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七七事變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戰火扭轉了近代中國的命運。也奠定我一生奮鬥的態度。

戰爭血淋淋的大刀切斷了我病弱的童年,我剛剛在碎石新鋪的小學操場唱完當時已情境不符的畢業離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童年即遽然結束了。

中國三大火爐之一南京的夏天還沒有過完,八月十五日起日機已經開始轟炸了,第一枚炸彈投在明故宮機場。三天前,我的母親在機場對面的中央醫院分挽。生了我的小妹星媛。醫院在強震中門窗俱裂,全院紛紛逃生,她抱着嬰兒赤足隨大家奔往地下室,得了血崩之症。兩天後全院疏散,她被擡回家,只能靠止血藥與死亡搏鬥。

蘆溝橋炮響後一個月,日本軍隊進入北平(天津已先淪陷)。八月十三日,由上海口祖界出兵的日軍發動了淤滬戰爭,不久蘇州、無錫等城失守,京滬鐵路全斷,華北的日軍沿津浦鐵路南下,南京成爲孤城;北伐完成之後,作爲現代中國象徵的首都南京,不得不撤退居民。

空襲警報有時早上即響起,到日落才解除。日機一批接着一批來轟炸,主要是炸浦口和鐵路軍事重地及政府機構。政府已開始緊急疏運人員和資料往西南走,留下的人在臨時挖建的防空室辦公。每天早上出門連能否平安回家都不知道。

八月間,中央將軍事委員會改爲抗戰最高統帥部,準備全面抗戰。父親被任命爲第六部秘書,部長是陳立夫。到了九月,整個南京市已半成空城,我們住的寧海路到了十月只剩下我們一家。鄰居匆忙搬走,沒有關好的門窗在秋風中劈劈喲喲地響着;滿街飛揚着碎紙和衣物,空氣中瀰漫着一種空蕩的威脅。

早上,我到門口看爸爸上班去,然後騎一下自行車,但是滑行半條街就被懾人的寂靜趕回家門。每天天亮後警報就來,家中人多,沒有防空設備,聽着炸彈落下的聲音,大家互相壯膽,慶幸不住在城市中心。夜晚,我一個人睡在父母隔室。月光明亮的時候敵機也來,警報的鳴聲加倍淒厲;在緊急警報一長兩短的急切聲後不久就聽到飛機沉重地臨近,接着是爆裂的炸彈與天際的火光。我獨自躺在牀上,聽着紗窗的扣環在秋風中吱嘎吱嘎的聲音,似乎看見石灰漫天灑下;灑在紫金山上中山陵走不完的石階上,灑在玄武湖水波之間,灑在東廠街公園,灑在傅後岡街家門口的串串槐花上,灑在鼓樓小學的翹翹板上。死亡已追蹤到我的窗外,灑在剛剛紮上竹棚、開滿了星星似的鳥蘿花上。

我永遠也忘不了,每天愁苦病弱的母親,黃昏時勉強起牀迎回眉頭深鎖的爸爸,總有再慶團圓的安慰。父親一向積極樂觀,然而此時他必須面對的不僅是國家的難關,還有必須獨力設法把南京郊外中山中學師生送到漢口再往西南走的這個難題。

第10節 流亡的大家庭第6節 林中鳥鳴天籟第13節 六一慘案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前言第1節 南開中學張伯苓校長第10節 雷、馬、屏、峨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11節 九彎十八拐入川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7節 臺灣的我們第4節 辭鄉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2節 七七事變第8節 接任筆會主編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6節 青春作伴還不了鄉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8節 大轟炸第5節 渡不過的巨流河第4節 兩岸三地文學再相逢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15節 渡海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9節 從湘鄉逃到桂林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4節 北溝的故宮博物院第2節 再遇名師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3節 從南京逃到漢口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2節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4節 齊世英先生訪談錄第9節 戰火逼近時初讀濟慈第4節 學潮第3節 維多利亞時期第10節 永別母校第11節 珞珈山一九四六第11節 鼓吹設立國家文學館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2節 飛來橫禍詩與疼痛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11節 張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6節 鐵石芍藥的故鄉第1節 尋求臺灣文學的定位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6節 炸彈下的文藝青年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7節 告別世外桃源第12節 三江匯流之處第1節 進軍世界文壇英譯《中國現代文學選集》第4節 高級英文課和革命感情第8節 永恆漂流的父親第9節 千人大合唱第8節 大轟炸第1節 臺北印象第1節 外文系今昔第7節 城門樓上的頭顱第8節 撒石灰的童年第3節 兩岸文學初次相逢的衝擊第11節 聽不到的濤聲第8節 撒石灰的童年第2節 再遇名師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5節 童子軍日行一善的夢第8節 眉山的明月夜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第7節 《時與潮》雜誌與辯論賽第3節 哺育着戈福江先生第7節 開花的城第12節 來自雲端的信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1節 臺北印象第3節 牧草中的哭聲第9節 意外的驚喜臺灣現代華語文學英譯計劃第8節 英雄的墓碑第6節 樹林中的聖瑪麗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楔子第1節 生命之初第7節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第2節 新天新地友情第4節 淺藍的航空信第2節 飛來橫禍詩與疼痛第5節 教學領域的拓展第3節 啞口海中的父親第1節 臺北印象第5節 最後的樂山第5節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7節 朱光潛先生的英詩課第5節 變樹的啓示第4節 編纂文學與和文化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