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櫻頓時便是呆入木雞,他年雖是老,但是雄心猶在,一心在沿海一帶殺盡倭賊,染紅衣襟,深受當地百姓,官員,商旅愛戴。但是,這一敗,自己言出必行,從今以後,楊家槍再也不是什麼天下第一槍,自己也不能再使用神槍殺倭賊,楊家神槍之名,將在他手中丟失!
他一念至此,自己楊家蒙羞事小,天下蒼生又將受災卻是大,因此他萬念俱灰,虎目微閉,兩行熱淚便是要流了下來!
水白衣出自西湖水家,與楊家世交數代,如何不知道這些,見事已至此,也是大驚,害怕他大哥再乘勝追擊,失聲道:“大哥,不可……”
連天也是心中難受,只是,這虯髯大漢武功之高,看似只在師父之上,自己師兄弟兩人,若是拔劍出手,可能連那看似柔弱的水公子,也打不過,不是對手,如何能出手相助楊紅櫻?
林茗兒已被剛纔兩人那緊身搏鬥十數招驚呆,知道自己再練十年,也不一定有他們的一半武功,而後無來由的天地變色,風起雲涌,更加讓她目瞪口呆,如何還敢有動手的念頭?
江南大俠陳月光呢?初九卻不知他在想什麼,他只是面帶絲絲笑容看着場內。
初九嘴脣一抿,知道虯髯大漢修爲遠在楊紅櫻之上不假,但是若是論以槍法搶下天下第一槍之名,卻是不真,實在是有以玄黃修真大法引來障眼有假!他心中也下定主意,縱使是得罪這虯髯大漢,也要揭穿他,以保全楊紅櫻與忠義楊家一門的顏面!
他剛上前兩步,還未出聲時,與衆人卻聽那虯髯大漢哈哈大笑之後,又聽見他一大聲痛苦大叫道:“啊!”
初九,連天,林茗兒忙是驚醒過來,一看,那虯髯大漢左肩好長一道傷口,斜拉一劃,鮮血直流。在他肩下,剛纔楊紅櫻那被大漢挑飛的銀槍森然帶血,穩穩插在地上!
初九顫聲道:“二師兄,小師妹,爲何這般?”林茗兒也是奇怪道:“他怎麼會受傷?”連天黯然神傷,道:“哎!這人到底是壞人還是好……”
水白衣忙是搶身上前,伸手數點,已經點了大漢肩膀周圍血脈上幾處道,那血便是再不冒出來,他隨手將自己的白衣撕裂,草草爲他包紮好,卻是不解,問道:“大哥,你……”他乃是出生當今神醫世家西湖水家,這一止血包紮,立見神效,那傷口便是血流止住。
其實,何止水白衣不解,衆人包括楊紅櫻,陳月光都是不解緣何場中形勢會如此大變?
只聽那虯髯大漢又是哈哈一笑,搶先道:“楊老哥,你楊家神槍,當真是天下第一槍!當年尊祖上有屈盧渾金槍,八寶赤金槍,透甲縷金槍,菊花點金槍,獨角皁金槍,素纓蘸金槍,虎頭烏金槍,荷包滾金槍,梨花嵌金槍,朝陽燦金槍,黑麪虎頭皁金槍,素纓虎牙蘸金槍,青蒺鐵柺吐金槍,雁翎曲蘆紫金槍,鉤鐮八寶嵌金槍,菊花貫甲釘金槍,綠沉雙鉤滾金槍等,尊楊家先祖驅除韃子,威震天下,現在楊老哥這一對紅櫻短銀槍,卻也是非凡無比!剛纔這一手‘落日化箭’可是妙到巔峰啊!在下不敵,傷在你脫手神槍之下,甘願認輸!”他左肩上雖然只是皮外傷,但是傷口長深,現在他這一笑之下,也是痛疼難忍,但是初九見他只是微微一牽動嘴角,生生忍住了!初九心中不由暗歎道:“好一慨然的漢子,絲毫是不差我大哥!”
但是初九馬上想,卻是明白過來,那虯髯大漢右手銀槍突然脫手,化爲利箭,他這招才正是“喋血銀槍二十四式”中第二十一式“落日化箭”,他以前是見過銀槍長老與彎刀夫人都是施用過。現在這虯髯大漢這樣認輸,自然是不忍取勝楊紅櫻,而有心讓着楊紅櫻了!陳月光,水白衣,連天也是明白過來,只有林茗兒不甚清楚,心中還在爲楊紅櫻高興呢!
林茗兒嘆息道:“二師兄,小師兄,這大漢口中所說的這槍,那槍,都是什麼槍啊?”初九讀書不如林茗兒多,但是從小卻是多聽得英雄傳奇,便是道:“這些傳世名槍都是前北宋朝,滿門忠烈的楊家‘延’字輩與‘宗’字輩前輩所使用!歷來威震天下,已成絕響!”
