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遣散

陳曲水溫聲問竇昭:“那你有什麼打算?”

竇昭很堅定地道:“我要保住我們這個家!”

陳曲水沉思。

不論是誰,都會如此想。

可大勢之下,又有幾個人能得償所願呢?

他想到了滿院痛苦呻\吟的男子和至今無法站立行走的龐昆白,想到了磅礴大雨中竇昭和宋墨的對峙,想到宋墨扶着竇昭時那外人罕見的溫暖表情,他的心突然砰砰亂跳,有種躍躍欲試的興奮。

陳曲水知道,那是希望掌握投身於改變歷史洪流的欲\望,一如多年前,當他知道自己仕途無望時,對一展抱負的渴望。

他微微地笑,柔聲道:“我走過很多的地方,看過很多的風景,人生在世,不過如此。夫人不必替我擔心,您有什麼需要,只管吩咐我就是了。我雖不才,卻也會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最後一句話,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

竇昭莫名地就懂了陳曲水的意思。

是啊,她有什麼好怕的。

成王敗寇!

如果她失敗了,定國公府就是她的前車之鑑

所以,她只能往前衝。

遼王又怎樣?太子又怎樣?

與她有什麼關係?

在她身陷圄囹的時候,是素蘭和素心護着她,段公義等人求了她;在她痛苦地糾結着前世和今生之時,是宋墨執着和熱情讓她的心舒緩地跳了起來。

這些人。纔是她應該珍惜的,纔是她應該守護的,纔是她應該拼盡全力保護的!

她要向前走。

古往今來,多少豪傑就死在了猶豫不決上。

她要向前走。

就如她重生以來一直所做的一樣。

堅忍不拔地向前走!

和身邊這些愛護自己,尊重自己,憐惜自己的人一起。

竇昭扶着自己微微凸的腹問,朝着陳曲水淡淡地笑,眼眸卻像晨星般快樂地閃爍起來。

明亮璀璨,熠熠耀眼。

那個真定的竇昭,又回來了。

陳曲水起身。退後兩步。徐徐地給朝竇昭行禮:“夫人,謹請吩咐。”

竇昭笑了起來。

孤單的世上,多一個人陪伴,就會多一份勇氣。

她朝着陳曲水做了個“請坐”的手勢。道:“我這些日子接手了英國公府的中饋。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照理說。英國公府是百年顯貴,像這樣有着傳承家族,傳承的不僅僅是爵位和財產。而應該是深厚的人脈和支撐這個家族繁榮昌盛的忠僕。

“深厚的有脈,過年的時候我已經見識過了。

“不僅京都的纓簪之家,就是朝中的大臣,駐各地的衛所,都有人給英國公府送年節禮,有些皇親貴戚的禮還送得不輕。

“可忠僕,說實話,我卻一個沒有看見。

“世子爺身邊,多是定國公府的人。

“英國公身邊,多是蔣夫人死後提拔的。

“我也知道,蔣夫人死後,英國公府的僕婦都受到了清洗,頤志堂和英國公府決裂,又讓很多受到了牽連。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國公府怎麼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粉牆新畫,沒有一個老成的管事壓得住鎮啊!

“不說別的,您就看剛剛到英國公身邊當差的曾五。不過機緣巧合,因父親會養馬順着父親一起投靠到英國公府的一個粗使的小廝,卻走了前院大管事黃清的路子,做了英國公貼身的小廝。這要是放在我們竇家,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不住上查三代,也要仔細觀察兩三年,纔敢把人撥到身邊,從三等的做起。”

這也是爲什麼前世王映雪氣焰囂張,今生她掌握了西竇的一半產業,可高升忠於的還是父親的緣故。

陳曲水畢竟只是個寒門儒生,並沒有仔細思考過這些事。如今聽竇昭這麼一說,他也也有感觸。

“我記得我第一次來英國公府的時候,二百多人的英國公府,卻靜悄悄沒有一點人聲。”陳曲水回憶道,“僕婦們都仰首挺胸,臉上帶着既傲慢又謙卑的笑容,看我的眼神,大多數都透着幾分不屑。

“當時帶我進府的是嚴朝卿。

“我們迎面遇到個兩鬢花白,姓厲的管事。

“嚴朝卿不僅恭敬地向他行禮,而且在成管事問起我的時候,還編了個說辭很耐心地向他解釋。

“事後,嚴朝卿向我解釋,說這位厲管事曾經服侍過老國公爺,現在專司新進府小廝的禮儀,在英國公府頗有威望。最後還開玩笑地對我說,英國公府這樣的老僕還很多,讓我以後眼睛放亮一眼,別惹這些老頭子。

“我當時就想,不知道英國公會不會覺得這些曾經服侍過老國公爺的老僕會礙眼。

“您再看現在的英國公府,不管是世子和英國公,都有些肆無忌憚,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連曾經貼身服侍過自己的丫鬟都能塞到兒子的屋裡,就算那丫鬟是清清白白的,可這種事怎麼說得清楚,傳出去了英國公府成什麼地方了?”

