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暴風

大明聚集在印度次大陸東部的人馬已經不能被稱作佛徒了,甚至連民間武裝也不行。

因爲他們有軍官、有士兵,儘管軍事水平良莠不齊,但他們確實是一支軍隊。

大明本土與日本的佛徒都還沒有出發,但聚集在比哈爾省的佛徒已達三萬之衆——甚至比孟加拉叛軍聚集的兵力還要多。

叛軍的貴族首領們都傻了,完全無法理解天時法師過來究竟是做什麼的,而且還不敢問。

天時和尚帶着三百多人過來時他們就不敢問,如今天時有三萬餘人馬,他們更不敢問了。

關鍵的轉折點發生在萬曆八年的最後一個月,天時法師的佛徒軍產生質的變化,因爲西洋大臣殷正茂終於頭腦開竅,打算接納他們並給予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

當然,這也可能是殷正茂覺得天時作爲統帥太不夠格。

由東洋軍府的戚繼光前來授下八部羅漢,其實就是八個將軍,由過去作戰經驗最多的阿瓦王猛勺與卑謬王莽夜叉節制。

卑謬王莽夜叉的名字是音譯,其實依照大明人爲別人命名的習慣,猛勺可能也該叫莽勺,但沒辦法,猛勺這個名字是他自己起的,而陳沐是這個名字的見證人,所以猛勺喜歡自己叫什麼,他就能叫什麼。

這倆以王而稱的傢伙是莽應龍的掘墓人,就是他們帶兵打敗了莽應龍主力,歸附大明。

大明完全統治東籲後第一件事也正是把他們的權力收回,多賜財寶官爵,並答應他們兩代富貴,他們是第一代,作爲第二代的子侄則是現任知府,但之後的第三代將會遷往十三省,以順利達成流官交接。

對這個時代可能是最大明粉的猛勺來說,這正是他想要的。

因此一聽說天時法師徵僧兵入印援戰,當即拉着莽夜叉火線入廟宇參拜,乘船遠來支援帝國建設。

隨後極短的時間裡,萬字軍便完成了大量散兵遊勇到傳統軍隊的變化。

有了正規統帥,情況就不一樣了。

八部羅漢各轄數目不等的寺廟方丈,各寺廟方丈又下轄麾下武僧,閩廣商賈管理輜重,形成完備的管理系統。

在此期間,天時和尚把進入比哈爾省的莫臥兒軍嚇跑了。

莫臥兒的情報是滯後的,而天時和尚的援軍都來的太快太多,上一次兵敗傳回去的消息是兩萬地方叛軍有七八千名明軍幫助。

根據這一情報,莫臥兒渴望立功來討好阿克巴的阿富汗與突厥貴族們緊急召集了四萬地方雜牌軍再度兵臨比哈爾。

原本嘛,孟加拉叛軍貴族們的兵就是地方雜牌子軍,普遍弱於突厥騎兵和北方騎兵,但阿克巴的軍隊還沒到,地方貴族與頭人召集的軍隊其實和叛軍實力相仿,他們也能認清自己,並清楚知道來自明朝的和尚跟叛軍也不是一條心。

想要逐個擊破,先合力震懾並擊敗叛軍,一旦明朝和尚無利可圖,必然會退走。

即使不退走,他們也還能剩下兩萬軍隊去和明朝和尚見仗,理想非常豐滿。

可等他抵達比哈爾,需要面對的孟加拉叛軍依然還是兩萬多,明軍卻增加到三萬有餘……這誰敢來啊?

地方貴族非但沒能震懾叛軍,反倒令叛軍增加了膽氣,更關鍵的是,猛勺覺得他們不堪一擊。

八部將軍一拍即合,率領僧兵向西推進,後面的叛軍立即跟上。

自始至終,天時和尚沒有與叛軍首領達成任何協議,但雙方有一種不必言明的默契。

天時和尚用佛法使一座城池傾覆,立幾座廟宇、帶走部分能作戰的信徒,然後繼續向西;叛亂貴族們則緊隨其後佔領這些城池,對天時和尚所擁有的一切分毫不動,收攏餘下的土地、分封留下的田產,留下貴族照顧它們,更多人則緊緊跟隨在天時方丈身後。

他們一路沿着恆河西進,攻勢非常艱難,但始終在緩緩進軍,等到萬曆九年即將到來的冬月,他們已經先後佔領比哈爾省沿恆河向西十二座城。

這樣的進攻速度甚至都快趕上阿克巴征服叛軍的戰鬥了。

造成這樣的結果並非因爲和尚們戰鬥力高強,恰恰是和尚戰鬥力不高的體現,他們畢竟不是第一流的軍隊,仗打得西洋軍府在果阿看熱鬧的軍官們極爲窩火,恨不得親自帶兵下場教他們如何打仗。

也就戚繼美覺得還不錯,其他人諸如李錫、張元勳等人都覺得天時和尚極爲可笑……你幹嘛要一座城、一座城地攻打,用春秋戰國的方式來決定勝負?

