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遇上西雅圖》殺青。
秦雅茜乘坐下午的飛機率先回國,沈秋山則與劇組全員在紐約多停留了一天,給衆人購物、逛街的時間,畢竟許多人是第一次來紐約,而這幾天劇組拍攝工作緊張,衆人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遊覽一下這座世界知名的大都市。
燕京國際機場。
劇組就地解散,沈秋山與劉永泉等人揮手告別,相約下次合作。
回到家,沈秋山先衝了個澡,然後沏了壺茶,一邊喝一邊看着在紐約拍攝的鏡頭,腦海中則不斷勾勒着成片的畫面。
休息的時候,沈秋山又抽空瞄了一眼國內院線上一週的票房情況。
由於暑期已經來臨,正是大片扎堆上映的時候,而韓嘯的《無期》表現頗爲搶眼,在兩部好萊塢大片的夾擊之下,首周仍然拿下了2.3億的票房,這個成績對於一個新人導演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並且《無期》的口碑也不錯,在一向以挑剔著稱的花生網都有7.1的評分。
而通常情況下,一部電影的首周票房大概會佔總票房的一半到三分之一,口碑特別好的影片也可能達到四分之一,從這個數據推斷,《無期》的最終票房應該會超過五億,一切順利的話甚至有可能賣到七億,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了。
另外,《無期》的熱映,也讓沈翰這個新人博得了不少的關注,他在影片中的表現十分出彩,甚至許多網友都認爲他的演技要比出道多年的陳鋒還要強一些。
看了票房之後,沈秋山又查了查此後上映的影片訊息,不過,卻是越看越心塞,暑期檔如今已經成爲各大發行公司瞄準的黃金檔期之一,在七、八兩月幾乎每週都有一兩部大製作的影片上映,這個時空沒有“國內影片保護月”的存在,全世界的影片只要是拿到了發行權都可以在國內的院線公映,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今年的七夕是8月22號,星期五,傳統的情人節又趕上了週末,這一天的熱度可想而知,沈秋山數了數,8月22日當天上映的影片竟然多達11部,其中七部都是愛情片,顯然,大家都瞄着七夕檔呢。
“如果把影片放到七夕檔,免不了一場廝殺啊。”沈秋山皺着眉,喝了口茶:“看來要找一家大公司宣發才行。”
沈氏影業目前還不具備單獨發行一部電影的能力,一來院線方面沒關係,二來也沒什麼媒體資源,所以,要想《燕京遇上西雅圖》不輸在“起跑線”上,找一家牛筆的宣發公司很關鍵。
“老韓,你的《無期》是哪家公司發的?”沈秋山給韓嘯發了一條信息,《無期》的宣發工作做的很不錯,所以,沈秋山打算了解一下。
“新動力發的,怎麼着?新戲殺青了?”韓嘯很快回復。
新動力是國內非常知名的一家影視公司,集製作、宣發於一體,更牛的是,新動力是恆久集團的子公司,恆久集團旗下還有一條國內排名第四的院線,恆久影城。
Www ▪тtkan ▪¢ o 沈秋山之前與新動力的人也打過交道,但並不熟悉。
“嗯,我的戲殺青了,剛剛回國,我跟新動力的人不熟,這麼着,你幫哥哥牽個線。”沈秋山又回了信息,他自己去找新動力倒是也可以,但如果通過韓嘯這個熟人牽線效果會更好一些。
“好嘞。”韓嘯很快回復,文字後面跟了一個OK的手勢。
次日。
沈秋山在公司忙着《燕京遇上西雅圖》的後期製作,韓嘯的電話打了過來:“山哥,新動力那邊給你聯繫好了,他們的宣發總監黎慶下午剛好要去你們公司附近辦事,我讓他直接去你公司,怎麼樣?有問題嗎?”
