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名臣作傳

bookmark

【在空印案上鄭士利侃侃而談,但可惜在當時他的每個意見都踩在老朱的雷點上。

第一,他認爲空印賬冊蓋的都是騎縫印,並非是一紙一印,普通人很難拿到,而即便流散出去也幹不了什麼大事。

第二,部省之間的距離遠則六七千,近則三四千裡,一次往返近乎一年,先印後書是權宜之計,而且由來已久。

第三,大明律當中沒有針對空印的法律,依此治罪恐難以服衆。

第四,國家培養一個合格官員很難,能居郡守位的官員都是至少傾十年之功,這些個能臣並非是草芥能割而復生。

只是事與願違的是,鄭士利的這封奏章並沒有起到他所期望的效果。

空印案的涉事官員並沒有被赦免,不僅如此,盛怒的朱元璋還對他進行了追罪,鄭士利因此獲罪流放,就連他那剛出獄的哥哥也被一起牽連,追加了個流放。

現代雖然大多用此奏章來質疑空印案是否是冤假錯案,但即便是放在古代,這封奏章也稱得上是在雷區跳舞。

這封奏章當中,如今現代常被拿起來說的是第二三條,即一個“由來已久”和一個“未嘗有空印之律”。

首先說“未嘗有空印之律”就有點詭辯的意思了,大明律當中固然沒有空印罪,但對如何造冊如何用印是有明確規定的,空印本身就是對這些用印條例的違反,說沒空印律顯然只是託辭。

至於說“由來已久”那更是雷區蹦迪,咱們之前簡述明初斷言“元失天下以寬”的“寬”是指法度廢弛。

這種用元朝法度廢弛來爲今朝開脫的手段屬實是嫌自己命長了,也是生怕老朱不多想:就是合着你還在懷念“我大元”?

但即便如此,最終鄭士利也不過只是判了一個流放,而從其兄長是空印案涉事官員都能坐牢坐到刑滿釋放,就足以看出來空印案在當時並不是那麼的談之色變。

這個結論反倒是會襯的另一個人頗爲尷尬,即永樂名臣方孝孺,畢竟前面也說了,方孝孺的老爹方克勤就是因爲空印案被誅的。

而事實上,如今所知的大部分有關空印案的內容也是來自於方孝孺。

在方克勤被誅之後,當時的方孝孺懇請恩師宋濂爲父親寫墓誌銘,併爲此提供了《先府君行狀》,宋濂以此爲基礎寫了《故愚庵先生方公墓銘》。

在墓誌銘當中,方克勤清廉正直,在濟寧任知府時一件布袍穿了十幾年,每日三餐僅佐食一盤素菜,最終離職時被百姓自發作歌“使君勿去,我民父母”挽留,而最終死因則是因爲被一個叫程貢的官員誣告貪污。

而衆所周知,明初朱元璋是說過“凡有大獄,當面訊,防構陷鍛鍊之弊”的,當時大案基本上都是親自面訊。

所以方克勤空印案這事兒,要麼是一個好官員在朱元璋面前含冤而死,要麼是一個好兒子爲父親曲筆太多。

孰是孰非這裡就不說了也說不明白,另外還有個有意思的就是方孝孺還有兩個同鄉,於空印案當年上書,後來兩人結局都不太好,於是專門給兩位同鄉記錄生平,名爲《葉鄭傳》。

也是因此,後來清修明史時將鄭士利和方克勤都單獨立傳。

不過相較而言,UP主更佩服的是《葉鄭傳》的這個葉,即洪武九年因星象上書而死的葉伯巨。

葉伯巨在洪武九年的奏章裡要表達的意思相當明確,主要批評就三件事:

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

不同於鄭士利的東拉西扯,葉伯巨寫的至少算考證詳實,可惜朱元璋的回答只有一句:

小子間吾骨肉,速逮來,吾手射之!

