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Judy自是讀朱標

朱帝?

朱家帝王?

與帝同音…老四?

不不不,想了想那個喜舞刀弄槍,兄弟嬉鬧時喜以將軍自居的老四。

再想想那被贊文武兼備的永樂帝,朱元璋便覺得這個想法多少有點太超前了。

再說了,老大分理的庶政,井井有條。

老四呢?當初七兄弟習勞,兄友弟恭。

明天子橫看豎想都覺得因爲這“朱帝”兩字蹦出來的想法太過於無稽了。

琢磨完之後,定了定神乾脆糾正道:

〖朱元璋:咱大兒永樂帝,姓朱名標,非是乳名。

朱元璋:還正想問問,標兒的這番名judy啥意思怎麼讀?〗

“朱標?不是朱帝?俺怎麼記得……”

張飛撓了撓下巴,模糊記得後世最早似在說安史之亂時曾聊到過這永樂帝。

但那已是一年多之前的事情了,而且張飛自己也多忙於軍務,雍涼關中涼州多地輾轉,故而記得已不大真切了。

“這永樂帝名朱棣,非朱標。”

孔明搖搖頭道:

“翼德此言,急了一些。”

於是張飛臉上的神色頓時精彩了起來,用手在脖子這抹了抹: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劉備忍不住敲了敲義弟的腦袋:

“莫要跟着後世學那胡亂用詞!”

孔明仔細回想了一番光幕記要,明言朱棣的唯有一處,乃是說其八百親兵奪了名爲朱允炆的位子。

談及Judy的唯有兩處,一處說其慕唐太宗,一處則是漫談嘉靖帝改其明太宗爲明成祖。

總之無論如何,這朱標之名乃是第一次聽聞,而且還非乳名……還是應迂迴一些。

打定了主意之後,孔明交代了一聲:

“翼德勿要再寫。”

雖然心中癢癢,並且頃刻間翻騰出來七八十種血腥味瀰漫的可能,但張飛還是依言點點頭答應下來。

〖諸葛亮:這永樂帝朱標……爲儲君時可仁孝?〗

坤寧宮中朱元璋精神一振,只來得及回頭與皇后笑了一聲:

“武侯問咱標兒呢!”

說罷就又急匆匆回頭奮筆疾書,就連站姿握筆都肅然了幾分。

〖朱元璋:武侯不知,咱標兒在少時就歷山川知民生疾苦,祭諸祖曉創業不易,記先賢仁厚之心,識百姓衣食艱難。

朱元璋:咱開國就立標兒皇太子,十三年來勤學不輟,端學術之態,祛輕浮之風,遂陳聽國事,每有建言,皆能陳情利害。

朱元璋:故而三年前起,咱就下令讓政事皆委太子,太子不決再奏於咱,三年來標兒持政勤儉,百官鹹贊,且兄弟幾人也甚仁愛和睦,必不復唐……

朱元璋:且標兒已有明君之風,且閒暇時不忘曉聽軍事,猶記得殘元仍在殘喘,不忘圖大明基業之全,大善也。

朱元璋:咱看這屏風說三月之後還可再顯,到時咱將標兒帶來,親身與武侯問好。〗

這……孔明一時間感覺下筆都要困難許多。

張飛被勒令不許動筆,但嘴巴就很難閒住,眼看着那洪武帝的態度咂巴咂巴嘴:

“若是這洪武帝知曉……”

搖搖頭,孔明否了這個猜測道:

“若是朱標從洪武十年就監國,又有洪武帝輔理朝政,且又說兄弟之間兄友……愛而和睦,翼德所猜測,太過無稽。”

“多半……乃是因病因戰而暴亡。”

魯肅第一時間抗議:

“翼德你看我作甚?”無語的用羽扇敲敲翼德的腦袋,孔明腦袋中抽絲剝繭,大概已經捋清了順序。

被朱棣起兵奪皇位的朱允炆,大概率應就是明神宗、明讓宗了。

定了定神,孔明再次動筆。

〖諸葛亮:洪武帝教子有方,可爲賀也。

諸葛亮:太子歷事頗多,想來也已婚配?

朱元璋:勞武侯垂詢,咱大孫朱雄英再過兩個月便七歲也。歲齒雖幼,但生性沉穩,已有標兒之風也。〗

孔明輕“嘶”一口氣,只覺得這洪武家事,論複雜也絲毫不亞於唐宋兩朝之開國。

嫡長孫叫朱雄英,那朱允炆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總不會是這朱允炆乳名雄英吧?

