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新導九個熹,剩下一個不鳥熹~”
這句話乍聽之下像是貶義,但仔細想想卻是褒義詞。
董熹在斟酌一番後,輕聲回答道:“我覺得這句話是對我的讚揚,前些年大家或許嚮往成爲張一謀導演、陳凱哥導演,再往前就是謝晉之類的大導演。”
“現在我有幸成爲後輩想要超越的標杆,算是我的榮幸。”
“這其實也可以看成國內電影市場的成熟,以往像我這種商業片導演,是不太受學院派的待見………”
董熹拿着話筒有感而發,他能感受到近幾年國內電影市場的變化。
不再是毫無生機的一潭死水。
他這些年來的鋪路搭橋沒有白費,成功的將國產電影帶入商業片時代。
這麼說雖然有些自誇,但是這些年董熹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被年輕人視作榜樣也很正常。
提問的男生拿着話筒,有些緊張的擦了擦汗,那張大臉上寫滿了窘迫。
董熹說的什麼,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記住,現在滿腦子都是“我跟董熹說話了”的想法。
“這位同學你叫什麼名字?”回答完問題後,董熹禮貌的問道。
“我是來自上戲02級表演系的雷家音。”被董熹點名,自然趕忙自曝家門。
“雷大頭~”
“哈哈哈。”
禮堂裡甚至響起了起鬨的聲音。
“哦~你是演員啊?”董熹愣了一下,本來以爲對方問這問題,再加上特明顯的大腦袋,會是導演系的學生。
這也很正常,演員的對於顏值的要求或許不高,畢竟長得醜也可以靠演技來彌補。
但臉的大小可很重要,不僅女演員臉要小,男演員的臉一般也會比一般男人臉小一圈,導演挑人也喜歡挑臉小的。
如果自身條件不過關,要麼走諧星路線,要麼整容。
苦練演技也是條出路,但是女演員很難走黃博這條路,也很少有這種機會。
國內目前臉大且出名的女演員,估計只有曾麗獨一份,而且她的臉不算大頂多算長。
所以除了董熹御用女主的身份,真的沒什麼導演會選她當女一。
雷大頭雖然不是女演員,但大臉肯定不算是啥優勢,所以聽到董熹的話,他瞬間情緒就有些低落。
“雷同學,你蠻有趣的,有興趣可以來熹子影視試鏡。”
“啊?”雷大頭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給嚇到了,傻樂着坐了下來。
給董熹留下印象,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周圍的學生也向他投來羨慕的眼神,能夠加入熹子影視大家庭,就算當不成明星,最起碼不會缺戲拍。
演員不怕不紅,就怕沒作品,沒作品意味着就快淡出這個圈子了。
每年從專業表演班畢業的學生猶如過江之鯽,但真正能夠留下來十不存一。
釋放善意對於董熹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許多沒有背景的學生來說,那就是一個機會。
能不能把握住,就要看個人的造化。
話筒被送到下一個幸運兒的手中,這次是一個很漂亮的短髮女學生。
或許影視學院最不缺少的就是漂亮女學生。
“董導,您好。”女孩首先自我介紹,沉穩的氣質一看就是經歷過大場面。
“我叫萬倩,是2000級表演系的學生,我想問的是董導在選擇演員方面,有什麼偏愛嗎?”
“偏愛嗎?”董熹裝作沉吟片刻,但心裡卻在吐槽:“我是來宣傳電影的,又不是來給你們上課的。”
但他臉上還是要裝出一副認真的態度:“我覺得演技方面肯定是第一位,這是無需質疑的。”
“再然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契合度,配合默契對我來說尤爲重要,我不會誇大其詞的說什麼,演員因爲我的緣故變得更好……”
“那導演您喜歡什麼樣的新人呢?”萬倩等到董熹說完,直接問道。
“這就是要看緣分啦~”董熹開着玩笑說道:“我覺的咱們倆這就算有緣分。”
這番話直接讓萬倩鬧個大紅臉,什麼高冷女神人設,那也要分對誰。
對着她同班同學郭京非,她可以是高冷女神,但面對董熹,她就是小奶貓。
舞臺上,董熹笑着朝擔當司儀的女學生做了個暗示,對方立刻心領神會的接過話茬:“大家有沒有想要問關於電影方面的事情?”
能夠擔當這種場面的司儀,肯定就是學校方面覺得能拿出手的學生。
當初董熹去中戲做宣傳的時候,司儀都是由章小花、程好這種當屆潛力股。
上戲也不能例外,他們派出的選手是2001級表演系的韓雪兒。
別看還是在校生,代表作有:《浪漫櫻花》、《我的軍長爺爺》……
“董導,您拍這部戲的初衷是什麼?”
第三位提問的學生,終於將話題拉回《壹十三》本身,董熹在鬆了口氣的同時,難得變得認真起來。
“今天在場的都是將來會進入圈內的人,我就說些跟大家息息相關的話題。”
“在外面我會說,拍《壹十三》是爲了家國情懷,但在這裡我明確的表示,這部電影就是爲了證明,國產電影並不比好萊塢大片差。”
“大家或許都關注到今年的局勢,加入WTO後,提升進口片的數量,明年港片也會不受配額限制,這一切對國產電影來講,既是危機也是機會!”
董熹並沒有危言聳聽,好萊塢和港片的兩路夾攻,讓剛剛有起色的國產電影又再次陷入困境。
專家學者沒少在報紙上危言聳聽,以前說什麼不重藝術光想着票房,還打不過好萊塢的電影,不如專心搞藝術片。
直到這幾年,董熹率領的熹子系成功的將國產片票房推入億元時代,這才堵住了某些人的嘴。
但隨着政策的變故,他們又一次蹦了出來,指點江山。
無非就是些和好萊塢和港片的戰爭裡,國產片未戰先怯,毫無勝算。
這種情況下,確實是影響到一部分人的心態,可以說董熹這次選擇上戲宣傳電影,就是爲了表明態度。
做爲國產電影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他的態度至關重要。
如果他慫了或者退縮,那麼對於整個陣營的士氣將會是致命打擊。
“那麼董導對《壹十三》的票房有什麼期待?”
“我覺得國內票房榜首的位置,被一部外國電影占據,有些礙眼了。”
董熹拿着話筒很平靜的說出這段話,臺下的觀衆卻瞬間騷動起來啊。
國內目前票房的天花板,正是1998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大船在全球轟下超18億美金的票房,打破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票房紀錄。
國內也不例外的拿下3.6億,以當時的市場環境和通貨膨脹來看,這無疑是一個奇蹟。
奇蹟通常代表着無法輕易複製,董熹如今對其發出“檄文”,無疑是大新聞!
別人這麼說,大家會覺得吹牛或是一笑而過,但董熹不一樣。
“他能做到嗎?”
“太難了,就算是董熹,最好的成績也不過是《憤怒的公牛》的1.4億,還不到人家票房的一半。”
“沒錯,年初的《英雄》多火,最後還不是差一大截?”
“我覺得可以,能夠打敗愛情片的,也許就是大製作的戰爭片!”
觀衆在底下議論紛紛,看好與看衰的比例算是一半一半。
對此董熹並沒有生氣,當他以大船爲目標的時候,他已經贏了!
他沒有選擇《英雄》做爲對手,而是瞄準更高位置的大船,本身就是自信的體現。
要揍就揍最強的那個,一直都是董熹爲人處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