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撐船打鐵磨豆腐

“大明宮?”

李世民唸叨着這個名字,非常直接的便想起來了《詩經》中的《大明》篇。

隨即便是有點羨慕——敢情這唐朝,李隆基有大明宮,武則天有萬象神宮。

唯獨他和李治要住在這夏季悶熱潮溼的太極宮被溼暑折磨?

於是李世民心中登時便不愉起來。

就比如兩年前,當時他被溼氣病折磨,長孫無忌建議造亭榭養身以避溼氣,他都搖擺了好久方纔決定。

怎麼子孫後代一個個大興土木絲毫不手軟的?

難怪個個皆有昏君之相,難怪有天子九逃!

於是李世民當場也改了主意,低聲道:

“等西域稍安,海波暫平,朕定親修這大明宮!”

這話讓長孫皇后頓時“噗嗤”笑了出來,隨即便趕忙掩面道:

作爲一個通熟建築的人,閻立德恐怕是這殿內最明白其作用的人。

宰輔們對着禮節諸事吹毛求疵,或探究蚊蠅之害如何能與老鼠等同?

於是李世民也只是一笑,不再言語。

夫妻之間調笑淺嘗輒止,長孫皇后反倒是認認真真拿過來紙筆,就着榻上的矮几,也認認真真謄抄起後世隻言片語間說起的過年諸事。

嫘祖身爲黃帝元妃發明養蠶,如今這馴蜂雖是姜岐所開,但若能探出後世養蜂之法,那亦可稱功績也。

……

皇后的心思,李世民也轉瞬間便品味過來。

如今又知此物還能滅蚊蟲,閻立德彷彿已經看到了其相當廣闊的前景。

李世民探頭過去,看到的便是皇后之記載相當精要,比如臘八粥以糧果雜成的要點,比如小年夜相關的蔗糖蜂蜜之爭,還在一旁用娟秀小字寫了“或可於禁苑試新畜蜂法”。

他當然不至於靡費民力,如那萬象神宮一般鑄不世“奇觀”以至於“誤國”。

李世民不以爲意,點着頭大加贊同。

但如今傳於前隋開皇二年的太極宮,往後確實與他要親手締造出的盛唐氣象不太相合便是。

以石灰調配而成的漿、膏,皆乃牆壁塗色與磚瓦粘合之上品。

龐統覺得這個判斷起來太過簡單。

將作監冶鐵時加石灰,亦可使鐵愈純,便於鍛鋼。

閻立德則是手上不停,根據簡單的“湘”“贛”二字嘗試推測其地所在。

“陛下若早有此心,何苦歲歲皆遭溼氣病累人?”

“這湘贛,所指應是荊揚之地。”

畢竟在荊州時他也去過湘江,此河縱貫荊南,很難忘記。

而贛同樣容易,畢竟廬陵的治所便在贛縣,他也記得清清楚楚。

孔明則是默默將“高溫窯”三字寫在了紙上,隨後將高溫與窯之間劃線隔開。在知曉後世還有燒瓷等手段時,孔明便想過如何能夠燒製。

好消息是至此終於看到了後輩的提示,壞消息是經過荊益兩地輾轉,他也早就打破了想法上的誤區,在成都時便試出了以炭煤做底,黃泥封窯的升溫之法。

提示很不錯,可惜來的晚了一些,孔明無奈笑笑,將三字一齊劃去,不過胸腔中倒是積累了一些成就感。

不過旋即倒是想起來了另一件事:

“這明之《天工開物》於我等而言可稱至寶,於明時定也可稱寶書,難疑其疏漏。”

“後世能居高臨下洞其謬誤,那不知後世之後世又如何看後輩這冠絕五千年之時?”

雖然說的拗口,但龐統輕易聽懂了其中意思,但短時間內又很難想明白其中緊要處,於是只能搖搖頭說了個不是回答的回答:

“變方能通,通方可久,久復生變,或乃往循之理。”

