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詭計連連

張儀知道陳軫和甘茂的話意,嘆道:“此一時彼一時,即使我再回秦國,未必就能化解此次危機,解鈴還須繫鈴人,張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次盟軍的關鍵,也非公孫衍,原因何在?司馬錯、張儀、公孫衍等人,皆是昔人,然則山河一代新人換舊人,這一次,恐怕是那辰凌、孟嘗君、平原君、武陵君崛起的時代,秦國要破敵,必須重用新人,發覺傑出的人傑,否則,光靠這些老臣,難以輔佐秦國,繼續長盛不衰。”

二人聽張儀話中,透露着一股年老滄桑的感覺,環顧秦國,老臣有樗裡疾,七十歲高齡,司馬錯,六十出頭,張儀也在知天命之年了,倘若沒有新秀成爲中流砥柱,秦國很有可能衰落下去,談何統一天下的偉業!

“話是如此,難道張先生真的不回秦國了?”

“回去也徒勞,不如在這裡,完成一件大事。”

“有何大事?”二人愣住。

“魏國乃是秦國死敵,擋在轉秦國東進的門口,成爲最大的阻礙,如今魏國有兩個最有機會繼承王位的人,一個是太子魏遬,一個是武陵君魏鈺,你們說,兩個人之間,誰更有才能一些?”

張儀頓了頓道:“當然是魏鈺,假以時日,恐怕又是一個戰國公子,即使比孟嘗君、平原君弱,但也差不了太多,現在開始大規模養士,一旦讓他登基,日後必然會成爲秦國的最大阻礙,我留在魏國,要輔助太子魏遬,廢掉武陵君,排擠走辰凌、公孫衍,把魏國再次變得人才凋零,這樣秦國才能高枕無憂。”

陳軫和甘茂面面相覷,想不到張儀謀略如此之深,竟然想左右魏國內政,一旦把魏國搞垮,秦國東進無阻礙,絕對的大手筆,大謀計。

二人起身,躬身一禮道:“我們就要潛返秦國,不知張先生可有話對秦王將?”

張儀沉思一下,臉色便鄭重起來,廓清大勢道:“秦國崛起,五國合縱,秦國與山東皆在生死存亡關頭,成者王侯,敗者賊寇,豈有他哉!若有一絲一毫之迂腐,連橫之策便會大減鋒芒。昔日宋襄公不擊半渡之兵,大敗身亡;文仲以煮熟的種子進貢吳國,而使敵國顆粒無收。”

“古往今來,賢能豪傑之士欺騙敵國者數不勝數,何能以行騙二字掩蓋其萬丈光焰?昏聵顢頇之主,恪守王道仁義者亦不可勝數,何能以誠信二字減少其醜陋滑稽之分毫?況秦爲法制大國,肩負統一天下之大任,若對強敵稍存憐憫之心,再求自己沽名釣譽,則強勢崩潰,大業東流,徒爲青史笑柄也。請秦王放開手腳,無所不用其極,以滅六國爲最終目標,其它皆是微末小事,不足道哉!

黃河北岸,河東稷山大營,是秦軍在河東臨時駐紮的一座重營,所謂重營,就是經過夯土壘建,四周柵欄圍攏,裡外防守嚴密,有重兵把守,乃前線最大的營盤。

司馬錯上次策略有失,損失三萬精兵,使八萬精銳大軍,銳減到五萬,秦武王知道後,大敵當前,並沒有重責,只是象徵地嚴詞幾句,但司馬錯畢竟花甲之年,戎馬一生,從無敗績,哪知就要卸甲歸山之前,卻被一個新上任的魏國小將,給擊敗了一回,簡直奇恥大辱。

以司馬錯的胸襟,仍然難以釋懷,雖然人前表現得若無其事,但背地裡卻悶悶不樂,這幾日,還小染了風寒,咳嗽不停。

“白起到了沒有?”司馬錯剛巡視完大營,又開了一場軍事作戰會,神色疲憊,脫下頭盔,兩鬢髮白,但臉色一股堅毅的氣勢,無與倫比,肅殺無比。

身旁的謀士公孫爽搖頭道:“上將軍,白起校尉仍在路上,估計這兩日也能到了。”

司馬錯乾咳兩聲,長喘一口氣道:“老發花甲之年,原不該出現在疆場之上,這次受命於爲難之間,本以爲挫敗聯軍,不是難事,想不到魏國竟冒出如此一個小將,用兵完全不合常理,無論我軍如何虛實出兵,如何佈陣滋擾,都瞞不過他,好像能在十里之外,完全看清咱們的佈置一般,太奇怪了。”

“這個辰凌,的確有幾分本事,除了第一次圍殲我軍三萬將士後,就再也沒有發動進攻,明顯在等後面的援軍,不肯冒險搶功,心機沉穩,不慕虛名,年紀輕輕,如此謀計,大不簡單!”公孫爽評論道。

司馬錯點着頭,經過數日來的交手,明暗爭鬥,虛虛實實,連他這老將也沒轍了,辰凌絲毫不上當,也不急着進攻,就與他乾耗,打持久戰,無論他如何派兵去滋擾,誘敵,潛襲等等,都瞞不過辰凌的“眼睛”!

