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翦勝野聞

bookmark

爭吵並沒有持續多久。

當然,在朱元璋看來是因爲身處華蓋殿,於臣子環視之下,吵起來終究是有失體面,絕不是因爲面對皇后氣短的原因。

還有個比較重要的原因當然也是因爲諸王還未開始大規模就藩,也就老二老三而已。

老四老五的本來也是準備要就藩的,但眼下……

想着想着明天子也忽地煩惱起來,諸王離京師則羽翼難及,矯性正行難之難矣。

結果致使生罪,懲之打之於心不忍,可若是不罰……

擡眼瞧着,這些話自是無臣子敢說的,而光幕不僅說的肆無忌憚,他偏生還無可奈何。

但偏偏,他還得仰仗此光幕,如此方能避開胡清又代明之事,此等事對他來說纔是真的無法接受。

【關於朱元璋剪除勳貴動機,最早由明人所寫的《翦勝野聞》裡有記載一個故事。

大概就是說老朱殺的人太多,然後朱標諫言說這殺來殺去的恐傷了和氣。

於是朱元璋找了個荊棘棍扔地上讓朱標拿,這當然是拿不起來的。

於是朱元璋苦口婆心說:我殺人就是在誅天下之險,就是在給你拔刺,到時候給你留個太平江山豈不美哉?

朱標梗着脖子不爲所動,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這一下直接讓老朱急眼了,當即就掄起椅子要讓朱標領會父愛,即“移所坐榻射之”。

朱標又不傻,直接就跑路了,但老朱不依不饒還要追上去繼續打,於是朱標只能放大招——把懷裡母親的畫像拿了出來,才讓老朱“大慟而止”。

從這個記載其實也能看出來,老朱殺人的動機明朝人都看得門清。

不過這個小故事的可信度並不高,因爲著名的“朱元璋用燒鵝謀殺徐達案”,就是從這個《翦勝野聞》傳出來的。

另外同樣是《翦勝野聞》記載,還說老朱嫌棄朱標“仁柔不振”,於是有一天偷偷讓人拉了一馬車屍骨進宮,在朱標路過時候直接把屍骨全倒地上,嚇得朱標“不勝慘蹙”,然後合掌念“善哉善哉”。

這個舉動只能說純純的有大病,寫作手法就跟咱們前面說的那句話有點像——皇帝掄起金鋤頭,東宮娘娘烙大餅。

關於朱標心性如何,正史野史衆說紛紜,不過終歸來說還是有擔當的,不是在給兄弟求情就是在給老師求情。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當中,宋濂的孫子和次子牽涉進其中,面對老師要被坐法死,朱標拉着馬皇后一起去給求情,最終才赦了宋濂改徙至四川,但當時宋濂年紀已經很大,於十四年中病死。

關於此事,那個《翦勝野聞》寫的是因爲宋濂忘了送每年的賀表,於是就隨便找了個由頭想把宋濂全家都殺了,只不過被太子和妻子勸阻,才只殺了宋濂一個兒子一個孫子以示警告。

這種倒也不能說野史太野,只能說老朱給明朝的人留下的印象確實是與好殺脫不開關係。

之於《翦勝野聞》更爲恐怖的老朱與功臣分食人肉嚇瘋常遇春的記載,只能說野的跟老朱賣溝子有的一拼,實在是太離譜了一點。

宋濂死的一年後,錦衣衛也正式組建,這個機構在設立之初,就被朱元璋下令要追查胡案餘孽。

雖然在洪武二十六年藍玉案之後錦衣衛被裁撤,但後來朱棣又有復設,並很快使錦衣衛成爲不可或缺的一個機構,不僅活躍到了明朝滅亡,甚至在南明政權當中錦衣衛也一直在發揮着效力,直至明朝嚥下最後一口氣。

