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358【父與子】

第360章 358【父與子】

平康坊,李氏大宅。

初夏的夕陽籠罩着這座青煙嫋嫋的庭院,亭臺樓閣悉數掩映於昏黃的光芒之中,尊貴氣象一覽無餘。

錦麟堂內,氛圍頗顯凝重。

李道彥望着手中蓋碗裡的參茶,淺淺飲了一小口,旋即將蓋碗遞給肅立在旁的幼孫李公緒。

堂內並無僕人,除了這對祖孫之外,便只有刑部侍郎李適之端坐下首。

“今日朝會所議諸事,你應該都知道了。”

一片冷寂之中,李道彥緩緩開口,語調略顯疲憊。

今天的朝會規格比較高,李適之雖是李道彥的長子,又有刑部侍郎的官身,依舊沒有資格進入文德殿。按理來說李適之不會這麼快就知道朝會的內容,但是李道彥的語氣很篤定,顯然很瞭解長子的手腕和能力。

李適之沒有否認,片刻之後輕聲道:“父親,陛下有些着急了。”

十四年來,天子和中樞的關係大抵處於微妙的平衡。

天子在這些年裡大力扶持邊軍,但是基本沒有插手過京軍南北兩衙的將領任免,這是他和江南世族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如今天子先是採納陸沉的建言,讓京軍和邊軍的中下級武將施行調換,又直接對南北兩衙的權力架構進行調整,硬生生分出南衙三分之一的軍權交給陸沉。

雖說因爲荊國公韓靈符的出面,郭從義和王晏等人被迫低頭,但是這不意味着後續便會相安無事。

陸沉能否在南衙站穩腳跟還是次要,關鍵在於從一年前決定北伐開始,到如今天子插手南衙軍權,江南世族幾乎是一直在退讓。

這裡面有各種各樣複雜的原因糾葛在一起,但其中有一點極其重要且不容忽視,那便是李道彥身爲江南世族在朝堂上的領頭人,沒有強硬地反對天子的決定,反而再三地選擇退讓。

不止是今天。

平靜安寧的表象下,一些情緒正在醞釀。

去年河洛大捷傳回京城,蕭望之被加封國公、陸沉被封爲國侯,李道彥在朝堂上公開表達對二人以及邊軍的讚賞,將一場潛在的朝爭強行壓下去。

當時很多人在朝會結束後迫不及待地趕來宰相府邸,說明他們並沒有對李道彥的表態生出怨望,只是有些淡淡的擔憂,想要弄清楚這位老相爺的真實想法。

然而今日朝會結束後,包括吏部尚書寧元福和兵部尚書丁會在內的大人們,並未立刻趕來李府求教。

或許他們也知道今天李道彥的表態是迫於無奈,畢竟荊國公韓靈符乃是軍中碩果僅存的老一輩,他積攢大半輩子的香火情一旦擺出來,郭從義等人必須得低一次頭。

更遑論李道彥和韓靈符也有很深的交情,對方擺明要在臨死前替天子撐一次,李道彥又能如何?

但是也有一種可能,因爲過去兩年裡李道彥再三選擇讓權給天子,導致江南世族的各大勢力代表不再絕對信任這位老相爺,至少不會像以前那樣唯命是從。

此刻的錦麟堂內,當李適之說完那句話後,父子二人不由得再度陷入長時間的沉默。

年方十二歲的李公緒乖巧地站在旁邊,他雖然不是很能跟得上這兩位至親長輩的思緒,但也明白祖父讓他留下侍奉的原因,只帶着一雙耳朵仔細地聽着。

李道彥轉頭看了一眼幼孫,沒有直接回應李適之對天子的怨言,緩緩道:“墨苑文會召開首日,你和我都聽了郎三元的胡鬧。當時你離開之後,我曾對稚魚兒說過,陸沉對我的讚譽出自真心實意,令我感到很欣慰,這足以說明他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

李適之默然不語。

李道彥補充道:“他知道天子的不易,也明白我和江南世族各家的不易,他如此年輕就能站在這樣的高度考慮問題,可見其眼界超凡脫俗。當時我還對稚魚兒說過,與陸沉相比,有些人是自作聰明,無論如何鉤織謀劃,最後肯定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以李適之的心機城府,自然明白這是老父親在敲打他。

