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渡海

過了幾天,我到北京大學紅樓看朱光潛老師。

他見到我,十分高興,帶我去看他新配的宿舍,說家眷不久可以由南方來。那幾間臨時宿舍。空蕩蕩新蓋的水泥平房,其實還不如他在樂山聽庭院落葉雨聲的老房子溫馨,但他似乎很滿意,說如今勝利了,以後可以好好做些學術發展。他也問了我畢業後的計劃,我只說想繼續讀書,家裡又不讓出國,但沒提想做助教的話,也許當時不願朱老師認爲我是爲了找工作纔去看他,或是我內心並沒有決定要留在北平。自童年起,我記憶中的北平古城就是一座座陰鬱的古城門,黃沙吹拂着曲曲折折的衚衕,往遠看就是荒涼的西山和撒石灰的屋子……。

當天晚上,媽媽問我到北京大學拜望老師的情況,她很嚴肅地說,“既然你末向老師求職,我希望你到南京或上海去找事,北平和京滬切斷的話,我和你兩個妹妹活命都難,你哥哥在東北戰地到時候也不知什麼情況,你去跟着爸爸近的地方,也讓我心裡少一份牽掛。”

我又回到上海。因爲《時與潮文藝》的孫晉三先生的關係,我向南京的中央大學外文系申請助教工作,但他們已留了自己的畢業生。在上海教書,我不會上海話,實用英語也不夠,想都不要想,所以也沒去申請。何況我不喜歡上海那種虛妄的繁榮。

八月過去了,九月也過了一半,我在上海,思前想後,真正不知何去何從。

突然有一天,在南來北往的客人中看到了馬廷英叔叔。

抗戰初起,他放棄了在日本長達十七年地質學者的工作,回國獻身文化報國,曾任由瀋陽南遷的東北中學校長。自一九三七年起,每次到南京以及後來到重慶都住在我家,因他一直單身,我母親特別照顧他的衣食。他身軀壯碩,笑聲洪亮,我們全家都很喜歡與他親近。他曾帶給我一小袋我一生第一次看到的海貝蚌殼,講他去海底探測珊瑚礁的故事,很給我們開眼。他到四十歲才結婚。生了一兒一女,男孩馬國光,筆名亮軒。在臺北長大成爲作家。

我在上海再看到他,倍感親切。他看到我在那十里洋場的邊緣晃悠傍徨,就說他此來爲臺灣大學找理學院教授,聽說外文系也正在找助教,“他們什麼都沒有,只剩下兩個日本教授等着遣送回國…你就去作助教吧。”

對我父親和《時與潮》的叔叔們來說。我一個單身女子要渡臺灣海峽去剛發生二二八動亂的臺灣,是不可思議的事,都不贊成。但在我心中,孤身一人更往南走有自我流放之意,至少可以打破在南北二城間徘徊的僵局。況且,整個中國都在非左必右的政治漩渦中,連駝鳥埋頭的沙坑都找不到了。每一個人都說,你去看看吧,當作是見識新的天地,看看就回來吧大家都給我留一個寬廣的退路。一九四七年九月下旬,我隨馬叔叔渡海到臺灣,想望着一片未知的新天新地。

爸爸給我買的是來回雙程票,但我竟將埋骨臺灣。

第9節 母親和她的鄉親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2節 七七事變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12節 三江匯流之處第8節 上海,我照的另一面鏡子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2節 七七事變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7節 一九四三春風遠第6節 譯介臺灣文學的橋樑中華民國筆會第10節 永別母校第12節 三江匯流之處第5節 大成殿上初見朱光潛老師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3節 十八張牀的閨房第1節 生命之初第3節 我有一個夢第2節 文學播種國文教科書改革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6節 外文系的天空第2節 七七事變第10節 永別母校楔子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10節 從桂林到懷遠第7節 開花的城第11節 珞珈山一九四六第8節 大轟炸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6節 樹林中的聖瑪麗第8節 上海,我照的另一面鏡子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10節 永別母校第4節 李彌將軍的戰馬第14節 戰爭結束第2節 鐵嶺齊家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8節 周南女中第13節 六一慘案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14節 大學畢業,前途茫茫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2節 臺灣文學登上國際會議舞臺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2節 憶恩師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3節 奏錯了的樂曲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3節 紅葉階前憶錢穆先生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4節 學潮第3節 奏錯了的樂曲第3節 哺育着戈福江先生第2節 文化交流之始第1節 臺中一中第13節 張大飛殉國第8節 周南女中第6節 九一八事變第12節 落伍與前進的文學第2節 再遇名師第1節 戰後新局失落的開始第8節 大轟炸第10節 從桂林到懷遠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10節 永別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