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枷鎖

懷抱大橘坐在白玉石階上的萬曆皇帝揉了揉臉,煩躁地摘下一隻靴子丟到遠處。

皇帝很愛讀書,在他身邊散落着讓宦官拿錢去宮外買來的經書、佛經、小說、醫書、繪本等諸多書籍,只是此時此刻世上沒有哪一本書能幫他定心。

儘管不論上朝還是送戚繼光、方逢時、吳兌出宮,他都表現得勝券在握,但在心裡……他是害怕的。

這其實是年輕的皇帝有生以來第一次因爲某一件事而感到害怕。

他不是不曾害怕,過去他很怕張居正。

但那是因爲某個人而害怕,而無關於這個人做什麼……首輔大人就是打個嗝兒,給皇帝帶來的恐懼感跟他罵人是一樣的。

但這一次萬曆真的很害怕,因爲他太寄望於勝利。

這次勝利,與以往任何勝利都不同。

因爲人類生理結構的原因,眼睛是有問題的,它只能看見前面,就連想環顧左右都要用上脖子才行,永遠都看不見身後。

誰產生威脅,才能看見誰。

又因財富體量的原因,四洋開拓也遠沒有歐洲那樣震撼的效果。

一年二百萬兩白銀,對登上新大陸前的歐洲而言比任何一個王室掌握的財富還多,可在中國同樣並非如此。

哪怕人們同樣會爲之瘋狂,瘋狂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可北方的威脅實打實,老至馬芳、少至萬曆皇帝,這一代人對北虜的侵害感同身受——正因如此,在深知民心之重的萬曆皇帝看來,打贏這場仗,將烏梁海重新收回帝國版圖,是無匹的功績。

“唉,治理天下,可太難了。”

皇帝撓着頭,百無聊賴地將另一隻靴子丟了出去。

他坐下的白玉石階已被宦官王安用拂塵清掃過,即使用白襪沾地也不會太髒,此時宦官與侍衛皆知皇帝心情煩悶,俱是不敢上前,只有王安默不作聲地走下臺階,將兩隻靴子擺在萬曆手邊,以備他再丟出去。

萬曆並未擡頭,輕聲問着與他所思所想風牛馬不相及的問題,道:“戶部知道天下百姓家產幾何麼?”

天下百姓家產幾何?

“不知道陛下問的是什麼家產,財貨、田產、屋舍、六畜?”王安想了想道:“朝廷不曾統計,但陛下若想知道,奴婢可吩咐下去,三月之內能粗算出來。”

都交着稅呢,有萬曆會計錄在,這些東西只需要時間,都能算出來。

對王安來說,他不知道皇帝爲何會感慨治理天下太難,因爲……皇帝並沒有真正的去治理天下,縱然在朝堂上管的‘閒事’越來越多,但那也只是閒事。

修幾條路、設立一些官辦小學,動動嘴、撥出些錢款,稱不上治理,何況花銷的那些銀錢對皇帝來說更稱不上難。

皇帝對政治的參與甚至比不上他在軍事上的作用,至少練出四衛軍是親自經手實打實的功績。

他卻不知道,萬曆皇帝所感慨的‘太難’,正是因爲沒有治理天下,或者說無法去治理天下。

數年以來,尤其在張居正體量皇帝年幼改革了上朝次數,將每月上朝次數精簡爲九次,朝廷形成了以羣臣廷議提出問題、內閣票擬給出解決辦法、皇帝的司禮監披紅決策、六科封駁來檢查是否失宜、最終遞送至六部進行執行的一套嚴格程序。

在這套程序裡,皇帝可有可無……本應享有決策權的皇帝隨着年齡增長,漸漸察覺到一個事實:張居正說什麼他都覺得是對的,都會披紅。

哪怕少年人的逆反心理來了,想要不批都沒有機會,因爲他總會被張居正說服。

這讓他分不出自己這活生生的人,究竟與那塊當樣子的印璽、與那根專門作硃批的御筆有什麼分別?

