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茶園,按離遞邊等距畫線。由於梯級一般都是彎曲的,因此最好做一個標尺划行器,畫出茶行的種植線。梯田的最外邊一行茶樹,離梯邊的距離,視梯面寬度安排茶行數而確定,一般1米左右爲宜。
在土壤全面深翻或帶狀深翻的基礎上,按畫好的茶行種植線開挖種植溝。種植溝的規格依直播和移栽茶園而有不同。直播茶園土壤深翻時,如果茶園中沒有施放肥料,則開25-30釐米深、20釐米寬的溝,施放基肥使土壤與肥料混合,再將土填到離地面3-5釐米,以備播種。移栽茶園,沒有施過肥料的應開深30-40釐米,寬20釐米左右的溝,肥料較多,溝要開得深寬一些,施入肥料,土肥混合後,填土至離地面15-20釐米,實生苗,主根長,埋土可深些;扦插苗,根較短,埋土可淺些。埋土深淺,以與“泥門”相平爲度,一般來說,茶苗根勁能入土10釐米左右埋土。
茶苗定植時施用的肥料,稱之爲茶園的底肥。茶園施肥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有機質,改良土壤理化性質,促進土壤的熟化,底肥對茶樹的快速成園具有重大意義。據杭州茶葉試驗場的測定,茶籽播種時施用底肥,改善了茶園土壤理化性質,從而促進了茶樹生長,結果,4足齡的茶樹產量,施底肥比不施底肥的提高3.6倍,爲提早成園和實現高產穩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施底肥對新墾茶園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措施。由於紅壤中缺乏有效磷,有的地方在施農家肥料作底肥的同時,配施一定數量的磷肥(一般每畝可用50公斤過磷酸鈣),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茶園種植後,一般茶苗生長幼弱,根系淺,抗旱力差,容易遭受旱害以致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株,影響茶園的整齊。因此在力爭全苗的同時進行護苗,是新建茶園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
土是茶樹的立地之本,也是礦質營養元素的源泉,茶樹生長髮育過程中所需要的水分也主要來自土壤,因此,土壤中的水、肥、氣、熱條件及其變化,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茶樹的生長及產量和品質的形成。
我國種茶地域遼闊,自然條件複雜,土壤類型繁多,是宜茶土壤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茶園土壤是茶葉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低產低質茶園土壤改良和宜茶土壤資源的保護,是茶園土壤管理中極爲重要的內容。茶園土壤資源的保護和改良,概括起來主要是防止沖刷、酸化、草荒、污染、潛育化和貧瘠化等。
防止土壤沖刷,保護土層。我國茶園多數分佈在熱帶和亞熱帶山區、丘陵谷地、低丘平原等地。由於這些地區雨水分佈不均,暴雨率高,加上茶園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坡度,所以水土流失嚴重。
防止茶園水土流失的方法很多,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茶園土壤覆蓋,特別是生草覆蓋效果更好。據杭州茶葉試驗場研究,坡度爲5-20度的幼齡茶園,年沖刷量高達300-10000公斤乾土,而採用土壤生草覆蓋後減少7-15倍。對於梯級茶園採取行間鋪草,有利於水保持,可做到小雨土表無徑流,大雨土不下山。茶園行間鋪草,還可防止土壤水分蒸發,穩定溫度變化,改善土壤生態條件,有利微生物生長,是一項極有效的土壤管理技術措施,除鋪草外,茶園地膜覆蓋,間作綠肥,開挖節水溝,魚磷坑等也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
清草惡草,防止草荒,茶園雜草不僅與茶樹爭水、爭肥和爭光,而且還會惡化生態條件,有利病蟲害的發生,對茶樹生長有很大的威協。另外,雜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繁殖率高,吸肥能力強,如不及時除滅,常常成爲茶園土壤貧化,拋荒、低產等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過去一直把茶園雜草稱爲“惡草”。這些惡草主要有馬唐、狗尾草、狗芽根、蟋蟀草、辣蓼、白芽、香附子、莠竹等。茶區和氣候條件不同,雜草的生產和分佈情況也有所不同。
茶園防治雜草的方法很多,首先是擴大茶樹權冠幅度,增加覆蓋面,提高行間土壤的鬱閉度,減少茶叢下的光照強度,使雜草失去生長的必須條件,生產實踐表明,凡茶樹生長越好,樹冠幅度越大,茶園雜草就越多,如果茶園覆蓋度超過85%以上,茶園行間雜草實際上已很少。其次是人工削草,只要勞力許可,隨時可做。第三是土壤覆蓋。茶園行間鋪草或地膜覆蓋,均可有效地抑制各種雜草的生長,尤其是對香附子、白芽等頑固雜草,比耕鋤削草更經濟而實效。第四是化學除草,茶園化學除草,具有使用方便,滅草效果好,節省勞力,經濟效益明顯等優點,目前茶園施用比較普遍的化學除草劑有西瑪津、阿托拉津、撲草淨、敵草隆、滅草隆、除草醚、毒草胺、茅草枯、百草枯及草甘膦等。隨着今後化學工業和農業化學的發展,除草劑不僅使用面積增加,而且品種也將會增多,從而取得更明顯的經濟社會效益。
調整酸度,改良土性,茶園土壤與其他土壤一樣,有它自身發展和變化的規律,這一發生和變化的規律與茶樹營養特性,水、熱條件及施肥管理等密切相關。據研究,土壤酸化是茶園土壤發生、發展變化過程的重要表現。
茶樹生長髮育的各個階段,總是有規律地要從土壤中不斷吸收營養元素,以保持茶樹有機體的正常生長髮育。但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是有限的,各種營養元素之間含量彼此間也不平衡,因此,必須根據茶權對礦物質營養元素的需求特點規律,以施肥投入使用手段加以補充和調節。
茶樹的礦質營養和吸肥特性是茶樹施肥技術的理論基礎和依據。多年生葉用常綠作物茶樹,其礦質營養和吸肥規律與一般作物一樣,有其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殊規律。根據起來說,茶樹對礦質營養的需求方面表現有多元性、喜銨性、聚鋁性、低氯性和嫌鈣性。在吸收利用規律方面表現有明顯的階段性和季節性。
在茶樹高產優質栽培管理中,施肥是最有效果的措施之一。但由於各種肥料的性質和作用不同,施肥時期和方法也不盡相同。要根據茶園土壤性質,茶樹吸肥特性,以及天氣條件進行綜合考慮。
生產實踐表明,茶園種植前的底肥,常常是老茶園改種換植和新墾茶園高產優質的成敗關鍵。
茶園底肥一定要結合土壤深耕,施深、施足、施好,並且要做到分層施用,土肥相融,此外,茶園底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土壤,因此,要以含纖維素高的廄肥、堆肥、草肥、綠肥等爲主。如果肥料多,可以全面施;如果數量少,要集中條施,條施時,表土移開,開深50釐米的溝,溝底挖鬆,按層分施,層層覆土,表土移回。施肥後經過幾個月的腐解,待土壤下沉後方可整地,在溝上種茶。種茶時,茶苗或茶籽不可直接與底肥接觸,應相距15釐米以上。播種溝(穴)底肥深度示意圖