“沒問題,就這麼着。”沈秋山點點頭,宣發工作當然是越早開展越好,現在已經是七月,如果影片要放在八月上映,馬上開始宣發工作都算晚的了。
下午兩點,新動力娛樂宣發總監黎慶來到了沈氏影業,他年紀與沈秋山相仿,不過,相對於沈秋山低調的個性,他就太高調了,從頭到腳都是奢侈品,一個手包都要幾萬塊。
“沈導,恕我直言,我是真的沒想到,製作出《老男孩》《無證之罪》那樣現象級作品的公司,會是我看到的這個規模。”坐下之後,黎慶出言感慨,他說的倒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事實上,如果不是沈秋山之前有這麼兩部作品打底,就算是通過韓嘯的關係,他也不願意幫着沈秋山發行作品。
“讓黎總見笑了,不過,目前我的公司就是這麼一個規模。”沈秋山輕笑着迴應。
“嗯,那咱們先看片子吧。”黎慶點點頭,直奔主題。
“片子後期還沒做好。”沈秋山道。
“什麼?片子還沒出來?”黎慶面色一黑,有些無語,如果是知名導演的作品,片子還沒拍發行方可能就已經談好了,但像沈秋山這種沒什麼名望、口碑的導演,就要看作品說話了。
通常情況下,影片發行有兩種合作模式,一種是宣發費用都由製片方出,給出一個固定的數額,比如,製片方希望花五百萬來做宣發,那麼發行方就按照這個錢去給你花,收取固定的發行代理費。
第二種是抽取一定比例的分賬票房作爲發行方的代理佣金,這個抽成比例很靈活,就看雙方怎麼籤合約,低的3%的也有,一些對賭的發行協議高的甚至有25%,而這種抽取分賬票房分成的發行方式是如今的主流,就是製片方拍好影片,然後直接把影片拿給發行方,接下來的宣傳、發行都歸發行方負責,費用也由他們出,最後等票房的分賬回來之後,發行方和製片方再按照協議分錢。
而這種合作方式,因爲發行方需要出宣發費用,所以,影片的質量至關重要,如果發行的影片票房撲街了,發行方的宣發費用就很難收回,比如沈秋山的上一部作品《武聖》,當時發行方墊付了宣發費用八百萬,結果《武聖》的票房一共才五百多萬,扣除院線分賬以及國家稅費等雜七雜八的費用,最終分到資方的才兩百多萬,就算優先扣除宣發費,發行方還是賠了五六百萬。
不過當時《武聖》的宣發公司比較精明跟沈秋山籤的是第一種發行合約,製片方出宣發費用,這也是後來沈秋山要償還這筆錢的原因,如果是第二種發行模式,發行方虧了也只能是自己承擔。
“沈導,要不等片子出來咱們再聊吧。”黎慶說着,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在他看來沈秋山這種級別的導演,還不具備不看片就談發行合作的資格。
“黎總,是這樣,我這部戲想趕在七夕檔上映,現在就剩下一個月時間,宣發的事確實有些急。”沈秋山搓了搓手,他倒是能理解黎慶的想法,不看片就讓人家承擔風險幫着你去發行,不太現實。
但《燕京遇上西雅圖》的後期最快也要做半個月,到時候再談發行合作就太晚了,一部影片怎麼着也得有一個月的宣傳期,
“這麼着吧,黎總,宣發費用我們來出,你們只管操作,不擔風險。”沈秋山提議,他指的便是現在不太常用的第一種發行合作方式了。
事實上,這也是沈秋山早就想好的,如果用當下主流的第二種宣發方式,發行方抽取票房分成佣金的正常比例是8%~15%,而像新動力這樣的大公司不可能只收沈秋山8%,怕是至少也要10%。
按照《燕京遇上西雅圖》最終票房三億計算,扣除院線的費用,稅費,投資方最後只能拿到總票房的43%左右,也就是1.3億左右,發行方再抽取其中10%,也就是1300萬,這個錢遠遠超出了沈秋山心裡的宣發費用預期。
而且票房越多,發行方分到也就越多,所以,如果對自己影片質量有信心的話,第二種發行方式對於資方來說並不合適,這筆賬沈秋山心中早就算好了,再加上現在影片後期沒完成,剛好可以藉機提出第一種合作方式。
而第一種發行方式對於發行方來說利潤空間小,卻是穩賺不賠,所以黎慶笑了笑,又坐回了沙發:“這樣的話,倒是可以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