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哺育着戈福江先生

週末我總是回青田街,馬叔叔常在臺大醫院餐廳請大陸新來的教授吃飯,有一些也是我父親朋友。那位大廚是臺大剛由大陸請來的,在臺北很有名。那時幾乎沒有內地口味的營業餐廳,所以去臺大醫院吃飯是很高興的事。

有時,我也會到戈家吃一頓家常晚餐。那時貽烈和俊賢開始迷上橋牌(他們後來代表臺糖和臺電橋牌隊,賽遍臺灣,是常勝軍)。我在大學四年級曾和理工學院幾位助教在團契學過,當然技藝不精,但他們請羅裕昌與我一組,耐心配合,有時戈桑在家有空亦與其他同學另成一桌。我以研究貫注的態度投入,也跟着他們看些專書,興趣大得很,直到後來搬到臺中,夏然而止。

那一年四月一個週末,我又去戈家。剛進門,俊賢說,來看看貽烈的房間。我說,“他不是已搬去臺糖的宿舍了嗎?”

這時,戈桑從另間出來,打開那房間的紙拉門,眼前景象真令我驚訝莫名:在那原是八個榻榻米的地板上,繁花開遍似的是一簇簇,金黃的,凋揪叫着的小雞:

原來是戈桑近日來神秘忙碌,期待的第一批人工孵育的來杭雞,我們有幸成爲這戲劇性成功的第一批見證人!這些在手釘木箱,拉了電燈泡在固定溫度下孵出的雛雞,對長年飢餓的國人而言,簡直就是黃金!

由此開始,兩年後,戈桑辭去臺大畜牧獸醫系的專任教職。四十歲到臺糖創辦最新科學養豬事業。利用蔗糖生產過程所有資源,生產飼料,又與美國合作成立氰胺公司,研究畜產生長及防疫酵母粉,改良品種,大規模外銷日本和香港,使臺灣的豬肉更充裕。當中國大陸正在土法煉鋼,數百萬人死於災荒的那些年,臺灣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一九七0年至一九八0年,國民中學的教師薪津是由全省的屠宰稅支付的!

戈福江先生(一九一三~一九八三年),河北人,河南大學農業系畜牧組畢業。一九四六年來臺灣農林處工作,成立畜產公司、畜產試驗所。因多年擔任聯合國發展之山坡地畜牧發展計劃的我國代表,而臺灣的研究成績已引起國際注意,所以很早即開始做國際科技交流。之後,創立臺糖公司畜產研究所、養豬科學研究所,在竹北增設牛養殖場,三十六年間全心壹志投入。因工作長年辛勞,罹患氣喘個疾,即使夜晚病發不能睡,白天仍奔波赴竹北,親自照料初創的各種試驗,觀察評估各項成果。

一九八一年退休後,客居美國加州,原以爲加州氣候有助於氣喘的療養,未料兩年後突以心肌梗塞症猝逝,剛滿七十歲。

噩耗傳來,我也十份悲痛。數年後我們再去竹北,走進學生爲紀念他所蓋的福江樓(後爲新計劃所拆),似乎看到壯碩的戈桑迎面走來迎賓,又似聽到他洪亮的笑聲,如同一九七0年研究所初創時,他親自爲我們講解他的理想時一樣,我一生以曾分享那個理想且見證其實現爲榮。

第12節 三江匯流之處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8節 大轟炸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2節 三江匯流之處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5節 爲訣別而重逢第4節 國破家亡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15節 渡海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1節 臺中一中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節 生命之初第11節 大學聯考第8節 上海,我照的另一面鏡子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1節 戰雲密佈第1節 南開中學張伯苓校長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10節 霧漸漸散去的時候第1節 母親的安息第2節 鐵嶺齊家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2節 重溫二十歲的夢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楔子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7節 開花的城第6節 炸彈下的文藝青年第3節 奏錯了的樂曲第4節 辭鄉第8節 周南女中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4節 國破家亡第1節 戰雲密佈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10節 北平, 臨時的家第2節 飛來橫禍詩與疼痛第8節 撒石灰的童年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11節 大學聯考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6節 樹林中的聖瑪麗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7節 一九四三春風遠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13節 六一慘案第6節 從漢口逃到湘鄉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11節 聽不到的濤聲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3節 哲學系新生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4節 李彌將軍的戰馬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1節 臺北印象第4節 辭鄉第7節 臺中,冒煙火車的年代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10節 霧漸漸散去的時候第9節 再讀《啓示錄》第2節 七七事變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1節 戰雲密佈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7節 開花的城第10節 從桂林到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