“但是當時我說這番話,並非是在暗指你,而是與你私下有很深聯繫的建王李宗簡。”

李道彥這句話讓李適之稍感意外,然後便聽老父繼續說道:“建王……望之不似人君。”

其實這句話略有些不妥。

李道彥的身份和資歷當然能放肆一些,但錦麟李氏不宜對儲君人選表現出明顯的傾向,至少在天子決定立儲之前,他們需要在公開場合站定中立之態。

李適之很清楚,老父這句話是在告訴他,如果李家選擇支持建王便會後患無窮。

他端起茶盞飲了一口,不疾不徐地說道:“父親,三皇子能夠體諒我們江南世族的不易。”

李道彥正色道:“這不重要。”

李適之放下茶盞,極爲罕見地直視着老父的雙眼,反駁道:“不,這很重要。”

李道彥老眼微眯,蒼老的面龐上浮現凝重的神情。

站在旁邊的李公緒沒來由地緊張起來。

良久過後,李道彥輕輕呼出一口氣,道:“爲父本以爲郎三元是建王的人,後來纔想明白,他應該是你用來投石問路的暗手。”

李適之平靜地點頭道:“父親明見。”

李道彥放緩語氣道:“爲父之所以會有這個錯覺,是因爲當時除了郎三元之外,文會上便無其他居心叵測之人,按理來說建王不會錯過這個給二皇子添堵的機會。後來爲父得知,建王當日被許皇后留在後宮,才意識到那位皇后娘娘察覺到建王的心思,沒有允許他任性胡來。”

“其實兒子當時也有些奇怪,建王居然能夠忍住不動,後來才知道是皇后娘娘出手。”

李適之接過老父的話頭,微笑道:“都是聰明人。”

“小聰明而已。”

李道彥搖搖頭,看着長子淡然的面龐,道:“如今看來,陛下有意二皇子,所以才讓陸沉去參加墨苑文會,用這種隱晦的方式向百官和世族表明心跡。許皇后因爲當年一些事情,一如既往偏愛三皇子。從表面來看,二、三皇子各有一點優勢,但是大皇子纔是名正言順的皇長子。”

李適之明白老父爲何擔憂,他溫言開解道:“陛下聖明在心,遲遲未定儲君就是爲了避免朝堂動盪。有陛下乾綱獨斷,無論那位皇子住進東宮,都不會引發太大的風浪。在兒看來,父親委實不必因爲此事煩心。” 李道彥眼中閃過一抹深重的失望,緩緩道:“北邊的景國已經吞併趙國,南侵之勢已成定局,你明不明白?”

李適之沉默片刻,輕聲道:“兒子明白,故而先前一直贊成父親對邊軍適當退讓,以此來保證邊軍的戰力。景國雖然勢大,但是過去兩年裡的戰事表明他們並非不可戰勝,衡江依然會是橫亙在他們面前的天塹。退一萬步說,即便定州保不住,靖、淮兩地依然可以將景軍拒之門外。”

李道彥此刻的心情很複雜。

今日這場談話,不止是父子之間的交流,更有可能關係到錦麟李氏、江南九大家乃至整個大齊朝廷未來的命運。

他一直將李適之當做繼承人、錦麟李氏的下代家主培養,對方也沒有讓他失望,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裡穩紮穩打,憑藉一手錦繡文章和紮實的庶務能力立身養望,不顯山不露水便籠絡大部人心。

可是現在他忽然發現,自己似乎有些看不懂這個長子的心思。

“你的看法是一個最理想化的狀態,但是伱要明白世事無常,很多時候會發生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狀況。”

所謂知子莫若父,李道彥很清楚李適之的心志何其堅毅,因此他沒有擺出嚴父的姿態,一反常態地耐心解釋道:“邊軍戰力的強弱不是一個恆定的存在,蕭望之和厲天潤一旦有礙,後續幾乎無人可以頂替他們。陸沉雖然頗有青出於藍之勢,但他一人如何兼顧三地?真到了景軍大舉犯境之時,國朝內部仍然紛亂不休,或有天地傾覆之憂啊。”

