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

bookmark

呼嘯的健馬向邊塞傳達戚繼光已經率軍進入泰寧衛的消息,在戰報中,這次軍事行動與過去遍及北方邊境的‘搗巢’行動別無二致。

同樣是明軍在蒙古主力離開的情況下進入部落,缺少戰兵的部落不能抵擋,區別只在於這一次明軍在作戰中更有效率、作戰結束後軍紀極度嚴明,以及並不是每個地方都發生戰鬥罷了。

一場敗仗,能使接下來次次敗仗最終導致戰役失利;一場勝仗,同樣也能使戰鬥節節勝利,最終收穫全功。

在最初三個受制於速把亥的小部因嚮明軍舉弓投射而被攻滅後,四散而逃的部衆很快將恐慌傳遍整個泰寧衛治下,明軍進攻泰寧的消息由奔馳的駿馬帶着向四面八方傳遞。

然後泰寧衛出現了第一個嚮明軍投降的部落,雖僅是個百餘人之小部,卻足夠振奮觀看戰報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的樑夢龍。

樑夢龍是北直隸真定人,進士出身入翰林、張居正門下,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兵科給事中、陝西軍儲、吏科給事中、順天府丞、河南河道副使、河南右布政使、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副都御史巡撫河南。

至萬曆年,爲張居正門下,歷任戶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出任遼東,而後爲薊遼保定總督軍務。

當言官時彈劾掉吏部尚書、治理河南夜不閉戶、出任遼東率軍三千帶着戚繼光、李成樑在一片石打敗土蠻,升遷得飛快、每一任皆有功。

上馬能管軍、下馬能治民,提起筆來噴人也一噴一個準兒。

此時此刻,樑夢龍正親率兩名參將,領三千軍兵駐紮在喜峰口外的寬城,拿着戰報當即交給親兵,道:“讓騎手送回薊州鎮,電送朝廷……等等,要送的書信多,等我寫完一起送。”

說着他又命人取來筆墨,揮毫寫就書信三封,依次交給親兵道:“前兩封送去薊鎮、最後一封送還戚將軍,再讓騎手爲樑某送句話:後方有我,萬事無虞。”

說罷這句話,樑夢龍纔看向跟着傳送戰報騎手一起來的將領,山海關參將吳惟忠。

樑夢龍知道戚繼光派他來做什麼,笑道:“戚帥連樑某都信不過嗎?走,我帶吳參將去點校關內運來的銃炮甲具。”

“總督言重,軍法所令職責所在。”

樑夢龍笑笑,並沒多言,他對戚繼光的軍法再瞭解不過,剛調任薊遼時還因夜裡在營盤外騎馬策行而被浙軍截住,即使亮明總督的身份依然被帶走關押起來,在木牢裡被關了一宿,跟他一同被關押的還有京營兩名參將、北洋軍府一名千戶。

途中訓營的戚繼光認出他也沒有說話,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纔將他放了,親自至府衙拜倒道歉。

他們的軍法被編寫成冊,任何人都不得違抗。

但除了被關過的李如鬆,沒有人怪罪過這樣的軍法。

事實上兵部已經在整理戚繼光的兵書,並着手將之推行全國了。

樑夢龍只是帶着吳惟忠去往城中校場,途中他看到吳惟忠的臉色不是很好看,這不由得令他擔心,問道:“前線打了勝仗,將軍何故面色鐵青,可是損失頗大?”

吳惟忠搖了搖頭,向樑夢龍告了句罪,才道出原委:“大軍兵馳八十里橫掃四部,所敵並非北虜精軍,豈會有何損傷,全軍僅陣亡一百總,還是戰後被小韃子偷襲刺殺的。”

“那,那是爲何?”

樑夢龍聽到不是戰局不利,輕鬆許多,寬袍大袖向前揮着笑道:“總不至於是擔憂這批軍械吧,每一杆鳥銃樑某都仔細查驗過,銃爲北洋新制、藥爲北洋新配,甲械俱是從宣府調來,皆是精工細作。”

“並非如此,只是私事罷了。”吳惟忠搖了搖頭,面上悲傷之色稍減,忽然轉頭對樑夢龍道:“總督以爲,朝廷何時能止義烏招兵?”

