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北部邊戍的城關,依山傍水,建在銅山的一條支脈上,是當年宋與楚地的交通關卡要塞。
此時,城關內外喊殺震天,一片烽火狼煙,到處是血與火的戰場。
如果有膽大的楚卒從城頭向下望去,就會看到密密麻麻的藍衣軍團,手持長刀、長矛,正在勇往直前,衝鋒陷陣,倒在血泊之中,令人望而生寒。
燕軍的攻勢仍猛,弓箭手不斷向城頭射箭,掩護潮水一般架着雲梯和攻城戰車的人馬衝到了城下,藉助雲梯攀沿城牆,或是衝撞城門,前仆後繼,死了一波又補上一波。
城上向城下還以顏色,遠用弓箭,近用滾木、擂石,遙遙望去,不斷有攀援到一半的人體墜下城頭,摔成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殘破的雲梯、燃燒的攻城戰車散落各處。
大戰僵持了半日,陸丁山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反覆派上軍馬,撤下前面的將士,這樣來回輪番上陣,攻勢一浪猛過一浪,絕不會斷斷續續,一盤散沙。
一些從魏國、趙國來的降軍,被整編在一起,在燕將的指揮下,如飛蛾撲火,衝上去,很快馬革裹屍,喋血沙場。
這時候,雙方已經殺紅了眼,雖然趙人、魏人心不齊,但是被整編之後,有軍功獎賞激勵,加上豐厚的傷亡體恤待遇,讓他們沒有了後顧之憂,這樣打仗,可比原來在本國戰場痛快多了。
劇辛站在遠處的高崗上,觀望戰局,那喊殺聲和兵器戰馬混合成一股無限巨響,遠遠傳開,即便隔着數裡遠,也能清晰入耳,廝殺的場面,血腥的氣息,令人精神繃緊起來。
他是第一次親身經歷這樣的大場面,身爲伐楚主帥,感觸頗深,壓力之大,難以想象。
不知不覺,劇辛神情莊重起來,面對戰爭,沒有絕對的勝利,都是在用將士的性命來換取成敗。
“大帥,陸將軍爲何還不動用火炮轟城?”一位出身燕國的副將疑惑不解,他深知那大炮的威力,如果能輪番轟炸城門和城牆,絕對能炸開城門,打破牆體,殺出一條路進去。
劇辛搖了搖頭,滅國戰爭,不是一場勝利就能解決的,他要磨練的就是這支四十萬兵馬,別看人數衆多,可是並非鐵桶一塊,一旦失利,各有私心,瞬間就會崩潰。
所以在未遇到強大對手之前,劇辛就打算讓陸丁山、姜雄武幾位將軍,重點磨練將士,用這支火與血的殘酷實戰,把混雜的軍隊,磨出精銳來,讓將士們都能上下一心,否則光有十幾門火器,不足以滅楚,任何時候,戰爭都是以人爲主,兵器的優勢,只能算是一個取勝的因素,並非全部!
如果過早地依賴火器,不但會使三軍將士失去了血氣,沒了狠勁,心理缺少軍人的鐵血軍魂,等進入楚國境內深處,一旦遭遇伏擊或硬仗,火器派不是了用場,那必敗無疑。
戰陣如雲,層層排列,千軍萬卒,如螻蟻一樣,用鮮血和生命鋪墊出來的輝煌,何等殘酷。
這場大戰一直持續到了黃昏時候,交戰雙方真的都打疲軟了,楚家投入六萬兵力,替換守城,依靠地利防守,燕軍投入十萬兵力,仍奈何不了雄關高牆。
陸丁山望着夕陽降落,神色複雜,下令撤軍,回營盤休息。
這一日,雙方死傷都上萬人,不可謂不慘烈。
次日,姜雄武帶兵十萬繼續攻打城關,同樣猛攻下來,死傷不少。
楚軍將士只有十萬,這樣劇烈消耗了兩日,幾乎每名士卒都輪番上過戰場了,傷員已經躺滿了傷兵營。
第三日,劇辛親自坐鎮中軍,出動了二十萬兵馬,已經把城關下方的空地全部沾滿,黑壓壓的一片,聲勢懾人。
白天的攻勢未變,把剩餘的十萬混編人馬也歷練了一番。
直到黃昏時候,一聲驚天炸響,雄關的城門,隨着突如其來的爆炸聲,石門轟然碎裂,毫無防備的城門內楚軍徹底傻了眼。
“殺進去,破城——”
隨後,燕京精銳鐵騎、陌刀營甲士呼嘯着兇猛涌入,以雷霆之勢,橫掃城關內的殘兵。
局勢一面倒,裡面的楚軍再也沒有了還擊之地,潰敗退走,被掩殺上萬人。
如此,楚國北部邊戍城關告破了。
劇辛下令,大軍駐紮邊關,修復城牆,並且撫卹陣亡的烈士,治療傷員等,四十萬大軍,三天下來,就折損了六七萬人,不過經過這次浴火洗禮,鍛鍊了真金,使隊伍先前的慵懶、水土不服、混合難調等負面因素都給清除了。
楚國的邊界將士,陣亡和投降者佔了多數,只有少數人,逃亡後方,慌不擇路,有的甚至解甲歸田了,對楚國抗燕,已經不抱希望了。
邊戍失守的消息在幾日後,傳回到了壽春和郢都,楚國王宮和老貴族們全都震驚了。
“儲君,燕軍勢大,四五十萬進入了我楚境,靈璧、陽夏、城父的駐守兵力,只有幾萬人,根本阻擋不住燕軍襲擊,壽春城只有淮水一道防線,太過危險,不如今早搬回郢都,那裡纔是我楚王城!”
一位叫黃璣的大臣站出來道:“燕軍很快就能攻到了,只有退回長江一帶,深入楚國腹地,這樣把戰線拖長,讓燕軍的軍力不斷分流,深入泥潭,拖垮燕軍,這樣我楚家纔有機會反敗爲勝,否則光硬碰硬,剩下二十萬新軍,根本擋不住敵軍的猛撲!”
這黃璣也算楚國一位謀臣,其子黃歇,現在只有八歲,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申君。
許多大臣聽到黃璣的進諫後,大部分表示贊同,畢竟依靠淮水之險和二十萬新軍,不足以阻擋數十萬燕軍,只有不斷後撤,引燕軍進入楚國腹地,崇山峻嶺,湖泊遍地,北方的將士水土不服,會逐漸拖垮燕國大軍。
這也是歷史上李信伐楚被項燕擊敗,而王翦伐楚,爲何要六十萬大軍的原因,楚國地廣,地形複雜,不像中原那樣一馬平川,人數少了,兵力一分散,很容易被逐一擊破、吞噬掉。
太子熊橫沉吟半晌,神色猶豫不定,最後在昭睢等大臣及樊離、熬滄等武將的勸諫下,終於決定,退往長江吳越一帶,要引燕軍長驅直入,孤軍深到崇山峻嶺的楚越之地,然後再進行伏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