是領受大明官號的將軍,就都要畫。

這一點讓哱拜很是感動,照過去,這些事是從來沒他的份兒。

甚至就連戰報,都提不到他的名字,就像早年身爲把總歸屬守備鄭印,哪怕鄭印什麼事都不幹,戰報上也是守備鄭印率歸附韃兵大破賊軍。

根本不配有姓名。

如今萬曆皇帝在上,竟是連畫像都要做了?

哱拜二話不說,領着內廷供奉畫師吳彬去了他打下索裡卡姆的戰利品庫。

那是個巨大的木製糧倉,糧食、木桶佔了有一多半,剩下的地方被堆積如山的羅剎夷兵甲、皮具以及五金堆放得滿滿當當,顯然是大戰得勝還來不及收整。

哱拜徑自帶吳彬經過衛兵,至最裡面的小隔間,打開幾個有銅雕的木箱。

未經加工的金塊、銀錠,加工的金戒指、耳環,還有顆粒狀的金剛石、黃水晶、綠寶石,差點把吳彬晃瞎了眼。

“主事奉皇命遠來,此地偏鄙無甚良貨,喜歡哪個,挑一件。”

哱拜看着吳彬,像是頗有遺憾般樂道:“哱某生平難得叫朝廷以國士對待,再無抱憾,唯獨家裡幾個小子,還請主事將他們畫得像漢人些。”

吳彬是內廷供奉畫師,明代的畫院與宋代不同,並無獨立畫院機構,但因需求有一套選拔人才的供奉機制,主要是在各部、內閣、內監掛職。

所以一個明代的宮廷畫師,以才藝進奉,但官職可能是翰林院的中書舍人與待詔、武英殿的待詔、工部的主事、欽天監的刻漏博士與五官靈臺郎、錦衣衛的鎮撫、百戶、千戶甚至指揮使。

直到他們這些人專門啓程追隨明軍出發,萬曆纔在內廷設立書畫院這一官方機構,作爲其立功的賞賜。

吳彬就以善畫人物圖,跟隨戚繼光於西北,在衛拉特和碩部哈尼諾汗歸附時繪了《瓦剌內附圖》,傳回北京令皇帝大悅,當場成立書畫院並任其爲主事。

哱拜的財物吳彬是萬萬不敢要,一方面是因其風骨,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跟着邊疆往西走,就是一頭羊都得聽憑戚繼光節制,這些戰利品或許打下來仗的前線長官敢慷他人之慨,但別人可不敢拿。

戚繼光其實是個很會送禮的人,但那是因爲他說了不算。

除了送禮他設立制度也是他的拿手好戲,如今在他說了算的地方,這些來自內廷的供奉統統以規矩約束,該有他們的一分都不少,不該拿的,也一分不能多拿,這些事都已經通過奏報與皇帝溝通過,誰都改不了。

不敢拿歸不敢拿,但吳彬很在意這種尊重,連忙擺手答應了哱拜:“將軍放心,在下一定爲幾位公子修修。”

甚至還提出最近讓哱承恩、哱承寵及義子土文秀等人換換甲冑,不行就派人去中軍借幾副北洋軍的鎧甲。

這哪兒還用借啊,戚繼光正是忙着爲朝廷收攏人心的時候,他太知道這支部隊的兵力構成之雜亂了,哱拜一提出這需求,當即賞下幾套鎧甲出來。

不光哱拜,就連卡拉恰等新近歸附的將官都給了一套,唯獨從金國來的車臣汗與俺答的具裝甲騎依然保持過去的兵裝。

這也是哱拜第一次感覺到,即使西征萬里,大明離自己也並不遙遠。

至少萬曆皇帝的心,在這。

更重要的是,哱拜在與吳彬等內廷供奉交往中,對東方他們來時的土地有了更多瞭解。

“且要亂呢,太平?不太平。”