【二十五,磨豆腐。

有人說,華夏的歷史就是一部“吃”的歷史。

而在這部歷史當中,豆腐絕對算得上最濃墨重彩的一個。

華夏是豆腐無可辯駁的發源地,但在華夏曆史上具體是誰發明了豆腐,如今已經不可考。

五代十國時謝綽所作《宋拾遺錄》中稱,豆腐之術……漢淮南王亦始其術於世。

北宋朱熹作《豆腐》詩,爲其撰注: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

但相對來說比較弔詭的是,翻開史冊,從漢至唐的近千年歷史,從未有過豆腐二字。

北宋滅亡後,世居汴梁的孟元老被迫遷居江左,追憶汴京盛景撰寫的《東京夢華錄》成了北宋最後的輓歌。

這部著作中對亡國前的北宋都城盛景描繪可稱詳盡,單單飲食記錄便有三百多種,但其中也沒有豆腐。

因此早年間有人認爲豆腐實際上發明於宋朝,只不過宋儒喜好厚古薄今,纔給淮南王安了個豆腐發明人的名頭。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原因很簡單,根據倭國如今的記錄,在與五代十國的同年代,他們供奉給神靈的祭品當中便有“唐符”。

這個東西在倭國文人的筆下有豆府、豆富等多個名字,但無論是從名字還是讀音來看,都可以確認是豆腐,而再從唐符這個名字上逆推,便不難猜出這東西是從唐傳入倭國的。

直至南宋滅亡後,吳自牧追憶南宋臨安城盛景,撰《夢樑錄》才首次出現了煎豆腐和豆腐羹的記載。

對於這兩種吃食,吳自牧註解道“乃小輩去處……下等人求食粗飽,往而市之矣。”

這番記載倒是能讓人猜出爲何漢唐缺失了對豆腐的記載:

多半是因爲在宋代之前紙張的價格還沒被徹底壓下來,而在當時豆腐是一種上不得檯面的食物,故而不配記於書中。

事實上現代人熟悉的磨豆濾漿、煮漿點漿、重壓成型、去除漿水簡單四步,對傳承時有斷代的古人來說研究起來異常困難,更別提點漿這一步,根據所用的是石膏還是醋酸,亦或是鹽滷,所製出來的豆腐樣貌也是大相徑庭。

直至明代,豆腐的工藝有了長足發展,樣子也逐漸變得平整如水、光亮如鏡,這種食物才終於登上了大雅之堂,受到了文人雅士的追捧。

因此也可以說,至今流傳的過年習俗當中的“二十五磨豆腐”,恐怕最早也就只能追溯到明朝了。

不過豆腐這東西,可以說在明朝爆發出了所有人都難以想象的強悍作用。】

第454章 請魯子敬題字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193.第193章 科舉第530章 方知長安真故鄉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743章 寧有種乎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第412章 遂君平生願第462章 相見不如不見第709章 一門三賢帝第90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276.第276章 滅國如喝水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第548章 三呼渡河遺恨第589章 去病棄疾第536章 北宋與政治正確214.第214章 你又是誰的義父240.第240章 十軍而圍第95章 伐吳?伐魏?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542章 燕人歸金212.第212章 一歲除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257.第257章 虯髯客李世民第795章 林賢案246.第246章 誓殺汝第399章 先察使第731章 雙帝同輝363.第362章 荊南變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492章 燈火神龍第591章 青兕劍客259.第259章 大唐軍制第89章 其才非凡第527章 兄妹第88章 關羽勸學121.第121章 大漢忠良馬滅爸第743章 寧有種乎第97章 協同作戰第781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804章 各說各話294.第294章 弩機與物理學第453章 小民尊嚴第18章 雲妹282.第282章 蘇定方的遭遇戰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第754章 看得見摸得着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43章 單刀對噴第686章 就當我信了吧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297.第297章 姜維學習筆記353.第352章 請屈身忍辱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401章 古帝國榮光第605章 十世明君111.第111章 治蜀大小事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第20章 功名傳萬世第719章 征伐之終252.第252章 爲國不惜身220.第220章 御駕親征第489章 仇讎奉爲神第536章 北宋與政治正確第656章 大豬蹄子錦衣衛第34章 正旦第801章 陛下轉階段了172.第172章 一脈相傳132.第132章 破滅的三興之火170.第170章 天皇大帝第476章 打西邊來了個太陽第659章 咱大明國祚幾何第425章 與魯子敬同觀196.第196章 我花開後百花殺第556章 十二金牌斷壯志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第743章 寧有種乎第526章 志在安民259.第259章 大唐軍制第589章 去病棄疾第805章 熱臉貼個冷屁股第42章 殺人誅心第452章 苦一苦兄弟340.第340章 遙想公瑾當年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第764章 雜事諸事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第46章 虎卒禁衛第27章 帶兵愈多 實力愈弱?380.第379章 是歲大疫第630章 南北之爭第674章 妙才何時歸第687章 舊謎復提370.第369章 幽並爭鋒第404章 爐渣的另一種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