而洪武朝的錦衣衛,可以確認的錦衣衛使有張任和蔣𤩽。

其中張任的記載見明太祖實錄二十五年,蔣𤩽則是洪武朝最後一任錦衣衛指揮使,也是藍玉案的經辦人。

其中最衆說紛紜的是毛驤,明史的說法是從十五年到二十三年,毛驤一直都是錦衣衛使,直至最終辦了李善長案後被老朱扔出去頂刀,安了個胡黨餘孽的名頭殺了了事。

但毛驤此人,在實錄中說的比較清楚,十三年胡惟庸謀反時,曾與陳寧一起閱天下軍馬籍,隨後“令都督毛驤取衛士劉遇寶及亡命魏文進等爲心膂”。

心膂即心腹的意思,而很快,胡惟庸事發,涉事人員都掉了腦袋,毛驤大概率也沒逃過,因爲實錄中自此以後再未出現過這個名字。

而如果再往前捋,毛驤之事也記載的很清楚,不存在不記的情況。

比如在洪武五年三路北伐,想要畢其功於一役時候,東南沿海傳來了倭寇進犯的訊息,於是老朱命令羽林衛指揮使毛驤於顯、指揮同知袁義等清剿沿海諸郡倭寇。

而就在北伐戰線推進的同時,毛驤也同樣駕船出海,橫跨數千裡掃蕩倭寇:

“指揮使毛驤敗倭寇於溫州下湖山,追至石塘大洋,獲倭船……驗功賞之。”

石塘大洋即的今年的南海,從溫州出發單單海岸線長度都有一千公里,作爲明初的一顆流星,毛驤可以說將朱元璋親軍的強悍素質展示得淋漓盡致。

這也難怪後來由朱元璋親軍所設的錦衣衛能成爲快刀。】

“毛驤。”

朱元璋默然。

還記得此人父親是毛騏,當初他負氣出走率二十四人南略定遠誓要出人頭地時,便是毛騏“扶縣令出降”,並很快成爲他的親軍,稽將帥之失伍者,職能上倒是與錦衣衛類似,後來毛騏病逝時他還爲其哭過。

因而其子一開始就受重用從親軍指揮僉事起身,一直到羽林衛指揮使,結果最終……

難以令人察覺的輕嘆一口氣,朱元璋方纔回首:

“不想妹子畫像竟還有此功效。”

不過此時馬皇后反倒是有點忐忑:

“重八,若是妾身未能……”

不過話猶未完,明天子便登時大聲道:

“未能怎地?戴太醫已說過,只要依方調理,有八成可能無恙,再活十年乃是十成十的可能,那時或能有九成九把握根除暗疾。”

“怎麼你倒先喪氣起來了?”

夫妻這邊還在互相勸,那頭諸兄弟也互相笑起來:

“這後世文人當咱們兄弟沒見過屍骸還是怎地?旁的不說,大明開國時大哥都已十四歲了,戰場見過不下數次!”

朱標也是搖頭苦笑,旋即好奇:

“後世說了數次,溝子是啥?”

152.第152章 升級咯第532章 破賊199.第199章 科學之王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373.第372章 公開的秘密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268.第268章 插足雍涼130.第130章 獨眼龍李二鳳第776章 當唐高祖195.第195章 居長安第105章 玄德109.第109章 上架感謝309.第309章 伯約獨秀第479章 天子大蜡八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811章 利劍與劍鞘與劍臺第728章 富饒西方第471章 那就謀反第565章 飲酒而亡第540章 破產的老岳家第477章 載歲祭年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553章 渡河,北伐396.第395章 宋之弱誰之禍285.第285章 巨唐緩步第516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424章 一握一帶一同一觀第795章 林賢案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281.第281章 千里奔襲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第708章 封建國有經濟301.第301章 傳訊望樓第757章 談判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707章 見血對拼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盤第65章 虎符 符牌第577章 家與天下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258.第258章 大唐國師李靖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第797章 司馬懿全責247.第247章 晉龍游淺水第630章 南北之爭191.第191章 萬王之王225.第225章 太上皇355.第354章 準備砲擊第509章 版本迭代第794章 事發開端394.第393章 天命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第688章 恰逢好時145.第145章 魏延之死第802章 東宮娘娘烙大餅第65章 虎符 符牌第553章 渡河,北伐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與十年苦讀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385.第384章 逾時代之見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400章 論敗家沒輸過第715章 洪武欠佳393.第392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第589章 去病棄疾273.第273章 釘馬掌151.第151章 戶口本寫誰名?第500章 察微方能顯物144.第144章 大漢脊樑第690章 二鳳勿念第674章 妙才何時歸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640章 有羨慕但不多第790章 劉半仙262.第262章 糖葫蘆第565章 飲酒而亡233.第233章 蘇定方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第558章 賊在御座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第735章 必去其疾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234.第234章 五丈原營168.第168章 蒼天已死石第809章 翦勝野聞第650章 最好的事第795章 林賢案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第740章 寬仁仁慈第586章 北定中原262.第262章 糖葫蘆264.第264章 遲來的戰後396.第395章 宋之弱誰之禍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第70章 蜀都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