吳彬扣扣索索地從袖子裡掏出半包牧野煙,抽出一支給哱拜前還想了想,緊跟着剛想點着,就被哱拜拉着走出倉庫,這才舒舒服服地抽上一口,道:“難着呢,鐵路一修,什麼人都往北方走。”

不是畫家小氣,實在是東洋大臣不準牧野煙過洋的政策,硬生生讓大明遠銷海外的東洋牧野煙成了珍惜物件,就他這包都放變味的還是錦衣都督徐爵在集寧的出口火器鋪送的。

捨不得抽,倒不是東洋不販煙國內就沒有,南洋軍府的淡巴菰也是在往國內賣,不過那邊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反正抽起來沒有東洋的牧野煙口感好。

菸草對哱拜來說也不算新生事物,不過沒抽過牧野的,他心想:又是鐵路。

他沒做聲,就聽吳彬接着道:“先是商賈,有遠見的在烏梁海鐵路修起來時就跑到北邊探礦了,就地開礦山、經營煤礦。”

“有了活計,口內難過的百姓就往口外跑,口外的部落酋長也樂得他們去,都沒人了嘛,皇帝一茬一茬地招人西征,有的連部落都走光了。”

“出口外的工人修鐵路、開礦山,留在草原上的牧民也跟過來幹活,管吃還給工錢,比放牧舒服,鐵路沿着一直往西修,很快就通了青龍,從烏梁海經集寧到歸化城、從歸化城往伊犁接着修。”

“有的人成了馬賊、商人工人在出口火器鋪搗騰火器,反正出生入死就有錢賺,再亂,鐵路就意味着錢,邊上的煤鐵林木都能用起來,它早晚修過來。”

哱拜在腦子裡用力去想,也想不出鐵路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他只知道鐵路比馬軍跑得快,問道:“那鐵路,跑起來有多快?”

“不一樣的路線速度也不一樣,我最早從通州去了趟烏梁海,坐的專門報信的小青龍,連車工帶乘客一共十一人,早上從通州走,將軍敢想?第二天清晨就到泰寧衛。”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太壞第三百零八章 義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見多識廣第一百五十五章 舊傷第二十一章 計劃第十九章 值防第六章 何方第八十九章 將門第一百五十章 服務第四百三十九章 劣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蹭課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九十五章 代價第三十一章 穗槍第四十六章 方陣第三十九章 禍福第八十四章 監製第一百七十四章 烏合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四十一章 賑災第八十三章 雙簧第五十三章 三衛第七十九章 神目第五十六章 百發百中第四百四十二章 保護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十一章 彈劾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四十九章 傷亡第九十九章 跳海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二百二十一章 水門第三百一十三章 睡衣第三百六十六章 花錢第五十二章 南人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四十二章 泛海遭風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八十四章 難題第一百零三章 兵器博覽會第二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五十五章 虎蹲第三十章 問詢第二章 都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三角貿易第三十七章 死守第四百五十五章 老實第一百九十一章 最高第二百七十四章 交鋒第八章 上路【求推薦!!!】第五十一章 吃魚第四十七章 三軍第七十章 軍心第三十五章 駐軍第三百五十四章 吐蕊第九十四章 活水第八十五章 吃奶有功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四百四十五章 三菌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門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四百六十四章 夜巡第三百二十一章 禮器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二百一十二章 解放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洋邏輯第四十章 大亂第四十章 讓路第二百章 石堡子第八十章 女婿第二百三十七章 改造第二十八章 鵝犬第八十八章 沉船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一百章 黑娃第一百零八章 石矛第七十一章 等人第十八章 回還第三百四十三章 增收第一百零四章 封神第二百零一章 角色第四章 上貢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二百一十六章 堅韌第六十四章 搬山第九十六章 三眼第二十二章 焙礁第四百一十三章 知府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第六十七章 新銳第四十二章 監軍第四十二章 泛海遭風第八十七章 功績第一百四十七章 便宜第九章 烏合【早上好呀穿越者!】第一百一十六章 新生第一百三十四章 認知第三十九章 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