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蘇秦見齊王

天剛剛放亮,蘇秦就登上軺車向齊王宮而來,要在早朝上,面見齊宣王。

齊王宮在臨淄城的北面,與王宮遙遙相對的,在南面,是聞名天下的稷下學宮,天下國士奔向投奔的學府,同時它的劍宮也是戰國十大修煉聖地之一。

中間是一片異常寬闊的街市,那便是名聞天下的臨淄“齊市”,所有的朝臣進宮,都得從這片街市穿過,這種都市格局,在天下都會中堪稱獨一無二。

自從建成商坊街市以來,各國商賈們便大感興趣,一片商市竟能和王宮比肩而立,這在當時確實是天下獨一份,這無疑表明,齊國大大的看重商人。

這在飽受“抑商”之苦的商人們看來,簡直比賺錢本身還,於是,天下的富商大賈竟是接踵而來,爭相求購店面,同時又在臨淄大買地皮建房建倉,倏忽十幾年,齊市竟然成了天下最繁華的第一大市。

臨淄人口大增,百工商賈達七萬多戶,幾近五十萬人口!齊市與魏市,大有不同處,魏市風華侈糜,多以酒肆、珠寶、絲綢、劍器名品爲中心;齊市則平樸實惠,主要是魚市、鹽市、鐵市、布市四大類,總的說來,風花雪月,齊不如魏;實惠便民,魏不如齊。

齊王規定:朝臣入宮,非有緊急國務,必須步行穿過“齊市”;運輸車輛與緊急軍務,可走旁邊專門設置的車道;朝臣入宮,須得向齊王稟報街市遇到的逸聞趣事。

蘇秦在車上挑開窗簾望着稷下學宮,心中微微起伏,他明白,這個學宮,是齊國文化促進交流之地,如今齊國強大,人才濟濟,物資豐富,兵強馬壯,地域之廣,超越諸侯,早就有了吞燕滅秦,一統六國之雄心,齊宣王又是一個極其浮誇奢華,好大喜功之人,勸其收手的確有些難度。

齊國遠處大海之濱,土地肥沃,民風強悍,非但涌現了孫武這樣的兵學世家,且近數十年來又文風大盛、工商業昌隆,秦國被削弱之後,東方六國,就只剩下齊國最大了。

但蘇秦並不看好齊國,齊國田氏的立國根基遠遠沒有魏韓趙牢靠,三家分晉,歷經百餘年流血爭奪,其後相繼變法改制,軍民一統,如臂使指。

齊國則不然,田氏主要靠上層篡奪殺戮之方式奪得姜齊政權,舊貴族盤根錯節勢力極大,田氏在齊國執政後又沒有徹底變法改制,世族封地的勢力依然很大,根基自然不堅實可靠,甚至都不如全新的燕國有生機。因爲齊國要強大,必須有一次徹底的改革,而改革就要牽動全國各階層,齊國重商,貴族較多,利益很難撼動,窮富相差懸殊,無法形成一個生機勃發、根基穩定的國家。

由於蘇秦代表燕國出使,對於齊國而言,燕國處在滅亡邊緣,根本算不上外交使臣,因此齊宣王根本沒有重視,直到早朝結束,纔想起讓燕國使者進殿面君。

接近晌午,蘇秦才被召入宮內,在大殿上,跪拜齊王。

蘇秦入了大殿,看到大殿宏偉氣派,奢華無比,大殿之上坐着一位四十歲的中年男子,氣勢威武,正是在位十年的齊宣王田闢疆,是田氏齊國的第七代君主。

蘇秦先拜了兩拜表示祝賀:“恭祝齊王,賀喜齊王!”

“哦,我何喜之有?”

“齊王您即將成爲天下霸主,秦國此時衰微,燕國即將滅亡,趙、魏、楚、韓論實力都不是齊國的對手,恢復春秋時期齊桓公霸主的時候到了,齊國將再次成爲中原的霸主王者,難道這不值得外臣恭祝賀喜嗎?”

