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有點晚,實在不好意思,白天我要上班,要幹活。。嘿嘿,今天有人總共打賞了10000起點幣,按道理來說應該加更兩章,共四章,稍等,其他三章我修改一下就來。
另外,多謝讀者軍事神話的再次慷慨饋贈。。。。
朱常淵命令孔和大軍就地駐紮在了遼陽,不許再往面前的瀋陽前進一步,倒不是他沒有能力進攻的能力和實力。
實際情況卻是,朱常淵不想打了。
是的,他不想將皇太極完完全全的徹底的清除出遼東這個地方。
假如,皇太極被朱常淵打的丟盔棄甲,一股腦的跑回到自己的發源地松花江去,那麼,名義上來說,大明算是收復了整個遼東。
崇禎皇帝也不傻,不可能就這麼放任朱常淵在遼東坐大,肯定而且百分之一百的會將他手中的權利奪回去,另外再派幾個人過來共同執掌遼東大政。
所謂與皇帝的口頭約定,其實也只是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鎖而已,於崇禎而言,並無實際意義。
如果這次一鼓作氣將皇太極拿下,崇禎會真的讓他在遼東發展三年?
況且,他這種發展是現代化的發展,別說皇帝本人,就是地下那些個大臣,也不會同意朱常淵在遼東“亂搞”。
所以,現在對朱常淵最有利的反倒是一邊喊喊口號要三年收復遼東,一邊用寧遠、錦州這遼闊的地方作爲試點,看看能不能帶領國家提前進入現代化的雛形,這可是關係到身家性命的大事。
至於皇太極,既不能打死,也不能讓他猖狂。
這對皇太極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至少,他能保住瀋陽衛,能保證在關東的大部分土地。
於是。和談就在遼陽城展開。
雙方通過友好協商,簽訂了一個停戰協議。協議中明確規定:遼東之地,以閭山爲界,其東之地爲大清所有,西邊歸大明朱常淵統轄。
另外,爲了顯示和談的誠意,朱常淵退讓一步,讓出遼陽,將之前侵佔的土地盡數還給皇太極。只留一個蓋州城作爲朱金彪的駐軍基地兼大本營。
皇太極主動讓出東江鎮,朱常淵自然也不客氣,馬上派胡大帶領兩千人率隊駐守東江皮島。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現在整個遼東的局勢,可謂對朱常淵十分有利。
蓋州和東江兩個軍事重地,分別像兩個釘子一樣釘在遼東半島的左右腋窩處,那就等於說,朱常淵對於遼東半島有絕對的主動權。
雖然這個遼東半島現在仍然歸皇太極統管,但雙方一旦翻臉,朱常淵便能第一時間打斷皇太極這條腿。
其次。閭山、大淩河以西的地區,包括寧遠、錦州之地,全部歸入了朱常淵的治下。這樣就是說。遼東之地經過朱常淵一番運營,已經恢復到了崇禎初年的局勢。
等於說皇太極此次所有的努力,都化爲烏有,現在他所佔據的地盤,仍舊是他父親努爾哈赤時代打下來的。
這一點,作爲大明帝國皇帝的崇禎,既是高興,又是不滿足。
高興的是朱常淵不負所托,終於一口氣收復了遼東一小部分地區。至少恢復到了崇禎初年的局勢,這也就是說。大明的土地在他手中算是沒有丟棄。
即便是以後九泉之下見到太祖皇帝、成祖皇帝,也不至於被罵不肖子孫是不!
然而。他還不滿足,作爲一個準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無疑也是有着巨大的野心。如果說現在的遼東局勢可以讓他九泉之下面對老祖宗的時候不至於被罵,那將整個遼東收復過來豈不是就可以獲得祖宗的嘉獎,在九泉之下和哥哥熹宗皇帝、爺爺神宗皇帝相比倍有面子。
所以,在得知了朱常淵取得一系列戰果之後突然和皇太極議和,他心裡有個梗,不吐不快,於是就命內閣給朱常淵下了一道聖旨。
大概意思就是催促他儘快起兵,攻佔瀋陽,將皇太極這狗日的打回到自己原來的松花江去,打回通古斯去。
朱常淵收到皇帝聖旨的時候,僅僅是一笑而已。
攻打瀋陽,他可萬萬不敢幹的,而且,也不願意幹。
可是,這是皇帝的聖旨,不幹又不行,思來想去,朱常淵決定給崇禎彙報一下遼東當前的情況,順便哭哭窮,說說困難,分析一下遼東的形式,說一下自己的計劃。
於是,這次朱常淵給皇帝上了一次大明歷史上有史以來的最長的一封奏疏,這封奏疏不但陳奏了各種不進攻瀋陽的理由,而且還圖文並茂的勾畫出了他心中的藍圖,如何如何經營遼東已經得到的土地,如何通過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將皇太極趕走甚至同化,讓他變成自己人。
崇禎足足看了一上午的時間,才把朱常淵的奏疏看完。
奏疏中說進攻瀋陽的主要困難是沒有人防守,後方剛剛得到的城池也不穩固,所以需要時間將這些城池經營好,然後再做進一步打算。
然而,當他看完整個朱常淵的奏疏以後,覺得其中除了滿篇的廢話之外,還給他傳達了一個信息:陛下啊,根據當初咱倆的約定,遼東這旮旯的事情現在我說了算,無論戰和還是攻守,我有全權處理之權,您老人家是親口答應的,可不能爽約。
一般皇帝在得到這種暗示之後,心裡都是很不舒服的,現在的崇禎亦然。
雖然話說的比較委婉,可是事實明擺着,朱常淵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婉言提醒他,讓他非常的惱怒。
可是,惱怒歸惱怒,還真的沒辦法將朱常淵奈何。
總不能把他立馬下獄吧,那樣的話,估計前腳朱常淵剛剛進入監獄,後腳皇太極就會兵不血刃的取了寧遠和錦州二城。
通過鬆錦會戰。大明的精銳盡毀,九邊之兵現在已經蕩然無存,要是皇太極真的發起進攻的話。大明軍隊如何還能阻擋住建虜的大軍?