有一艘六甲戰艦、二百多條商船保護航路,坐着船直接打進都城難道不好麼?

但看着心急歸心急,西洋軍府恪守殷正茂的命令,對天時和尚的任何行動不加以干涉,只是眼睜睜看着莫臥兒軍節節敗退。

他們倒也沒真光看着,因爲內閣北洋大臣的命令來了。

張居正最鬧心的事莫過於沒有鐵,因此一封書信至此,四洋軍府四百名旗軍散佈進入比哈爾、孟加拉等地測繪地圖、尋找鐵礦,並授意商賈與孟加拉叛軍進行貿易,同時與其商定邊界。

單方面的邊界。

孟加拉與半個比哈爾屬於叛軍,再向西的土地則不屬於他們。

倒不是殷正茂想在這個時候趁人之危,說實話叛軍也沒什麼值得殷老爺子去趁的,主要還是因爲皇帝從國內送來的詔書……一大堆來自山西的郡王與輔國將軍們來了。

各個都在找他要封國,朝廷的公文寫了,他們過去在中原有多少地,到這邊來就給他們分多少地;至於怎麼分,皇帝看上去不感興趣,只告訴殷正茂,你給他們分就行了。

殷老爺簡直欲哭無淚。

商賈商賈管不了,和尚和尚管不着,他甚至還沒來得及跟朝廷抱怨,郡王與輔國將軍們又來了,這還是個他管不着的。

印度次大陸在萬曆九年初經歷了一次大分封,該分封的親王們,分封了;該分封的將軍們,也分封了。

最後就留下夾在兩邊的莫臥兒軍與孟加拉叛軍一臉懵逼:這幫人把我們的地分了,那我們吃什麼喝什麼?

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頭第一百五十七章 燒酒第七十二章 悍將第十七章 乘涼第六十三章 霸港第六十二章 督軍第五十九章 壓軸第十九章 圖紙第六十六章 宮廷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五十三章 摧枯第五十章 踏陣第一百七十二章 名目第一百零二章 重創第一百零六章 敵人第八十二章 柱石第二十一章 胡安第十章 走廣第一百五十六章 獅子第八章 陳璘第七十一章 截擊第七十章 寒毛第三百零二章 快跑第三百九十九章 都有第七十章 躍陣第三十章 國名第九十七章 伏擊第四章 杉木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二百四十四章 公司第四十二章 威望第八十一章 抗命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知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五十一章 作價第二百八十五章 猜想第五章 五月【讀者‘仲權黃家瑞波丘‘生日快樂’】第三十章 通寶第一百四十四章 軍備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賽第四十章 讓路第二十九章 海盜第二百四十七章 化妝第三百一十五章 殺戮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二百八十三章 崩第九十一章 雪酒第三十二章 金子第四百六十九章 連鎖反應第三百七十七章 炒花第二百六十五章 東洋第九十六章 珠寶第四十六章 如何第一百三十章 修道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二百八十章 吸納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七十二章 奪地第七十五章 分贓第一百六十七章 俘虜第七十八章 軍列第三十四章 革漕第八十一章 自給第三百八十二章 信朕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壞第一百三十二章 海洋第二十七章 說項第一百六十四章 傳承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利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信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九十一章 播州第三百二十章 先鋒第一百零六章 浪費糧食第一百一十三章 圓滿第十章 不吝第三十四章 革漕第六十五章 浪費第一百零三章 食譜第九十二章 脫繮第三百九十二章 牧河第九十五章 代價第九十章 番薯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覺第九十二章 產業第四十八章 攻山第一百零四章 兼併第四十三章 分田第二百八十二章 很遠第七十一章 天荒第九十三章 多得第四百四十五章 三菌第四百一十二章 歲入第五十五章 龍擡頭第一百零五章 轉封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一百零三章 難辦第七十二章 蒙師第八十三章 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