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戰場在德法戰爭的結束後變得平靜下來,連續一個多月高強度熬夜的萊因哈特,也終於可以稍微鬆口氣,享受享受勝利的果實。
曾經的法國元帥福煦,在一戰結束後說過:“這不是和平,這只不過是20年的休戰期!”
如今,他的話應驗了。
德法兩國終究休戰結束,展開了一場決定歐洲命運的大規模決戰。
這場決戰爆發的如此突然,結束的又如此迅速。甚至很多人都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歐洲大陸,就已經成爲第三帝國一家的天下。
歐陸的戰火終於告一段落,但在地球的另一端,身處亞洲戰場的日本,卻還有許多仗要打。
日本作爲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國,要想完成其所謂的“自我救贖”,就要對其他國家進行不斷的侵略,來滿足他們經濟發展,及其所需要的各種物資以及人力財力。
可以說,日本把侵略別國而豐富自己的經濟這一做法,體現的是淋漓盡致。
萊因哈特知道,歷史上的日本就是這樣,它在侵略華夏的同時,還與和東南亞各國,與北面的蘇聯交上了火。
甚至到了最後,他還在太平洋戰爭上偷襲了美國,引火燒身。
可以說日本這個島國,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誕生戰爭瘋子的王國。
當然,它在這個時空也一樣。
日本在東南亞戰場的不順利進展,並沒有打消他們停止進攻的念頭。
相反,他們作戰部的參謀們的算盤,是徹底的將這場戰爭進行下去。
他們不顧一切的想要拿下東南亞和印度這兩塊跳板,進而進一步的開拓太平洋戰場以及導通自己通過西亞與非洲戰場的聯繫。
事實上,日本的作戰參謀部已經犯下了太多致命錯誤。
他們錯誤的估計了東亞戰場上的戰爭形勢,認爲佔領了大城市的日本軍隊,即將會用很短的時間拿下戰爭的勝利。
然而事實卻是相反,雖然他們在東亞戰場上耗費了大量的軍力,但卻並沒能夠短時間內拿下華夏,導致了他們在開闢新戰場時候抽不出兵力來組建新的軍隊。
如果梅川少將還在世的話,他或許可以向日本的作戰參謀部提出建議,讓這羣矮個子的戰爭狂人不要涉足華夏這個巨大泥潭,去驚擾一個他們惹不起的巨人。
要知道,在梅川酷子與萊因哈特穿越前的那個時空裡,與石原莞爾、瀨島龍三並稱爲“昭和三參謀”的辻政信在戰後就做出過這樣一個令人詫異的評價。
這位在二戰中中國、蘇聯、英國、美國都交手過,並且幾乎現在能夠聽到的著名戰役,都有其謀劃的日本參謀,在戰後提到:中國士兵的素質,雖然次於日軍,但是遠超美蘇軍等。
當然,在他的書中,自然把日本士兵說成是最強的。可他也承認,排除武器裝備的話,中國士兵在他們衆多敵人中,是最好的士兵。
他在書中寫到,戰場上很多中國軍隊會戰鬥到全軍覆沒,打到最後一個人,這最後一個人面對鋪天蓋地的日軍時也會拼死戰鬥,沒有半點投降的意思。
他曾如此甚高的評價:在英美中蘇衆多國家之中,只有中國的軍隊纔會拼到最後一人。
可惜,那是他在戰爭後纔得到的悲慘領悟。現在的辻政信,還在一個勁的叫囂擴大戰爭。
可惜,兵力不足導致了島國日本面對戰爭的乏力。再加之與多國多地區同時作戰,嚴重的影響了他們的戰爭節奏。
但其實當時他們當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無論如何都必須將這場戰爭繼續下去,絕對不能放棄陸軍之前獲得的戰果。
日本內閣提出的南進戰略,即進攻歐洲國家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其目的,也就是爲了能夠將這場快要把日本徹底拖垮的侵華戰爭繼續下去。
他們中少數人已經有隱隱預感,感到與華夏展開的東亞戰爭,或許會是一場即將把他們拖垮的戰爭!
所以,他們急於尋找能夠提供給他們更多的戰略資源地區,作爲他們的根基,繼續爲他們提供戰爭資源。
因爲僅僅靠他們的本國實力,已經無法再連續數年的,爲他們如此龐大的軍隊,提供在國門之外作戰的戰爭資源。
他們需要東南亞資源產地的新鮮血液,來填補日本已經枯涸的血管,讓他們的戰爭機器能夠繼續運作,來完成他們構想中對東亞的征服。
至於日本最終爲什麼選擇法屬印度支那,來作爲那些參謀計劃中選擇的第一塊跳板,這就不光是因爲此處地理位置特殊。
更重要的,這也是日本政府對歐美國家對日態度的一次大膽的試探。
或者說,這羣矮子想要看看歐洲國家的容忍底線。
要知道,日本人雖然在遠東戰場以及亞洲戰場上都有所作爲,但其至今爲止,他們也沒有一次去主動招惹真正意義上的歐美國家。
不過,在法國已經大敗與歐洲戰場,法國政府也成爲了德國傀儡政府的當下,日本作戰參謀部,覺得是時候稍微再大膽一點了。
可以想象到,如果法國人的表現堅決強硬,那麼日本人在入侵其殖民地的考慮上,或許還將進一步的做出慎重的決定。
當然,貝當的維希政府,如果對日本的做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於置之不理。那麼,日本人肯定也不會放棄這次絕佳的好機會。
日本陸軍方面,爲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南進計劃關係到了日本陸軍的核心利益,絕對不能允許失敗。他們要的,就是一次性成功,取得自己南亞的戰略資源基地。
不過,事實上面對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日本陸軍其實心裡還是有些犯怵的。
不僅僅是因爲法國陸軍畢竟也曾號稱世界上最強陸軍,無敵的歐陸雄師。
而且,法國陸軍一直以來,在日本人心中也是榜樣般的存在。
在一戰過後,日本陸軍針對性的進行了改革,模仿和學習的,就是法國的軍事技術和戰略戰術思想。
就連日本陸軍士官,在學校裡的課堂上也是反覆學習法國陸軍的戰術和戰略思想。
日本的教官們,反覆宣講法國軍隊在一戰之中的經典戰役,在整個日本地區的軍校,一度對法軍的一切思維癡迷成風。
不光是法國部隊的戰術戰略思想、作戰方式,甚至於連裝備和戰鬥服裝,他們都在試圖對法軍進行了模仿。
不過一戰後期的血腥慘烈戰場,凡爾登戰役雖然勝利,但法軍卻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這讓法國陸軍的光環,頓時變的黯淡無光。
相反,德國雖然戰敗,但其先進的作戰思想和其漂亮的制服,倒是又成爲了日本陸軍追捧的對象。
但就算是法軍戰敗,輸給了德國,可與日本相比,法國依然無比強大。
畢竟,法國是歐洲國家,他們輸給了強大的德國也並不能證明什麼。
總之,無論如何法國也是老牌列強,絕對不能拿他一時的失利來說話。所以,日本政府方面所期許的是最好從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不到萬不得已還是別和法軍發生正面衝突爲好。
這是陸軍高層和內閣制定的行動準則,並且以明確的書面命令下發到了日本軍隊執行單位的手中,並命令他們嚴格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