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明目送廣漢堂的龍頭老大離去後,心裡有些不太爽快,特務處的意思相當於徹底斷了王起明利用地方鄉鎮力量的意圖,只能依靠打下來的城市和掠奪來自官府滿城的物資填補後勤!
實際上,要是沒有特務處的阻攔,王起明是打算讓士兵清理鄉鎮中的士紳階層的,在軍隊至上主義觀念的王起明眼中,再根深蒂固的本地勢力,在步槍大炮面前也是不堪一擊,有人不配合,直接碾死便是,大漢帝國對南美洲,北美洲,乃至日本國的戰爭,不都是這麼一路碾過來的麼?
可惜,這一次特務處是奉了趙杜天這個皇帝的命令,王起明不得不約束軍隊暫時放過那些士紳!
王起明自然也明白自家皇帝的意思,無非就是想要保留一個完整的基層社會體系,讓漢族人口最大可能的保留下來。
然而,王起明並不瞭解士紳階級的力量有多少,因此對於特務處的行爲自然有些不快,幸運的是,大漢帝國軍力鼎盛,攻打滿清帝國北京的戰役,並不需要掠奪當地!
其實,趙杜天之所以這麼做,只是爲推翻滿清帝國減少阻礙罷了。
士紳階層確實武力值很弱,但一旦徹底將其放在了對立面上,將很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一般的連鎖反應!
歷代中國能成事的帝王,都會對讀書人這個階層進行拉攏分化,不是因爲讀書人打仗厲害,而是因爲讀書人代表了廣大的百姓基層的士紳宗堂!
在中國古代世閥大家族壟斷社會體系崩塌後,科舉制度的興起,創造出了一個更利於中央集權統治的士紳階級!
士紳階級不再像以往的世閥家族那樣,形成一個個體量巨大的利益共同體,而是成爲了以科舉爲攀升途徑的百姓與朝堂之間的關聯體!
普通百姓通過科舉發達起來,在家鄉里成爲舉人老爺乃至進士大人,開枝散葉之下形成一個以血脈宗親爲主的當地宗族,周圍的窮苦百姓爲躲避朝廷繁重的賦稅,紛紛開始依靠這些士紳大族,心甘情願的成爲他們的佃戶!
不錯,佃戶並不是後世裡宣傳的那樣不如農奴,相對於朝廷施加在小民身上的沉重賦稅,成爲特權免稅階級的士紳宗室的佃戶,起碼能活的下去!
的確,有的地主舉人老爺是對佃戶很不好,但這只是一些反例子,真正的書香世家,家族裡擁有舉人身份撐腰的士紳,並不會刻意剝削佃戶那點錢糧!
相反,不少士紳家族很注重在當地百姓眼中的名聲!
比官府更注重!
原因很簡單,官府只是爲朝廷壓迫奴役百姓的政府機構,但士紳卻是與自己的家鄉父老打交道!
在古時候,同鄉之情可是相當講究的,如果一個人發達後,當了大官,不照顧照顧自己家鄉的話,會被人戳脊梁骨的!
一旦這種不顧及同鄉的名聲傳到上官乃至君王耳朵裡,對仕途可是一個大大的黑點!
天地君親師中,天地君固然高大上,但對於百姓而言太過遙遠,真正親身看到的,只有親和師,一個是親屬家眷,一個是授業恩師,那都是中國古代深受儒家思想荼毒的百姓精神寄託所在!
親眷家屬這個是依靠血脈聯繫,無法掌控,但授業恩師卻可以!
所謂桃李滿天下的大賢,連皇帝老兒都不敢對其下手,正是因爲這個大賢的徒子徒孫太多,而且大部分都有出息有能耐,皇帝一旦無端制裁這個大賢,將會受到所有的徒子徒孫的怨恨,哪怕再功利的人,在儒家思想統治的社會裡,也必須做出爲老師出力的態度!
這是做當時社會做人的根本!
相當於後世裡,甭管這人依靠什麼能耐,只要有錢就受人尊敬一個道理,一個時代一個普世價值觀!
士紳階層與朝堂之上的關聯,依靠的就是這類師生關係維繫的,看似很單薄,卻深得人心!
要說‘師’爲士紳與朝堂的聯繫,那麼士紳與底層百姓的聯繫,就利益的多!
簡單來說就是宗室與佃戶之間的利益糾葛!
普通百姓家庭爲躲避高昂的朝廷賦稅,將自己的田產掛在本地的舉人地主老爺名下,舉人老爺是可以免田稅的,到時候這家佃戶只需要向舉人老爺定期繳納相對較少的收成即可!
本地的舉人老爺,看在同鄉和自身名聲的份上,往往不會如同朝廷官府那樣不講情面,在災年荒年都會適當減少佃戶上供的收成,保證佃戶能吃飽飯,因此,除了個別的惡少一般的地主家外,大多數的百姓佃戶,都是打心眼裡感激本地士紳的!
這也屬於人之常情,哪怕是在21世紀的中國,出身農村的人發達有錢以後,不還是掏出大筆款項建設家鄉農村,甚至乾脆給家鄉農村家家戶戶發鈔票!
連金錢至上的21世紀中,中國人都講究同鄉之情,發達後不忘本,更何況禮教嚴苛的古代封建時代?
中國有句古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雖說有些誇張,但也道出了中國古代社會的這種利益紐帶關係!
比如說軍隊裡有人當了軍官,只要有條件,他必然會從自己的家鄉里拉出幾個鄉親青壯來充當自己的親衛,以同鄉之情輔以親衛之利,可以說這種親衛背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真要是有那種六親不認的親衛對提拔自己的同鄉之主動刀子,那這個人今後基本上就絕了正經攀升的路子,連同鄉的人都敢背叛,誰還敢用他?
當然,這只是在中國古時候罷了,21世紀的中國是萬萬不能這麼看的,兄弟之間互相詐騙的例子都比比皆是……
正因如此,百姓或許對於高高在上的朝廷很是麻木,但卻對自身利益相關的士紳老爺,很是重視!
只要不是太愚蠢的士紳,都能通過日積月累的威望,輕易煽動一場民亂!
就連當地的縣太爺,都對鄉村的士紳諱莫如深,在沒有充足證據下,很少插手鄉間的事務!
鄉村百姓如果有什麼糾紛,更願意找德高望重的士紳老爺評理,而不是去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