楊紅櫻自己卻是如何不明白?他想明白這虯髯大漢有意相讓的意思後,眼神激動,雙目一紅,正想說話,那虯髯大漢卻又是搶着道:“楊老哥,若你不嫌棄,就讓在下叫你一聲楊老哥,忠義楊家,天下第一槍之名,並非全在於武功,而猶比武功重要的是在於忠義二字!在下對楊家神槍,甘拜下風!他年若有機會,在下也到福建與楊老哥一起痛殺倭賊,轟轟烈烈,爲蒼生分點負擔,不知楊老哥可有嫌棄?”
楊紅櫻本是天生熱血,越是年老,越是烈性,聽這虯髯大漢如此一說,這般輸贏,如何再能放在心上?便是大聲道:“我楊家與黃氏一門能結交你這樣的好朋友,也是幸事,只要你以後不嫌棄,老哥自然是歡迎你來閩南殺那東瀛倭賊!”
兩人四目相視,一陣大笑,再無爭鬥之心!
水白衣一擦臉上汗水,道:“這就好,這就好,要是出什麼問題,我可如何向閃電賢弟交待?”他口中的楊閃電乃是楊紅櫻之幼子,與他關係絕好,情同手足,實在是生死之交!
楊紅櫻頓了頓,又是問這虯髯大漢道:“還不知賢弟如何稱呼?”這問一出,陳月光,連天,初九,林茗兒都是關心異常,忙看着那虯髯大漢,打鬥了半日,卻當真是荒謬,衆人還不知道這虯髯大漢姓甚名誰呢!
那虯髯大漢微微沉吟,道:“在下之名,十幾年確實是早已遺忘於江湖,多年來天涯飄零,浪跡爲生,五湖四海朋友都稱我爲‘浪跡孤飛’。”衆人一聽,便是知道他這‘浪跡孤飛’之名明顯是假名了。初九想:“以他這般武功,更有道宗神功相助護身,定是武林中有數的頂尖高手,聞名於世,現在卻要隱姓埋名,所爲何事?”
楊紅櫻也是這般想法,卻不點破,浪跡孤飛便是又道:“楊老哥,久聞水二弟提起令郎,說他不過年方二十,卻是領導羣雄一方,殺得倭賊聞風喪膽,小弟不才,今曰本意正是要爲手上這一對銀槍尋覓一主人,水二弟便是推薦令郎。小弟纔想到今日要找到楊老哥一試探,現在終於找到!我們這一交手,小弟見楊老哥如此風範,天生英雄氣概,想來令郎更加出衆,因此這一對銀槍,小弟想送與配使用這銀槍之人——令郎!”
楊紅櫻一聽,如何能應,忙道:“這對銀槍,只怕是人間再無的絕對,再無二樣!犬子如何能接受這般大禮?”
浪跡孤飛哈哈一笑道:“實在不瞞楊老哥,小弟所長,並非這銀槍,這絕對銀槍要是由我使用,只怕纔是糟蹋了他,交還給楊家,黃門楊氏認祖歸宗,纔是它最好的歸宿,況且,這喋血銀槍,本也應該是楊家之物!令郎江湖人稱‘閃電神槍,穿心斷腸’!這對喋血銀槍配他正好!”
楊紅櫻便又是一嘆,不再說一句,將喋血銀槍接了過來!兩人不語,卻都是想起了魔教長老黃直刺。楊紅櫻雖然不太知道黃直刺乃是魔教前長老,但是也有耳聞,現在心中正在想:“浪跡孤飛何等英雄,若是魔教中人,卻便真是天意弄人了!”
林茗兒心中高興,道:“啊,好啊,好啊!楊老前輩,浪跡孤飛前輩,你們終於打完了,大哥傾心和好,這樣多好!”連天心中也是高興,道:“原來是一場浪跡孤飛欲送出神槍的好事!纔有這一場試探!只是先搶那一陣打鬥,當真是讓人心驚膽跳!”
初九見這大漢其實受傷不淺,鮮血流下不斷,卻是這般豪氣,也是心折,也忙道:“江湖是非多,難得平靜,浪跡前輩與楊老前輩,還有我們大家要是能喝上兩壇酒,卻是最好!”
浪跡孤飛哈哈一笑,對初九道:“小兄弟所言極是!酒,確實是好!不過,在下還有一事未了!”
他突然笑容消失不見,森然回頭對陳月光道:“陳大俠,你是要自行了斷,還是要在下動手?”
衆人一聽,大驚失色!場中氣氛又是突變,原來浪跡孤飛不單單是爲送喋血銀槍與楊紅櫻一事!他還是有心取江南大俠的性命?