這件事用現代的批評話說就是以天下爲私產,小農意識暴露無遺。

最終葉伯巨被抓來時候恰逢朱元璋心情好纔沒當箭靶子。

但就算如此依舊下了刑部獄,最終死在獄中,不得不說非常可惜。

若是能多活十幾年親眼見過《御製紀非錄》裡藩王們乾的那些個破事兒,說不定能寫出來更加花團錦簇的文章罵一罵老朱家的米蟲們。】

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出來,明天子的心情愈發敗壞了起來。

老爹不說話,不過這都不妨大明皇子們低聲議論一番。

“那鄭士利流而未死,不然將其召回……”

朱棡最爲乾脆,仰頭看了看光幕之後,縮着頭提了個這個建議,手上比了個切的手勢。

這頓時讓朱橚眉頭大皺,不過還不等他小心措辭,就看到四哥已經搖頭斥了出來:

“荒唐!那鄭士利以空談妄議國事而得罪,乃是清楚之事,如今無論是追回還是加責均不是好事,更遑論……更何況空印之事爹爹已有定論,何必再言其他?”

這話條理也很清楚,朱標都頻頻點頭,只覺得四弟所說與自己所想絲毫無差。

隨後就聽到朱棣繼續道:

“爹爹之憂乃是這方孝孺,爲隱其父之罪,反倒陰比國事之置有失公允,全其子節而失以臣節。”

“與其召還鄭士利,不如召這方孝孺查明原委,勒令其不可顛倒黑白。”

朱棡看看光幕又看看四弟,“呵”了一聲不鹹不淡道:

“永樂大帝好大的威風。”

這一句話頓時讓朱棣臉色由紅轉白再轉紅,眼看就要怒氣勃發起來,但朱棡還沒完繼續道:

“召這方孝孺,誰知道是真查明原委還是想提前與這有顛倒黑白之能的永樂名臣淚眼婆娑互相看一看?”

朱棣好懸一口氣沒噎過去,當即就想起身用最熟悉的交流方式與三哥好好說道說道。

朱棡也一時間有點後悔逞了口舌之利,但好在想想這裡不是演武場,於是趕忙面向另一旁:

“大哥也聽到了,俺也就隨口說說,說的又不是真事。”

朱標點點頭,但隨即也敲敲椅子扶手道:

“但也有間我等兄弟之嫌。”

這話也頓時讓其他人愁眉苦臉了起來,畢竟即便是朱棡也只是與弟弟不太對付,實際上並未真能仔細考慮那麼長遠的事。

大哥的這話也讓幾皇子不得不面對最終的非議,即分封太侈以及……

“爹,那紀非錄若真寫了,何不給兒等看看,好勤勉改之?”朱標小心翼翼的建議。

267.第267章 閻行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289.第289章 假途滅虢裴行儉第815章 永樂劍122.第122章 大陳設292.第292章 河北養寶馬第525章 改弦易撤363.第362章 荊南變第694章 孰勝孰負第463章 身在曹營第490章 勒名悠悠衆口137.第137章 涿州第19章 漢中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481章 甜品戰爭第568章 御批敕牒266.第266章 以死正軍紀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第522章 義務教育277.第277章 王玄策180.第180章 獻俘(感謝萌萌射八荒的盟主)204.第204章 散花綾與獻俘圖第41章 江東舊夢第769章 參議來遲第741章 赤腳前行122.第122章 大陳設第722章 不是別人不努力181.第181章 豪強大姓356.第355章 擊砲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186.第186章 洛水放屁387.第386章 太平道第38章 一斛涼州第556章 十二金牌斷壯志363.第362章 荊南變第539章 俺大哥愛聽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639章 幸災樂禍215.第215章 朕不服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第753章 情同兄弟第773章 賞樂博弈第16章 俺很看好你第571章 流水怒濤第711章 國祚第二第760章 海寇掠陣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565章 飲酒而亡第601章 損天下肥私己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第21章 涼州大馬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487章 莫笑農家臘酒渾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第544章 管不管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第746章 嚯,廢紙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642章 洪武帝你在嗎201.第201章 入海問天第591章 青兕劍客第107章 立學之約第812章 實非帝才第767章 滅元格戲247.第247章 晉龍游淺水358.第357章 江東弟子多才俊第704章 得罪完了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第35章 正旦(續)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第805章 熱臉貼個冷屁股309.第309章 伯約獨秀350.一日請假條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第690章 二鳳勿念第572章 戰事爲重第92章 立馬勒銘第749章 天下將定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第624章 優勢絕對在我164.第164章 消渴症第638章 知易行難第462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581章 徐州故人第108章 一年始動第607章 不盡長江滾滾流159.第159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第540章 破產的老岳家第681章 終入潁川254.第254章 味同嚼蠟的軍神第108章 一年始動第459章 酸鹼中和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206.第206章 同病相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