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理學興衰

最終暫時止住明天子頭痛趨勢的還是馬皇后。

道理也簡單,還是等見了羅貫中之後,再嘗試捋個清楚明白出來。

而且馬皇后的想法很是清晰:

“既有桓侯、唐太宗、唐趙國公、宋太祖等。”

“那想來此屏風之效用,絕非僅有今日。”

“爾後若是再見此物顯功用,當多召幾人集謀。”

這些話語暫時撫平了朱元璋心中不斷冒出的各種疑惑,情不自禁低聲開了個玩笑:

“要不是妹子,咱這皇帝都不知要怎麼當的。”

於是坤寧宮也氣氛也再次輕鬆起來。

汴梁殿中趙匡胤扭了扭有點痠痛的脖子,低聲道:

“這洪武帝不願回桓侯話便罷了,怎麼連咱謝語也不說一句……”

【雖然兩宋—尤其是南宋問題很多,使得這一段歷史的邊患問題很多。

但換個角度看,兩宋所處的時代經濟也確實發達,學術環境也相對比較寬鬆。

兼之咱們之前說過的,經過南北朝的儒釋道並立、隋唐以儒言文佛老利其簡便,到了兩宋時期,三教在寬鬆的學術氛圍下最終完成合流,最終誕生了理學。

先有周敦頤以儒爲核心,兼雜釋道之言著《太極圖說》上說宇宙本體下談封建倫理。

後有二程師從周敦頤,同樣學貫儒釋道三家,著書立說。

無論是周敦頤還是二程,他們都是活躍於仁宗神宗時代,這個時期北宋的餘暉還未散去,發達的經濟和寬鬆的言論環境構成了理學最初生存的土壤。

有說法認爲,這一時期的理學高舉義利二分法衡量天下,在這個標準下上罵朝廷墮落下罵太學逐利,並以追求真理和道德作爲治學的最終意義。

因此這一時期的理學雖然還沒登上主流舞臺,但其帶起的知識批評潮流在民間大興,這也算是二程的洛學興起的基礎之一。

也是因此,北宋的政治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分離起於洛陽。

而衆所周知的是,天下一亂,實用主義的思潮就必然興起,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就是最典型的實用主義。

宋朝南渡之後,一方面趙構在與理學士人接觸之後迅速交惡,併發誓“朕今不用文華之士”,在朝堂上形成了打壓理學的風潮。

另一方面拜趙構朝廷的智障操作所賜,民間不滿之聲日益高漲,擁有知識批評屬性的理學迅速在士人階層當中風行,因而擁有了在民間的知識輿論權力,並構建出了相當可觀的社會公共活動空間。

而理學的關鍵蛻變就在於朱熹。

朱熹本人一方面通過經典,構建了雖然簡陋但是在當時已經算得上相當完善的理學道統。

其次朱熹依靠這個理學思想道統劃定明確出了學術邊界和重心方向,由此推進的理學本身的世俗化。

而最終理學的激烈碰撞就是在鵝湖之會。

1175年,已經頗負理學盛名的朱熹在鵝湖寺與心學大拿陸九淵相會,雙方激辯數日,雖然並未達成在理學上“會歸於一”的目的,但雙方矛盾已經大大緩解。

六年後朱熹邀請陸九淵到白鹿書院講學,雙方冰釋前嫌,陸九淵留下了自己的講學稿,朱熹爲其題了跋序。也是因此,後來陸九淵所在的學派也站在了朱熹的理學大旗之下共進退,希望能夠效前朝變法,盪滌朝堂不良風氣,可惜當時的外部環境已經不允許年老垂垂的朱熹按部就班了。

1188年,同樣還是鵝湖寺,辛棄疾與陳同甫會於此,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當時本也有邀請朱熹的,但朱熹有事未到,私以爲恐怕當時的朱熹就是忙於內整理學派,上聯宋孝宗,所以無瑕赴會。

但很快,1194年宋孝宗驟然離世,次年趙汝愚在與韓侂冑的鬥爭中失勢身死,韓侂冑開慶元黨禁,被朱熹耗費心力整合起來的理學士人全入了僞學逆黨籍,集體撲街。

朱熹逝於慶元黨禁中,據說死前還在忙於整理學問殘篇,而其死後因爲黨禁的緣故,南宋朝廷禁止大規模的會葬,但仍有千人不懼被迫害風險爲朱熹送葬。

辛棄疾也不避嫌的到場,爲朱熹題“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理學真正的黃金年代從神宗起至朱熹終,前後經歷了兩宋劇變以及兩次黨禁,而在朱熹最接近成功的時候又戛然而止,也可稱得上是壯志未酬。

