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相似三君

bookmark

“真想……親眼見見彼時西方之模樣。”

孔明並無主公那樣的多愁善感,只是看着光幕上那些將整個地圖聯繫的愈發緊密的箭頭,由衷感嘆了一句。

一側的龐統思索了一下:

“孔明是覺得,此時這西方諸國有異?”

這算是一句廢話,畢竟光幕龐統也是一路看過來,這後世往往談及華夏之史,也會習慣捎帶一聊西方之事。

但回顧從看光幕至今,西方諸國自前漢起能聊之事就不多,而絕大多數之事皆集中在與宋元明同期。

千餘年以來,西方諸國與華夏相似,皆忙於鄰國之事,但好似一夕之間,這些國家便開始在滿世界出現。

而龐統還在皺眉努力總結,就聽身側孔明已經悠悠道:

“此前後輩曾有言,黑死病肆虐猶尤勝三年後傷寒大疫,動搖了教會統治。”

“而如今我等知,教會者能號令諸國能授天子冕,奉教而詐宣神言,尊貴無比。”

“蒙古西征,吾等東方之學西入,或……民智遂開,與教會神言之爭遂起。”

“諸般事物,猶如積土,壘而成山,風雨興焉。”

話說到此,龐統也明白過來:

“孔明是想親眼所見這風雨?”

“莫非士元不想見?”孔明反問。

話雖如此,但兩人也都明白,口中所說的風雨便是這西方諸國的前所未有之變。

從其西方有賢人著《幾何原本》來看,東西之制之學皆有別,而諸事皆集中在這短短一兩百年,恐怕便是因爲一件件事情撞到一起,釀出了西方學制前所未有的大變故,也即孔明方纔所說的“風雨”。

兩人沉默了片刻後,孔明展顏一笑:

“此事隔千年,吾憂有何用?但看後輩能否帶我等而觀便是。”

“眼下之要務乃是令諸州歸一而成漢也。”

……

華蓋殿中的君臣父子等神色也都嚴肅了起來。

此前宋之事還尚可說是前前朝之事,但眼下所說的忽必烈次次征伐,那可都是百年內之事了。

更不提這少年郎還泛談了一下元世祖的次次征伐對大明之影響,這些都決定了必須要認真對待。

其中李文忠捶胸頓足:

“那元徵倭國之事怎麼就不再贅述了?我徵倭大將軍還沒看呢!”

話是這樣說,但誰人不知道這是演給陛下看的?

朱元璋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先斥外甥這自稱的大將軍名號還是該要斥責其一副大明必徵倭國的態勢。

但眼看其還嚎個不停乾脆嫌棄擺擺手:

“李文忠稍後留下用宴,好好與朕說說你那徵倭之計!”

雖稱的不是平時常用的小名,但李文忠絲依舊大喜。

而這邊朱標眼看着後世敘述的緬甸數百年亂局也是眉頭直皺:

“胡元尚且難用治,何況乎我大明初立?”

“而且依照此言,我大明難不成還須幫其一統?”

“哪有這麼麻煩?”朱標扭頭看到的是興致勃勃的弟弟朱棣,只聽他繼續道:

“既其王邦互攻伐,那便是無一心,既無一心何不入明?”

“令猛將能吏往南徐徐推進王治,逐一納邦土,同時還需起海船繞至那什麼葡萄牙人入緬甸之處,南北夾擊以吉蔑之富土爲基徐徐圖治,如此傾盡五十年之功,則南海可安。”

朱標沉思,朱元璋則略感驚異。

這個策略可行性還需要打一個問號,但其內所透露出的對其土先羈縻再治理,最終興王化使其民爲大明之民,則其土自然爲大明之土,想來只需數十年便可讓此地……怎麼說來着?對,成爲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雖策略稍顯稚嫩異想天開了點,但畢竟老四不過二十一歲,能有此想法已屬於意外驚喜了。

這頓時使得朱元璋起了點考校之意:

“那這爪哇,當如何?”

