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雍和宮。
有些宗教信仰者,是從來不回去其他宗教場所的,我在中東的時候就發現,他們根本不會踏足於其他宗教場所,長年征戰也是爲了宗教問題,大爺大娘信仰的是天主教,但他們比較虔誠,逢廟必拜,我們覺得這不是背叛自己的信仰,而是一種交流,一種昇華,也是自己信仰的一種考驗,一種方式。大爺推着大娘,一個佛殿接着一個佛殿,大雄寶殿,永佑殿,**殿,他們沒有磕頭,沒有燒香,只是很虔誠的雙手合一,閉着眼睛祈禱,與周圍的環境顯得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這個寺廟香火很旺,信徒絡繹不絕,人們拿着香,香菸繚繞,進進出出於每一個宮殿。
焚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有的拿着一支香,有的三支,我知道上香一支爲宜,三支即爲禮敬三寶,一禮佛,二禮法,三禮僧,上完之後,合掌默唸“供養一切衆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拜佛時,兩手十指併攏,斜向上當胸,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相距兩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以左掌按於蒲團之前左邊;以右掌從中心移於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以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蒲團之原處;頭離蒲團由伏而起;以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以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以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於左掌當胸,此爲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乃剛拜畢兩手合掌當胸時,即以所合之掌微側向下,是時鞠躬,放至近腹處。後以右掌置於左掌之內,疊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是時已直齊躬,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疊至左手至上,兩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疊至右至上餘與三昧印同,此爲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開而退。
大娘和大爺就這麼以自己的方式來崇敬自己的信仰,沒有隨波逐流,心中有信仰,我看到他們雖然沒有按照佛教的禮節來焚香祈禱,但是我知道他們心中同樣在祈禱,只是祈禱的內容不相同,都是爲對方祈禱,大爺想讓大娘儘可能的多陪一陪他,在與他歡度一段時光,大娘祈禱她走了之後,大爺可以更好的生活,也許這就是兩人的心願,是屬於自己的私人心願,除此之外,也許就是他們共同的願望,國家富強,國泰民安…...
轉眼到了4月份,這時候大娘已經臥牀不起了,期間大爺也找了幾個保姆來照顧大娘,但大娘卻不同意,她不想在她走的時候是一個陌生人在她身邊照顧自己,大娘日漸消瘦,癌症的病情到了後期會變得疼痛難忍,我按時給大娘打安痛定,煎制中藥,有些中藥需要文火煮,有些需要需要用藥引,有些需要用武火煎,有時候給大娘製作營養湯,熬粥,每天看着大娘與病魔作鬥爭,我卻覺得自己無能爲力,看着大娘裝作堅強的樣子,我心如刀絞,但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大娘做自己喜歡喝的粥,想喝的湯。
我和大爺就每天輪流,製作各種各樣的菜餚。閒暇的時候,我喜歡讀書,因爲這裡有很多書籍,家裡就是書海,大娘在病情好轉的時候,會經常指導我學習,幫我解決疑難問題,在這快一年的時間內,大娘也一直在讀書,並且給我製作計劃,大爺有時候也會給我一些資料,讓我學習,不懂之處晚上給我講解,解疑答惑。
五月份的時候,有一天大娘看着我,突然跟我說道:“孩子,大娘有一個不情之請。”
“大娘,有什麼您儘管說就是了。”
“你大娘我,一輩子可以說是沒有什麼遺憾了,有一份可以貢獻祖國的事業,一個實現自己的理想與價值的機會,一份甜蜜動人的愛情,一個心心相印的愛人,包括我的子女都是棟樑之才,但是就是他們太優秀了,身不由己,我知道我一去世,你大爺一走,也許他們就不會再回來了,雖說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籍的,我現在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能爲中國培養出一個人才,沒人可以傳承我的意志,繼續完成我的遺願。”
“大娘,你還有心願,你現在就告訴我,我肯定幫您實現。”
“孩子,這個願望還得靠你啊,這幾個月的時間,我一直看你學習,我知道你天分很高,悟性也很好,如果在學術上深造,定能有一番成就,所以我想收你爲乾兒子,這麼長時間的照顧,咱娘倆也算是緣分,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可以選好接班人,留在中國,繼續爲我留在中國。”
“大娘,我…...”
“孩子,你先考慮一下,先不要着急做決定,也不要因爲同情或者憐憫而答應,我要的是從心底裡的認可和同意。”
那天我一直在思考,我知道大娘說的對,我爲了讓她開心,肯定會答應她的,但是她卻讓我自己決定,也就是她不希望我是出自同情或者憐憫,從發自內心的認可她,認她爲長輩。
那天,大爺以一種期盼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想讓大娘此生無憾,帶着歡喜上路,從他眼神中,我看出了,他透出那種殷切的,可能是一個善意的謊言,我也必須答應大娘。但是我知道,這不是大娘希望的,這也不是我的選擇。
那天晚上,我輾轉難眠,腦子中一直迴響着大娘的言語,那期盼的眼神,我一點一滴的回憶這段和大娘相處的日子,確實,從相遇的那一刻,我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種莫名的熟悉感和親切感,就像家人一樣,讓我有了一種家的感覺,我相信大娘也有這種感覺,聽大爺說,自從那時候救了大娘之後,大娘就一直惦記着我,就想惦記自己的孩子一樣。忽然我決定了,決定的那一瞬間,內心有種莫名的溫暖,有種舒適感。
第二天,我端着熬了一晚上的湯,來到大娘的牀前,看着大娘的眼神,“大娘,我昨晚想好了,我答應您,是發自內心的,不是爲了敷衍您而撒的善意的謊言。”
“孩子,大娘謝謝你啊!”