李適之望着老父眉眼間的憂慮,不由得輕輕嘆了一聲。

以李道彥宦海沉浮數十年的閱歷,自然能感覺到永嘉城貌似平靜的水面下,隱藏着無數蠢蠢欲動的暗流。

這裡面既有邊軍、京軍和中樞權力之爭,又有幾位皇子漸趨明顯的皇位之爭,還有以陸沉爲代表的軍方新貴與那些老牌武勳的明爭暗鬥。

今天朝會若非韓靈符拖着殘軀入宮,以自身的清名爲天子壓陣,恐怕就會爆發第一場明確激烈的朝爭。

但是下一次呢?天子又去哪裡尋找第二個韓靈符?

終究會走到劍拔弩張的那一天。

良久過後,李適之垂下眼簾,緩緩道:“父親,北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李道彥白眉微動,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

李適之不以爲意,繼續說道:“其實兒子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北伐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對於陛下而言,收拾舊山河是必須要堅持的旗幟,對於邊軍將士而言,北伐是他們獲取戰功步步高昇的手段,可是對於北地百姓而言,他們真的希望我朝大軍重返北地嗎?”

“適之——”

李道彥的臉色漸漸嚴峻起來。

李適之誠懇地說道:“父親,請讓兒子說完。”

“這世上肯定有人心無雜念,或爲忠心報國,或爲弔民伐罪,或爲驅逐蠻夷,我從不懷疑有這樣的人存在,並且對這樣的人心生敬意。”

“但是,我必須要說但是,像我們錦麟李家、長樂寧家、寧潭丁家、博越陳家、德安郭家、永新王家、興山樂家等等,我們這些世族的根基都在江南。姑且不論大齊軍隊能否徹底擊敗景軍,縱然大齊勝了,這於我等有何益處?”

“父親可以不考慮這個問題,我也可以不考慮這個問題,其他人是否也能做到秉公無私?是否願意將全部家資奉獻給朝廷?錦麟李氏能有今日之地位,首先離不開父親的嘔心瀝血,其次則是因爲那麼多江南世族的鼎立支持。”

說到這兒,李適之呼出一口濁氣,搖頭道:“他們能支持錦麟李氏,將我們李家捧到這個位置上,自然也能反手將李家拉下去。”

李道彥雙眼微閉,片刻後說道:“這世上的道路不止有一條。”

“父親所言極是。”

李適之語調低沉,喟然道:“可是陛下選擇了最激進的那條路。父親,兒子一直明白您的苦衷,亦不反對陛下對邊軍的支持。去年北伐靡費甚巨,如果沒有我以父親的名義在暗中幫忙轉圜,薛南亭真以爲他的右相之位能壓得滿朝文武悄然無聲,給邊軍供給那麼多糧草軍械和餉銀?”

李道彥此刻的神情很複雜。

他當然知道長子沒有說謊,這本就是他對李適之的囑託。

李適之道:“陛下想要北伐,想要壯大邊軍,想要讓蕭望之的心腹陳瀾鈺插手京軍,還有這兩年各種各樣的安排,我們所有人都選擇了退步。這是因爲我們知道,陛下是大齊的天子,邊軍是邊疆的屏障,支持他們同樣是支持自己。我們不蠢,分得清輕重緩急。”

“但是,陛下未免太心急了。”

李適之用最開始那句話作爲結尾。

李道彥明白他的心思,也意識到天子的決定已經觸及到江南世族的底線,這種沉默的反對更加危險。

可是……他又能做什麼呢?

這是大勢所迫,非一人一心可以改變。

更何況李適之是他培養了二十幾年的繼承人,和他與錦麟李氏本就是一體,就算李適之的想法不合他的心意,他連大義滅親都做不到,除非他願意眼睜睜看着錦麟李氏毀於一旦。

一念及此,老人轉頭看向乖巧站在旁邊的幼孫,緩緩道:“無論如何,錦麟李氏不能與陛下爲敵。倘若那些人覺得老朽不配這個位置,便讓他們另擇賢明罷。”

李適之定定地看着地面,沉默很久之後起身行禮道:“謹遵父親之命。”

待他離去之後,李道彥朝李公緒招招手,然後擡起蒼老如枯枝的手掌在他手背上輕輕拍着,笑道:“稚魚兒,有沒有聽懂你大伯說的那些話?”

