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

bookmark

皇帝把自己想幹的幾件事列了單子隨身揣着,他要在接下來幾年乾的事可太多了。

但有件事比張居正的病情、並無頭緒的小學教育更重要。

杭州城駐防官兵鬧餉,地方官府傳信要調邊軍南下鎮壓。

這是不久前的事,收到消息的皇帝都驚了:“鬧餉你給他餉就得了,該給的,爲什麼要鎮壓,而且就算鎮壓,調邊軍?塞北正打仗不說,邊軍過去都過年了。”

這很奇怪呀,讓皇帝都無處吐槽了。

不過緊跟着第二天的電報,就讓皇帝明白了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

杭州城,身處東南的城池,官軍鬧餉,鬧餉就該給人家,當兵吃餉應當應分的事,後來仔細問了問才問明白,鬧餉的東南剿倭時期的老兵精兵。

其實在皇帝知道這個事的時候,已經很晚了。

鬧餉是胡宗憲時代備倭老卒,他們年長的已近五旬,年輕的也有三旬,因爲後來倭寇逐漸平息就不再招兵,一直用着這些人,攏共九營四萬五千人,過去是備倭,後來是七營防汛、二營守城,軍餉爲月銀九錢。

因過去倭亂,東南營兵、募兵的數量超過正常時期,軍兵太多花費太大,偏偏他們從軍半生,都不願解甲歸田。

所以巡撫都御史吳善言就向朝廷建議,把地方軍餉減去三分之一。

而朝廷如今行了萬曆通寶,不是亞洲那種紙幣,是漸感文治武功有遠邁父祖之能的萬曆皇帝結合朝廷需要新鑄銅錢的需要,發行的新銅幣通寶。

在使用銅錢多的北京,一枚萬曆通寶能換得舊錢兩枚。

但在浙江則恰恰相反,換錢是有價無市,而這價錢,是一枚舊錢換兩枚萬曆通寶。

就這個價,你想換還換不着,因爲他們不願意用銅錢,這裡頭有心理原因,商品經濟發展繁榮的東南,人們用銀子多,哪怕是其實沒多少錢的普通人,也要用碎銀纔有面子。

本來軍餉就減了,軍餉還發的是萬曆通寶,這些老兵去街市上買東西很困難,所以就要鬧餉,鬧餉的原因不是沒發餉,而是發了軍餉無處支兌。

他們生計所迫,只好羣起向巡按御史張文熙上訴,以銅錢不易攜帶的原因,讓發銀子,而且要把減少的軍餉發回來,要不然沒法過日子了。

張文熙也沒辦法,就再找上御史中丞吳善言,可吳大人官威大,他威脅軍兵:“減餉之事已定,不願當兵的就回家務農去。”

把軍兵轟走,並且,吳善言吳大人還給朝廷發電,要求調邊軍順漕河入浙,鎮壓兵變。

皇帝全當沒聽見,並把電報紙撕了。

反正他撕不撕對事情影響都不大,真正管這事的是廷議,跟他這個整天在清華園裡開蒸汽船打巴子拳的皇帝好無干系。

廷議還議着呢,第二封電報就發來了,這一次不是巡撫發的,是巡按御史張文熙,彈劾巡撫吳善言撫治無方,處事不當,自找毆辱。

毆辱這個詞,張文熙用的很靈性,深得皇帝之心,萬曆爺看這封電報時臉上一直帶着迷一樣的笑意,雖然言官罵他的時候,他很憤怒,但他看七品的監察御史對捱打的巡撫冷嘲熱諷,心裡極爲舒適。

張文熙就是說你這個巡撫做的不好,被老兵揍了是活該,都是自找的。

張文熙的電報是中午發的,仔仔細細把吳善言上奏減少軍餉、威脅鬧餉官兵的時由說了一遍。

緊跟着又說了在吳善言威脅完鬧餉官兵的第二天,二營守城官兵是如何在兵頭馬文英、楊廷用的率領下大清早聚衆起事,定出條例、發佈安民告示、串通守門官兵,披甲執兵、刀劍在鞘、弓弩不上弦,馬文英與楊廷用兩將自縛與前,帶着列隊上街。

先圍督撫衙門、轉而擁入巡撫衙門,軍兵逮住來不及逃出去的吳善言便是一頓胖揍,最後是張文熙等官吏衝進軍陣,張手疾呼,最後勸說其他御史官,答應給今年五個月口糧,又尋糧商貸了三個月的糧。