而且,更爲可恨的是。朱常淵這貨還殺光了唯一能和皇太極糾纏幾圈的六千關寧鐵騎,所以,現在的情勢不比以前,遼東之地真的是離不開他。
可是,崇禎作爲帝尊,心中的想法推行不下去,他很糾結,如鯁在喉。簡直是一個頭兩個大。在經過一連串的思考和評估之後,他決定再掙扎一下。
於是,第二道聖旨下達到遼東。
這一道聖旨說話的語氣還是相當委婉的,主要意思就是說,你遼東不是人少麼,我給你加派,我可以從陝地、山西、大同等地再調集幾萬兵馬過來協助你,甚至,還說要將左良玉給調到遼東來幫助朱常淵處理諸多事宜。
朱常淵看完聖旨,感覺好煩。皇帝現在已經明擺着不相信自己了。
不過,也無所謂,反正這時候換做朱常淵自己是皇帝。恐怕也不會相信自己了。
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現在的遼東大局,除了老子之外,你們誰也玩不轉。
給我調兵是吧,好吧,你調吧。
讓左良玉來輔助遼東事宜,別輔助啊,你讓他來主持好了!
老子不幹了。
於是,朱常淵給皇帝上了一個辭呈奏疏。
朝廷收到朱常淵的奏疏以後,第一時間就跑到崇禎的御書房中面陳。
內閣首輔薛國觀親自當起了太監的角色。拿起奏疏給皇帝讀道:“臣,薊遼督師朱常淵。俯首頓拜,敬問陛下萬歲安好。”
“臣不才。自督師薊遼以來,鞠躬盡瘁,不敢一日或忘君恩,夙興夜寐,不辭辛苦,賴陛下神靈之力,以至有今日遼東之功。”
“陛下威加四海,德化元元,大明雄師所到之處,建虜俯首,遼東兵鋒所指,皇太極之輩聞風喪膽,願獻二城於大明,此皆陛下之力也!”
“臣久經沙場,眼有隱疾,今日竟不能視物,惶惶然未覺,老之將至矣!雖有統御遼東之心,奈何心有餘力不足,臣請致仕以返封地,聊聊餘生。”
“河南巡撫左良玉,大將名師,國之干城。陛下令其鎮守遼東,必然無憂,全遼收復已然可期,臣並祝陛下馬到成功。”
。。。。。
崇禎聽了這種陰陽怪氣的奏疏,氣的鼻子哼哼,道:“老之將至,嘿嘿,朕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他朱常淵現在還不到二十五歲吧?”
薛國觀道:“宗人令已經調查清楚,朱常淵今年二十又二!”
“二十二歲,就說自己老了,嘿嘿!”崇禎回頭看着薛國觀,又問道:“皇叔果有眼疾?”
薛國觀說道:“據微臣所知,朱常淵並無眼疾。”
“豎子安敢欺君!”
崇禎皇帝大怒。
不過,發泄完了也就算了,萬萬不能讓朱常淵這貨致仕的。
“朱常淵倒行逆施,多行不義必自斃,陛下姑待之。然眼下仍需安撫,遼東之地,非常淵無人可當,左良玉雖是名將,恐怕也不是皇太極一合之將。”
崇禎自然心知肚明,點了點頭,說道:“朱常淵既然沒有容人之量,這樣吧,左良玉調往遼東的事情就先緩一緩,至於其餘軍隊,也都各駐其地,先不要填遼。”
“日月侯既然要自專遼東諸事,朕就成全他。”
崇禎一拍桌子,臉色陰沉如水,而後道:“擬旨,加朱常淵武英殿大學士,領兵部尚書銜,御賜尚方寶劍,總督薊遼諸事,有先斬後奏之權。”
崇禎已經決定,不在遼東人事上面掙扎了,倒不如爽快的放權給他朱常淵。
不過,如此欺凌君父,等遼東諸事平定之後,看我怎麼收拾你。
“臣遵旨!”薛國觀領旨而去。
皇帝還沒休息三分鐘的時間,薛國觀這貨去而復回,幾乎是一路小跑跑到皇帝面前,說道:“陛下,不好了,渤海王朱翊釩八百里加急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