——————————————————————————————
注:一.楊再興將軍傳說,參考《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卷》。楊再興(1104-1140年),抗金名將,南宋最強之鬥神。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高宗紹興元年(1131),曹成擁衆十餘萬,佔道州、賀州,再興爲曹成部將,隨曹成南下,劫掠嶺南。紹興二年,岳飛權知潭州兼權荊湖南中安撫使,進討曹成。曹成令再興集三萬之衆以相拒,再興陣斬岳飛將部韓順夫及飛胞弟嶽翻。後兵敗,再興匹馬躍入深澗,陷於絕境。追兵張弩欲發,再興急呼:“願執我見岳飛!”乃出山澗,由張憲領見飛。飛以抗金爲重,將材難得,不計個人恩怨,慨然爲之鬆綁,勸其“以忠義報國”。再興大爲感動,從此追隨岳飛南征北戰,遂成抗金名將。
紹興六年(1136),岳飛屯軍襄陽,再興奉命進攻僞齊孫都統軍於長水縣(故城在今河南洛寧)。八月十三日,所部破僞齊孫都統、後軍統制滿在及士卒百餘人,僞齊軍瓦解,再興乘勝收復長水縣,以功由第四副將武經郎升中軍統制。
紹興十年七月上旬,金兀朮率龍虎大王等一萬五千人騎直襲郾城。雙方激戰數十次,金兵不退,再興單騎衝入敵陣,欲生擒金兀朮,卻被金軍圍住。再經血戰,殺金軍數百人,再興亦受傷數十處,血透戰袍。終獲全勝。史稱“郾城大捷”。
七月中旬,金兀朮又率兵十二萬進逼臨潁,岳飛督軍迎戰。再興率輕騎三百以爲前哨,至小商橋,突遇金軍大隊,再興陷入重圍。經浴血奮戰,斬敵兩千餘人。終因寡衆懸殊,再興及其所部三百人並皆戰死。及獲再興屍體,焚化,得箭鏃2升之多。時年三十六歲。葬於河岸南小商橋。
楊再興將軍,實爲南宋第一猛將!
二.槍注,查考《宋史-李全傳》等,李全“以弓馬矯捷,能運鐵槍,時號‘李鐵槍’。”全妻楊氏,“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
長槍,古代兵器之一,武術長器械。屬於一種長柄的刺擊兵器。由古代兵器矛演變而來。槍的長度約相當於人體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槍桿的粗細,根據使用者性別、年齡而異。槍纓的長度不短於二十釐米。槍法以攔、拿、扎爲主,這是槍術的基本動作。扎槍要平正迅速,直出直入,力達槍尖,做到槍扎一線,出槍似潛龍出水,入(縮、收)槍如猛虎入洞。扎槍又有上平、中平、下平之分,以中平爲要法,故有“中平槍,槍中王,當中一點最難擋”的說法。
晉代開始逐漸流行用槍代替矛,當時所用的青銅矛頭,體制也較以前略小,已與後世的鐵槍頭相類了。唐代善槍者甚多,《五代史-王彥章傳》說:「彥章爲人饒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鐵槍,騎而馳突,奮疾如飛,而他人莫能舉也,軍中號王鐵槍。
宋代以後,矛在基本上就被槍所代替了,未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列舉了十八種宋代長杆鐵槍,其中有:搗馬突槍、雙鉤槍、環子槍、單勾槍、拐槍、拐突槍、錐槍等。楊家槍依舊馳名天下;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極善使槍,至今尚有岳家槍法。
三.倭寇注:倭寇,古代曰本海寇。曰本古稱倭奴國,故中國古代史籍將這些曰本海寇以及後來與之勾結的內陸奸民,通稱爲倭寇。自元末至明萬曆年間,一部分曰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敗將殘兵)、海盜商人和破產農民,不斷侵擾中國、朝鮮沿海地區,前後歷時達三百年之久。
倭,爲中國古代對曰本之稱。見於《山海經》、《後漢書》。故倭寇,實乃曰本之海盜。倭寇之發生,爲明代最盛。然則,倭寇非明代之獨有,倭寇一詞最早見於文獻者爲高句麗好太王碑文,此碑在吉林省集安縣。碑文於好太王十四年(404年)條目載“倭寇潰敗,斬殺無數”。此乃曰本學者田中健夫考證(《倭寇——海上歷史》)。
明代倭寇的活動,以嘉靖朝爲界可大體分爲兩個時期。前期是從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間。元末,曰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其內戰中的敗將殘兵、海盜商人及破產農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機,屢寇濱海州縣。洪武時,海防整飭,尚未釀成大患。經永樂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堝之戰,明遼東總兵劉江率師全殲數千來犯之倭後,倭寇稍稍斂跡。正統以後,因明代海防逐漸空虛,倭寇侵擾時能得手,致倭患又起。這一時期的倭寇成員多爲曰本本土之人,除赤裸裸侵擾外,還利用中日間存在的“勘合貿易”載運方物和武器。路遇官兵,則矯稱入貢;乘其無備,則肆行殺掠。總的說來,嘉靖以前,倭寇侵擾只限於個別地區,時間亦短,尚未成爲明朝東南地區的嚴重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