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是蘇軍有意爲之,他們利用空軍數量上的優勢將空戰戰場分爲兩個部份,而德國空軍又不得不分兵迴應。
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方向如果沒有空軍的掩護的話,那麼裝甲部隊就會遭到蘇聯空軍的屠殺。
但這樣的結果就是,德國空軍在兩個方向上都無法取得制空權於是第48裝甲軍也無法跨過平原朝另一面的蘇軍發起進攻。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第48裝甲軍已經有些精疲力盡了……最後統計的結果,是全軍只剩下85輛坦克,也就是無論從裝備上還是心理上,德軍士兵都不願意再繼續朝前推進了。
霍特將軍和曼施坦克討論一番後,決定退而求其次派出一支部隊達成最初的戰略目的……包抄中間地帶的蘇軍並將黨衛第2裝甲軍解救出來。
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現在只有黨衛第2裝甲軍趕到普羅霍羅夫卡與第48裝甲軍一起朝對面發起進攻,纔有可能繼續前進。
而第48裝甲軍唯一還有作戰能力的部隊,就只有第21裝甲師……失去一個坦克營的第21裝甲師還有51輛坦克,第3裝甲師只剩下22輛坦克。
於是,第21裝甲師就再次走上征途。
但是在這方面第21裝甲師有些輕敵了。
這不能怪第21裝甲師,因爲他們剛剛在戰場上擊敗了最強大的敵人……一個精銳的近衛坦克集團軍。
而此時的任務卻是去包圍一支正在逃跑的潰軍,這支潰軍即不是精銳部隊同時也沒有多少坦克……中間地帶總共纔有三百多輛坦克,根據情況這些坦克中的一部份在第48裝甲軍與蘇軍激戰時已經逃出包圍圈了。
另一方面,則是因爲迫切的想要包圍這部份蘇軍,於是第21裝甲師就以全速沿着公路朝黨衛第2裝甲軍方向靠攏。
秦川帶領着一個營的部隊搭乘着汽車跟在第3坦克營後做爲先頭部隊……其實說是先頭部隊,這個第3坦克營已經差不多是裝甲師四分之一的實力了,因爲它擁有13輛坦克,其中有8輛是“四號”,三輛是“三號”,還有兩輛是用於偵察的“38T”坦克。
兩輛“四號”坦克及兩輛“38T”坦克在邊三輪的帶領下走在公路的前方。
這是在敵控區這種危險區域行軍時的標準配置,“38T”坦克從某種程度上是用於爲“四號”坦克開路的,說難聽點就是踩雷的……反坦克雷需要一定的重量才能將其壓爆,在這一點上邊三輪和汽車都很難做到。
“四號”坦克則是爲了對付有可能出現的T34坦克……“三號”坦克對付T34力有未逮,一旦先頭部隊碰到敵人坦克,就會面臨整支隊伍都無法對付T34坦克的情況。
所以,最佳配置就是用“四號”與“38T”搭配。
前鋒部隊在行進到貝科夫卡北部五公里的一個叫馬利沃村的時候,前鋒部隊碰到了大批橫穿村子逃往東北方的蘇軍步兵。
前鋒馬上將情況報告給坦克營營長弗雷爾少校,弗雷爾少校想也沒想就下令道:“全速前進,攔住他們!”
然後十幾輛坦克就“隆隆”的開足了馬力朝馬利沃村駛去。秦川等一衆步兵也只能緊跟其後。
這個命令應該說是正常的,一支坦克部隊碰上了蘇軍正在逃跑的潰兵,那當然就是衝上去攔載並收穫戰果……而且預計這個過程會很輕鬆、很快樂,因爲蘇軍步兵缺乏有力的反坦克裝備,他們很多時候都需要抱着集束手榴彈和炮藥包抵進攻擊。
對於這一點,在德軍士兵裝備了STG44後就基本不用擔心了,他們的火力能很好的爲坦克提供掩護。
事實也的確如此,隨着一陣炮聲和機槍聲後,德軍坦克衝進村子裡就展開一場大屠殺,正在撤退的蘇軍士兵被成片成片的打倒在地,隊伍很快就亂成一團四處尋找掩護。
但德軍包括秦川在內都忽略了一點:這裡距離黨衛第二裝甲師只有五公里。
五公里的距離對於坦克來不需要半小時就能走完。
在離前線這麼近的位置撤退,蘇軍當然會有所準備或者也可以掩護……蘇軍的掩護就是在村莊南面空地上的三十五輛T34坦克。
這些坦克原本是朝向南面也就是黨衛第2裝甲師方向以防它們突然突擊到這裡的,突然得到報告後方闖入敵人坦克,於是趕忙調頭將馬利沃村包圍起來。
在蘇軍坦克做這些動作時德軍根本不知道,直到一輛38T坦克穿過村莊猛然間看到外面一排排T34坦克時才發現事情不對勁,但那時已經遲了……
“轟”的一聲,38T坦克在那一瞬間就被幾發炮彈同時命中,霎時就發生劇烈的爆炸成爲一堆火焰。
德軍坦克趕忙組織防禦,但問題是村子內部還有許多蘇軍散兵躲在角落時不時的給德軍制造點麻煩,外部卻被數量是幾倍的T34坦克圍上,一時間左支右拙十分狼狽。
接着局勢進一步惡化……蘇軍坦克朝村莊開炮,穿甲彈輕鬆的穿透木板然後打在德軍坦克的裝甲上發出令人恐怖的“鏗鏗”聲,榴彈則將整座木層都炸成碎片,躲藏在其中的蘇軍士兵在爆炸中發出一陣陣慘叫和咒罵。
秦川對此已經習以爲常了,如果能給德軍造成打擊,蘇軍不會在乎這點傷亡,或者也可以說是必要的。
相反,德軍就處在十分不利的情形下。
雖然德軍“四號”坦克擁有更強的火力和更靈活的指揮,但他們卻被周圍的房屋包圍在中間,這些房屋不僅遮擋住坦克炮手的視線還使坦克無法展開戰鬥隊形迎戰。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秦川以及這支先鋒部隊很可能會在這個村子裡被稀裡糊塗的消滅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