簡單的問題,竟令曾彈劾吏部尚書口若懸河的樑夢龍一時失語。

在大明,這是個屬於浙軍的時代,浙軍成爲精兵強卒的代名詞,他們戰法新穎又不像恨不得把刀槍都丟下只用鳥銃的北洋軍那麼新,嚴明的軍紀與恐怖的戰績令每一個人爲之震撼。

如果說粵兵跟着陳沐乘風破浪打遍四海,那麼浙軍便是在戚繼光的率領下橫行祖國大江南北,竟無一合之敵。

浙江非是九邊重鎮,亦非出猛將的地方,更何況所謂的浙兵……大多來自義烏。

駐紮在薊鎮的浙軍數萬,其中義烏兵高達一萬六千之衆,那是義烏,一個方圓百里之地,小到在萬曆皇帝的輿圖上都只有金華府根本找不到這個縣。

現在,吳惟忠提到了義烏。

這讓樑夢龍不禁發問:“義烏,有多少戶口?”

吳惟忠這個生着高聳顴骨的將軍幾乎不必思慮便答了出來:“在籍一萬,一萬五千六百一十戶。”

他根本不需要思索,將戚家軍的義烏募兵名冊拍在地上,就是一份義烏戶口目錄,而且官府戶籍還要詳細,四十七姓八十二支宗族一個沒少,藏匿的逃戶能逃得過官府上籍,卻逃不過他們這些出身鄉里的募兵官。

“我等義烏人非有投石超距材官蹶張之能,應募大多養家餬口而已。”

這其實已經是吳惟忠非常斟酌的話了,作爲武將,他不能詆譭自己的長官,每個人都知道戚繼光成就了義烏軍的剽悍之名……可作爲義烏的兒子,他更知道戚繼光改變了義烏人安土重遷的習慣,也讓原本就已人多地少的義烏更加破敗。

戰場上父親帶着兒子、兄長領着弟弟隨軍衝殺固然有利,可在他們的家鄉呢?

在他的家鄉,耕地的都是女人與老弱,田地荒蕪了卻沒有人能去打理,百業凋敝官府也束手無策……而這場剛剛開始的戰役規模龐大,龐大到就連吳惟忠這樣的軍中將領都不知道究竟會打多久。

更不知道在皇帝囊括天下的氣概中,究竟會進行到哪一步。

校場上的鳥銃被吳惟忠放響,鉛丸打在百步外寬靶邊沿,他咬咬牙放下銃突然對身旁穿着官袍的樑夢龍單膝拜倒,抱拳道:“卑職有不情之請,還望總督應允。”

把樑夢龍嚇了一跳。

“將軍何故突然如此,快快請起,但有樑某能略盡綿薄之力,但請說來。”

吳惟忠並未起身,只是低頭道:“請總督爲卑職尋人運送陣亡百總屍首還鄉,大軍即日繼續北征,在下實在難以照顧……那是卑職子侄,唯求入土爲安。”

-

義烏人口出自《萬曆·義烏縣誌》

第四十一章 中人第七十八章 轉舵第七十九章 吃飯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降第四百零五章 糞土第三十章 最強第二百零二章 測炮第七十二章 開源第二十章 藥匠第三十六章 折衝第二百二十章 城隍第二百四十九章 防備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第五章 番夷第九十四章 放假第七十八章 大收第八十六章 蒸汽衙門第三百八十六章 撞牆第三十九章 利馬第十六章 離朱第九十一章 虎鷹【盟主加更】第六十六章 惡人票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一百五十三章 硝石第二百四十八章 推理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將第三百七十二章 右翼第四十九章 戰利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三十五章 駐軍第四十七章 永安第四百九十六章 進軍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七十三章 歡喜第三百四十章 奪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舞劍第四百三十章 氣候第四百四十九章 餘光第一百一十四章 得水第二十四章 藥筒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八章 鞠躬第三百八十一章 課程第八十八章 督撫第五章 屯田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十二章 三月第二十四章 超值第四十六章 交鋒第五十九章 逼供第一百七十七章 因果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一百一十三章 倒爺第四百九十章 先鋒第二百六十四章 教諭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十九章 攻玉第三百二十三章 祥瑞第十二章 軍裝第三章 好吃第二十六章 方案第一百三十八章 吹灰第三章 欠款第六十章 鄰居第五十九章 北朝第七十九章 霹靂第四十六章 石炮第一百零二章 國門第八十章 疾風第七十六章 紅土第一百四十二章 右京第四十二章 威望第七章 輜重第七十七章 貨車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寶第一百一十六章 何止第二百四十九章 克里克會戰第六章 倭婆第十八章 告狀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利第三百九十七章 評估第八十五章 畫圖第一百三十九章 開蒙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剌第四百章 正義第七十六章 新軍第九十三章 發兵第四十三章 襲港第十三章 神威第九十九章 七百第六十八章 室山第四十九章 書坊第一百二十一章 劃地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四十六章 如何第三百五十章 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