張文熙又自己拿出兩千錢給官兵,讓他們拿這錢先買些酒糧,這才讓兵亂稍熄。

然後就有了這份彈劾。

這是萬曆皇帝知道事,後來事情也好解決,根本不用想什麼鎮壓的事,皇帝親自下詔把吳善言革職回鄉,跟這事有關諸人都該革職的革職、該調職的調職、該罰俸的罰俸,並派遣原兵部侍郎、宣府巡撫張佳胤巡撫浙江,平息兵亂。

張佳胤沒帶兵也沒帶護衛,別說調兵、進力士他也都不聽,自己一個人駕馭着馬車就往浙江去了。

沒別的原因,這個時候大明在北方正打仗,各地兵事仍在變革之中,稍微動兵不但會把鬧餉演變爲真正的兵變,還會刺激其他地方的官軍。

皇帝對這次的事也挺感興趣,他認爲這支軍隊是好兵,專門赦免了兩個參將與鬧餉官兵,還給他倆傳了封電報,把軍隊中年齡不足四旬的都集結起來,調來京北。

萬曆老爺的腦回路跟別人不一樣就不一樣在這了,別人覺得,兵變是要鎮壓的;萬曆覺得,這幫人索要餉銀都鬧起來了,還對百姓秋毫無犯……這不是好兵這是什麼?

大明朝夢寐以求的不就這些人麼?

他們或許與官僚站在對立面,但天下最大的地主皇帝非但不認爲兵變與自己站在對立面,還認爲兵變的兵,是他的自己人。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萬曆要辦的庸才貪吏,底層百姓與士兵天然與他站在一起。

但是萬曆老爺並不知道,在鬧兵變時,除了官員與鬧餉官軍,喧囂的杭州城中另有數量衆多的百姓對此感到歡欣鼓舞。

在官軍列隊穿街過巷時,他們嘯聚吶喊爲官軍助威,而在官軍痛揍巡撫吳善言時,這些不到餓死絕不發出自己聲音的百姓們高聲叫罵,大聲指責官吏的錯誤。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吸收了兵變的經驗,收到了兵變的感召,默不作聲地準備着。

直至這一天,紫禁城的電報房宦官顫抖着爲清華園的萬曆皇帝送來一份來自杭州城的電報。

電報用的是已經過期的密文,密文向皇帝報告,杭州城電報房爲賊人佔領,賊首乃浙江上虞流民丁仕卿、韓瑾聚衆兩千餘,嘯聚納喊折樓柵門,焚劫鄉官宅舍肆行剽掠,請發兵即刻鎮壓。

皇帝將這電報讀得咬牙切齒,攥着電報信對宦官王安道:“一月之內,兵變民變,杭州城的官吏,以爲朕是瞎子嗎?”

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十四章 蜈蚣第十四章 羔羊第四十二章 威望第三百四十一章 回家第十章 走廣第四十九章 奇觀第三十章 最強第四百八十三章 心腹大患第九十一章 雪酒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第二百三十二章 奉天第六十四章 十倍第十六章 離朱第五章 番夷第二十四章 灑銀第四百七十二章 子母甲第四百五十一章 好人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十一章 共舞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三百四十九章 良師益友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七十八章 標準第一百四十二章 年景第一百六十九章 揭竿第三章 番教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三百零五章 算數第十七章 玳瑁第五十八章 傳信第十四章 羔羊第二十一章 胡安第三百二十二章 報應第八章 遊擊第六十九章 旅途第八章 陳璘第五十一章 飛魚第五十九章 夢熊第二十一章 光棍第二百六十六章 秩序第四十章 讓路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一百一十九章 甲衣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六十四章 十倍第二十三章 匠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幫助第五十三章 操炮第八十七章 小將第七十六章 活該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三百二十三章 祥瑞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四百三十五章 考成第三百七十九章 機器第二百九十六章 生產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第二百七十二章 塞契第一章 三司第五十四章 火箭第二百九十七章 哭樹第二十七章 漁船第三百一十二章 哭甜第一百零七章 五街第三百六十章 模擬第二百九十八章 實現第六十七章 愈烈第十八章 回還第二百零九章 邀請第六十六章 惡人票第八十二章 代筆第二十七章 瘋子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一百五十四章 感激第四百二十六章 稅卡第四百零八章 偏角第五章 屯田第四百八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章 剿匪第二百四十二章 除害第六十四章 搬山第一百六十章 陰謀第三十一章 穗槍第三十八章 道遠第十五章 思維第二百一十三章 搗亂第七十九章 走私第一百零九章 衰弱第一百九十九章 調兵第八十三章 構圖第三百零五章 與世長存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四十二章 威望第二百九十七章 哭樹第三百零八章 回禮第二百五十八章 現代第四百五十五章 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