齊宣王微微點頭,本以爲這燕國使者一入殿就是爲了燕國說事,痛斥一番,或者軟求一番,想不到先恭賀起敵國君王來,真是前所未有,對着蘇秦有些刮目,問道:“蘇秦,聽聞你是鬼谷子的高徒,張儀的師弟,才華出衆,怎麼眼光如此不濟,選擇了投效燕國這種即將滅亡之國,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蘇秦淡淡一笑道:“這正是外臣今日來齊的目的,其實我最看好的是齊國,齊國南面有泰山,東有琅邪山,西有清河,北面有渤海,可以說四面都有天險的國家,齊國的土地縱橫兩千餘里,軍隊七八十萬,糧食堆積如山,三軍精良,進攻如鋒芒之刀刃,弓弩勇猛快捷,騎兵所向無敵,戰如雷霆,解如風雲!”

“臨淄富而殷實,這裡居民沒有不吹吹竽鼓瑟、彈琴擊築、志向高遠、意志飛揚,憑藉着大王的顯明和齊國的強盛,天下沒有哪個諸侯國能比得上!”

“只可惜,秦國衰弱之後,已成爲衆矢之的,馬上成爲下一個秦國,同樣處在被瓜分的危險之中,蘇秦替大王捏一把汗!”

“此話怎麼講?”齊宣王狐疑問道。

蘇秦縱橫捭闔,鋪陳設局,用辭藻兜了一個大圈,終於切回到主題上,從容答道:“人餓的時候,之所以不吃毒藥,是認爲即使能填滿肚子,可是不久就會死去;現在燕國弱小,瀕臨覆亡,但反抗力仍在;秦國衰退,元氣大傷,卻無法將其滅國,中原諸侯的矛頭都在觀望齊國,因爲齊國就是唯一的強國了。”

“如果大王貪圖十個城邑的便宜卻使中原諸侯都起了戒心,很有可能迅速形成五國聯軍,攻打齊國,因爲諸侯國誰也不願意看到齊國滅燕,然後迅速強大,吞併了他們的領土國家,這就叫脣亡齒寒,防患於未然,實不相瞞,外臣蘇秦在來齊之前,已經攜帶燕國儲君的外交令,經過了趙國、魏國,趙王與魏王都已答應結盟出兵,韓與趙魏歷來不分邦,楚國南蠻子更願意落井下石,五國聯盟已悄然形成。”

“現在侵入燕國的五十萬齊軍,只剩下三十萬不到,而且前線糧食被燒,軍餉不足,而燕軍重新整編十萬精兵,開春之後就要與齊軍決戰,假如這個時候,趙、魏、韓、楚同時出兵,切斷孟嘗君那十萬大軍,無法回齊,齊國四面受敵,如何應當?這與吃毒藥充飢一樣危險,所以最好還是不要這樣做。”

齊宣王頓時一驚,心想有這等事?不過他早朝倒是聽聞燕國使者先去趙、魏,後來齊國的消息,因此使得傲慢自大的齊宣王,心中不爽,纔沒有馬上召見蘇秦,這時聽到五國暗中要結盟對付齊國,頓時有些驚慌,因爲齊國雖強大,但是天險卻沒有秦國那樣堅固,一旦五國出兵,齊國必敗,他下意識問道:“既然如此,該如何辦呢?”

