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誅仙陣

誅仙四劍分別是陷仙劍,戮仙劍,絕仙劍和誅仙劍,是通天教主從道祖鴻鈞那裡得到的,誅仙四劍是先天至寶,但是卻是主殺伐的,每一把劍都是散發着極其慘烈的煞氣,所以即使是先天至寶,但是卻也是不能作爲鎮壓氣運用的。

wωω✿ t t k a n✿ C 〇 儘管誅仙四劍是殺伐至寶,不能作爲鎮壓氣運之用,但是因爲誅仙四劍的攻擊力比盤古幡還要強大,所以通天教主在得到誅仙四劍的時候,卻是沒有任何的怨言,相反還是十分高興的,而誅仙四劍也是和通天教主的性格很相合,所以通天教主使用誅仙四劍起來,卻也是威力強大無比。

而也正是因爲誅仙四劍的強大威力纔會使得通天教主被其他幾位聖人忌憚,但是因爲通天教主卻是十分的剛毅和豪放的,雖然這樣的性格在別的聖人眼裡就是狂妄的表現,所以通天教主即使被人忌憚也還是我行我素,而因爲有誅仙四劍在手,其他聖人也是根本就奈何不了通天教主的。

因爲配合誅仙四劍的還有一張誅仙陣圖,以誅仙陣圖佈置出的誅仙劍陣,非四位天道聖人合力而不能破,正是因爲有了這誅仙陣圖佈置的誅仙劍陣,再加在六位天道聖人之中,通天教主的實力只是比太清道德天尊老子稍微弱一點,實力還在其他幾位聖人之,所以就算是通天教主表現的很狂妄,那也是因爲通天教主有狂妄的資本!

誅仙四劍讓通天教主有了抗衡其他幾位聖人的資本,自然是對通天教主極爲重要的東西,尤其是誅仙陣圖,因爲只有在誅仙陣圖的主導之下,才能用誅仙四劍佈置成誅仙劍陣,使得通天教主有抗衡其他幾位聖人的資本。

然而在封神之戰的時候,通天教主在見到自己的弟子一個個被闡教的人殺死,一個個的都了封神榜,於是一怒之下就擺下了誅仙劍陣,而主持誅仙劍陣的人就是通天教主最信任和最偏愛的多寶道人!

而當時通天教主估計自己擺下的誅仙劍陣是不可能被破的,因爲要想破了誅仙劍陣就必須要四個天道聖人合力纔可以,而當時闡教只有元始天尊,再加到處打秋風,度化闡教,截教入佛門的準提道人,也不過是兩個天道聖人。

但是通天教主萬萬沒想到,元始天尊不僅請到了從未走出極樂世界的接引道人,更是請來了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四個天道聖人合力,這樣就攻破了誅仙劍陣,而主持誅仙劍陣的多寶道人更是攜帶着誅仙陣圖入了佛門了。

在這件事情,讓通天教主寒心的先是太清道德天尊老子不公,偏向於玉清元始天尊,三清本是一體,但是卻因此禍起蕭牆,兄弟不和,最後讓西方佛門的兩個天道聖人在封神之戰中撿了最大的便宜,而無論是闡教還是人教,都不是封神之戰中笑到最後的人!

另外讓通天教主寒心的就是自己最信任和偏愛的弟子居然背叛了自己,帶着對通天教主極爲重要的誅仙陣圖投身佛門,立了小乘佛教,成爲了小乘佛教的佛祖,這件事情對通天教主的打擊也是非常大的。

在這樣雙重的打擊之下,讓原本剛毅不屈的通天教主非常的寒心,於是一狠心便用誅仙四劍破碎了轟碎了整個洪荒世界,這樣一來就闖了大禍了,洪荒大陸被通天教主的這一擊變成了無數的碎片!