而那邊的明天子已經開始追問起來。

〖朱元璋:武侯學究廣博,可知這judy如何讀?是何意?〗

一時間孔明覺得更難以下筆了。

然後便眼睜睜看着光幕上又有文字飄過。

〖李世民:此乃西戎語,乃後世取之諧音,自是讀朱標,至於其意,不知也。

朱元璋:謝過唐太宗解惑。〗

甘露殿中,李世民落筆,回頭便看到羣臣皆看着他。

房、杜、魏三臣皆幾近過目不忘,更不提這不管從各處看都相當神異的光幕了。

而且如今大唐以李世民爲首,對有向外求索之心,故而此等番語記得也更加清楚。

因此杜如晦搖頭不太贊同:

“短則三月,長則半年,洪武帝必知也。”

“三月便三月吧。”李世民慨嘆一聲:

“這洪武帝愛子心切,若知之,恐怕……”

搖搖頭,唐皇帝一時間想起來了從《史記》《漢書》以及前隋文記當中看來的諸多事。

王莽謙恭篡位,曹丕佯純善謀嗣,楊廣矯飾而奪宗。

翻開杜如晦方纔找出的記錄,李世民手指在“八百親兵篡位的朱棣”一豎列字上摩挲了幾次,心下倒是覺得:

這大明家事,其中隱情必能複雜十倍不止。

“而且……“唐皇帝從沉思中擡起頭來:

“如此方可稱趣也。”

毫不掩飾看熱鬧的心態,但貞觀文武互相對視之後,也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期待。

賢明的太子,與奪位的次子,兼之非嫡長的明讓宗……

長孫皇后毫不留情揭短:

“那看來這三月當中的每日,郎君皆要以年度之。”

李世民輕巧迴應:

“倭國遼東之事於唐皆可稱重。”

“不見懋功之軍報,朕自是度日如年。”

汴梁廣政殿中,趙匡胤對這些也是半懂不懂,直覺間覺得這永樂帝身上似乎有諸多謎團。

但……與他一個不知道能不能活過明年的趙宋官家有何干系?

他的目標反倒是希望鑄功於眼下,別讓這洪武帝給大宋收拾爛攤子。

不過從洪武帝的言辭當中,趙匡胤倒是精準發現了一個很是在意的事情。

〖趙匡胤:洪武帝所見光幕非是附於石桌呈像於屋穹,而是附於屏風?

趙匡胤:那豈不是不必費力仰頭辨視?〗

213.第213章 打鳥皇帝363.第362章 荊南變258.第258章 大唐國師李靖267.第267章 閻行202.第202章 天上的廟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15章 吾弟字幼常第406章 夜復長安第711章 國祚第二147.第147章 歸義軍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結婚第36章 驅儺第433章 改換門庭 依法治唐395.第394章 最豐富的家底第86章 樂進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第747章 三文錢第766章 聽牆角321.第321章 唐失朝鮮第457章 八百不同十萬同第774章 國力比拼225.第225章 太上皇第491章 近代曙光第689章 恢弘雅量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317.第317章 鬼子拜壽第17章 娶媳婦二十三事235.第235章 偃月刀第97章 協同作戰第45章 八百敢從第5章 孫權曹豹360.第359章 銀鈴響,錦帆揚337.第337章 奔赴求戰第602章 西逃的帝國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163.第163章 甘蔗劍聖第785章第792章 真收那兩百金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251.第251章 再滅一國第717章 還是甭問116.第116章 志若鴻鵠第563章 歌未竟第446章 復見玄武門第707章 見血對拼第773章 賞樂博弈第606章 驚起西窗眠不得第560章 就是大送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683章 宛城舊夢第733章 奇葩聚合特性第30章 二哥/弟成神了!【改封面了】第533章 我要當館長第49章 農家少閒月第438章 同道中人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590章 抗金奇俠第398章 兩大一小同生死318.第318章 滅倭第545章 莫大焉第55章 後漢亡矣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第774章 國力比拼218.第218章 怛羅斯之戰第54章 甘露殿看客第599章 沒頭腦和不高興第500章 察微方能顯物361.第360章 蘿蔔開會第484章 豆粕第449章 父慈子孝第655章 Judy自是讀朱標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306.第306章 說好兩槍242.第242章 老將猶勇第578章 佳婿賢媳第543章 共勉海疆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379.第378章 推動歷史的隱形巨手第415章 風雲起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205.第205章 不羨,當昌第805章 熱臉貼個冷屁股第72章 昭烈廟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第32章 工巧部290.第290章 來將可留姓名第409章 我們之間有可喜的厚障壁了第67章 江陵倒貼三百金第571章 流水怒濤第756章 諸多交代145.第145章 魏延之死第805章 熱臉貼個冷屁股第511章 殿前都點檢趙匡胤324.第324章 強叩國門第582章 中流砥柱第72章 昭烈廟第615章 君不見霍驃騎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