蘇秦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回答道:“聖人做事,能夠轉禍爲福,因敗取勝。因此儘管齊桓公雖有女色的牽連,自己的名聲卻更加的尊貴;韓獻子雖因殺人獲罪,但自己的地位卻越發穩固,這些都是轉禍爲福、因敗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聽從我的意見,不如歸還燕國餘下十幾座城邑,並以並用謙恭的言辭向五國澄清,齊國只是爲了幫助燕國平定內亂,讓中原諸侯暫且寬心,放開敵對的情緒,把這種矛盾轉化開,同時約定趁着這次分秦的機會,可以預定諸侯六國進行一次會盟,把他們下一步抗齊的目光轉到征服周圍小國上,比如魯、宋、衛、越、中山國等等,這些小國,苟延殘喘,不斷在邊境滋擾大國,大家可以選定目標,各選一國,憑自己能力消滅附近歸屬國,擴充領土,互不干涉。

這樣大王無形中化解危機,還能讓各大諸侯國推崇齊國的謀略,當之無愧爲中原霸主,燕國平白無故收回城邑,兩國不用交戰,也會感激大王,化解仇恨,如此,大王不就避開了衆強敵,反而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嗎?那麼大王發號施令,天下諸侯又有誰不會聽從呢?這可是霸主的事業,也是所謂轉禍爲福,因敗建功的好辦法。”

齊宣王聽後非常高興,覺得這一條妙計,既轉危爲安,把危機消於無形,還能各有所得,消滅附近的一些小國,換做以前,如果對小國用兵,將受到其它大國的相互制約,生怕一家獨大,這次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統一意見在一起,等齊國成爲霸主後,再找時機分化、消滅五國。

“好,蘇秦先生不愧爲鬼谷高徒,見解獨特,目光長遠,寡人差點誤中一些大臣的謬見,今日糾正過來,幸好爲遲不晚,沒有釀成大禍,待寡人與重臣商議過後,就下令入燕大軍退兵,歸還城池,希望從此結爲兄弟之邦!”

第819章 審問第100章 文攻第58章 清溪玉坊第663章 範睢入朝第410章 各懷鬼胎第419章 激烈的五強賽第407章 聯姻第517章 秦國亂第84章 辰大工程師第445章 憤青第162章 各自謀劃第770章 棄守防線第142章 齊風燕酒第857章 宋國乞降第540章 出征第15章 深入虎穴第744章 退守即墨第1020章 大團聚第263章 棘手的問題第957章 民心亂第357章 一覽別院家臣第190章 驚動列國第747章 臨危受命第769章 慘烈一戰第102章 陰陽天文學第377章 新官上印第187章 秦魏鐵騎大戰第150章 升帳點將第47章 情意綿綿第555章 雄關起火第552章 暗計第989章 夾攻戰策第871章 算計楚軍第975章 王朝走向沒落第144章 論秦之說第200章 運籌帷幄第827章 曖昧第468章 強化國防第478章 遇刺第738章 蘭公主之夜第797章 施壓第999章 秦燕生死戰(中)第118章 勝出第200章 運籌帷幄第600章 澹臺清兒第923章 爭分奪秒第246章 殺出血路第119章 報復開始第512章 陪寢第374章 恩怨情未了第212章 蘇秦歸燕第136章 救人危難第40章 內憂外患第500章 背後迷霧706 臨時通知第923章 爭分奪秒第278章 昏迷第896章 易帥第31章 再擒敵帥第973章 威逼大梁城第922章 夜襲破產第998章 秦燕生死戰(上)第45章 劍斬武師第803章 夜探素兒第922章 夜襲破產第135章 調教六歌姬第931章 君權神授第977章 開鑿鴻溝第862章 三面環敵第649章 燕廷風雨來第701章 意外升級第622章 化勁第993章 白起鬥廉頗(中)第747章 臨危受命第844章 殺道之心第707章 宮廷伏擊第579章 圍而殲之第783章 民心即天心第981章 垂死欲掙扎第237章 破城在即第858章 來勢洶洶第128章 恨不人生如初逢第163章 發號施令第432章 會盟結束第497章 探望丞相第243章 分道揚鑣第50章 淮水八姬706 臨時通知第565章 糧草供給的學問第803章 夜探素兒第485章 以進爲進第338章 生死大對抗第442章 招賢院會士子第277章 兵行險招第835章 含恨行刺第919章 魏燕大戰第968章 魏公子之死第487章 府內侍女初長成第18章 男兒從來不恤身第183章 巧奪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