而另外同屬理學道統但又獨樹一幟的還有一人,名爲張載。

古代儒家當中宣揚自己希望救世治世的很多,但真的全力以赴去踐行的卻寥寥無幾。

腐儒大多喊着興周理復井田,但真的去嘗試的寥寥無幾,但張載真的就去試了,前後三代人在橫渠挖溝種田嘗試了七年,最終親身得出了一個清楚的結論:

“以田授民”“人受一方”是可以讓百姓活下去的。

但張載既不是皇帝,也不是造反頭子,哪來的“以田授民”的權力?所以只能“敦本善俗”去教育人。

用咱們現代的眼光吹毛求疵的看,張載的行爲多少有點傻,但咱們是建立在生產力解放發展的前提下,與張載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張載的悲劇在於他的思想侷限於時代,當時的年代對世界的認知過於簡單。

但是在行動上,他可稱當時的真君子。

當時的宋朝做官做學問皆以搞錢爲先,但張載最終窮困而死,病死的時候身無餘財僅有一外甥相隨,甚至連棺材都買不起。

但即便如此,他也在《正蒙》中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上《邊議九條》直趨前線希望能熱血報國,但好在范仲淹看出他不是這塊材料給勸退了。

當然更振聾發聵的還是他的橫渠四句: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此話可以稱得上光耀千古。

另外,需要一說的是,張載身體力行七年所得出來的這個非常淺顯的結論,不懂的人大有其在,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農民揭竿而起了。

但同樣也有不少人懂,比如李自成,均田不夠怎麼辦呢?殺一些大明貪官,就夠分了。

明末的努爾哈赤起兵也是這麼說的,給每個壯丁分三十畝糧田、六畝棉田,就能衣食無憂了,但很快也發現地不夠分。

至於他的解決辦法嘛……在座的各位應該都知道。】

第585章 舊都洛陽288.第288章 同一個劇本第806章 暢所欲言141.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142.第142章 星墜五丈原319.第319章 蘋果天尊第106章 故鄉第725章 非常人非常事第469章 鐵騎173.第173章 妃子笑119.第119章 兵進益州第676章 三川匯聚爭流203.第203章 天外之敵331.第331章 先見之明昏德公第746章 嚯,廢紙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598章 不如走於胡287.第287章 大非川249.第249章 大唐軍神第561章 野蠻其體魄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第458章 權限關閉146.第146章 臥龍張議潮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622章 人君仁君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342.第342章 風浪越大魚越貴第411章 何故騙我?第397章 好日子還在後頭呢第465章 唯一應對之法244.第244章 淮陰侯舊事第447章 兄友弟恭與父慈子孝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第537章 滿川龍虎舉274.第274章 投唐一念起第702章 爭利之世第675章 太平方是讀書時第535章 狄青與大宋夢184.第184章 逆版本玩法169.第169章 六位帝皇完296.第296章 金開元312.第312章 朕沒生氣第726章 永不停歇的疆場第406章 夜復長安151.第151章 戶口本寫誰名?145.第145章 魏延之死299.第299章 天策上將不發威?第784章 留個體面第619章 經典換經典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432章 奇觀稱帝第58章 侯音之憾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47章 武廟傳世第636章 後胡復來第809章 翦勝野聞211.第211章 各方安排291.第291章 得道之軍第717章 還是甭問第88章 關羽勸學197.第19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636章 後胡復來193.第193章 科舉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572章 戰事爲重第620章 超高情商式震撼第486章 最好吃的朋友第570章 江寧堅城第798章 孤家寡人303.第303章 一不做二不休193.第193章 科舉第817章 汝乃諸葛軍師之弟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第536章 北宋與政治正確第421章 退而結網382.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第488章 單選題多選題第87章 縣內二十三事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287.第287章 大非川375.第374章 八百里秦川盡安268.第268章 插足雍涼第754章 看得見摸得着323.第323章 查無此人劉仁願第539章 俺大哥愛聽第627章 先帝顯靈307.第307章 大漢金票第653章 最終解釋權歸大萌所有第65章 虎符 符牌256.第256章 隋唐嘉話第474章 長安有二怪第611章 國體不足惜第99章 隔岸觀火第580章 殘火復明367.第366章 鼠輩何足道哉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336.第336章 孔明師傅第98章 全軍覆沒298.第298章 薛仁貴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