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韓降

秦軍大敗的消息震驚了天下,不但趙、齊、魏、楚等舊地一些有異心的貴族再次趁寂下來,不敢亂動,連殘存的韓、楚政權,也都感到朝不保夕,命不久矣。

韓襄王韓倉大犯愁腸,在臨時王宮內不斷轉悠,明知抵抗不住燕國大軍多少時日了,但是若主動投降,又覺得沒有骨氣,日後會被千夫所指,所以遲遲做不出決定。

大軍壓境,半壁山河丟失,不知從何日開始,韓國的朝會都無法正常召開了,因爲國土破裂,已經支零破碎,處處飛地,難以連貫,就好像被人截肢一樣,難以揮臂自如了。

如今除了河內還剩下三五座城池,西面的宜陽孤城和宜陽鐵山健在外,其它之地,即便都被攻陷了,大河南岸的都城新鄭已被佔領,河東幾年前就被魏國吞併,現在又轉被燕國佔據。

南面的潁川一帶,經過連年與楚國征戰,只剩下三五城,西南面的南陽一帶,卻是王族和貴戚們的封地,一些貴族和老臣們,擔心被牽扯進來,都離開王室,回到封地,圈在自己城堡內不問世事,做幾天自封的諸侯,不聽從韓王的凋令了。

韓國仍有十多萬人馬,但是被世族大臣們帶走一些,分散在各地,保護領地莊園,使得國防力大幅度減弱,甚至連糧草徵調都無法從地方獲取了,一個國家到了這種地步,已經無藥可救了。

沒有謀臣,沒有名將,連士兵和糧草都不足,垂垂暮氣,籠罩韓境。

“人謀盡,這是蒼天要亡我韓國也!”韓倉大悲,一聲嘆息,

大臣公仲朋在一旁勸道:“君上,國家社稷,存亡在即,還請早作打算!”

韓襄王嘆道:“天不佑韓,使韓居西秦虎狼之側,不斷被欺,難有作爲!地處列國環繞之中,難以施展拳腳,不論七雄中,哪一國強大,我韓都是最後被吞併的對象,絕不是勝出者,亂世,尚可在夾縫中生存,相互依附求生,一旦天下趨於大統,那韓國根本沒有抵抗之力!”

公仲朋不答,心中卻已明瞭,韓國目前的局勢,不容樂觀,背後是深邃幽長,崎嶇難行的函谷關,只剩下繩池、新安、等幾座城池,能調動的兵力也只有數萬禁衛軍和幾萬新兵了。

各地的韓大夫、世家大族已經割掉與王室的聯繫,不會跟韓王室共存亡了。

因爲燕國沒掉三個半國,雖然擄走了王室皇族,覆滅了社稷,但是一些賢臣名士都被燕國啓用,一些大世家舊貴、商賈也都沒有遭到多大打擊,因此,許多人就動了心思,不願意誓死抵抗了,不論韓國王室滅亡與否,他們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即便歸順燕國,也不見得比在韓國時候吃虧。

這種心理對一國諸侯國的凝聚力,太有破壞力了,國力瓦解,民心不齊,如何等抵擋秦開十五萬精銳大軍?

“寡人就不明白了,弱燕本是七雄之末,偏居苦寒之地,風俗落後,差一點被齊滅亡,爲何短短十年不到,就能有這等實力,吞併天下,好大的胃口咧!”韓倉拂袖不解,無語問蒼天。

公仲朋也算韓國當世較爲賢明能力之人,臉色一動,拱手道:“原因很多,但有兩點根本,一是燕國地理位置在一邊,進可攻、退可守,哪怕固步自封,也能脫身於列國紛爭,避免自己遭劫,可以緩緩發展,讓六國都捉摸不透;其二是燕國變法,新穎又實用,據說效率超過商鞅變法,而且沒有峻法酷刑,賦稅很低,重視工商業,改變百姓生活質量,迅速獲得燕民,甚至各國亡民的支持,再觀我韓國,雖然有幾次變法,但都尚未觸及根本,只是在‘術’上下功夫,終究停留在表面,難以使國家真正富裕強大!”

韓倉神色沉吟,半晌無語,最後一嘆:“是啊,術之爲術,監察處奸之法也,明法手段而已!奉以興國,何其大謬也,只可惜,列國不給韓國徹底變法的機會,歷代韓王,也不會有此深濾,直到今日覆亡之前的反思,才一朝醒悟,不過,太晚了。”

他的話沒有錯,縱觀春秋戰國,大爭之世,實力較量,數百年內不以自身實力爲根基而能興國者,未嘗聞也!七大諸侯,就是因爲先後變法圖強,才從一百多個方國中崛起,最後成爲七雄,可是變法效果,有強有弱,韓國是以‘術’爲變法之要,在於表面上,君主對臣子的手段控制,各種權術的運用等等,這非正道,或者說,不是謀國大道!