陳曲水說着,心中一動,望向了竇昭。

就看見竇昭正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他。

兩人都不由得神色微變。

陳曲水遲疑道:“您懷疑英國公趁機將那些礙他眼的人都人除了。”

“這不是懷疑,是肯定。”竇昭道,“但我曾經聽世子說過,蔣夫人在世的時候,家中的不管是中饋還是庶務,都是由蔣夫人在打理,蔣夫人走得急,肯定有很多話沒來得及和英國公交待,英國公未必就對這府裡的事情知道的很清楚,肯定有漏網之魚。我覺得我們應該雙管齊下。你想辦法查查外院管事的來歷,我來查內院僕婦的來歷,加上還有從田莊裡調來的這些丫鬟,抽絲剝繭,總能找到一兩條有利的線索。至於遼王那裡,世子也有了戒備,正在查他。等有了什麼消息,我們再做打算。現在當務之急是要把英國公府掌握在我們手裡,經營的像鐵桶似的,誰也打不進來。等到遼王起事的時候。我們才能安安心心地應付朝中大事。”

陳曲水鄭重地道:“夫人,您只管放心,這件事交給我就成了。”

竇昭親自送陳曲水出了書房。

然後叫了若朱進來。

四個取名“若”字的小丫鬟中,她是最機敏的一個。

竇昭招她到身邊。低聲吩咐她:“你不是和二爺屋裡的大丫鬟棲霞有走動嗎?國公爺想把樨香院的釧兒撥到二爺屋裡使喚。你給棲霞透個聲。看看棲霞有什麼反應?再就是想辦法和樨香院的丫鬟們搭上話。”

若朱的祖母姓崔,和祖母是沒出五服的堂姐妹。

她能跟着竇昭到真定,與她祖母有關。

若朱燦然地微笑。曲膝行禮退了下去。

宋墨這邊卻沒有什麼進展。

照他所得到的消息,神機營雖然個個出身不凡,山頭林立,可以都指揮使王旭的統領下,卻個個都像小老鼠似的,敢怒而不敢言,整個神機營王旭說話纔算數。不僅如此,王馬明、姜儀和王旭的關係都非常的好,特別是姜儀,因爲精通文墨,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王旭的文書,王旭想提拔他,才放他出來做了名小旗。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呢?

宋墨回到內室的時候,看見竇昭坐在燈下翻着本厚厚的賬冊。

他從不把外面的糟心事帶回家裡。

洗梳更衣之後,心情已變得愉悅起來。

他問竇昭:“在看什麼呢?”

“看看家裡這些的來來去去的都換了哪些丫鬟!”竇昭笑着給他斟了杯茶,問他,“你知道家裡的僕婦裡有誰服侍過你祖父嗎?”

宋墨一愣,想了想,道:“我還真沒有印象。”

竇昭嗔道:“你自己家的事你怎麼都不清楚。”

宋墨歉意地道:“十五束髮。母親覺得我過了十五歲,再這樣頻繁地跟着大舅跑就不好了,希望我在十五歲之前多瞭解一些定國公府的事,十五歲之後,就開始熟悉家中事務。這樣,就可以掌握兩府的人脈。”他說着,聲音低了下去,表情也顯得有些苦澀,“不曾想籌劃趕不上變化……”

所以宋墨還不如自己瞭解英國公府。

竇昭幾乎要倒仰。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蔣夫人對自己這個長子的期許。

竇昭道:“定國公府的人畢竟是定國公府的人,若是蔣家的那些表兄遇到大赦,能回到豪洲,這些人怎麼辦?有多少會留下來又有多少會回去?”

宋墨也考慮過這個問題。

徐青就是個例子。

蔣家落得個如此的下場,徐青寧願守着蔣家的那些寡兒孤母,也不願意跟着他到京都奔個前程。

不過因和宋宜春正對峙着,缺人手缺得厲害,也就顧不得許多了。

現在竇昭提起,宋宜春又被他壓制的使不出力來,他覺得也是要招些人手的時候了。

他笑道:“要不,你把陳先生借給我使使?我身邊不是缺人嗎?”

竇昭笑道:“我的人難道不是你的人?說什麼借不借的!你有事只管吩咐就是了,我相信他們也願意爲你辦事。”

宋墨笑道:“我也正好想借段公義使使,讓他幫我招些人手。”

段公義和譚家莊有關係,借段公義招人手,那就是從江湖中找了。

竇昭道:“護衛什麼的倒好說。就算是蔣家表兄們回來了,也可以借來使使,倒是這能夠安心把背心託給他的忠僕卻不好找,我覺得你也應該從田莊裡抽些手充實頤志堂了。”

姊妹兄弟們,送上今天的加更,求粉紅票……

第477章 吐露第56章 端午第163章 探花第448章 禪寺第111章 酒樓第25章 挑唆第296章 建議第15章 未遂第162章 會試第504章 一枝第450章 百日第443章 重陽第40章 敲山第311章 人選第114章 投宿第126章 宋家第295章 陳嘉第372章 抱怨第59章 弔唁第210章 就錯第25章 挑唆第69章 菊宴第268章 誤會第356章 中饋第55章 進門第459章 餡餅第462章 田莊第138章 妒忌第303章 剝繭第243章 出閣第289章 敷衍第160章 禮物第385章 慍色第249章 窘然第118章 動手第91章 捅破第374章 不滿第333章 禮品第209章 將錯第335章 通風第462章 田莊第196章 願望第336章 報信第393章 起意第237章 過問第345章 身孕第425章 取名第27章 意外第127章 搶種第128章 道謝第178章 夜宿第56章 端午第138章 妒忌第137章 臨行第520章 晉升第385章 慍色第494章 年關第294章 領賞第261章 疑問第428章 滿月第146章 大雨第429章 做媒第386章 差事第155章 條件第242章 識破第100章 再見第210章 就錯第337章 還贈第76章 商定第189章 出手第3章 苦澀第30章 選擇第94章 後續第389章 舊人第424章 獻計第251章 回門第205章 出頭第130章 避暑第45章 同意第59章 弔唁第404章 怒火第390章 舊事第299章 眼色第493章 慶祝第44章 快刀第106章 鄔家第510章 出頭第342章 討要第295章 陳嘉第507章 前後第447章 蔣琰第304章 狼狽第481章 擡舉第296章 建議第87章 劫持第335章 通風第51章 規矩第246章 喜愁第497章 失蹤第447章 蔣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