無非印璽和御筆要用手拿起來,而他更省事一點,只需要說幾句話就全自動罷了。

是的,他知道張居正說的都對,但這種感覺已逐漸令他厭煩。

就連他獨闢蹊徑的在正規程序之外撥款、下旨,也在被慢慢板回正軌,兩京一十三省興建小學的旨意最終沒能發出去,而是靠內閣授意學政大宗師共同提出,經歷正規程序後由戶部執行,皇帝只是戶部撥款後象徵性地從內庫中撥了一些錢財而已。

何況這種做事方法在觸及真正治理國家的決策中並不好使,六科笑呵呵地就能把他的旨意駁倒,他也說不過那些人……七品小官兒們可兇着呢!

沒有張居正的首肯,就算是皇帝也無法氣急敗壞地把科道官流放萬里支援亞洲建設。

他是皇帝,卻並無左右朝政的能力。

甚至連不聽不看的權力都沒有。

在他向張居正第三次表達內閣可以將票擬直接交付司禮監硃批後,換來張居正一頓臭罵。

那是帝國首輔少見的暴跳如雷。

似乎在張居正的意識裡,皇帝是不能不看票擬的,因爲這會使皇權旁落,更會讓司禮監掌握大權,最終導致皇權被架空。

無爲而治,跟啥也不幹有很大區別。

可對皇帝來說……他難道不是一直被架空麼,又何來對‘會’被架空的擔心?

他們的認知差異在於,萬曆皇帝看見的是現在,而張居正着眼的是他離開朝堂之後。

皇帝認爲是現在,可他不敢說也沒法去說;而內閣首輔認爲自己不在後纔是學生執掌天下的開始,在那之後,世間不會再有任何人像他一樣擁有無與倫比的權力。

如果說朝廷決策程序是一套規則。

那麼矛盾就在於張居正想要讓皇帝利用規則來加固皇權,卻將自己放在規則之外。

事實上,這一人爲的矛盾纔是萬曆皇帝地在聽到內閣認爲向北用兵的時機已至後立刻欣然點頭的原因——他要威望,他迫切地需要用戰爭來換取威望,來盡力一點點掙脫束縛在身上的枷鎖。

從陳沐那,萬曆學會了如何引導民意。

現在,年輕的皇帝計劃用民意來衝破枷鎖,這場收復烏梁海的戰役就是取得民意的第一步。

“粗算?”

萬曆搖着頭道:“朕要精算,讓天下普查,朕以後要用;去電報房問問樑夢龍,戚大帥的兵走到哪了。”

第三十八章 道遠第八十三章 探險者第二十七章 漁船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四十三章 道理第六十三章 省心第四十二章 信心第六十二章 煩第六十九章 旅途第四百四十六章 枯法第二十七章 譚帥第八十章 剿匪第一百八十三章 亦力八里第四十四章 黑死病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五十九章 壓軸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一百七十五章 結義第二十五章 賬目第一百一十九章 甲衣第三十九章 禍福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一百章 黑娃第二百六十二章 同窗第一百零三章 兵器博覽會第十六章 雙倍第一百九十六章 明將第三十三章 登澳第四百五十五章 老實第一百二十八章 二期第八十一章 關島第二百八十二章 關竅第一百七十三章 飛魚第二百八十五章 傻子第十章 走廣第六十八章 炮仗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三百一十六章 稍安勿躁第二百三十二章 折返第七十五章 蜀藩第九十八章 將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拆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兩次第一百一十九章 食鐵第四十一章 地盤第二百六十六章 自在第一百四十五章 防僞第四十二章 堪輿第一百零二章 奏疏第六十一章 開光第六十章 鄰居第八十三章 黑船第十三章 乾親第三百八十九章 算數第一百二十四章 春筍第一百二十五章 進忠第三十五章 要人第四百零四章 計算第一百三十七章 恨意第六十三章 四王第一百七十章 癢癢第一百八十六章 選侯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十四章 大事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八十四章 暑疫第八十一章 死間第四十二章 無用第七十七章 要贏第七十四章 征塵第三百七十七章 炒花第五十章 如期第二百四十章 願景第七章 盟軍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七十三章 藩禁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剌第十九章 志向第二章 都城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三百七十五章 義烏第三百八十五章 路耗第九十一章 取捨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九章 烏合【早上好呀穿越者!】第二百七十三章 拆家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七十五章 分贓第七章 千均第七十一章 燒七第四百零七章 外科第四百六十二章 鬧餉第三十三章 市場第十九章 圖紙第一百五十八章 暴躁易怒第二百七十一章 傳說第十一章 四洋第一百六十六章 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