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能夠讓這款載人飛船足夠的安全可靠,我們對它進行了反反覆覆數萬次的各種檢測實驗,確保它足夠的安全。爲此,我們還邀請了國內,乃至國際上有關的航天技術專家參與進來,就這艘飛船的相關技術進行論證研討,讓他們來找毛病, 找問題。
甚至爲了能夠激勵大家,我們還設置了專門的獎勵基金,找到一個問題,我們會根據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給予相等的獎勵。
爲此,這可沒少受到我們載人飛船研製項目團隊的埋怨。在他們看來,我們這是不是瘋了, 哪有花錢弄這樣一個找茬小組來給自己找不快。
隨後, 也是因爲這些問題,項目研發團隊與這個找茬小組之間爆發了非常激烈的矛盾和衝突。有時候雙方因爲一個問題來糾纏不休,炒的不可開交,甚至有時候都快要動起拳腳來。
不過隨着這種對立與合作的深入,項目研發團隊與找茬小組之間的關係卻越來越融洽起來了。
他們雙方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更沒有私人恩怨,只不過是從各自工作職責角度來旅行自己的責任義務罷了。
適合證明,這套看似有些不合理的方式卻起到了大作用,我們從中找到了上千個大大小小的問題,並一一進行了解決。其中一些或許在別人看來不是問題,但爲了安全可靠,爲了舒適便利,我們也進行了調整,使其更加安全可靠,更加人性化。
其中的衆多技術標準已經遠遠超過了現有載人飛船上面的技術標準,可以說我們開闢豎立了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載人飛船技術標準。
而此後的三次無人實驗飛船成功發射, 這也驗證了我們這款載人飛船的安全可靠性,得到了航天主管部門以及業界技術專家們的高度稱讚。
講到這, 吳浩略微停頓一下,然後衝着臺下的這些記者們接着講道:“對於首次載人發射任務,我們非常重視,因此對於這艘飛船的生產製造過程嚴格監控,確保每一塊零部件都達到我們的嚴苛要求。
並且在飛船製造完成後,我們自行又對飛船進行了多番測試,確保它整體達到我們的技術標準安全要求後,才准許出廠。
而在這艘行者四號飛船運到南海發射場後,又由航天部門的相關技術專家組進行了相關嚴苛測試。在確保我們的飛船達到相關的安全標準後,才準尋放飛。”
“此次之行行者四號載人費傳芳發射的建木七號火箭,並非是一枚全新的火箭。它的一級火箭實際上是一枚二手火箭,也就是說在這次之前,這枚一級火箭已經成功執行兩次發射任務了。”
聽到吳浩的話,場下的記者們不由都好奇起來。爲什麼這麼重要的首次載人發射任務,會選擇一枚二手火箭呢,這是爲什麼,難道僅僅是爲了節省成本嗎?
看着臺下衆人那好奇的目光,吳浩笑着說道:“首先我先告訴大家,懸着這枚二手一級火箭承擔發射任務,並非是爲了節約成本考慮。
我們即便是再扣, 也不可能在這種大事情上面犯糊塗吧。
之所以選擇這樣一枚二手火箭作爲首次載人發射的運載火箭,這主要是因爲這枚二手一級火箭已經成功的完成了兩次火箭發射任務,均取得了成功,且表現良好。
相比於新火箭,這枚已經執行過兩次載人發射的二手一級火箭相對來說更加穩定可靠一些。要不然,也不可能連續成功兩次。
對於可會收式火箭來說,它的性能狀態一般在第二次到第五次是處於最佳狀態的。因爲首次發射已經驗證了這枚火箭的安全性,如果火箭那個部位出現問題,那麼首輪發射就已經能夠表現出來的。
事實上傳統火箭發射爲什麼風險性那麼高,主要就是因爲它的一次性。因爲是新火箭,沒有實際發射驗證過,所以自然不會知道它能不能取得成功。
而可回收重複利用型運載火箭,則就不必考慮這樣的問題,因爲首次發射已經驗證過了。如果真的有問題,可能首次發射已經失敗了。即便是沒有失敗,這些問題也會在第一次,以及第二次發射中暴露出來,這樣我們就能夠找到這些問題,從而進行檢修處理,確保它在接下來的飛行狀態中能夠足夠可靠,安全穩定,正常運行。
用於執行此次載人發射的這枚二手一級火箭,在經過前兩次發射後,箭體狀態表現優異,基本上沒有什麼損壞的地方。因此,在進行綜合評估後,我們決定將它用於我們此次運載火箭的一級火箭。
至於火箭的二級火箭呢,雖然是常規的一次性火箭,但是我們在它上面也下了很多功夫。首先它的技術之前的發射任務中已經得到了充分驗證,證明它足夠的安全可靠,發揮穩定。
其次,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又對其進行優化升級,並重點在可靠性上面下了功夫。採用當前火箭最爲流行的雙總線雙系統結構,確保火箭在單一總線和系統出現故障時候,能夠立即切換到備用總線系統上,不會影響火箭的正常運轉狀態。
大家知道,我們的建木七號火箭沒有整流罩,也沒有逃逸塔。行者系列飛船自身攜帶逃逸系統。它能夠在火箭出現故障燈時候,瞬間點火脫離故障火箭,並降落在地面。
一般情況下來說,整個逃逸塔只是在中低層起作用。基本會在一級火箭脫離後不久與整流罩一起先後分離。
這也是整個發射過程中最爲危險的階段,因爲高度太低,所以需要逃逸裝置來將飛船帶到足夠的高度,這樣飛船上面的降落場才能夠有足夠的高度和時間展開,確保飛船安全落地。
而這個時候,我們的這種融合設計以及我們採用二手一級火箭的優勢就體現出來。
首先,因此採用的是性能比較穩定的二手一級火箭,所以能夠將起飛以及一級火箭脫落前的這段中低高度的風險性降到最低。而這也恰恰是整個火箭發射過程中最爲危險的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