要不是有道祖鴻鈞出面,以強大的法力,加其他幾位聖人的幫忙,這才使得洪荒世界再次復原,只不過卻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而道祖鴻鈞則是將再次重組的洪荒世界列爲天界,而封神之戰卻仍然繼續。

而通天教主雖然闖了這樣大的禍,但是因爲洪荒破碎,演化出地球等這些星球卻是天道發展的趨勢,所以道祖鴻鈞並沒有處罰通天教主,只不過在通天教主以誅仙四劍轟碎了洪荒大陸之後,誅仙四劍便是落在了闡教聖人元始天尊的手裡了。

通天教主因爲在誅仙劍陣所受到的打擊,以及他本就十分剛毅的性格,所以誅仙四劍落入了別人的手裡自然是不會再去要回來了,於是誅仙四劍便落入了闡教的口袋,而元始天尊則是將誅仙四劍賜給了廣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和道行天尊四人。

而通天教主在誅仙劍陣之後,雖然已經明知道封神之戰的最後結局是什麼了,但是他卻不想就這樣放棄了,於是便又擺下了萬仙大陣,只不過萬仙大陣又一次寒了通天教主的心,除了在大陣中身隕的弟子外,竟然是又有三千弟子集體背叛了通天教主,投入了佛門小乘佛教,化身成爲小乘佛教的三千佛陀。

最後留在通天教主身邊的就只剩下了無當聖母一人,偌大的截教,萬仙來朝的截教,門人弟子都是真性情,重義輕身的截教,最後居然落得一個這樣的結果,讓通天教主怎麼能不心灰意冷呢,於是自從封神之戰結束後便在三十三天外潛修了。

而如今通天教主的誅仙四劍竟然再次出現,自然是讓無當聖母驚訝了,看着空中散發着血紅色光芒的戮仙劍,散發着黑色光芒的絕仙劍,散發着碧綠色光芒的陷仙劍,以及散發着紫色光芒的誅仙劍,無當聖母心裡充滿了激動。

當然在充滿激動的同時,無當聖母的心裡也是充滿了對闡教,釋教和人教的刻骨仇恨,如果不是他們,截教也不會落得如此的下場,看着沖天而起的誅仙四劍,無當聖母真想馬就將誅仙四劍奪過來,但是她卻知道自己還沒有這樣的本事,所以只能是忍了。

況且現在最主要的是爭奪混沌鍾,只有得到了混沌鍾,讓截教有了可以鎮壓氣運的東西,那纔是最重要的事情,至於誅仙四劍,那是通天教主不想收回來,如果通天教主想要收回來的話,那麼根本就輪不到廣成子他們用誅仙四劍在這裡耀武揚威的。

看着誅仙四劍向着佛祖多寶如來衝去,無當聖母心裡則是默默的祈禱着誅仙四劍一擊將佛祖多寶如來這個背叛了截教的人給劈死,當然,最好的結果就是佛祖多寶如來和闡教的廣成子他們同歸於盡。

這樣一來,在場除了受傷的那幾個人之外,那麼就再也沒有人有實力和自己爭奪混沌鍾了,而無當聖母自然就可以得到混沌鍾了,這樣一來,截教就能夠再次的昌盛起來了,想到這些,無當聖母露出了一絲冷笑,然後站在遠處靜靜的看着廣成子他們用誅仙四劍向着佛祖多寶如來展開了攻擊。

佛祖多寶如來現出了自己六面二十四臂的法身,將自己所有的先天靈寶都弄出來就是爲了能夠震懾住衆人的,讓所有想要爭奪混沌鐘的人在見到了自己的強大實力後,都能自動放棄爭奪混沌鐘的想法。

而當昊天玉帝將混沌鍾拋向自己的時候,佛祖多寶如來也是明白昊天玉帝打得是什麼主意,只不過佛祖多寶如來卻是一點都不在乎,因爲在強大的實力面前,這些陰謀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看着混沌鍾向自己飄了過來,佛祖多寶如來自然是非常的高興了,剛想要伸手去抓混沌鍾,但是就在這個時候,血紅色,黑色,碧綠色和紫色的光芒從闡教衆人的陣營中沖天而起,直奔自己而來。