對此,朱棣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指着爪哇國西面的海峽道:

“由圖看來,南溟之存續在乎此,若行治海之策,大明當以中原治吉蔑,再由吉蔑固守此海峽。”

“此峽不失,則西敵難入,而南溟諸土國則爲大明之內國,任其互伐,最終也皆爲我大明之藩屬。”

同樣不是什麼特別出彩的計策,但卻是軍略上最爲好用的對策,簡單直接並且相當實際。

這對朱元璋來說已是相當驚喜了,不由得高聲道:

“徐達兄弟,看來北平府議軍略之府,又添一席也。”

【除了元朝一直不順利的外戰給忽必烈添堵之外,妻子察必皇后的逝世也給了忽必烈一擊。

封建時代,帝后琴瑟相諧的有不少,比如北周宇文邕與阿史那皇后,比如南唐李煜和大小周後,比如大明赫赫有名的純愛戰神等等。

這裡多嘴說一句,《宋太宗強幸小周後》這東西也是野的不能再野的野史,當個樂呵聽聽還行切勿當真,畢竟李煜已經夠慘了。

但要說在感情好之餘還能互爲盟友在政治上互相幫助,那就不是太多了,比如李世民跟長孫皇后,比如朱元璋和馬皇后,而忽必烈跟察必皇后也是能算一對兒的。

忽必烈娶察必的時間很早,早到那時候根本沒人覺得忽必烈能有一天會登上汗位。

咱們前面講過,長子西征時窩闊臺猝死,當時乃馬真皇后攝政大肆排除異己給倒黴大汗貴由鋪路,當時察必就一再勸告忽必烈不要違逆,能活下去纔有贏的可能。

後來蒙哥登位,忽必烈作爲蒙哥親弟弟也被重用,攻滅大理乾的有聲有色,漠南開府聲勢浩大,蒙哥當時已經開始猜忌這個親弟弟,關鍵時候也是察必建議忽必烈去找親哥,先打親情牌,然後堅決交出軍權,以退爲進。

再後來就是攻宋之戰進展很不順利,忽必烈順利復出,然後蒙哥噶在了釣魚城,忽必烈可以說喜從天降,經過一番鬥爭都成功弄散了貌合神離的蒙古帝國。

等到南宋滅亡,察必也有一次次勸諫留下,她勸忽必烈善待降臣,勸忽必烈不要苛待趙氏,勸重用能臣,勸不要濫殺,幾乎就跟老母親一樣規範着忽必烈,可以說這位皇后算得上是元初政局相對穩定的最大保障。

不過比較弔詭的是,歷史上忽必烈相當欣賞李世民,而朱元璋呢,對忽必烈和李世民都相當欣賞。

三人同爲開國之君,三個帝王在某些命運上卻又很是相似,就比如各自的皇后。

李世民活了51歲,於38歲喪妻;朱元璋享年71歲,54歲喪妻;忽必烈享年80歲,66歲喪妻。

而同樣相似的是,三位開國君主都頑強的扛過了喪妻之痛,但也都在數年後,迎來了各自都相當看中的太子的喪命。】

117.第117章 輕重緩急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14章 跨躡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第803章 奉天靖難第773章 賞樂博弈300.第300章 拿什麼換回你,我的愛徒第753章 情同兄弟第769章 參議來遲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第546章 報國第99章 隔岸觀火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352.第351章 還定三秦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第779章 雄猜好殺第619章 經典換經典第510章 生辰飲毒酒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第71章 祠堂何處尋第655章 Judy自是讀朱標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161.第161章 以鬥爭求團結第574章 天賜寶地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519章 龍韜豹略第95章 伐吳?伐魏?第472章 擊鼓唱捷322.第322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770章 畫眉第586章 北定中原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767章 滅元格戲第800章 吾亦欲除吏第719章 征伐之終第641章 當日悔和戎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第719章 征伐之終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第646章 時代盡頭第768章 請至華蓋殿第775章 馬球治國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255.第255章 留在人間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455章 平衡環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210.第210章 終相見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第702章 爭利之世245.第245章 功名塵與土226.第226章 四萬義軍140.第140章 臉探草叢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209.第209章 大破之丹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8章 曹氏傳統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225.第225章 太上皇第37章 聲名絕代無第815章 永樂劍第431章 最“好”的時代第559章 天日昭昭第57章 建安二十三年第571章 流水怒濤364.第363章 兩州四地皆死戰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第713章 歷史大舞臺第620章 超高情商式震撼377.第376章 算學治國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第440章 不及格好過交白卷275.第275章 制衡之道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76章 凜凜人如在第20章 功名傳萬世208.第208章 天下江陵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313.第313章 破百濟者好皇孫也207.第207章 南下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350.一日請假條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152.第152章 升級咯348.第348章 益州盡平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311.第311章 貞觀第一大噴子第486章 最好吃的朋友第74章 朽木295.第295章 劉巴的天分第416章 東有舊人慾相見第60章 威震華夏 炎漢當興第439章 齊齊整整一家人第659章 咱大明國祚幾何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第614章 伴生之患第438章 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