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大的影院裡,偶爾會響起小聲的議論聲,要知道這可是在影片放映過程中,算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爲。
而董熹坐在靠近前排的位置,這裡能看到最前排老謀子的側臉。
屏幕上的光反襯在老謀子的臉上,有些歲月蒼老的痕跡,唯獨一雙眼睛還算閃閃發光。
董熹相信他應該也聽到周圍小聲的議論,雖然聽不懂但絕不是啥好話。
在國內的時候,董熹已經在北影的看片室裡看過這部電影。
怎麼說呢~
這是部很張一謀的片子,脫離了實驗性質的城市片《有話好好說》,再次迴歸熟悉的農村題材,這位第五代導演的領頭人。
似乎想要用第五代的風格,來完成自己職業生涯的大滿貫!
但很可惜,從一開始他的路就走偏了。
簡單的故事、平淡得幾乎沒有的情節,讓人懷疑沒有編劇。
客觀的鏡頭視覺,使觀衆像是拿望遠鏡在偷窺,時間長了,觀衆自然是煩了。
而且走的路數也是一貫的風格。
“劇情不夠,色彩來湊!”
明明很多都能夠挖掘的細節,都選擇視而不見,或者說給主題讓路。
就連片尾的結局,都沒能掀起觀衆的熱情,畢竟司空見慣了!
看過影片的董熹只想跟張一謀說一句話:“前輩,時代變了!”
或許變得不只是時代,還有張一謀本人,這部片子算是他生涯的分水嶺。
至此,一代大導演徹底倒向市場,張開雙臂迎接商業片的到來!
說心裡話,這部片子真的很像董熹的出道作品《馭風少年》。
全片結束,昏暗的影院裡響起稀稀拉拉的掌聲。
顯然還是有人喜歡這部作品,但是更多的人會覺得審美疲勞。
託第五代導演的福,西方國家的觀衆對華國的印象終於從清末民初的“豬尾巴辮子”,變成了現在落後的農村風貌。
幾乎這些年從大陸參加電影節的電影,一大半都是展現各種農村落後面貌,再參雜一些人性之中的東西。
就有機會拿獎!
這就跟財富密碼一個道理,老外這年頭就吃這套!
但是再合胃口的食物,也會有吃膩的一天。
如果今年沒有《燃燒》這部戲,觀衆不會覺得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但很可惜,《燃燒》的出現算是顛覆了一部分人的三觀。
除了農村,國內導演拍城市也喜歡拍些底層人民的生活。
那種苦樂酸甜,讓人窒息!
但是《燃燒》不一樣,董熹選擇雙線敘事,其中就包括國內的富人階層。
這對西方觀衆來說,完全就像是一個陌生的領域。
也許在他們眼裡,華國就約等於大一號的北棒子!
影片結束,董熹身旁的幾位演員似乎還沒從衝擊中緩和過來。
他們互相看了一眼,目光中含義耐人尋味。
做爲演員,縱使心中想要吐槽,也不能在公衆場合大放厥詞,要知道周圍潛伏着不少記者,稍微添油加醋。
就會變成:“當紅影星吐槽老謀子的時代即將過去!”
雖然他們心中卻是是這麼想的,但是真要讓他們說出來?
不好意思,不敢!
這不是慫不慫的問題,而是基本的職業道德。
一個圈子裡的人,低頭不見擡頭見,互相拆臺是要被針對的!
現在還不流行大嘴人設的明星。
等過個幾年,網絡流行起來,一個命裡缺德的男人,將會正式引領“噴子”潮流!
按照慣例,老謀子也被請到臺上發言,此時董熹注意到,很多觀衆都選擇了退場。
而老謀子的發言也很有趣,他先是承認了自己這部作品很平淡,但是有強調自己是在平淡中挖掘真摯!
在董熹看來,這有些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
不過,董熹顯然低估了人臉皮的厚度。
老謀子算是比較低調,但他身邊的那個男人,也是《一個都不能少》的出品人張衛平,就有些自大的過分。
張嘴閉嘴似乎金獅就是囊中之物!
要不是出於禮貌,董熹真想轉頭就走,好不容易捱到結束。
董熹走上前去和老謀子握手,表示後輩的敬仰之情。
“張導,你這部戲非常棒,延續了你以往的風格!”
“哈哈,董導演真是年輕有爲,你的《燃燒》我昨天看過了,我有一個問題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本來董熹就是當着記者的面,想要和對方來一出商業互吹的戲碼。
但怎料這個老傢伙不配合。
“您說~”話趕話,董熹這個時候也不能拒絕。
“就是最後男主角殺人,是不是他寫的小說中一部分,並不是真實的發生!”老謀子的話雖然是疑問,但是肯定的意味明顯。
“您猜~”對於這種問題,董熹一貫保持神秘的風格。
就算是老謀子也不例外。
“呃?”
場面一時間有些尷尬,老謀子完全沒料到眼前這個年輕人會給出這麼一個答案。
“董導演,你不想說也沒必要消遣我吧!”老謀子這人性格比較溫順,就算生氣也沒有太大反應。
“哈哈,您誤會了!”董熹笑了笑,然後將頭靠向張一謀的耳邊。
“其實我也不知道!”
“呃?”老謀子後退一步,緩緩的看着眼前這個強壯的男人,雖然遲疑了一下但是馬上就反應過來。
“高!實在是高!”舉起大拇指的老謀子,也悄聲問道:“那這麼說,其他的東西也沒有固定答案咯!”
“畢竟是開放式結局,讓觀衆自己去繪製結尾,比較有創造性!”
看着董熹自信的模樣,張一謀一瞬間陷入了沉思。
他之所以選擇拍攝《一個都不能少》,就是爲了穩妥。
但現在看來,似乎丟掉了自己賴以成名的東西!
兩人又聊了幾句,也有記者上前拍照,反正一切都挺和諧的。
但是兩人心裡都明白,戰爭已經打響了!
金獅只有一座,雙蛋黃的概率不是很大,說是從二人之中產生有些絕對,但也八九不離十了!
老謀子雖然承認自己有些小看面前的年輕人,但不代表他會放棄。
抽時間見見評審團裡的好友,也算是一種方式。
評選最佳影片,需要整個評審團的意見,但是其中會有一些不看作品只看人的友情票。
就算是藝術的評選,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人情世故。
做爲一個知名導演,張一謀在這方面還是佔些優勢的!
而董熹能做的就是露露面,聆聽一些觀衆的歡呼聲。
這歡呼聲看似是給董熹的,實際上也是給評審團的衆位評審。
威尼斯電影節場刊歷史最佳評分,可不是一個能夠被忽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