而看到那四道光芒,以及那四道光芒中雖蘊含的慘烈的煞氣,一股股寒氣也是從佛祖多寶如來的心底升起,他暗罵自己糊塗,怎麼將誅仙四劍落在了闡教門下的事情給忘記了呢!看着那極速衝來的誅仙四劍,佛祖多寶如來沒來由的生出了一絲恐懼的感覺。

對於誅仙四劍的威力,佛祖多寶如來自然是非常清楚的,想到當初他主持佈置的誅仙劍陣,四位天道聖人進入其中,都是很勉強才破了誅仙劍陣的,如果當時誅仙劍陣的威力再強大一點的話,那麼很可能敗的就是那四位天道聖人了。

而如今自己要面對誅仙四劍,佛祖多寶如來雖然自恃實力超羣,但是卻也沒有把握能夠戰勝誅仙四劍的,儘管操縱誅仙四劍的不是通天教主,而只是廣成子等人,遠遠不能發揮出誅仙四劍的威力,但是佛祖多寶如來知道,這樣的威力用來對付自己也已經足夠了。

儘管自己有着數以萬件的先天靈寶,但是在誅仙四劍這樣的先天至寶面前,他手裡的先天靈寶也就跟紙糊的差不多了,所以佛祖多寶如來也是沒有託大,六面二十四臂的法身各自一拍腦門,一道清氣飛到了空中,而在清氣之中卻是一卷灰色的卷軸。

這個卷軸不是別的,正是誅仙陣圖,當初被他攜帶着入了西方佛門,而在這個危急的時刻,佛祖多寶如來卻是祭起了他參悟億萬年的誅仙陣圖,企圖用誅仙陣圖對付衝向他的誅仙四劍!

第412章 煉製星甲第59章 事件解決第1021章 九重天戒第984章 七寶妙樹第805章 大金國立第838章 火暴朱雀第986章 大劫真相第989章 瘋狂掠奪第9章 一陰一陽第836章 九爪小青第188章 進入武門第458章 又見母親第798章 一箭之威第862章 九鼎合一第792章 神鍾擇主第1000章 恐怖血柱第98章 小青之變第285章 水星遇險第757章 嘯天心意第484章 蜀山服軟第424章 大星辰手第836章 九爪小青第959章 亞當夏娃第54章 至尊黑卡第615章大劫又起第707章 混沌之氣第356章 換購熱潮第608章大道之基第340章 劍胎入體第366章 蜀山戰敗第460章 真正取代第1025章 天魔神將第929章 悟空浴血第912章 掌碎冥河第959章 亞當夏娃第202章 大巫蚩正第82章 故人相見第836章 九爪小青第268章 東方世家第206章 惡龍來襲第903章 凝氣成蓮第28章 九陰療傷第471章 陰陽穴道第956章 遁龍樁出第362章 蜀山劍陣第764章 自成天地第420章 雙嬰相救第214章 去偷核武第428章 乾坤挪移第136章 聖血改造第552章 兩難之境第616章神通無敵第89章 掌降金剛第691章 大軍壓境第190章 吞天食日第239章 玄武聖戒第763章 拳頭鑽頭第1004章 億萬元神第932章 建雁門關第305章 苟瓊之玉第291章 前往島國第334章 再入妖血第337章 修真大會第820章 鯤鵬死志第462章 教訓公主第902章 西夏國立第510章 神功六轉第985章 道祖召見第1002章 功德光柱第956章 遁龍樁出第355章 妖王之怒第498章 弒神入體第141章 問情之蠱第1061章 妖刀神異第551章 幽怨神眼第406章 傳國玉璽第15章 四面石門第839章第408章 渡劫成功第1030章 出雲星上第241章 一滴金血第868章 一掌拍飛第664章 槍挑冥河第223章 陰陽絕滅第311章 活死人墓第1020章 神訣二重第667章 雙嬰之威第261章 獨戰七衛第1013章 四相聚首第166章禹王九鼎第858章 鴻鈞符詔第968章 如來上榜第419章 始皇重傷第1067章 陰陽神殿第498章 弒神入體第728章 蠟黃肚皮第1022章 前往神界第930章 強弩之末第425章 聖子耶穌第569章莫名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