陰謀雖然能在許多時候起到巨大作用,但是在這種大國存亡戰爭中,靠的是陽謀!國力的真正較量!

數日後,秦開調整大軍狀態,繼續猛攻韓國境內的其餘幾座孤城,遇到的抵抗並不強,甚至有些守城將軍主動投降。

燕軍已經緩緩開赴到宜陽城外數十里,韓國只剩下五六個城邑了,與東周的幾座城,形成對比,彷彿黑暗中的兩塊光點,隨時都要覆滅洶涌的波濤風暴中。

秦開派人朝着宜陽城日夜不斷射去勸降書,讓韓亡主動投降,免得大動干戈,讓百姓生靈塗炭。

當日有韓使者廖焦出城,來到燕軍大營,向秦開詢問,韓王若降,能否保王族宗廟社稷,只是向燕稱臣,不滅此國,該封爲燕的諸侯國。

秦開笑道:“夏商周三代,滅其國卻存其宗廟社稷以撫慰,王族舊貴分到地方繼續存在,但時代不同了,不足效法!若存韓社稷與都城,韓國何復言滅?它日若韓王族有異心,戰亂復起,裂土不寧,燕國一統天下,以武止戈的大義何在?”

“那燕行的豈非霸道,而非王道?”韓使者廖焦質問。

秦開冷笑道:“燕滅六國,志不在做王道天子,而是根除裂土戰亂之源,使天下一法一治,皆尊燕律燕政,開創新的盛世,舊的制度和習俗,都要革鼎掉,這是我燕國興兵的根本所在,韓王若主動出降,可保住王室性命,甚至還能被封侯,到燕地朝廷做官,榮華富貴,可比被我們擒到要風光了,那趙王、齊王等人,可都在軟禁呢!”

廖焦垂頭不語,帶人離開了營帳。

秦開覺得應該給韓王一種威懾,軟硬兼施,當即下令,大軍推進,以火炮開路,數十門大炮轟開外郭的陣地,只用了兩日,就以雷霆之速,抵達了宜陽城下,把韓王室和大臣們都堵在城內。

面對着燕軍精銳大軍,先進的火器,城頭的守軍一片默然,士氣低落。

秦開下令列陣,圍而不打,森森的鐵甲如林,黑壓壓地逼城,各種攻城軍械完備,佇立在陣前,就這樣給韓王施壓。

五日過後,宜陽城內一片喧譁混亂,韓襄王終於扛不住巨大壓力,神色木訥,捧着玉璽和王印,脖系三尺白巾,帶着一些臣子,列隊出城投降。

————

第624章 夜宿村郭第945章 半聖隕落第9章 血的戰場第601章 聖女有請第449章 局勢平穩第76章 人心難足第317章 治燕十論第200章 運籌帷幄第900章 坑殺降卒第851章 咸陽對策第213章 知遇之恩第247章 訣別第89章 冤家路窄第778章 範睢的謀計第191章 明哲保身第533章 自詡霸主第925章 計中計第585章 守城血戰第65章 怡兒的取捨第146章 嫖姬第190章 驚動列國第985章 魏亡第960章 遊說楚懷王第96章 羣星雲集第280章 遊說趙王第370章 郎情妾意第25章 密談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494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462章 拉攏匈奴第817章 現身一見第377章 新官上印第566章 不同意見第349章 卿本佳人第616章 一吻道傷第745章 兵圍臨淄第321章 秦國不能亡第1004章 英雄不許見白頭第426章 派遣出使燕第804章 朝如青絲暮成雪第884章 流言蜚語第598章 棚戶災區第99章 魏體七言詩第882章 謀趙之計1 新書序言第621章 易髓之道第253章 大雪無痕第202章 秘藏之說第508章 妾不如偷第141章 品酒論戰國第493章 指點劍術第228章 四女侍奉沐浴第827章 曖昧第413章 狩獵大典第391章 才子佳人第633章 夜訴情話第800章 談論同一男人第476章 委託臨時王后第592章 水攻之計第376章 玉人含春第870章 殘局第348章 夜宴各懷心機第349章 卿本佳人第179章 連環用計第570章 遷民第990章 血染江灘第101章 辰凌稱象第809章 攜女遠行第885章 趙軍伐韓第587章 戰歌終不絕第283章 英雄救美第907章 釜底抽薪第540章 出征第315章 燕國秘藏第1020章 大團聚第126章 男兒覺醒第625章 腐化滋生第970章 楚秦決裂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345章 步步驚心第163章 發號施令第834章 夜查皇宮第378章 抗命之徒第567章 玄女的消息第537章 劫獄風波第562章 暗中較勁第294章 蘇秦見齊王第497章 探望丞相第423章 勝出第690章 攜美下山第986章 伐楚第533章 自詡霸主第924章 追擊戰第200章 運籌帷幄第557章 破關第600章 澹臺清兒第664章 君臣密談定謀計第301章 大將秦開第932章 策劃行刺大計第993章 白起鬥廉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