大爺中午安排了一場豐盛的飯菜,舉行了簡單的儀式,認親完畢之後,我們第一次以家人的身份吃了一頓飯,吃飯期間,大娘不停的給我夾菜,當她聽到我喊她媽的時候,大娘哭了,哭的很傷心,也哭的很幸福。就這樣,我們三人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人雖然還是這三個人,但是身份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人又開開心心的渡過了幾天。
五月中旬的一個早晨,我起牀之後,看見大爺呆呆的坐在沙發上,眼睛紅紅的,我心裡已經明白了,昨晚大娘和我說了好多話,想不到今天卻陰陽相隔了,我內心好像失去了什麼一樣,也呆呆的走向沙發,坐了下來。
大爺看了我一樣,面無表情的毫無一點感情的說:“你大娘走了,走的很安詳。”
我陪着大爺靜靜的坐了一會,我知道現在是我承擔責任的時候了,現在大爺陷入悲痛之後,大娘的身後之事就要我肩挑了,我叫了殯儀館的車,然後給大娘洗臉,換衣服,梳妝,將大娘拉到殯儀館之後。
在舉行葬禮的時候,大娘的兒女回來了,他們在葬禮哭的一塌糊塗,抱怨自己連自己的母親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俗話說養老送終,中國人內心真正關心的是自己的養老問題,不管是貧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想老有所依,有些人的潛意識裡面,就算正值青春,年富力強,但是他們依然會考慮自己的未來,未來是否有人贍養,未來是否可享天倫之樂,身爲人子最大的孝順莫過於讓父母老年過的幸福,走的安逸,走的順心,走的無憾,走的幸福。
頭七過去了,大爺的子女又得離開了,他們的事業家庭都在外面,身不由己,也許就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吧,在外人羨慕的家庭,也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悲痛,他們走的時候,始終不放心老爺子,但是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將老爺子託付給我。
“弟啊,我都聽說了,媽的事全靠你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你,你替我們了結媽一個心願,我們心中有愧啊,以後咱就是一家人了,那時候媽經常唸叨,讓我和小惠回家,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的我雖然說在外界看起來很風光,都是自家人,今天我就跟你說吧,我也是身不由己啊,我也想回來,但是各種因素,各種阻攔根本又不得我!媽收你爲兒子,以後咱就是一家人了,我跟小惠肯定是還要走的,家裡就剩爸一個人了,你也知道,他肯定是不會跟我們走的,所以還得拜託你,多幫我們照看一下!”
想起大爺這幾天坐在沙發上經常發呆的樣子,我心裡也不是滋味,大娘的離去,可能對我們來說是少了一個親人,但是對於大爺來說,那就是塌了半邊天啊!以前精神矍鑠的樣子已經被現在的憔悴所代替,一直靜靜的坐着,兩眼發直,目光渙散。
大哥和大姐走了,雖然從他們眼神中看出了不捨和擔憂,但也透出了無奈和悲痛,他們現在心中有道疤,親生母親走的時候不在身旁,以後親生父親走的時候呢?自己是否也像現在一樣,最後一面也見不到?最後一句話也說不上?
他們走的時候,給了我一張銀行卡,裡面有20萬,是對我成爲他們的小弟的祝福和慶幸,但我知道,這是爲了乾媽臨終時我在她身邊,我讓乾媽走的沒有遺憾,同時也是爲了讓我照顧大爺。雖然我竭力推辭,但是大哥和大姐一定要我收下,不爲自己,而爲了他們而收下。那時候大哥也提到過,以後大爺這邊的家產就拜託我了,如果他們拿走的話,母親肯定是不高興的,中國的財產還是中國的。
大爺的狀態一直不好,我也不放心離開大爺去找工作,大爺在言語中也透露出不願我離開的信息,慢慢的,我就成了大爺的生活助手,雖然現在我應該叫他乾爸,但我們都知道,這個稱呼的背後是大娘,每一句乾爸都會讓我倆回憶起大娘,爲了讓大爺重振旗鼓,我經常陪着他講學,做學術報告,出入各種場合,和各種技術人員談論。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暑假到了,大爺將工作推了一部分,決定帶我去旅遊一下,散散心。
去天府之國,體驗一下川蜀人民的風情,領略一下劉備當年建都成都的意義和目的,都說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成都環境優雅,氣候宜人,風情萬種,但是這些也都是聽說,自己沒有感受過,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自己體驗過,經歷過,這些事情纔是屬於自己的東西,百人百樣,別人的思想或事財富,都是別人的,自己要有自己的一套體系,那纔是自己的靈魂,那纔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那纔是作爲一個“人”需要擁有的東西,纔是成爲一個“人”的標誌,和大爺接觸久了,我才知道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科學體系多麼重要,自己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獨立的世界,自己的知識體系,價值結構,就是自己小世界的體系,自我的內在體系越完善,那自己就愈加強大,感受的生活就越多姿多彩,看到的世界就越五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