少年望着老人慈祥的笑容,不知爲何一時間竟然悲從中來,顫聲道:“祖父……”

“無妨。”

李道彥笑着打斷少年的話,轉頭看向堂外的一隅天地,幽幽道:“他們覺得陛下太着急了,可是他們沒有想過一個問題,陛下終究是九五之尊,又非他們手裡的傀儡。”

“從古到今又有哪個有爲君王,能夠容忍自己睡在別人握着的刀劍之旁?”

“陛下已經默默忍受十四年。”

“陛下……纔是真的不容易啊。”

第117章 116【輕而易舉】203.第203章 202【破甲箭】第19章 019【滄海一粟】第550章 548【安得猛士守四方】(七)第709章 707【登堂入室】第518章 516【江山如故】68.第68章 068【長刀縱飲胡虜血】第643章 641【西北望】134.第134章 133【三皇子】第615章 613【雪泥鴻爪】第749章 747【誰是黃雀】第815章 813【虎嘯】第637章 635【便勝卻人間無數】第372章 370【功虧一簣】261.第261章 259【螟蛉之子】123.第123章 122【千金買馬骨】第469章 467【一箭定終身】第55章 055【一語道破天機】第5章 005【織經司】第798章 796【規則的力量】第545章 543【安得猛士守四方】(二)第327章 325【國侯之爵】第611章 609【朝天一棍】第806章 804【罪在朕躬】116.第116章 115【投石問路】第283章 281【底力】第704章 702【海底針】第617章 615【最後的託付】第778章 776【兒女雙全】第326章 324【酬卿之功】第489章 487【天發殺機】247.第247章 245【守株待兔】第377章 375【南衙三軍】第780章 778【家事國事天下事】97.第97章 096【股掌之中】215.第215章 213【不勝人生一場醉】168.第168章 167【無關風月】137.第137章 136【從別後】92.第92章 091【風起雲涌】第419章 417【秋風蕭瑟】第595章 593【一步】78.第78章 077【點一盞燈】第654章 652【何錯之有】第647章 645【畫卷之始】120.第120章 119【不屑爲伍】第710章 708【織網】第281章 279【最後的瘋狂】第681章 679【一念之差】147.第147章 146【天子近臣】144.第144章 143【不悔矣】第738章 736【伏脈千里】第52章 052【羣雄】第699章 697【君心向明月】第29章 029【隔岸相望】第515章 513【寸草之心】137.第137章 136【從別後】第281章 279【最後的瘋狂】244.第244章 242【一點微光】176.第176章 175【禍起蕭牆】第827章 825【何爲輕】第604章 602【深淵之下】129.第129章 128【不是不報】第576章 574【於此泣無窮】第680章 678【野心勃勃】223.第223章 221【人生只似風前絮】第581章 579【月如鉤】139.第139章 138【燎原】第682章 680【天經地義】232.第232章 230【雄師入東南】178.第178章 177【天上月】第437章 435【皚如山上雪】135.第135章 134【酒不醉人】第599章 597【白首】第767章 765【請立太子】200.第200章 199【孤注一擲】第29章 029【隔岸相望】第662章 660【迷霧中的一角】第61章 061【人間不見風花月】第442章 440【澤國江山入戰圖】第361章 359【來者不善】第677章 675【衣不如新】第585章 583【少年熱血】第41章 041【迷霧中的光】206.第206章 204【大地驚雷】第54章 054【人不爲己】第801章 799【漸行漸遠】266.第266章 264【淺草才能沒馬蹄】第820章 818【謂我心憂】第454章 452【絕世而獨立】第729章 727【引蛇出洞】第484章 482【何懼人間盡蒼茫】第648章 646【時代的餘暉】119.第119章 118【偏向虎山行】第409章 407【片雲天共遠】67.第67章 067【百騎不慚世上英】第425章 423【風雲起】第846章 844【波濤漸起】215.第215章 213【不勝人生一場醉】第508章 506【帝心】第359章 357【送君一程莫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