“有白起在身邊,這次對付五國聯軍,機會就更大一些,讓他拖住辰凌,其它五國大軍,由老夫坐鎮收拾,綽綽有餘了。”

公孫爽微笑道:“上將軍很器重白起啊!”

司馬錯點頭道:“白起,是我最看重的年輕將領,生於老秦孟烏白老氏族,但白起素來不張揚家世,從軍較武便勇武過人,更難得的是,對兵法戰陣竟是天生通曉一般。遴選銳士進攻巴蜀,我原是要他做千夫長的。可這白起,硬是要從伍長做起,說是沒有軍功,寧不升遷。果然也是,連續一路打下來,他竟是戰戰斬首五人以上,按說也該做千夫長了。可他就是要伍長、什長、卒長、百夫長、千夫長一級一級做,如今二十一歲,已經是四階武者,剛提拔成校尉,腳踏實地,不求虛名,年紀輕輕有如此沉穩的品性,非常難得!

“上將軍要派白起對付辰凌,拖住這支魏軍精銳,其它五國聯軍,猶如一盤散沙,就像前兩次一樣擊敗聯軍的方法,明攻暗襲,逐一擊破!”公孫爽笑着說道。

“正是!這一次,辰凌必會死於白起之手!”司馬錯信心滿滿,雙眼中殺氣四溢,威嚴十足。

深秋時節,河外的廣袤原野上開始晝夜過兵了。

騎兵、戰車、重甲步兵成方成陣,從剛剛收穫過的田野隆隆推進,滿載輜重糧草的牛車,則從所有的官修大道與田間小道吱吱呀呀的碾了過來,不計其數的斥候遊騎,卻是流星般的穿梭在原野色塊之間。

煙塵瀰漫,旌旗招展,戰馬嘶鳴,號角呼應,方圓數十里的地面上日夜滾動着隆隆沉雷,日夜飄散着嗆人的土腥味兒。

大約春秋開始,黃河以南的大片平原便叫做“河內”,黃河以北的山塬便叫做“河外”。

如今四國的聯軍,浩浩蕩蕩,規模宏大,氣勢驚人的軍營,就紮在大河北岸二十里山塬,在安邑城北側有趙魏,南側有韓齊,掎角之勢,與秦軍的河東稷山大營對峙起來。

第641章 風波又起第380章 整治部下第639章 墨家機械學第505章 攀交情第356章 才女的心思不好猜第121章 虎符調兵第450章 立後人選第712章 天下無人不知君第266章 秦宮惠文後第469章 諸侯滕嫁第965章 見異思遷第853章 齊宋之戰第520章 甘茂離秦第692章 花開堪折第91章 晉級武師第823章 非煙的柔情第350章 一箭雙珠第239章 大義滅親第696章 終嘗所願第740章 布六國局第616章 一吻道傷第108章 洛語嫣的情絲第41章 敵我懸殊第1000章 秦燕生死戰(下)第162章 各自謀劃第183章 巧奪平陽第921章 死守井陘關第81章 風流才子第534章 鏖戰之策第860章 計出不窮第39章 內奸第594章 修築河道第50章 淮水八姬第815章 劫後餘生第69章 威懾第450章 立後人選第909章 連橫新策第1020章 大團聚第706章 破城前夕第525章 難捨離別第408章 會盟之日第846章 出征伐宋第16章 泄密第739章 勸齊稱帝第355章 洛雨詩社第978章 秘謀籌劃第719章 文化導向第76章 人心難足第347章 大隱隱於朝第669章 鐵器零件的進步第665章 年關朝會第114章 林間私談第913章 防秦使命第783章 民心即天心第498章 闊談天下第841章 天女下山第955章 戰爭爆發第764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986章 伐楚第66章 另立門戶第692章 花開堪折第523章 煙波浩渺離人情第988章 攻破楚關第818章 小團聚第452章 御駕親征第317章 治燕十論第320章 驚動列國第1012章 血統之爭第432章 會盟結束第498章 闊談天下第396章 武夫翻身第198章 母子談心第82章 情敵見面第929章 - 皆傷元氣第666章 情傷難愈少女心第726章 佳人梳妝第925章 計中計第72章 人美如玉劍如虹第272章 雪夜傷別離第647章 大朝會第767章 引胡決戰(下)第167章 振奮人心第593章 屠萬是爲雄第588章 刺客無雙第218章 環首刀出爐第48章 趕至大梁第1013章 後方危機第989章 夾攻戰策第1008章 中原五國皆殤第983章 大敗第272章 雪夜傷別離第648章 整風開始第952章 歸朝第890章 白起對廉頗第356章 才女的心思不好猜第637章 後宮佳麗的愁思第846章 出征伐宋第332章 莊周夢蝶第728章 反制裁第770章 視察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